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小麦上进行了颗粒硅肥的用量及颗粒硅肥与粉状硅肥的肥效对比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增施硅肥能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在泰兴市大面积小麦生产上以施用颗粒硅肥为宜 ,其最佳用量为 189.0kg/hm2 。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麦施用有机无机滴灌肥追肥效果,为新疆滴灌小麦科学合理施用有机无机滴灌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方法]通过施用有机无机滴灌肥,采用滴灌高产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常规追施氮肥作为对照,对比研究有机无机滴灌肥与普通尿素对冬小麦施肥效果.[结果]滴灌追施有机无机滴灌肥,能够促进小麦植株形态建成,为小麦由营养生长过度到生殖生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滴灌追施有机无机滴灌肥,可以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提高小麦产量.追施有机无机滴灌肥,增加面粉灰分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改善了小麦面粉品质.[结论]追施有机无机滴灌肥更有助于小麦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改善小麦面粉品质,增产作用显著高于普通尿素.  相似文献   

3.
以‘郑麦9023’为材料,探讨了4种不同配肥模式(习惯配肥、精准智能终端配肥、检测平均值智能终端配肥、经验智能终端配肥)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物学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准智能终端配肥模式下小麦生物学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4.
2012年,某肥料生产厂家来涟水宣传推广小麦用BB肥,厂家销售人员宣传称,小麦播种时使用该厂生产的小麦用BB肥60000kg/km2作基肥,小麦可以以后不施肥,还具有增产效果。我们以本地群众小麦常规施肥与使用该厂家小麦用BB肥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常规施肥方案优于BB肥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配方肥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和抗倒伏性的影响,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设置了农民习惯处理、配方肥处理、配方肥分别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及其同时配施锌肥和硫肥的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相比,5个配方肥处理增加了小麦产量;配方肥配施锌和硫肥提高了小麦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幅达9.6%、92.6%、54.1%;配方肥配施锌和硫肥降低了小麦的株高,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指数.  相似文献   

6.
小麦盆栽试验表明:磁化肥与等量养分常规化肥相比,小麦苗期株高、地上部鲜重都有明显的增加,表明磁化肥对小麦的苗期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田试验表明,与等量养分常规化肥相比,磁化肥增产8.0%~14.1%。在磁化肥用量0~1 500 kg/hm2范围内,以750 kg/hm2磁化肥用量的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经小麦盆栽试验表明:磁化肥与等量养分常规化肥相比,小麦苗期株高、地上部鲜重都有明显的增加,表明磁化肥对小麦的苗期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田试验表明,与等量养分常规化肥相比,磁化肥增产8%~14.1%.在磁化肥用量0~1500kg/hm2范围内,以750kg/hm2磁化肥用量的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宿州的西二铺村和湖町村分别设置了农民习惯施肥(CK)处理、配方肥处理、配方肥分别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以及同时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配方肥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进一步增加了小麦产量,进而提高小麦经济效益;同样,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幅达到35.0%、107.0%、99.1%。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增加了籽粒锌和硫的积累量,对籽粒锌含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籽粒硫含量影响不明显。不同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差异均不显著,但增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籽粒的谷醇比,降低了直支比,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提高。因此,在土壤锌和硫含量较低的地区,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能促进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种类硒肥对小麦富硒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中部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中麦175’为材料,在开花期叶面喷施3种不同种类硒肥(无机硒肥、有机硒肥、纳米硒肥),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形成、籽粒硒积累、硒强化指数等进行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小麦开花期叶面喷施硒肥较不喷硒植株干物质量显著增加,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显著提高,达5.7%~10%,且以喷施有机硒肥最高;成熟期各器官硒含量及其累积量显著提高,籽粒中硒含量达236~275μg/kg,均达到富硒稻谷标准。喷施有机硒肥较纳米硒肥和无机硒肥成熟期茎、颖壳+穗轴及籽粒硒含量及其积累量显著提高,叶硒含量及其积累量显著降低;籽粒中硒代蛋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硒酸盐降低。此外,喷施纳米硒肥和有机硒肥植株和籽粒硒强化指数均显著高于喷施无机硒肥,且籽粒及籽粒有机态硒强化指数均以喷施有机硒肥显著最高。综上所述,小麦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有利于通过提高千粒重提高产量,有利于促进植株中硒素向到籽粒中运转,有利于减少籽粒中无机态硒积累,促进有机态硒积累。  相似文献   

10.
增施锌硅肥对小麦有显著的减少小穗退化、降低空秕率作用,达到增加每穗粒数、提高产量的目的。过量增施锌硅肥对强筋小麦蛋白质、湿面筋、赖氨酸等营养品质有一定负效应,不利于强筋小麦营养品质的提高。生产上以施用腐殖酸锌硅肥37.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小麦缓释配方肥示范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对小麦缓释配方肥、四川宜川三元素肥和威利达小麦配方肥的施肥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施用小麦缓释配方肥,不但能够提高小麦的抗寒性、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而且能大大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不同叶面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不同种类叶面肥在小麦上的喷施效果试验。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分别在叶片上喷施不同种类的液态氮肥,以叶面肥的形式对小麦进行补充肥力;拔节期施用的液态肥的种类较齐全,以此次的试验为主。探索小麦施用不同液态氮肥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上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大田喷施的几种液态肥,除晋开液态肥以外,其它几种液态肥较喷施尿素的效益均有所降低,叶面喷施尿素和晋开液态肥的处理叶片光合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4.
小麦控释肥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包膜控释肥进行小麦肥效试验,并与习惯施用通用复合肥及小麦专用肥作对比,研究包膜控释肥对小麦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与习惯施用通用复合肥及小麦专用肥相比,施用控释肥更有效,经控释肥处理的小麦在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上均有明显的优势;控释肥比通用肥及专用肥具有控制释放、提高产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以贵农18号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为材料,设计不同的硫肥用量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对小麦生理特征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8kg/hm2的施用范围内,硫肥能显著提高小麦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活力、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籽粒产量,并能明显改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硫肥施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在该试验条件下,硫肥施用量为48kg/hm2的处理是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施用叶面硅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品种扬麦23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梯度叶面硅肥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对小麦叶面喷施硅肥有助于提高抗倒伏能力,从而提高机械采收情况下的产量。叶面喷施2倍剂量硅肥的处理的综合指标较好,产量为4.187 t·hm-2,比常规施肥高20.8%。  相似文献   

18.
山区旱地小麦丰产技术主要是以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为重点,一切有利于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的措施,均能有效提高旱地小麦产量。下面结合笔者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山区旱地小麦丰产施肥实用技术。一、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提高土壤保肥蓄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丹阳市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机插、直播带来的小麦迟播问题,重点研究迟播小麦丰产高效需肥规律,明确迟播小麦不同氮肥运筹精确定量相关参数,建立迟播小麦丰产高效氮肥定量与运筹技术。以最少的肥料运筹获得预期的高产、优质小麦产量,收到节肥、高效、环境友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要使小麦产量由中、低产水平提高到高产水平,必须根据小麦高产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推行以产定肥、全量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微肥四配套;同时,改进施肥方法,推广化肥深施,提高化肥利用率;调整氮肥使用过程中基肥与追肥的比例,科学施肥,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措施是追施小麦拔节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