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竹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地域辽阔,复杂的地形地势和多样的气候土壤为竹类植物多样性提供了基本条件,成为世界竹类植物分布中心地区。中国竹类植物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竹子与中国数千年文明史的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竹种资源的数量、竹林面积和蓄积,还是竹林产品的产量及其加工水平,皆居世界产竹国之首,故有“世界竹子王国”之誉称。  相似文献   

2.
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发起并资助的国际竹子讨论会,于1991年11月在泰国清迈召开。这是继1985年中国杭州、1988年印度克尔拉以后的第三次会议。会议主要参加国为发展中的产竹国。会议交流了竹子科技各个领域的新进展。由美国竹子协会发起、日本熊本县政府具体筹备的国际竹子会议,将于  相似文献   

3.
在产竹国,竹子对于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来说是重要的。在盛产竹子,或是木材和其它传统建筑材料比较紧缺,或是木材价格非常昂贵的地区,它的重要性得到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在农村地区,竹子被广泛用做低价房的  相似文献   

4.
竹子是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竹类植物的总称。全世界约有78属1400多种,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地处世界竹子的分布中心,是主要产竹国之一。 竹子细胞染色体方面的研究,据文献所查,国外已有60多年的历史,对许多种和变种、类型作了染色体计数,而国内除许建昌教授(台湾)外,严天民、张光楚等近年也有报道,到目前为上,约有29属的150多种和变种、类型有染色体资料。  相似文献   

5.
非洲是世界竹子重要的自然分布区之一,竹资源相对丰富。竹资源对于非洲向绿色经济转型以及缓解非洲资源短缺、人口贫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非洲产竹国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竹藤组织以及中国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对竹资源培育和利用意识显著增强,竹产业发展迎来了机遇。文章对非洲竹资源状况、竹产业发展现状、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前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有意在非洲发展竹产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良宵竹乐团     
《世界竹藤通讯》2007,5(2):F0002-F0002
10年前,良宵竹乐团连一根竹管都没有。但我们有一个信念:中国是全球最大产竹国,中国竹文化渊源流长,中国一定要有世界上最好的竹乐团。在大家鼓励下,我们开始在竹子生长稀少的北京,而且是在家中用菜刀,锯子研制竹乐器,克服了一个个的艰难困苦,  相似文献   

7.
竹子是地球上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之一,一般3~5年即可成林成材,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近年来,全球森林面积急剧下降,而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竹资源的生态及经济等综合效益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各产竹国的高度重视,竹材已成为木材最好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8.
1996年原林业部命名了十大“中国竹子之乡”,对推动中国竹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竹业的迅猛发展,一批竹业重点县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发挥“竹乡”的示范带动作用,2006年国家林业局命名了包括原有十个竹子之乡在内的30个“中国竹子之乡”。日前,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记者:中国竹子之乡是引领中国竹业发展的火车头,请您谈谈中国竹子之乡的由来。祝列克: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有着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上世纪90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竹业发展趋势及我国竹业的形势 (一)世界竹业发展趋势 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竹子以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受到了产竹国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是:一竹林面积不断扩大;二竹材造纸成为解决造纸原料的一个重要途径;三竹笋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四竹材加工产品利用范围不断扩大;五竹林三大效益的发挥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加速推进我国竹产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类种质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腾飞,也为竹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使中国竹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11.
骆坚 《贵州林业科技》1989,17(3):109-111
竹子的加工利用,是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的必由之路,也是山区发展商品经济,使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导下,我省竹子加工利用发展很快,并有新的突破,清汁笋罐头工厂林立,产量猛增,销势坚挺;卫生竹筷象雨后春笋办了不少加工厂;竹胶板、竹浆厂也在开始发展,形势喜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缺乏按照“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原则,加强宏观指导,以致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待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竹史四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竹子大国,现存竹子分布,生产管理、栽培和利用方面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有待发掘、整理与考证。这不但对继承我国历史经验,发展竹子生产是重要的,而且可供其他产竹国家借鉴。根据《禹贡》记载,四千多年以前的中国竹区概貌,竟与中国现代长江、黄河的竹区分布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汉代开始,从中央到地方有一个“司竹监”的竹子管理机构,一直到清代才废止,延续了1930年之久。中国的竹子利用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竹子长距离引种已有2260年的历史;种竹子已有2440年的历史,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龙游,新一届的“中国竹子之乡”,以她特有的美丽吸引着我探寻其竹海幽深的秘密。2006年,国家林业局在原林业部于1996年评选十大“中国竹子之乡”,十年之后再次启动“中国竹子之乡”的评选工作,龙游、吉安等30个县市成为新一届的“中国竹子之乡”。竹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生态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竹子造园史考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考证了中国历代竹子造园的历史后认为,竹子造园同步于古典园林的发端,汉代应用于早期园林的“囿”和“苑”,六朝时期广泛用于造园,唐宋时期竹子造园进入大发展和全盛时期,竹子造园是在园林中再现自然的竹景,明清时期趋于成熟,并体现“雅”风格,借园林中竹景抒情言志。文中列举了历代著名园林中竹景之实例。  相似文献   

15.
海南竹子产业前景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玉梅 《热带林业》2002,30(3):45-47,50
竹子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就是生长快、周期短、用途广泛、产品多元化、经济价值高、投资风险小、市场潜力大。培育竹资源、发展竹产业能够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实施“退耕还林”和“扶贫攻坚”,建成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成为“生态经济强省”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分析竹子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提出发展海南竹子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简报     
竹子是草还是树?当一片挺拔秀丽、充满勃勃生机的竹林展现在眼前时,你是否想过:“竹子是草还是树呢?”人们说:草发成苑,树茂成林。竹子自古称“林”,似乎应属树类了。其实不然,因为属草属木关键要看是否有年轮。木本植物每过一年,其茎干的横断面便增添一圈同心轮纹。然而,锯断竹子看,里面却空空如也,因此,竹子是“草”而非“树”。竹子之所以长得如此高大、挺拔,是因为它属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常绿植物,长势迅猛异常,实属草中之冠。——中国公众科技竹产业成为林业“新贵”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江泽慧日前表示,“十五”期间全国竹业不仅在竹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落实毛主席“竹子要大发展”的伟大号召,加速毛竹生产发展的步伐,我们于今年初从外地引进了毛竹种子二十斤,进行土温床培育毛竹实生苗试验。现在,预计可产苗六万二千株。苗高一般十厘米,最高达十七厘米,并大部分有分蘖芽,部分已分蘖1—2支。在“五一”节前夕,已全部移植到地,成活情况很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竹子是工、农、渔业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在人民日常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过去我县发展毛竹生产都是依靠从外县调进母竹造林,不仅花工大,成本高,而且不能适应大规模发展毛竹生产的需要。为了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竹子要大发展”的号召,在县委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们从1972年开始进行用毛竹种子育苗造林的试验。由于缺乏经验和管理不善,第一年从广西带回来的毛竹种籽只培育出30多株竹苗。我们一方面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9.
竹林揽胜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笋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竹笋焖猪肉。”──竹,究竟是怎样一种植物呢?让我们一同竹子生南国。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时不感觉到身边竹子的存在。我们的感官和心灵,不仅随时随地与丰富多彩的竹子及其制品等实体发生联系,也时时刻刻与浓郁深沉贩竹文化进行交流。(——)一提起竹子,我们的脑海里首先就出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竹梅双喜——竹子、梅花和两只喜鹊构成的图饰,其中隐含着“青梅竹马”的典故,也表达人们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赞美。岁寒三友——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  相似文献   

20.
“竹子王国”探宝唐庆忠,田志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大诗人苏东坡的咏竹名句.它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的竹种起源国,也是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竹子王国”的美称。据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竹类研究室专家介绍: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