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同刈割处理对白三叶及杂草盖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秋季在白三叶种子田用5cm、8cm、10cm三种留茬高度与15d、30d、45d三个间隔时间组合为9个刈割试验处理,对白三叶及杂草盖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刈割能有效控制杂草,提高白三叶盖度;间隔时间是促进白三叶生长、控制杂草的主效因子;留茬8cm、间隔时间30d处理的白三叶盖度由43.25%升至73.00%,杂草盖度由83.75%降至17.25%。  相似文献   

2.
刈割对白三叶种子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刈割期是影响白三叶种子产量和草产量的主效因子;间隔期越短,白三叶在总产草量中所占比例越高;留茬过高(10 cm)或过低(5 cm)、间隔期过长(45 d)或过短(15 d)均对种子生产不利;其中以30 d-8 cm种子产量最高(412.9kg/hm2),极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1),且杂草量少、干草产量4505.3 kg/hm2,品质高,其中白三叶所占比例为46.97%;15 d-10 cm干草产量最高(11011.4 kg/hm2);15 d-5 cm白三叶干草产量最高(4422.1 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不同刈割强度下再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高度与频度不同,牧草再生能力不同。留茬11cm刈割频度为7d的青海草地早熟禾的再生速度最快达到0.6182cm/d,其次是留茬5cm刈割频度为7d的青海草地早熟禾再生速度为0.6016cm/d,最后是留茬8cm刈割频度为7d的青海草地早熟禾再生速度为0.5821cm/d。累计生长量为留茬11cm刈割频度7d的是37.0979cm,留茬5cm刈割频度7d的是36.0938cm,留茬8cm刈割频度7d的累计生长量最低,为34.9306cm。日生物量分别是留茬5cm刈割频度7d的是2.16g/(d·m^-2),留茬8cm刈割频度7d的是1.94g/(d·m^-2),留茬11cm刈割频度7d的是1.60g/(d·m^-2)。累计生物量分别是留茬5cm刈割频度7d的是106.0g/m^2,留茬8C1TI刈割频度7d的是95.2g/m^2,留茬11cm刈割频度7d的是为78.7g/m^2。再生速度留茬5cm刈割频度7d与留茬8cm刈割频度7d和留茬1cm刈割频度7d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刈割对羊草草原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刈割强度对羊草草原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大,地上现存量呈连续下降趋势,群落和羊草变化趋势相同;处理间生长量和生长速率均呈单峰型变化;生长速率对留茬高度的响应为二次曲线形式;相对生长速率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本文参照生长速率的二次曲线形式,以留茬15 cm(D 1)作为刈割强度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由刈割高度(留茬高度为5,10,15,20 cm)和刈割频率(1次性和每隔60,40和30 d刈割)组成的双因子试验,来研究不同刈割频率和刈割高度对地处温带的河南黄河滩区皇竹草的生长特点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便解决该草在黄河滩区种植中存在的利用期短、产量低、品质差、易倒伏的难题。研究证明,刈割对皇竹草的生长和生产有显著的影响,1年多次刈割会降低茎叶比(S/L ratio)和叶面积指数(LAI),适度的刈割有利于提高鲜干比(F/D ratio)、单株分蘖数和生长速度,过频过低刈割(留茬高度为5 cm,每隔30 d刈割)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能显著地提高鲜干比和单株分蘖数,能显著降低倒伏率;不利的方面是会显著降低皇竹草刈割后的再生速度,不利于饲草的生长和生产。试验证明,在中原地区种植皇竹草适宜每隔60 d刈割1次,一年刈割2次,留茬15~20 cm为宜,全年产草量为31.58~32.41 t DM/hm2,均显著地高于其他刈割组合,和一次性刈割相比,提高14.26%~17.34%(P<0.05),另外,适度刈割有利于减轻皇竹草的倒伏,减少收获中营养和能量的损失和浪费。总之,在河南黄河滩区种植皇竹草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在科学种植,合理灌溉和及时施肥的基础上,保持合理刈割高度和适当的刈割次数是优化和协调生长和生产各指标的重要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产量和营养损失,有利于高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刈割对羊草草甸草原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和合理的留茬高度,以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利用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2个因素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中,刈割时间设3个水平,留茬高度设4个水平。结果表明,8月15日刈割的群落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和羊草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8月1日刈割(P〈0.05);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和羊草cP含量逐渐下降,群落ADF和NDF含量逐渐增加,且8月1日刈割与9月1日刈割间差异显著(P〈0.05),但与8月15日刈割无显著差异(P〉0.05);羊草ADF和NDF含量呈增加趋势,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群落地下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羊草根茎生物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留茬高度2cm处理的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8cm处理(P〈0.05).与留茬高度5cm间无显著差异(P〉0.05),留茬高度2cm、5cm和8cm处理间的群落C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适宜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以留茬高度2-5cm为宜。  相似文献   

7.
刈割方式对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混播草地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扁穗牛鞭草和白三叶混播草地在不同刈割方式下草地群落的密度组成变化、不同层次生物量和相对竞争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穗牛鞭草种群密度受留茬高度影响显著,对草层高度不明显,刈割时的草层高度30cm和留茬高度10cm的刈割方式对扁穗牛鞭草有利,此时相对竞争强度较低,扁穗牛鞭草的竞争能力较高,由于白三叶前期生长迅速,占据了地面的空间抑制了扁穗牛鞭草的生长,扁穗牛鞭草草层结构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最终被排挤出系统。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研究多年生人工草地叶面喷施“FA旱地龙”日期、播种密度、刈割留茬高度三因素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关系。通过测定叶面喷施“FA旱地龙”日期(X1)、刈割留茬高度(X2)、播种密度(X3)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刈割留茬高度、不同播种密度、不同叶面喷施“FA旱地龙”日期对多年生人工刈割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函数模型,同时确定了多年生人工刈割草地最佳叶面喷施“FA旱地龙”日期(X1)为30/42/5、最佳刈割留茬高度(X2)为46cm、最佳播种密度(X3)为5551145株丛/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牧草的再生性能是草地持续利用的基础,牧草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对牧草再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刈割强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现存量、再生速度及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羊草和无芒雀麦地上部现存量随留茬高度的降低呈降低趋势;第2次刈割后,羊草和无芒雀麦留茬4cm的再生速度均高于留茬8和12cm。刈割后无芒雀麦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均在第2次刈割后16d上升,到秋季枯黄期降至最低值,且未恢复到刈割前水平。第2次刈割后16d,羊草茎基部还原糖含量可恢复到刈割前水平,而无芒雀麦茎基部还原糖含量降至刈割后最低值,到秋季枯黄期,留茬12cm羊草和无芒雀麦茎基部还原糖含量可达到刈割前水平。试验期间牧草主要生长季(6-8月)降水较少,严重抑制了羊草和无芒雀麦的再生和碳水化合物的贮藏。因此生长季降水少的干旱年份,羊草和无芒雀麦草地以留茬8~12cm、刈割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0.
刈割对缘毛雀麦3个品系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缘毛雀麦Bromus ciliatus 3个品系生长进入拔节期后,通过不同留茬高度(0~2、2~4、4~6 cm)的刈割处理,对其再生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留茬高度与牧草再生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724 1,P<0.05),其中9708品系留茬4~6 cm刈割后再生速度较快,9714品系留茬0~2 cm刈割后再生速度较慢;在同样刈割处理条件下,9708品系和9714品系再生分蘖数无差异(P>0.05),9701品系在第2次刈割留茬4~6 cm时,再生分蘖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2个品系;随留茬高度的增加,9701品系和9708品系的总干草产量递增,而9714品系的总干草产量却呈递减趋势。9701品系和9708品系的适宜留茬高度为4~6 cm,9714品系适宜留茬高度是0~2 cm。  相似文献   

11.
留茬高度对骆驼刺生长发育和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留茬高度对单株和不同分布密度的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灌丛地上部生长动态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骆驼刺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合理刈割方式。结果表明:齐地面刈割后株高、冠幅及地上部鲜重在不同月份均高于留茬-5cm,尤其在地表基本裸露的5月。此外,齐地面刈割使骆驼刺新生枝条的萌动生长时间提前,对其再生性能有明显促进作用。留茬高度对骆驼刺产草量的影响因灌丛分布密度而异,密度在0.44~46和0.36~0.38株·m-2时以齐地面以下5cm刈割时产草量较高,在0.41~0.42和0.33~0.34株·m-2时以齐地面刈割时较高。此外,骆驼刺的生长季(5-9月)和起沙风的频发期相耦合,因此兼顾骆驼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推荐在9月份以后对骆驼刺进行齐地面刈割。  相似文献   

12.
对生产上常用的几个一年生牧草进行留茬高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留茬高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很大,其中籽粒苋的最佳留茬高度为50cm,苦莫菜20cm,御谷15cm,菊苣5cm。  相似文献   

13.
刈割对牧草根系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半干旱区刈割对牧草根系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毛苕子(Vicia villosa)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和野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牧草根系特征对刈割的响应。结果表明:刈割可降低牧草根深、根长及根表面积。在刈割留茬3 cm高度时,早熟禾根深、根长及根表面积较对照分别降低43.91%,51.85%,25.52%;白三叶根深、根长及根表面积较对照分别降低27.27%,47.04%,27.35%;毛苕子根深、根长及根表面积较对照分别降低20.34%,39.80%,40.39%。野外早熟禾刈割留茬9 cm时根长密度最小,白三叶在刈割留茬3 cm时根长密度最小,毛苕子刈割留茬6 cm时根长密度最小。该研究对半干旱区牧草刈割留茬高度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选取典型灌草丛样地,以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一年刈割2次条件下设置5个刈割强度,分别以不同留茬高度来表示,即不刈割(CK)、留茬20 cm(D)、留茬15 cm(C)、留茬10 cm(B)和留茬5 cm(A),研究刈割对灌草丛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以期为本地区灌草丛草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经过连续2年试验,结果表明:刈割不同程度上降低了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荩草(Arthraxon hispidus)、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主要优势植物重要值,留茬15 cm和20 cm处理下,结缕草(Zoysia japonica)重要值高于对照;刈割促使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增加。随着留茬高度的降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先增加后减少,以留茬15 cm处理最大,Pielou指数则呈现一直增加的趋势;不刈割处理草地植被产量最高,随着留茬高度的降低,草地植被产量降低;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呈单峰格局关系,一定程度的刈割可增加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从草地植被产量和植被物种多样性来看,本区域灌草丛草地植被生态系统还较为脆弱,在利用的同时应更注重投入和恢复,促使草地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留茬高度对人工草地牧草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试验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在不同留茬高度下的生产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草地牧草的枯死率与留茬高度呈正比关系,在不同留茬高度下,草地牧草青绿物质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呈抛物线形式变化;青绿牧草产量占牧草总产量的百分比随留茬高度的上升而下降,而死亡物质的数量占牧草产量的百分比随留茬高度的上升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适宜的留茬高度对羊草割草地的牧草生长与牧草营养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刈割时期与刈割留茬高度对牧草的经济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本实验设置3个刈割时间,4个留茬高度,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结果表明,8月15日刈割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时期;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ADF和NDF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留茬高度2 cm的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8 cm(P<0.05),但与留茬高度5 cm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刈割时期不同留茬高度下群落粗蛋白(C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适宜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以留茬高度2-5 c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