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稻粉虱发生规律与测报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粉虱是近年新上升的水稻害虫。根据近5a的系统研究结果,概述了浙南双季稻区稻粉虱的发生分布特点、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测报办法和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4.
5.
6.
再生稻白背虱为害损失测定和防治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福建,白背飞虱是再生稻的重要害虫。文中进行了再生稻白背飞虱为害损失的测定。根据虫量和产量损失的关系,结合现行稻谷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等因素,确定允许为害损失率,同时建立了防治指标模型。按照防治指标模型,制定出不同产量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7.
褐稻虱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在亚洲,每年春夏有相当数量虫源自南亚、东南亚迁入我国大陆,秋后又有数量更大的虫源向南回迁。对于一个具体地域,迁飞的群体具有迁入或过境的两种趋向;地方群体也具有迁出或储留繁殖的两种可能。最终确认迁入或迁出某一具体地域,并给这个地域可能带来何种影响,是当前褐稻虱地方测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目前国内对两种飞虱的数量预测仍为短期预报。为了改进对两种飞虱发生数量的预报方法,我们于一九八六年至八八年,对早稻白背飞虱、褐稻虱发生数量(中期)预测进行了大面积地预报应用。三年累积预报面积达190万亩,其中一九八八年达100.53万亩,占全地区当年早稻面积的56.8%。共预报时效比以往短期发生(数量)程度预报提前15—25天;经15年次预报,白背飞虱吻合率达98.4%,褐稻虱吻合率达94.6%;经18年次回测,白背飞虱吻合率达99.44%。为指导大面积防治提供了准确情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1978~1982年,作者对两索线虫(Amphimermis sp.)进行了研究,认为是调节当地褐稻虱种群数量的优势天敌。这类线虫分布区域较广,与害虫同一季节发生。感染线虫的褐稻虱寿命缩短,为害力减低,丧失繁衍后代的机能,在自然情况下的控制作用与寄生率(x)基本呈对应的线性关系,y=2.1845+0.9691x,r=0.9751(P<0.01)。因此,两索线虫是影响褐稻虱繁殖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早秋平均最低气温(x_1)和褐稻虱雌虫的线虫感染率(x_2)与褐稻虱繁殖系数(y)问的关系十分密切,复相关系数 R=0.9146,(P<0.001),y=24.9376+0.1820x_1-0.2823x_2±2.3892。根据此预测模式,可用以中期预测单季稻田穗期褐稻虱地方种群的发生量和发生程度,提高了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稻虱缨小蜂 Anagrus nilaparvatae 是褐稻虱 Nilaparvata lugens 卵期的重要天敌。褐虱缨小蜂与褐稻虱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褐稻虱种群生命系统中的一个亚系统,在研究其数量控制中有必要分别进行研究。Lotka(1925),Volterra(1926),Thompson(1924)等首先提出了寄生者——寄主(或捕食者一猎物)模型。Nicholson(1933)和 Nicholson and Bailey(1935)进一步提出了寄生(捕食)作用函数的模式,为研究寄生者——寄主(或捕食者——猎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基础。作为寄生者作用后的存活率,此函数可看成昆虫种群生 相似文献
12.
猖獗于整个亚洲水稻产区的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在日本南部,也是头等重要难以对付的水稻害虫。人们认为在6~7月的雨季褐稻虱是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一道从海外迁入的,并具有很大生殖潜力,在秋季常造成水稻的毁灭性为害。在日本,因为没象东南亚地区采用抗虫品种等有效的非化防措施,便 相似文献
13.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纵卷叶螟之所以防治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治适期难掌握。各地在防治中,都以2龄幼虫高峰期作为施药防治适期,而2龄幼虫高峰期一般是在螟蛾高峰日期加10 d来确定的。在田间调查过程中,作者发现应用这个方法存在大发生年防治适期明显滞后,小发生年由于蛾量少,高峰期不明显,难以确定防治适期的问题。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不同年份、不同代次蛾量与卵量的比率变化很大,因而蛾量的多少不能准确反映田间卵、虫量的实际。为此,对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适期的监测预报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在稻纵卷叶螟蛾峰日不明显的情况下,试用选取有代表性的一片…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褐稻虱是连作晚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1982年我们进行了速灭威防治5代褐稻虱及对稻田蜘蛛等天敌影响的试验。 试验农药为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对照农药为乙氯杀螟粉、25%二二三及40%稻瘟净乳剂。药械为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器和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两 相似文献
18.
褐稻虱是我地晚稻穗期大害虫,此时植株高、密度大,施药工效低,效果差。而且距收获期近,用药不当,会造成农副产品污染。使用敌敌畏毒砂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敌敌畏迂水易分解,残效期短,无残留。毒砂主要利用敌敌畏的熏蒸杀虫作用,毒气达到的地方,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配制方法: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3-5两,加水5-10倍稀释,分次倒入20-30斤晾干的细砂中,充分拌匀,砂的温度以不结成块便于撒播为准。毒砂宜随拌随用,撒播要匀。每亩用量5两,施药后3小 相似文献
19.
20.
我省种植单季中、晚稻,褐稻虱自迁入后,在中籼稻田须增殖2个世代后暴发危害,称主害代;而在晚粳稻田须增殖2—3个世代而成为主害代。本文以列联表分析的点聚图法,利用太仓、吴县、武进、宜兴、南通、靖江、高邮和铜山等8个站的系统观测资料,分别不同稻区和水稻类型,将褐稻虱前后种群分作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其中7月份初次迁入高峰期的田间长翅型成虫虫口密度和主害前一代的短翅型成虫虫口密度,是决定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并以此划分等级,作发生程度的定性预报。资料的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