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水稻植株外观形态特征双零叶及伸长叶枕距的概念,是由广西农学院提出来的。但是,分蘖期出现第一双零叶的原因、叶序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幼穗分化前后出现的第二双零叶、幼穗分化期间出现的伸长叶枕距与幼穗分化8个时期的关系等,未见详细报道。笔者自1g82年以来,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对大量杂交组合和制种父母本观察和考查,探索了第一双零叶形成原因以及与分蘖期叶龄的关系、第二双零叶,伸长叶枕距与最后3片叶出生的关系,以及植株外观形态特征与幼穗分化8个时期的关系。本文报道该项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谢超有 《种子科技》2002,20(3):170-170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高低的关键在于花期是否相遇 ,而花期相遇的关键除了准确安排播种错期外 ,最重要的是及早预测和调节花期。因此 ,及早做好制种田的花期预测及调节十分重要。1 花期预测杂交水稻制种花期预测的方法很多 ,笔者经多年的观测 ,认为最准确的有以下两种方法 :1.1 双零叶观测法。所谓双零叶是指两叶叶枕重叠。第一双零叶也称假双零叶 ,出现在水稻移栽后 ,指移栽后长出的第一叶与倒二叶叶枕重叠的现象。第二双零叶即真双零叶 ,是指在幼穗分化前后出现的倒五叶与倒四叶 (剑叶是倒一叶 )叶枕重叠的现象。这是水稻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叶龄的动态变化与其肥水需求存在着较大的相关,叶龄间接地反映了群体的生理蒸腾量,节水栽培的关键就是在保证作物生理蒸腾量的前提下,减少棵间蒸腾和田间渗漏量,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1 杂交水稻叶龄判断方法返青分蘖期,杂交水稻移栽后,由于植伤,使植株移栽后长出第一片叶的尖端几厘米处出现缢痕,状似葫芦,叫葫芦叶。这片叶与移栽时秧苗最后一片叶两片叶枕重叠,形成双零叶。移栽后长出的第二片叶比前一片叶明显缩短变小,此叶称植伤叶。上述三类叶的出现可以作为杂交水稻返青分蘖期的特征叶。有效分蘖临界期叶龄为总叶…  相似文献   

4.
水稻(Oryza sativa)良好叶片形态是保证水稻产量因素之一,一定程度的卷曲能够使水稻叶片保持矗立,有利于改善水稻群体的受光面积,使其接收更多的光能,提高光合利用率.SRL1、ROC5、OsRRK1、SLL2、CLD1、OsZHD1/2和NRL1对泡状细胞的调节,SLL1和SRL2对厚壁组织细胞的结构和过程的调节,ADL1对叶片极性的调节以及CFL1和CLD1对叶片表皮形成的调节是主要调节叶片卷曲的几个方面.上面的许多基因和其他几个基因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以维持细胞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实现最佳的卷叶表型.水稻卷叶是分子、细胞、生理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复杂调节机制,因此研究水稻卷叶对高效育种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本研究总结了水稻卷叶类型、产生因素、细胞形态变化、已定位和克隆的卷叶基因,以及水稻卷叶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水稻的卷叶性状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稻群丛结构和辐射传输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以遥感信息更精确地反演水稻冠层更丰富的结构参数,建立水稻多组分双向反射模型,本文计算并详细分析了水稻群丛结构特征和太阳辐射在水稻群丛内的辐射传输特性.研究表明:其叶倾角分布可用双参数椭圆函数模拟,影响太阳辐射在水稻群丛内传输的重要特征量:水稻各组分的投影函数和消光系数通过叶倾角分布函数计算是可行的;太阳  相似文献   

6.
水稻卷叶性状的研究进展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稻叶片卷曲性状已被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研究发现,叶片适度的内卷能使叶片挺直以减少披垂现象的发生,在生长发育后期作用明显,有利于改善水稻基部的受光条件,进而提高植株光能的利用率,实现增产的目的;叶片过度卷曲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有效叶面积指数偏小以及光合有效辐射利用率不高等。大量证据表明,叶片卷曲受到体内遗传机制和体外环境因子的双重调节。本文主要综述水稻叶片卷曲的相关研究,包括卷曲效应、形成机制、相关调控基因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等,同时探讨了目前水稻卷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卷叶性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唐建成  莫志军 《种子科技》2003,21(4):235-236
杂交水稻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利用GA处理水稻,并结合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水稻生长锥形态,能比常规幼穗剥检法提早5d准确判断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方法如下:1判断识别叶原基与苞原基根据水稻营养生长规律,每片心叶内有3片幼叶,此时第4片幼叶正由生长锥分化为叶原基。因此,当生长锥正分化为叶原基时,其心叶是倒五叶;当生长锥正分化的是苞原基时,其心叶是倒四叶。2赤霉素处理赤霉素能加速茎尖的生长发育,特别能加速苞原基分化成一、二次枝梗,使幼穗原基分化提前。因此,利用GA处理茎尖,可以提早观察到枝梗分化。估计水稻主茎进入…  相似文献   

8.
顾鑫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144-147
研究旨在明确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三江平原)的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规律及影响水稻潜叶蝇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试验从2006年开始连续10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对水稻潜叶蝇的发生情况进行定点调查,收集水稻潜叶蝇发生时期的气象因子及第一代的虫口基数,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6月末水稻潜叶蝇百株虫口数、气象因子及第一代虫口基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第一代虫口基数及5月中旬的平均气温为影响水稻潜叶蝇的主要直接因子,而5月上旬的平均温度和5月下旬的平均温度是通过影响第一代虫口基数而间接影响了6月末的百株虫口数。通过逐步回归建立的短期预测模型Y=-150.012-1.432X_1+7.79X_4+0.17X_6+5.96X_7-0.121X_9-0.14X_(12)-0.09X_(15)+1.43X_(19)回归拟合效果好。可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9.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叶片形态性状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片形态是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叶片形态基因的挖掘对于塑造水稻理想株型,实现水稻超高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广陆矮4号为受体亲本,日本晴为供体亲本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水稻上三叶(倒一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形态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开展了相关QTL定位。结果表明,除剑叶宽外,水稻上三叶的叶长、叶宽都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在两年间重复检测到20个控制叶形的QTL,其中叶长QTL 13个(8个表现正向效应,5个表现负向效应);叶宽QTL 7个(4个表现正向效应,3个表现负向效应)。这些QTL的鉴定为水稻叶形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了重要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0.
水稻叶片形态相关突变体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株型改良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新的窄叶突变体MR11为研究材料,发现该突变体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窄叶、叶长变短和植株矮化.叶片组织结构观察发现由于叶脉数减少和叶脉问宽度减小,导致突变体倒二叶叶片宽度不及野牛型的1/2.F2和BC1F1两个群体分离结果表明该窄叶突变体表型受一对隐...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榨菜叶还田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吸肥规律与其整个生育期的三个生长中心相适应,对氮的吸收在整个生育期出现两个高峰,第一个在水稻移栽后2 ̄4周,第二个在移栽后8 ̄10周;对磷和钾的吸收高峰出现在移栽后8 ̄10周。各施肥处理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量均大于对照,榨菜叶配施化肥处理对氮磷钾的吸收积累量和收获指数都高于等NPK养分含量的其它处理。水稻吸收的氮和磷大部分储存于籽粒中,而钾主要存在于秸秆中,同时,氮磷钾的收获指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多吸收的养分主要存在于秸秆中,因此秸秆还田对于维持土壤肥力,尤其对缓解中国磷钾肥不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以氮素营养特性差异较大的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顶部4片展开叶中叶片总氮、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及叶鞘总氮含量的叶位分布特点。各生育期叶片和叶鞘总氮含量均以顶1叶最高,而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种和生育期而异。抽穗前游离氨基酸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种和生育期变化较大,而抽穗后以顶1叶含量  相似文献   

13.
黄德社 《种子》1992,(1):64-65
杂交水稻叶片叶龄的判断,在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栽培上,可根据叶龄进行科学施肥和管水,有利于杂交水稻高产;在杂交水稻制种上,可随时掌握父母本叶龄变化情况,预测父母本对应叶龄是否相吻合,有利于花期预测和调节。怎样判断杂交稻叶片叶龄呢?综合起来,有如下10种方法。1.种谷方向判断法:利用秧苗种谷的方向来判断叶片叶龄。此方法只适宜秧苗叶片叶龄的判断。在秧田期,当秧苗叶龄较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三江平原主栽水稻品种龙粳29、龙粳31和龙粳46,应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低温处理,[目的]通过对水稻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参数的分析,研究水稻发育中后期低温对品质影响。[结果]在抽穗期和灌浆后期经低温处理后对水稻外观品质的影响较大,各生育期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上升,RVA谱特征一级参数均显著下降,直链淀粉和二级参数因品种差异有升有降。本次研究的性状中共有17对极显著相关和5对显著相关,最高粘度的相关性最大,与6个性状有相关性,垩白粒率与5个性状有相关性等,每个性状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性状相关联。[结论]该试验根据低温对水稻品质影响进行判断,为三江平原水稻品质认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水稻生产栽培和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叶曲线特征的机理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石春林  朱艳  曹卫星 《作物学报》2006,32(5):656-660
通过对水稻叶片的受力分析,推导了叶曲线方程,并进行了影响系数的参数化和方程求解。对叶曲线方程的灵敏度分析表明,方程较好地体现了叶长、叶宽、叶形、比叶重和叶片形变系数等参数对叶曲线的综合影响,与生产中水稻株型特征变化相一致。进一步利用三维数字化仪获得的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叶脉空间坐标试验数据对叶曲线方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叶曲线方程可以合理而可靠地定量描述水稻叶曲线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Y两优8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形态良好、丰产性好、米质较好、耐高温能力强、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  相似文献   

17.
金优系列杂交水稻以优质高产的显著特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种植 ,因而金 2 3不育系的生产非常重要。在生产中 ,多以春繁或生育期隔离等措施进行繁殖 ,同田双繁或双高产报导甚少。我场利用优越的自然隔离条件 ,2 0 0 0年在 10亩水田上进行春、秋两季同田繁殖的尝试 ,不仅取得同田双繁双高产的效果 ,从中也摸索出一套较为成功的经验。1 栽培与管理1.1 播插期 :春季母本 4月 2 9日播种 ;父本分两期播种 ,一期 5月 4日播种 ,与母本播种时差 5 d,叶差 0 .8片叶 ,二期 5月 6日播种 ,与母本播种时差 7d,叶差1.5片叶。母本 5月 2 4日移栽 ,秧龄 …  相似文献   

18.
水稻叶片表皮毛突变体是研究单子叶植物细胞分化和水稻品种改良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对T-DNA标签技术获得的水稻光叶突变体(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稳定遗传)进行田间观测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分析突变体叶片毛状体类型和分布特征;并采用DNA-Walking和RT-PCR方法定位并克隆该突变体基因,通过对该基因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显示:突变体叶缘无毛,叶面毛状体缺失,缺失的毛状体类型主要为宏毛(即钩毛),但种子颖壳表面毛状体正常生长,是国内外尚未报道的一种新型的光叶突变体;对T-DNA标签插入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确定插入位点,表明突变体候选基因在水稻第6号染色体上,通过基因克隆获得了c DNA序列,暂命名为GLL;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LL基因含有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有702 bp,编码233个氨基酸;对GLL蛋白结构域进行分析,发现该蛋白有一个PEX11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关系表明,GLL与预测的水稻中PEX11-5同源性最高;亚细胞定位表明该基因在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中表达。本研究为解析水稻及单子叶植物中毛状体发育分子机制和进行水稻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稻单侧卷叶突变体B157遗传分析及基因初步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60Co-γ射线诱变籼稻品种808,获得一个叶片单侧右向正面卷曲的突变体,命名为B157.以突变体B157与平展叶水稻808、日本晴(粳稻)、东洋超级稻(籼稻)杂交构建F2遗传群体.F2群体分离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卷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东洋超级稻xB157构建的F2群体对该卷叶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初步将控制该卷叶性状的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上,并将其定位在RM272与RI02526两个分子标记之间,我们将该基因命名urll(t)(unilateral rolled leaf 1).定位分析表明,urll(t)基因与RM272与RI02526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6 cM和2.0 cM.进一步的in silico分析显示,urll(t)基因所在的两个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692.9 kb,包含78个预测基因,其中有14个编码未知功能的表达蛋白,17个编码未知功能的假定蛋白,47个编码功能蛋白.基于TIGR数据库的分析发现,在这些预测基因中有三个预测基因与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有关,我们推测这三个预测基因可能与控制urll(t)卷叶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20.
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在水稻品种鉴定上的运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利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2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鉴定,发现10条蛋白质带在不同品种间表现出多态性。利用这19条蛋白质带和种子外观形态上的差异,可将20个品种中的11个品种完全区分开,另外9个品种可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