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发的猪的一种流行性传染病。PRRSV病毒通过感染机体的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进一步引发怀孕母猪妊娠后期流产或胎儿死亡。同时,该病毒感染仔猪后,可引发机体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目前研究发现,PRRSV在感染过程中,需要与CD163蛋白分子结合,从而介导其自身的膜结构与宿主细胞膜进一步融合,从而感染宿主细胞。本文系统地介绍了PRRSV的基因组结构、感染途径以及与CD163蛋白的相关性,以期为进一步研发相关抗体及生产蓝耳病抗性的猪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5.
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1987年首先在美国北卡罗纳州的猪群中爆发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造成怀孕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及成年猪的免疫机能障碍[1].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PRRSV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得以明确,基因组所编码的蛋白及蛋白结构和PRRSV的基因变异进一步得以认识,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得到推动. 相似文献
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疾病,导致高死亡率,生长发育受阻,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RRSV基因组存在高度变异性,美洲型和欧洲型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不同的ORF序列同源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论文就PRRSV基因组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对研究PRRS的致病机制、免疫机理及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允许细胞表面的Sn和CD163受体的方法,本研究设计针对Sn和CD163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了检测PRRSV Sn和CD163受体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检测101 copies/μL~108 copies/μL模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96,扩增效率分别为100%和107%;该检测方法对Sn和CD163的检测下限均为10拷贝,敏感性高;批内重复试验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对PRRSV感染肺泡巨噬细胞(PAM) 72 h后Sn和CD163受体mRNA的转录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Sn和CD163受体的转录 水平显著上调.本研究为PRRSV病毒感染后两种主要受体变化趋势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呼吸道症状及高死亡率的传染病。已几乎遍极世界所有养猪国家,在中国的流行和分布也日益广泛,危害日益严重。此病的传播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对此病的研究也正在逐渐深入,特别是免疫学及其疫苗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和使用现状做了系统地阐述,特别是通过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免疫佐剂,如γ干扰素、霍乱毒素及可溶性β葡聚糖等来改进疫苗作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蛋白)的表达是通过非连续性转录合成的亚基因组(Subgenomic,sg)mRNA翻译而来。但位于亚基因组前导序列中的2个AUG均不能作为N蛋白翻译的起始位点,其翻译使用的是N开放阅读框(ORF)中的首个AUG,因此,本研究旨在感染性克隆的基础上研究N蛋白的翻译起始位点。作者实验室已有在ORF6和ORF7之间插入酶切位点的感染性克隆pORF673,该突变克隆中含有3个潜在的AUG,分别构建了pORF673中N蛋白的其中2个潜在的起始密码子AUG突变的全长克隆,转染Marc-145细胞。这些突变体都能够拯救出子代病毒,其中2个突变病毒的N蛋白的前11个氨基酸完全改变,这些突变病毒都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稳定传代。经RT-PCR分析子代病毒的N基因序列及其亚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N蛋白的翻译偏向于使用其ORF的第1个潜在的AUG。如果后者移码,则病毒可以自身修复,这是首次发现病毒有矫正ORF的功能。本研究为N蛋白N端插入标签作为标记疫苗以及进一步研究N蛋白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