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云县于2006年8月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体工作人员近半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改革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已完成全县12个乡镇190个村委会2195个村民小组的10037块组宗地、138522块户宗地共121337.92公顷的外业勘查,占全县应改面积138240.49公顷的83.7%。调处林权纠纷1287起,占林权纠纷总数1355起的95%。云县的具体措施是: 相似文献
3.
歙县自2007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将促进林业发展和提高林农收入作为林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兴林富民"战略,创新机制,调整结构,发展林业产业。2009年,全县林业总产值8.9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50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25%。 相似文献
4.
5.
6.
从2006年4月以来,永平县坚持按照“五破五立”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全县7个乡镇、73个村委会(社区)涉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1214个村民小组的集体林地产权已基本明晰到户,并初步建立起相应的收益到户和林产业发展规划到户的机制。打破原集体林权制度的局限,建立起“自家林”产权机制。针对集体林权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集体山林产权不明晰,四至界限不清等问题,永平县围绕“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对林业“三定”时划定的自留山,实行“生不补、死不收”、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8.
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林业生产地区生产力大解放的需要,将会极大地调动林农的生产积极性。现代经济林产业化建设是我国林业生产地区发展林业生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文中提出了现代经济林产业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即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机遇,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林产业,从而实现"国家得绿,农民得利"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钦北区进行了两年多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已进入尾声,到6月20日,全区累计完成村民小组界线外业勘查2423个,占总任务的94.8%;完成林地勘界确权面积9.2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80.2%;核发林权证林地面积6.8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59.2%。钦北区经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核发林权证后,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林农爱山造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12.
<正>留坝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地处陕西中南部交汇处,系汉江支流-褒河流域,辖5镇4乡,98个行政村、3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万人(农业人口3.8万人),县辖面积293.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75.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200万m3,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组建林业合作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国市土地面积2487平方公里,人口38万,山地丘陵面积2097平方公里,是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元竹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2006年,宁国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4个林权改革试点县(市、区)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林改带来的新一轮林业发展高潮,因势利导,筹谋运作,积 相似文献
14.
15.
<正>延川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上中游西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县总土地面积1985平方公里,总人口18.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62万人。据2005年延川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林业用地面积为198.22 相似文献
16.
17.
白水是中国苹果之乡、文祖仓颉故里,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塬的过渡地带,全县总面积986平方公里,辖7镇7乡19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农业人口24万,境内林业用地面积61.0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0.1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2.89万亩。近年来,白水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三北和天然林保“三大”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33万亩,退耕还林保存率达到100%,建成以核桃、柿子、花椒为主的经济林基地13.6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覆盖率由2000年的8%提高到现在的27%, 相似文献
18.
19.
云县作为全省9个林改工作试点县之一,2006年8月全面启动林改,至2010年全县12个乡镇、194个村民委员会、2229个村民小组全面完成了主体改革工作任务,涉及农户91959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