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农业》2013,(7):4-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会议确定,选择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主要任务是:(一)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培育壮大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民股份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支持现代农  相似文献   

2.
郝龙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0):211-211,213
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推进,将原本集团化作业的职工(农工)迅速推向了市场,使之处于高度“碎片化状态”。从兵团农工专业合作社发展来看,农工专业合作社在组织数量上、吸纳资金能力上以及从吸纳、带动农户的能力上均优于其他经济组织,已经成为了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提高农工组织化程度最佳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不仅需要加强科技服务、提升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更需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哈尔滨市作为全国农业大市和国家粮食主产区,如何充分利用“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优惠政策,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提高其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既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各方密切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31-11533,11541
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是烟草生产的新型组织形式,对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提高烟农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融资困难已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障碍。该研究对综合社融资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如何破解融资难题,促进综合社长久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黑龙江省以推进松嫩、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重点,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机制创新,总结并探索出了"以土地入社为核心,以现代农机为载体,以生产合作为纽带"的现代综合性合作社模式,找到了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2015年,全省综合性合作社发展到1224个,成员22.9万户,入社土地1290万亩,代耕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介绍武川县农业发展现状,然后根据现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改进农业发展理念、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强化科学技术的服务,努力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合理流转土地的途径、打造农业品牌这五个方面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贸易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小规模农户经营已经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大规模现代农业的挑战,合作社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合作社在北京市城郊发展迅猛。作为北京市近郊,通州区已经初步建成了现代化特征的城郊农业格局。为探究合作社在城郊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笔者在通州区于家务乡开展了实地调研,系统了解了该乡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是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集约化的基础,是社会化的前提。黑龙江省以发展农机合作社为着力点,加强新型农业生产组织的建设,目前有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农机合作社817个,有投资100万元的农机合作社1700多个,农机合作社的大力发展促进了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为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每年增产100亿斤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和发展是农村经营组织的重大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重要抓手。从开辟科普宣传、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对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普新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以期为专业合作社的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国农民合作社》杂志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建设现代农业,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和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建设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与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和制度,再先进的物质装备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但这一组织能否担起建设现代农业的历史重任,还需具有与当前国情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及模式。为此,笔者在实践中创建了"闭合式产业链模式"并把这种运营模式与合作社组织架构相结合,形成了"多层级产业化合作社"运营组织体系,它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发展常态化下的农业合作社只有坚守盈利共沽、风险共担原则,通过在生产、销售、购买、供应和服务等多方位、多环节采取举措,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现代农业稳速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分析海南岛热带农业合作社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破解海南岛热带农业合作社"症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续第1期第39页)种地有投入、有风险,一家一户受了灾,借点钱还可以扛过去。但黑龙江省这次的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是农民土地大规模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以及农业企业集中。这些经营主体一旦受灾失收,损失就不是一星半点,遇上这样的事情,又该怎么办?经营主体的变化,使土地连了片,也有了一定的规模,投入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千万元。为让新的土地经营主体能正常运转,在  相似文献   

13.
12月7日闭幕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确定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保增长的基础是农业,扩内需的潜力在农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机插秧是水稻生产上继轻型栽培技术后的又一重大栽培技术革新。崇明县2010年机插秧面积已达全县水稻总面积的35%,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获得了成功。成立粮食专业合作社不但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还省工、省本,更适合机插秧,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践表明合作社和机插秧是沪郊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大力支持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实践证明,发展合作社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简单梳理了合作社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并借鉴其它国家发展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合作社的发展初衷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真正发挥合作社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推动作用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日,黑龙江省农业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据了解,全省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再夺丰收,去年实际总产突破1300亿斤,商品量超过1000亿斤,均再创新高。2013年,全省农业系统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粮食生产再登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农户依托合作社嵌入红色旅游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既能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也能促进红色旅游综合效益提升。为红色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解决统筹城乡发展问题提供新思路,介绍了合作社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从农业合作嵌入式、旅游合作嵌入式、"合作社+"等方面构建合作社嵌入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扎根理论,对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现代农业合作社的职能配置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中的问题,探讨了现代农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标准化时应承担的主要职能及对应的影响元素。通过对15家现代农业合作社进行案例分析,从资源基础观、合作社内外部等视角构建了现代专业农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时的职能配置模型。  相似文献   

19.
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合作社是一种把分散的农民联合起来 ,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新型经济组织。按照发展模式的不同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之一 ,在三个层次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能够比较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实现由农民获得农业产业化利益的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合作社原则下的农业合作社,存在着个人利益与共有产权、按劳分配与资本约束,以及民主原则与管理低效率等方面的制度矛盾;通过产权结构明晰化、分配形式多样化和控制权结构合理化等创新路径,合作社可发展成为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业组织.在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合作社制度变迁的动因,既取决于内部要素价格的变动,也受到外部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提出应从从合作社的内部制度安排、外部制度环境和农村体制创新等方面进行着力改造,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合作社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