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Ⅱ.小麦白粉病的病原菌何家泌何文兰宋玉立张忠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与形态1.1白粉菌的分类地位小麦白粉菌学名为ErysipheqraminisD.C.f.sp.triticimarc...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筛选,选定了以多菌灵、粉锈宁为主的最优配方,定名为粉霉灵。试验表明:它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等)、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的抑制具有极显著双向增效作用,并在离体小麦穗和叶段上模拟了粉霉灵的田间用药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节节麦(AegilopssquarrosaL.)的条锈菌和小麦条锈菌七个生理小种交互接种均获成功的事实。并鉴定出节节麦条锈菌标样为标准的小麦条锈病菌条中29号小种。证明了节节麦就是小麦条锈病菌的禾草寄主。另外,人工接种测定了节节麦对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 Ⅰ.小麦白粉病的分布、症状和危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Ⅰ.小麦白粉病的分布、症状和危害何家泌宋玉立张忠山何文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小麦白粉病的分布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除某些热带地区外,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于1900之前,在欧洲已见报道的有英...  相似文献   

5.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 Ⅲ.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Ⅲ.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宋玉立何文兰何家泌张忠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春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小麦白粉病不仅发生于冬小麦也发生于春小麦,如欧洲各国的大部分地区及我国东北的一些麦区,小麦白粉菌在当地均不能...  相似文献   

6.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Ⅶ.小麦品种抗白粉性的遗传宋玉立何文兰何家泌张忠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明确小麦白粉病抗源品种所含抗性基因的遗传特征,是加速和发展小麦抗白粉育种的科学依据。1国外确定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研究表明,在小麦...  相似文献   

7.
用棉籽饼提取物配制的杀菌剂,分别对黄瓜霜霉病(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he ) 和小麦白粉病( Erysiphe graminis )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0倍处理1周后,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为55.5%;750倍和1000倍处理1周后,可以使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分别减少28.22%和42.01%。  相似文献   

8.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以河北农业大学近年培育出的鉴定圃中16个品种(品系)为试材,对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小麦白粉病与株高、基部三节长、倒三叶长呈显著正相关(r=0.5356,r=0.5687,r=0.5157);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81);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32);与倒二叶宽、倒三叶宽负相关不显著(r=-0.4340,r=-0.4803)。与其它性状均无相关或相关系数很小。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抗白粉病基因进行定位,并进行标记辅助育种,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综合治理小麦白粉病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小麦白粉病抗源筛选及抗源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白粉病是由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 C.f.sp.tritici Marshsl)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通过对359份小麦材料进行白粉病鉴定,筛选出抗白粉病或对白粉病免疫的人工合成小麦材料6份、小麦稀有种21份,推广品种1份。  相似文献   

10.
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俞孕珍刘武成田磊王学海徐燕(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邓长河刘哲军杨伟彬胡金忠(沈阳市新城子区植保站)(黑龙江八五二农场)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1980年以来,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蔓延,危害逐年加重。长期大量单...  相似文献   

11.
对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商榷张海金刘德明贾春明(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朝阳123000)(辽宁省朝阳市种子公司多年来春麦区普遍采用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白粉病,并作为综合防治措施之一而广泛地推广应用,据报道,用25%可湿性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0....  相似文献   

12.
小麦群体的品种多样化与白粉病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8个抗白粉基因和遗传背景各不相同的小麦品种(系),按每品种单独播种和3-8个品种混合播种,研究了小麦群体的品种多样化与白粉病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任一混播处理小麦白粉病的严重度(实测值)均显著低于其组成品种单播的平均严重度(理论值),实测值较理论值降低16.4%-26.4%。虽然每一混播处理产量的实测值均高于理论值,但仅有一个3品种混播处理达到了显著水平,实测值较理论值增加17.7%。小麦群体的品种多样化程度(群体包含的品种数)与白粉病严重度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而与产量之间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蚕豆间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根系分隔技术,主要研究了在小麦蚕豆根系不分隔(I)、尼龙网分隔(M)和塑料膜分隔(P)3种根系分隔条件下,供氮水平(N0,N0.05,N0.1和N0.2)对小麦生长和白粉病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了间作小麦的生物量。在3种不同的根系分隔方式下(I,P和M),N0.05水平小麦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比N0水平增加了59.9%,62.6%和58.6%。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小麦自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增加,在3种根系分隔方式下,分别增加337.1%~1213.6%,766.3%~1750.1%和130.7%~1061.0%。但根系不分隔处理(I)的间作小麦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较强,在高氮水平下(N0.2)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均低于根系完全分隔处理(P)。  相似文献   

14.
抗、感病小麦品种白粉病流行的差异分析王海燕(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近年来河南省抗、感病小麦品种白粉病流行规律的差异,对小麦育种、栽培、白粉病的综合防治等提供参考。1抗、感病小麦品种白粉病始发期的差异感病小麦...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白粉病(Powdery mildew)是由专性寄生真菌禾布氏白粉菌(Blumelia graminis(DC.)Speer f.sp.tritici Em.Marchal)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世界性分布的病害,严重影响了世界小麦的产量。白粉菌生理小种众多,且变异速度快,使得许多有效抗病基因失效。多年以来。人们从植物体抗白粉病的生理机制、遗传学基础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鲁东南小麦主栽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调查王洪伦,张传珂,杨华奎(临沂农业学校临沂276003)(临沂地区农业局植保站)近年来,随着麦田水肥条件的提高,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为害明显加重。为此,我们在1989~1990年小麦白粉病大发生期,对当地主栽小麦品种的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人工合成圆锥小麦365与粗山羊草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观察其白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为筛选抗病育种种质材料提供参考。【方法】以感病圆锥小麦365为母本,与抗性优异的粗山羊草父本杂交,经单倍体加倍获得双二倍体人工合成小麦,再与普通小麦杂交,观察其抗病性。【结果】亲本间杂交组合均有成胚,平均成胚率17.6%~37.0%。父本Y201、Y215和Y219对12个白粉病菌株表现全抗,Y170仅对菌株E09感病,Y221仅对4个菌株感病,而5个人工合成小麦双二倍体对E09均感病。杂交组合365(♀)×Y221的人工合成二倍体株高、杂交组合365(♀)×Y170的人工合成二倍体穗数、自交结实穗率和结实率以及365(♀)×Y221人工合成二倍体的小穗数表现较好。人工合成双二倍体与偃展1号、豫麦18的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自交结实率(4.6~80.8倍)。【结论】圆锥小麦365可能存在抗白粉病抑制基因,可抑制粗山羊草中抗白粉病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与小麦品种抗白粉病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1996年,用毒力频率测定结合异地鉴定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群体结构以及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白粉菌对所有供试小麦材料都存在相应的毒性基因,但毒性基因频率有明显差异。对pm1、pm3b、pm3c、pm5、pm6和pm8的毒力频率较高(76.5%~95.2%),而对pm2、pm2x、pm4a、pm4b和pm2+6的频率较低(0~16.7%);对10个主要推广小麦品种毒力频率均较高(92.2%~100%)。还对抗源材料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粗山羊草(Ae.tauschii(Coss.)Schmal.)D染色体组不仅是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D染色体组的供体,而且它在山羊草属(Aegilops)的进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染性体且的作用。除此之外,本文还对利用粗山羊草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细胞核结合所形成的核质杂种以及粗山羊草在改良普通小麦抗病、虫等方面的利用现状作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染色体定位粗山羊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AeY1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目前已经标记31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但大多数抗性丧失或与不良性状紧密连锁。粗山羊草存在许多小麦抗病基因,它可以扩大小麦抗病基因的基础,提供新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的来源。使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AS),将抗小麦白粉病E11菌株的粗山羊草材料Y219与感病材料Y169杂交,F1代表现抗病,F2代出现抗感3:1分离,用SSR标记技术,抗病新基因PmAeY1定位在2D染色体上,与Xgwm484、Wmc453、Xgwrrd15和Xgwm157的遗传距离分别是30.4、23.4、6.1和5.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