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国之一,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全球的食物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依靠占世界1/15的耕地,养活了全球1/4的人口,受到了世人的赞扬.面向21世纪,中国政府将加大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的力度,努力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陇南市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油橄榄作为对象,运用垂直剖面取土法,分析0~20、20~40 cm与40~60 cm土层的细根特征。结果表明:油橄榄细根(直径0~2 mm)的长度、表面积、体积、细根生物量和细根活力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0~20 cm中的各指标均占总数的50%左右;0~20 cm土层是油橄榄水分和养分吸收的重要部分,在施肥和灌水时应考虑最佳深度在0~20 cm以内,且灌水的最大渗透范围不应超过60 cm。不同径阶的(0<D≤0.2 mm、0.2<D≤0.5 mm、0.5<D≤1 mm、1<D≤2 mm)细根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量都随土层纵向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小,而直径为0.2~1 mm的细根长度和表面积均占总长度和总表面积的80%左右,0.2~1 mm的细根是油橄榄养分和水分吸收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是我国水稻产业化经营最活跃和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通过对江苏省稻米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的调研,总结出当前江苏省稻米产业化经营中的4类主要组织模式,即:“企业+农户”、“企业+X(第三方)+农户”、“专业市场+农户”和“企业与基地一体化”,比较分析了各种模式的运行机制和应用条件,提出“企业+合作社(或协会)+农户”模式是值得大力推广的稻米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献数据统计的中国耕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耕地变化”为主题词,筛选出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子数据库中884篇相关文献,采用定性与定量、分类与统计的研究方法,将这些文献按时间发展、区域分布、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尺度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中国耕地变化研究发展与国家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构建密切相关,具体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以2006年“耕地红线”的提出为拐点。研究区域上,除新疆外,耕地变化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国中部地区以及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研究绿洲地区耕地变化的典型区域;研究领域上,中国耕地变化的研究以“影响因素以及驱动机制”为主,其次为“粮食产量与粮食安全”“数据处理与变化分析”;研究空间尺度上,以省、市级空间范围内耕地变化研究最多,其次为区、县一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橄榄叶对育肥期獭兔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獭兔生产中合理添加油橄榄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月龄体重相似的128只生长獭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油橄榄鲜叶(A0=0%、A1=5%、A2=10%和A3=15%),预试期7 d,正试期38 d。【结果】①饲喂不同比例的油橄榄叶对獭兔的采食无显著影响;②添加10%和15%油橄榄叶獭兔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水平组(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7.60%;③添加油橄榄叶对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等无显著影响,而对尿素氮、肌酐、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影响显著(P<0.05),但在正常生理值范围内;④添加10%—15%油橄榄叶对血液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显著(P<0.05)。【结论】在饲粮中适宜添加油橄榄叶不影响育肥獭兔的生产性能,不会对血液生化指标产生负面影响,添加10%—15%的油橄榄叶能增强獭兔血液的抗氧化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竹产业开发的前景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世界“竹子大园”;对竹子的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被称为世界“竹子古国”;现代竹产业开发和利用水平也居世界领先地位,被称为“竹子强国”。由于竹子具有生长快、周期短、用途广、价值高的特点,在我国山区综合开发、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研究简要论述了世界竹子的种类与分布、中国竹子利用的悠久历史、竹产业开发现状;详细论述了竹产业在山区生态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竹子的经济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不同种源油橄榄品种的抗旱能力,分别在旱季末期和雨季末期对阿尔巴尼亚、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4个地区引种的7个油橄榄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束缚水/自由水、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运用 spss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后采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油橄榄品种间的抗旱性与地理种源没有明显的差异性;(2)7个不同种源的油橄榄品种中,抗旱性最强的是皮瓜尔,隶属函数均值为0.647最弱的是豆果、隶属函数均值为0.208,抗旱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柯基〉皮瓜尔〉贝拉〉卡林〉佛奥〉科拉蒂豆果。  相似文献   

8.
油橄榄及其繁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是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常绿木本油料树种之一 ,是一种重要的天然优质食用木本油料资源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橄榄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栽培。中国从 60年代起开始了油橄榄的批量引进并试种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油橄榄是木樨科木樨榄属 ,常绿小乔木 ,小枝四角形 ,被银灰色秕鳞。叶对生 ,近草质 ,披针形或椭圆形 ,叶中脉两面出 ,侧脉不明显 ;圆锥花序腋生 ,花两性 ,黄白色 ,芳香 ;果椭圆形至近球形 ,成熟时紫黑色。花期 4~ 5月 ,果期 6~ 1 0月。果实榨油 ,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  相似文献   

9.
<正>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一奇迹的背后,我国化肥工业功不可没。但在施肥增产的同时,我国面临着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在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下,化肥应该如何既实现粮食增产,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呢?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线性倾向估计和多元非线性回归的理论,分析了巴中地区近40年的雨量、温度、日照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油橄榄的生长习性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巴中地区近40年降水量的总体变化特征不是很明显,区域性变化不尽相同。年降水量的增多趋势对油橄榄生长的影响不大。年日照时数虽有下降趋势,但大致保持在1 400 h左右,对油橄榄的生长发育不会产生重要影响,影响油橄榄果实发育的关键时期(6~7月)的日照时数是略有增加的,这对油橄榄的生长是有利的。年均温度略有上升的趋势,将会促进该地区油橄榄的生长。综合以上气象要素的变化,巴中地区的气象生长条件对油橄榄生长是有利的,且在短时间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Using a three-line system of Shaan 2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a hybrid variety rapeseed, Zhongyouza 11, was develop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a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technique. This hybrid variety had high grain yield, high oil content, wide adaptability, and good quality. The oil content of Zhongyouza 11 is steadily above 43% in the three ecological region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which is the largest winter oilseed production area in China. The highest oil content of Zhongyouza 11 reached 46.68%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in 2003-2004, which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lines involved in the national regional rapeseed variety trials. In the regional yield trials in Hubei Province, the average yield of Zhongyouza 11 reached 2 853 kg ha-1 (2002-2004), yielding more than the control variety Zhongshuang 6 by 11.34%. In the national trials, the yield of Zhongyouza 11 reached 2 405.7, 2 697.3, and 2 770.2 kg ha-1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yielding more than the control varieties by 11.52, 12.9, and 14.92%, respectively, in 2003-2005. Both the high oil content and high grain yield contributed to the high oil yield of Zhongyouza 11. The oil yield of Zhongyouza 11 in the national trials reached 1083.3, 1210.2, and 1224.8 kg ha-1, yielding more than the controls by 29.42, 27.65, and 20.98%, respectively,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he highest oil yield reached 1369.65 kg ha-1 in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2003-2004), with an increase of 46.21%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experimental sites distributed widel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cover most of the Chinese winter rapeseed production areas. Among the 89 experimental location/years, the yield of Zhongyouza 11 surpassed the controls at 77 location/years in the trials, indicating its wide adaptability.Zhongyouza 11 was the only one that passed the national regional trials in all three region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simultaneously in 2005. It is also the first rapeseed variety that contained seed oil exceeding 46% and passed the national regional trials. This study shows that heterosis prediction by the means of estimation of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parental lines using single sequence repeat (SSR) and 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 markers is an efficient way for the reduction of tedious field trials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breeding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2.
许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380-1381,1396
介绍了我国橄榄油市场的概况,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橄榄油研究方面的文献,认为当前国内采用的问卷调研方式存在缺陷,而焦点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也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出应用焦点小组方法对我国的橄榄油消费偏好进行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三峡工程主体所在的重庆市三峡库区22个区县为评价单元,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个方面选取20项指标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多因子加权法计算各区县生态文明指数,并运用ArcGIS 10.5软件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程度进行空间分级及可视化,分析近10年来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初步揭示库区各区县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短板.研究发现:①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但各区县增速差距较大.生态文明指数均值由2006年的0.135增长到2016年的0.413,增幅为205.93%,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江北增幅为370.53%,最小的武隆增幅为150.49%.②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低集聚格局基本稳定,但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优势的新型高值区正在形成.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巫溪、巫山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北部,以石柱、武隆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南部,以及正在形成的以渝中为中心的主城区;而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  相似文献   

14.
郑03-4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郑99130为母本、JN9816-03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高蛋白、高油、高产、抗病于一体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44.66%,脂肪含量20.26%,超过国家大豆双高优质品质标准。该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5.
基于SWAT模型的长江源区径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源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境内,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其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SWAT模型是基于水文过程的,具有很强物理机制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长江源区1975-2004年气象数据、水文数据以及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图、土壤图等数据构建了适合长江源区的SWAT水文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对模拟的月流量相对误差为10.6%,相关系数R2和Nash Suttcliffe系数Ens>0.7。表明模型在长江源流域对产流模拟的适用性较好,为长江源流域建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力振兴中国木本油特色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榕  丁声俊 《农业展望》2013,(10):51-54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植物油进口国,确保中国食用植物油供应是保民生和保油脂安全的重大的紧迫问题。与此相对照,中国丰富的木本油料资源基本上还处在沉睡中,加强开发木本油源具有重大意义。以茶子油、核桃油和橄榄油等主要木本油品为例,介绍木本油品的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最后着重提出,采取自主创新,转变方式,强化政策、资金、信贷和科技支持力度等必要措施,加快振兴中国木本油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7.
周传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26-15527,15531
在宏观上分析了长江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聚落的空间构成,强调其建筑聚落、山形地貌、江流水景互为依存,建筑与山水相依,自然与人文相融的特点。分析了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突出了其向"天"性特征、"灰色"特征、动态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以南方天井式民居、吊脚楼为例,解析了民居建筑的外形空间特征;从对合院式布局的追求、对天井空间的偏爱、对堂屋空间的重视3个角度分析了民居建筑的内部空间特征。揭示了三峡传统民居中所蕴涵的建造者对自然环境以及住宅场所的理性思考,以及该建筑形式在峡区特定山江环境中的实用价值,解析其与环境融合共生的艺术成就,以期在"后三峡工程时代"为峡区城镇与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依据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结合生态农业在金沙江典型区域元谋干热河谷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分析、探讨了在干热河谷发展旱坡地生态农业的优势和必要性,并提出在该区域发展旱坡地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旨在为干热河谷区域的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并为干热河谷旱坡地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目标寻求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文章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将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度,在分析转型期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制约中国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是生产规模效率。因此,中央政府应加大力度保护和提高各大流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抑制长江流域大豆低效生产状况,提高松辽、黄河流域大豆生产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大豆生产的规模效率,适时作出进一步激励大豆生产的政策安排,同时这也是弥补市场失灵、促进中国大豆高产稳产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CNKI平台中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聚类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主题的研究热点及其研究前沿。研究表明:研究文献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016年开始呈现激增态势;作者、机构间的交流合作较少,作者间合作大部分局限在机构内部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合作相对活跃的机构主要有长江科学院、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其优势学科领域主要为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水利工程学、农业经济等。当前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研究领域有5个方向:(1)开展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发展等研究;(2)开展长江三峡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森林资源养护、水土保持与流失、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研究;(3)开展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及其生物资源养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4)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5)开展长江源区水电资源开发、水环境保护及其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为科学管理和保护长江流域的重要生物资源,提出建立基于科学设计的全流域生物资源和环境监测系统,建立全流域的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的生物数据模型,发展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的风险评估决策系统,发展长江流域科学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体系,发展基于GIS的长江全流域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和管理决策信息服务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