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成和  刘爱国 《玉米科学》1995,3(Z1):021-024
河北省为玉米大、小斑病混合发生区,近年来玉米矮花叶病发病逐年加重。通过对河北省玉米生产上的11份主栽玉米杂交种和11份骨干玉米自交系对大、小斑病和矮花叶病的单独接种和复合接合鉴定结果看出,被玉米矮花叶病侵染的玉米对大、小斑病的抗性严重丧失,病级一般加重2~3级,病指增高40%以上,由抗病品种变成了感病品种,所以选育种植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时,必须同时兼抗玉米矮花叶病。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F_1中RAPD的遗传─—(M.Heun等),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1993,Vol.85,No.8,961~968(英文)对包括了16个玉米杂交种F_1(5个正反交)及其5个亲本系的一个部分双列杂交的...  相似文献   

3.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育种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伟  郭玉宏  张芳 《玉米科学》2000,8(2):024-025
本文从玉米矮花叶病的初侵染来源、发病症状和抗性遗传特性,分析造成山西中部盆地1998年玉米矮花叶病大发生的原因。通过对玉米育种圃和大田矮花叶病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抗玉米矮花叶病的4种育种模式,并提出了4种模式的利用途径和高抗模式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4.
玉米自交系Pa405控制对小麦条斑花叶病毒抗性的三基因──(M.D.M ̄cMollen等),MaizeGeneticsCoop-erationNewsletter,1994,Vol.68,38(英文)小麦条斑花叶病毒(WSMV)是一种螨类传播的多型病...  相似文献   

5.
玉米矮花叶病(MDMV)和玉米褪绿矮缩病(MCDV)是美国广泛分布的最重要的病毒病害(Gordon等,1981)。这两种病毒病在玉米带南部地区的南部边缘地带的马齿型和甜玉米上大量发生,特别是在约翰逊草大量分布的地区,该草是MDMV和MCDV两种病毒  相似文献   

6.
新老玉米杂交种的N吸收、N分配及光合作用的N利用率─—(D.E.McCullo-ugh等),CanadianJournalofPlantScience,1994,Vo1.74,No.3,379~484(英文)将老玉米杂交种(Pride5)和新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玉米自交系对T-、M-和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反应克拉斯诺达尔农业科学研究所在M-型和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础上进行选育杂交种的良种繁育。把有前途的杂交种转为不育基质的第一阶段必须检验自交系对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反应。这就有可能定向利用自交系(作为父...  相似文献   

8.
不同熟期组的杂交玉米测试试验的最适小区面积及其形状─—(M.Pecina),PoljoprivrednaZnanstuenaSmotra,1993,Vol.58,No.3,197~213(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供试玉米杂交种共60个具不同的成熟期组,...  相似文献   

9.
窄基础玉米综合群体ZPS14茎秆抗倒性的遗传分析JovanS.Djordjievic等茎秆质量对新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大的限制作用。研究表明,高密度下的茎秆抗倒性是新杂交种相对于旧杂交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Crosbie,1982;Me...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矮花叶病是夏邑县新出现的一种病毒性病害,防治难度大。田间观察发现,该病主要以种子传播为主、蚜虫是传播媒介,高温天气对发病有促进作用。经调查分析总结出种植抗病玉米杂交种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光  马占鸿 《玉米科学》2003,11(2):089-092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上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近40年来,国内外关于玉米矮花叶病的研究文献多达800余篇.本文从发生危害、品种(自交系)抗性、病原及其传播方式、栽培管理、环境条件、流行的时空动态、预测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玉米矮花叶病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光  马占鸿 《玉米科学》2004,12(4):094-098
为了较准确地预测玉米矮花叶病发生流行情况,对该病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历史资料和实际调查数据,应用生长模型预测法、马尔科夫链预测法和回归模型预测法对该病进行了预测预报研究,初步建立了玉米矮花叶病流行预测体系.生长模型预测法可对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的春玉米进行玉米矮花叶病短中期预测,对夏玉米出苗后即可进行短中期预测.马尔科夫链预测法可对发生程度作概率预测,可作为玉米矮花叶病长期发生趋势预测预报的一个参考.应用回归模型预测法可进行中期预测,预测一个生长季的最终病情。  相似文献   

13.
玉米自交系P_(502)花粉生产能力的改良──(V.I.Kostyvchemo),Selektsi-yaiSemenovodstvo,Moskva,1992,No.1,18~21(俄文)试图通过增加玉米雄穗侧枝数目来改良花粉产生,测定了来源于杂交种P...  相似文献   

14.
96112抗叶锈病的甜玉米群体AS12──(D.W.Davis等),HortScience,1995,Vol.30,N0.3,637~638(英文)AS12是由甜玉米(Sugaryl)与热带玉米复交种(1B/1R)于1968年杂交后衍生的。按植株整齐...  相似文献   

15.
文摘     
98110玉米核雄性不育系中可育植株的细胞遗传基础———(R.L.Philips等),Maydica,1997,Vol.42,No.2,127~131(英文)如果应用雄性不育系生产玉米杂交种,就会提高杂交种的总产量。核雄性不育基因可产生稳定的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MRDV)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玉米粗缩病(MRDV)已成为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玉米生产构成极大威胁。通过对玉米粗缩病(MRDV)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寄主范围等分析以及玉米抗性鉴定研究,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三种玉米类型,两个F2小麦杂交组合,研究不同玉米类型对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普通玉米组合胚产生频率在3.75%~7.02%之间(平均为5.65%),4个粘玉米组合在3.48%~8.10%之间(平均为6.54%),4个甜玉米组合为6.67%~11.36%(平均为8.70%)。不同类型的玉米对小麦单倍体胚的产生具有基因型差异,即:甜玉米>粘玉米>普通玉米。用100mg/kg的2,4-D、赤霉素、激动素、吲哚乙酸进行茎注射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2,4-D茎注射处理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赤霉素、激动素、吲哚乙酸。茎注射2,4-D从10~200mg/kg均可得小麦胚,以100mg/kg为最高。当浓度为500mg/kg时,杂交穗枯黄死亡。  相似文献   

18.
大麦黄矮病是世界小谷粒作物为害最严重,发病最普通的病毒病。已知北美普通小麦品种Anza及CIMMYT的几个小麦材料耐BYD。为了了解BYD耐性遗传基础。对Anza和9个其它耐性小麦材料进行了研究。将耐病材料进行杂交。并与敏感亲本Bobwhite或Bagula杂交。1990年在墨西哥Toluca附近的田间。用BYDV血清型MAV-Mex对亲本,F1及F2代进行了检测。1991年。在田间用相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9.
侵染红花的黄瓜花叶病毒的鉴定及株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和1996年分别在武昌和云南红花病株上获得两个黄瓜花叶病毒(CMV)分离物CMV—CW和CMV—CY。CMV—CW引起红花黄化花叶、严重矮化,而CMV—CY仅引起红花轻花叶。在供试23种植物中,两个分离物侵染16种植物。两个分离物均能被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不通过红花种传;体外稳定性状分别为:致死温度55~60℃和50~60℃,稀释限点10-4~10-5和10-3~10-4,体外存活期3d和4d;病毒颗粒球状,直径分别为27.2nm和28.0nm;外壳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7500和28100D。CMV—CW和CY血清学性质和CMV—CA相近。通过RT—PCR扩增,获得CMV—CW和CMV—CY预期的534bp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DNA片断。株系研究表明,参试的CMV—CW、CMV—CY和其他2个CMV中国分离物在温度敏感实验和血清学性质上与CMV—D株系一致或相近,属于CMV亚组I。依据在一组寄主植物上的反应,将4个参试CMV分离物作了初步株系划分。  相似文献   

20.
96114玉米杂交种对赤翼黑鸟侵食的抗性分级和鉴定──(R.A.Dolbeer等),CropProtection’1995,Vol.14,No.5,399~403(英文)1987年在俄亥俄州进行的生产性能测定中,对229个成熟杂交种果穗样本的苞叶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