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早熟陆地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ADAA模型(加-显-上位性效应)研究了早熟陆地棉2.5%跨长、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等5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中2.5%跨长、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5.7%、74.2%、39.6%和47.5%,均达到极显著;整齐度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5项性状指标的上位性效应很小或无;F1和F2品质性状无杂种优势,但有一定的群体平均优势。本试验亲本纤维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为利用新疆早熟棉中优良材料改良其他三类短季棉的品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了9个亲本和36个F1的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的两年资料,估算了转基因抗虫棉各项遗传方差和成对性状间各项遗传效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产量性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皮棉产量、铃重和衣分都以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而单株铃数是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铃数和衣分还具有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遗传相关分析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相关系数都比较大而且比较接近;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的加性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且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的数值比较大.利用亲本和F1的资料预测了F2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F2的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的群体平均优势分别为4.0%、5.1%、-1.3%和3.2%,群体超亲优势分别为-7.3%、-6.0%、-4.2%和-0.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在河南省从北到南4个不同纬度的地点上连续进行2年(共8个环境类型).材料包括7个小麦亲本和由此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人工去雄授粉产生的12个杂种组合.研究结果,小麦杂种单株籽粒产量平均杂种优势及其变异幅度分别为22.01%、11.90—40.64%.每穗粒数的杂种优势大于千粒重和单株穗数的杂种优势.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拉伸仪面积、峰值、延伸度及其拉伸仪峰值与延伸度的比值均呈现正向杂种优势;籽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面筋含量和弱化度表现负向杂种优势.但单株籽粒蛋白质产量表现正向杂种优势,平均17.20%.容重表现正向杂种优势,且变异范围较窄.杂种优势的环境变异主要是受地点以及地点、年份和杂种间二级互作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7.
任何作物中杂种优势的开发利用前景极大地依赖于杂种优势的方向和强度以及生产杂交种子的简便程度。虽然香甜瓜(Cucumis melo L.)中有用的遗传变异幅度较宽,但很少人注意利用它。有限的杂交研究数据表明,F1杂种产量比标准品种高,因此,本研究打算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优质蛋白玉米(QPM)的遗传特点,以3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和5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成15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其间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同一性状不同材料间,同一材料不同性状问其配合力效应表现复杂,存在不同效应大小和正负作用方向的差异,父本A粒深、容重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母本2赖氨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3×C容重的特殊配合力较高.②小区产量与粒深、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赖氨酸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③赖氨酸含量、粗蛋白含量以超低亲杂种优势为主;粗淀粉含量以超中亲优势为主;粗脂肪含量以超高亲优势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研究棉花陆海杂交种纤维品质和产量相关性状杂种优势遗传规律,为培育高产优质陆海杂交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使用12份陆地棉材料和5份海岛棉材料配制陆海杂交种,对海南三亚和浙江临安种植的亲本及F1进行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测定。【结果】陆海杂交种纤维长度、纤维强度普遍具有显著的中亲优势,部分杂交组合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纤维长度性状在两地间变异系数较小,可以稳定遗传;在产量方面,部分陆海杂交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衣分等性状具有中亲优势,但仍显著低于陆地棉亲本。【结论】获得2个5A级优质长绒棉杂交组合T035和T044,筛选到1个海岛棉骨干亲本塔10-280,可为探讨陆海杂交种棉纤维品质杂种优势遗传规律提供有价值数据。 相似文献
10.
选用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玉米生产上推广面积超过66.67hm2(1000万亩)的20个单交种及其32个亲本自交系为研究材料,在北京和山东德州两地种植,调查子粒容重、百粒重、穗长、穗粗和穗行数5个穗部性状。对自交系和杂交种各穗部性状做方差分析,并利用混合线性加显(AD)模型和MINQUE(1)法对穗部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和遗传力进行了剖析,各性状均检则到了极显著的显性效应,广义遗传力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容重和穗行数检测到了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百粒重、穗长、穗粗3个性状未检测到加性效应;对20个杂交种穗部性状做了杂种优势分析。 相似文献
11.
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同质异核的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23A和K03A的小孢子发生和败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发现,2个不育系的败育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败育都发生在四分体及单核小孢子时期;单核小孢子外壁发育都出现异常,小孢子原生质收缩变形或解体;花药壁的中层延迟解体,绒毡层出现细胞融合、液泡化、提前脱离药壁进入药室和过早解体等异常行为。但两者败育的过程又有一定差异,单核早中期,L23A的小孢子发育基本正常,而K03A的小孢子外壁发育不良,壁薄且质脆、易破损,刺稀少细小;L23A的小孢子外壁在单核后期解体成为念珠状,而K03A的小孢子外壁在发育过程中破损、逐渐溶解;小孢子外壁解体过程中,L23A的小孢子原生质收缩为核质不分的一团,而K03A的小孢子原生质逐渐解体。 相似文献
12.
红麻GMS与CMS小孢子败育过程的细胞学及组织化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GMS)L23A、保持系L23B及从该保持系中发现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MS)L23BS为材料,采用石蜡显微制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了三者花药发育过程中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及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L23A的花药发育过程中,小孢子发育的不同阶段均出现败育现象,最早的败育表现为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之前的退化解体,最终形成空的花粉囊; 有的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而导致不能形成小孢子四分体;有的因小孢子在四分体中不能正常释放而败育,同时绒毡层细胞过度液泡化,并提早解体死亡; 花药发育早期含有少量蛋白质和淀粉,随着花药的发育逐渐变少。而L23BS小孢子败育的时期集中于四分体至单核花粉期间,表现为小孢子发育异常,有些小孢子不能从四分体里释放出来而影响其正常发育。在四分体以前与可育系类似,花药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在败育的过程中,花药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渐渐减少,但药隔组织中的在颗粒淀粉含量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3.
红麻光周期钝感材料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花期是影响红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调查6份新引育的红麻品系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其光周期反应敏感度变化在36.0%~56.2%之间,其中赞引1号最低(36.0%),福红952B最高(56.2%)。将赞引1号与福红952B杂交,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其正反交F1分析表明,开花期性状受核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光周期敏感对光周期钝感为显性。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该组合的4个群体(P1、P2、F1和F2)联合分析发现,赞引1号的光周期钝感特性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1)控制,主效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8.2 d,遗传率为80.2%。该研究有助于红麻光周期钝感种质改良及主效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14.
以3份野生型和3份栽培型红麻按6×6半双列杂交组配的15个杂种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红麻生长过程中(分7期测定)的株高和基部茎粗、收获时诸产量性状及生育期的遗传构成。结果表明,除平均节间长外,其它所测性状的基因加性(σ2A)与非加性((σ2D)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第一次分析了基因型间长速节律的遗传差异,但被 相似文献
15.
16.
本研究采用在黄淮冬麦区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强筋小麦品种和4个中弱筋品种按NCⅡ设计正反交组配32个组合,对其F2和亲本的种子,按组合混合后分别测定籽粒硬度、面粉GMP含量、泽伦尼一沉降值、粉质图参数和面包体积,结果表明:面包体积的杂种优势非常普遍,而且中亲优势率较高,平均中亲优势率为 15%(-2%~ 38%),平均超亲优势率为1%(-19%~ 34%)。表明,强筋与中弱筋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组合F2种子的面包体积杂种优势很强,具有生产利用的潜力;GMP含量平均中亲优势率为 1%(-9%~ 16%),正向优势组合多,负向优势组合少,但超亲优势率几乎全为负值。表明,GMP含量以正向部分显性遗传为主,利于面包小麦杂优利用;GMP含量的F2表现型值、中亲优势率和超亲优势率与F2籽粒的面包体积表现型值、中亲优势率和超亲优势率的正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应该作为面包小麦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的组合评选微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红麻对短光钝感材料的发掘及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我国长江、淮河流域红麻主产区春播能留种,大面积夏播不早花且纤维相对高产问题,在我国拥有的红麻育种材料中发现了15份现蕾开花期对光长变化钝感的材料。纯感材料在短光下第一朵花节位在19 ̄37节之间,播种至始花在80 ̄105天之间,变异丰富。其中1份材料在正常生长季节表现早熟,其余晚熟。敏感材料在短光下的始花节位在8 ̄11节之间,始花时间比钝感材料提前28 ̄58天。经遗传分析,钝感对敏感表现为隐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重金属铅胁迫下红麻种子萌发期的生理响应,本研究设置了不同浓度的胁迫实验,测定了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本研究在铅胁迫作用下,SOD和CAT活性在不同品种表现为不一致变化趋势。随着铅胁迫浓度增加,SOD活性在‘航优1号’中表现为先减少后略微升高的趋势,在‘浙8310’和‘福红991’中表现为连续减少趋势,说明高浓度铅胁迫对红麻种子(除'H368'外)萌发期SOD活性有抑制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浓度铅对红麻种子胁迫处理,‘H368’和‘航优1号’在萌发期CAT活性相对于对照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铅胁迫对红麻种子(‘浙8310’和‘福红991’)在萌发期CAT活性相对于对照有抑制作用。然而随着铅胁迫浓度增加,不同品种的红麻种子在萌发期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航优1号’和‘福红991’随着铅胁迫浓度增加,MDA含量增加,这说明红麻种子体内的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引起了膜脂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