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石榴蓟马种类组成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2008年对云南甜石榴和酸石榴两种石榴上蓟马种类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标本采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为害石榴的蓟马有10种,分别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丽花蓟马(F.intonsa)、黄蓟马(Thripsflavus)、黄胸蓟马(T.hawaiiensis)、棕榈蓟马(T.palmi)、烟蓟马(T.tabaci)、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和Thripssp.,其中西花蓟马是云南石榴蓟马的优势种。不同石榴品种上蓟马种类不同,甜石榴上有西花蓟马、丽花蓟马、黄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黄胸蓟马、端大蓟马、茶黄硬蓟马和蓟马属1种,酸石榴上蓟马种类有西花蓟马、丽花蓟马、黄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端大蓟马、茶黄硬蓟马、华简管蓟马和蓟马属1种,黄胸蓟马仅在甜石榴上发生为害。在石榴不同生育时期,发生为害不同,其中成虫和若虫集中为害花,造成麻点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共存时的生殖竞争,采用叶盘法测定了孤雌生殖方式下和两性生殖方式下,接入不同数量西花蓟马雌、雄成虫后,豆大蓟马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接入不同数量豆大蓟马雌、雄成虫后,西花蓟马的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明确了2种蓟马成虫数量和性别对彼此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的影响。在豆大蓟马孤雌生殖方式下,1头西花蓟马雌成虫即可使其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显著降低,由8.8粒和61.6粒分别下降至7.5粒和52.4粒,而1头西花蓟马雄成虫对其产卵量无显著影响;在豆大蓟马两性生殖方式下,1头西花蓟马雌成虫同样可显著降低其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由6.6粒和46.2粒分别下降至5.2粒和36.6粒,1头西花蓟马雄成虫也可显著降低其产卵量,分别下降至5.9粒和41.4粒;西花蓟马雌成虫对2种生殖方式下豆大蓟马产卵量的影响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雄成虫。在西花蓟马孤雌生殖方式下,1头豆大蓟马雌成虫和雄成虫即可显著降低其产卵量,日产卵量由6.8粒均下降至6.1粒,总产卵量由47.4粒分别下降至43.0粒和42.6粒;在西花蓟马两性生殖方式下,1头豆大蓟马雌成虫同样可显著降低西花蓟马的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分别由6.1粒和43.0粒下降至4.3粒和30.0粒,但2头豆大蓟马雄成虫才可使其产卵量显著降低;豆大蓟马雌成虫对西花蓟马2种生殖方式下产卵量的影响大于雄成虫。无论是否受到干扰,豆大蓟马2种生殖方式下的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均高于西花蓟马。表明在西花蓟马与豆大蓟马的生殖竞争中,由于豆大蓟马的繁殖力较高,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对三亚地区豇豆上普通大蓟马的毒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叶管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药剂对三亚6个镇的豇豆上普通大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 相同药剂对不同的镇区的普通大蓟马种群表现出不同的毒力, 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蓟马田间种群表现出很高的毒力水平, 建议轮换使用这些药剂; 而吡虫啉和噻虫嗪的室内毒力表现较低水平, 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西花蓟马发生为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2003~2005年对北京地区西花蓟马发生为害情况进行的系统调查监测,发现发生地由2003年的2个点扩大为2005年的6个区,呈蔓延扩散趋势;为害的植物也从最初的辣椒到2005年的28科65种,以葫芦科的荷兰黄瓜、甜瓜及十字花科的白萝卜叶片受害最为严重。另外,就不同寄主上西花蓟马的发生为害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初步分析了其在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5.
豆大蓟马室内对不同颜色及光波的趋性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近年来严重制约海南豇豆生产的重要害虫。本文应用正八角体和正六角体装置分别研究了豆大蓟马成虫对8种颜色色卡及其虚拟波长(白polychromatic light、紫380nm、蓝440nm、浅蓝461nm、绿510nm、黄绿540nm、黄580nm、红647nm)和5种波长发光二极管(LED)(紫405nm、蓝461nm、绿519nm、黄570nm和红650nm)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波长为440nm和461nm及其对应的蓝色和浅蓝色色卡对豆大蓟马成虫的吸引率显著高于其他虚拟波长对应的颜色色卡,其次是波长为540nm的黄绿色和复色光对应的白色。在光趋性试验中,波长为461nm的蓝光LED灯对豆大蓟马成虫的吸引率显著高于其他颜色波长的LED灯。综合分析不同颜色色卡和LED光波对豆大蓟马的引诱作用,两者均表明豆大蓟马对波长为440~461nm的蓝色(光)最敏感,由此可见,蓝色粘虫板或蓝光诱虫灯可作为监测和防治豆大蓟马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白车轴草上蓟马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昆明市白车轴草上蓟马种类及其周年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白车轴草上蓟马主要有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丽花蓟马(F.intonsa)、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稻单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和烟蓟马(T.tabaci),有时会出现黄胸蓟马(T.hawaiiensis)、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苏丹呆蓟马(A.sudanensis)和云南纹蓟马(Aeolothrips yunnanensis)。本文分析了前6种蓟马的周年种群动态,重点阐述了外来有害生物西花蓟马,该虫主要在3~6月发生,是此期间白车轴草上的蓟马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西花蓟马是危害蔬菜、花卉等植物的世界性入侵害虫,本文研究了西花蓟马入侵后银川设施辣椒上的蓟马种群动态,为深入了解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种群竞争关系及其发生态势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大量采集银川设施辣椒蓟马、制作玻片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鉴定,以及通过室内西花蓟马与花蓟马两个种群混合饲养和单种群饲养研究,明确了银川设施辣椒上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发生分布情况、种群竞争及发生趋势。结果表明:银川设施辣椒上西花蓟马种群数量明显占优势,占总量的73.62%,极显著多于花蓟马种群数量;两种群单独生存并经过一个世代,两种群的虫口数量和雌性比均无显著差异;两个种群混合饲养条件下,西花蓟马种群虫口数量和雌性比均略高于花蓟马。分析表明,共存时西花蓟马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对银川设施辣椒本土蓟马种群造成较大威胁,为做好该虫的预测预报及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是我国西北、华北等苜蓿主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牛角花齿蓟马的形态学鉴定特征、主要寄主和为害方式、生活史和种群消长动态等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饲养方法和主要防治方法等,并提出从快速鉴定方法、水分对牛角花齿蓟马的影响及耐干旱机理、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草蛉幼虫捕食豆大蓟马和豆蚜的功能反应及生长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大草蛉幼虫对2种豆科作物害虫的控害潜能和猎物适应性,室内研究了大草蛉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两种猎物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草蛉2、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大草蛉2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以及大草蛉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成虫、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55.56、416.67头和588.24、1250.00、909.09头。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大草蛉2和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均大于豆蚜。大草蛉取食豆蚜和豆大蓟马的未成熟期发育历期(1龄至成虫)分别为18.01和19.89 d,存活率分别为96.67%和93.33%,表明豆蚜和豆大蓟马均是适宜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天然猎物。综合分析捕食功能和生长发育各参数,表明大草蛉对豆大蓟马和豆蚜均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10.
三亚市冬季瓜菜豇豆蓟马预测方法和绿色防控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2011年至2012年三亚市冬季瓜菜豇豆上蓟马的发生为害调查与分析,采取类推法预测,明确了豇豆种植全生育期均可受到蓟马的为害。蓟马发生为害高峰期在豇豆种植后的当年12月至翌年3月初。若遇高温、干旱气候蓟马发生程度将偏重,而遇多雨季节则较轻。可利用五点取样挂蓝板(每点挂5片,规格为25 cm×30 cm)进行监测。当蓝板上诱导的蓟马数量平均达到10头/片时即为田间豇豆蓟马的防治适期,并根据蓟马发生规律总结出豇豆不同生育期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云南德宏柠檬花期蓟马种类调查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蓟马在柠檬开花初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均可对柠檬花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进行了德宏柠檬花期蓟马为害观察、标本采集、种类鉴定,以及大田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为害柠檬花的蓟马有9种,分别为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杜鹃蓟马(T.andrewsi)、色蓟马(T.coloratus)、棕榈蓟马(T.palmi)、黄蓟马(T.flavus)、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intonsa)、端大蓟马(Megalurothri ps distalis)和蓟马属一种(Thrips sp.),其中以黄胸蓟马为柠檬花期蓟马的优势种.供试的7种药剂中,以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500倍液、24%灭多威水剂2 000倍液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其施药后3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3.07%、90.90%和81.57%,校正防效分别为95.36%、93.91%和87.64%;施药后5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7.90%、95.32%和92.75%,校正防效分别为98.75%、97.21%和95.68%.药剂筛选试验为柠檬花期蓟马的大田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在海南省对豇豆造成严重危害且抗药性逐渐增强。本研究测定了2019年至2021年海南省普通大蓟马对氯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性。结果表明,海口、乐东和三亚3个地理种群对甲氰菊酯处于极高水平抗性,对氯菊酯处于高水平抗性,且抗性逐年增强。对普通大蓟马钠离子通道序列分析发现存在M283R突变,该突变位于钠离子通道同源结构域Ⅰ。突变频率检测显示,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海口种群该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30、1/30、3/30,有升高趋势。本研究发现海南省普通大蓟马从2019年到2021年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抗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郇志博  于世幸 《植物保护》2024,50(3):195-202
豇豆农药残留问题非常严峻, 对豇豆上普通大蓟马的化学防治是造成豇豆农残超标的主要原因, 开展普通大蓟马的绿色防治迫在眉睫。利用植物挥发物驱避害虫是一种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手段。本研究利用GC-MS分析了胡椒和肉桂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 并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胡椒和肉桂及5种主要挥发物对普通大蓟马的驱避作用。结果表明, 在胡椒中鉴定出27种挥发性成分, 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 含量占43.1%; 在肉桂中鉴定出21种挥发性成分, 主要成分为肉桂醛(28.4%)、α-可巴烯(15.4%)、α-依兰油烯(14.1%)、γ-杜松烯(14.9%)。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胡椒和肉桂对普通大蓟马分别具有极显著和显著的驱避作用; β-石竹烯、肉桂醛、α-可巴烯浓度为10%和1%时对普通大蓟马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 10%的α-依兰油烯和10%的γ-杜松烯对普通大蓟马分别具有极显著和显著的驱避作用。本研究对豇豆普通大蓟马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和驱避剂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苜蓿蓟马的发生规律和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陕西关中地区研究了苜蓿蓟马优势种群、种群数量、危害特征、田间消长规律等。结果显示: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loti)是优势种;蓟马主要危害第二、三茬苜蓿,7~8月份是苜蓿蓟马若虫的发生危害高峰期。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艾美乐和围打蓟虱蚜4种药剂防效比较表明,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治效果最好,持效期长,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昆明虫瘿蓟马的发生及为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昆明市榕树(Ficus)和鹅掌柴(Sche fflera)受到蓟马为害比较严重.经鉴定,为害榕树、造成叶片饺子状虫瘿的蓟马优势种类为母管蓟马属(Gynaikothrips)的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为害鹅掌柴,造成叶片角状虫瘿的管蓟马属于滑管蓟马属(Liothrips)的鹅掌柴滑管蓟马(Liothrips sp.).5~6月和9~10月是虫瘿蓟马的发生高峰期,捕食性天敌黑纹透翅花蝽(Montandoniola moraguesi)在局部地区能起到自然控制蓟马种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扶沟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万hm2左右,1996~1998年连续3a花蓟马在我县棉花上猖獗为害,呈日益加重趋势,对棉花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扶沟县棉花上发生的蓟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花蓟马,另一种是烟蓟马。1996年以前,棉田发生的蓟马以...  相似文献   

17.
蓟马已成为玫瑰上的主要害虫,为明确蓟马的发生情况,在贵州省惠水县玫瑰基地利用蓝色黏虫板结合蓟马诱芯诱集并分析了四季玫瑰、紫枝玫瑰、墨红玫瑰和大马士革玫瑰上蓟马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玫瑰上主要有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 intonsa) 2种蓟马,但它们在不同玫瑰上发生情况不完全相同.蓟马暴发期主要集中在4—6月,尤其在盛花期数量最高.不同时期蓟马的优势种不同,初期(3—5月)以西花蓟马为主,随后花蓟马所占比例增加.黏虫板上诱集的蓟马数量远大于花朵中的蓟马数量,说明蓝色黏虫板和诱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玫瑰上蓟马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为蓟马的进一步研究及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大豆蚜、豆突眼长蝽、二星叶甲、二条叶甲、豆荚螟、银纹夜蛾和大豆荚瘿蚊,进行了发生为害及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9.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害虫,近年来传入我国并迅速扩散蔓延,持续监测广州市输入性花卉中蓟马的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对西花蓟马的早期监测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2011年4月-2013年7月对广州市岭南花卉市场玫瑰、百合、康乃馨三种输入性花卉的蓟马种类及种群动态进行系统调查,利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蓟马若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输入性花卉上蓟马包括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烟蓟马Thrips tabaci、花蓟马F.intonsa、黄蓟马T.flavidulus 4种,其中西花蓟马是蓟马优势种,而康乃馨是携带西花蓟马的主要花卉品种。西花蓟马在康乃馨上常年发生,成虫种群消长呈单峰型,高峰期在6-8月,冬季最少。此外,康乃馨上蓟马若虫的各色谱峰保留值与西花蓟马若虫的基本一致,比例为83.33%。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西花蓟马、花蓟马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19、22、25、28和31℃条件下两种蓟马在辣椒上的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及生命参数,以揭示温度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本地害虫花蓟马Frankliniellaintonsa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9~31℃范围内两种蓟马雌、雄成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内禀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皆是在31℃时最高,分别为0.1347和0.1822。两种蓟马的种群趋势指数及净增殖率与温度之间呈曲线关系。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在各温度下的存活率高于花蓟马,但内禀增长率低于花蓟马。西花蓟马的繁殖力、种群趋势指数及净增值率在22℃时最高,花蓟马在25℃时最高。两种蓟马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22℃是西花蓟马的最适温度,而25℃更适合于花蓟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