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楸树(Catalpa bungei G. A. Mey. )因“花而不实”,扦插不易生根,至今仍用插根法繁殖。由于种根来源有限,使楸树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从1980年2月开始,我们研究用组织培养法繁殖楸树。1981年4~7月又进行了楸树无根试管苗的扦插技术研究,亦获得了成功。一、材料和方法外植体为20—30年生的楸树萌条和3—4年生的楸树嫩基。在无菌条件下,将嫩基切成0.5厘米大小的切段(每段包含一个休眠腋芽),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基采用MS、1/2MS、N_6和B_5等几种。培养基中蔗糖含量为3%,琼脂0.8—1.0%,pH均调至5.5—5.8。  相似文献   

2.
楸树无性繁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楸树是我国珍贵的优质用材树种和名贵的园林观赏树种,综合利用价值高,但楸树实生繁殖较为困难,介绍了楸树嫁接与萌芽扦插繁殖技术,并对萌芽扦插生根情况进行研究,认为萌芽扦插是楸树快繁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楸树的良种壮苗繁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良种壮苗繁育技术是新品种引进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楸树的播种、埋根、扦插和嫁接几种繁育技术。其中,以嫁接的方法最有利于培育良种壮苗。  相似文献   

4.
楸树嫩枝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楸树 ( Calapa bungei G.A.Mey)树干通直 ,材质坚实 ,树形美观 ,是我国优良用材及名贵观赏树种。但由于自花不和性 ,往往开花不结实 ,种子繁殖困难 ,造成楸树资源相对较少。楸树繁育多采用无性繁殖手段 ,其中埋根繁殖比较普遍 ,但埋根繁殖因其繁殖材料相对较少 ,客观上制约了繁育的规模。 2 0 0 0年我们利用当年生楸树嫩枝做了嫩枝扦插试验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点及扦插材料的选取试验点设在河北省高邑县金世纪园区内 ,采用专用扦插池 ,有比较先进的温、湿度控制设施 ,离池面 2 m搭建遮荫网。扦插用插条取自井…  相似文献   

5.
楸树(Catalpa bungei G.A.Mey)因“花而不实”,扦插不易生根,至今仍以插根法为主要繁殖方法.但由于种根来源有限,使楸树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我们从1980年2月开始,采用组织培养法繁殖楸树的研究,不久获得了大批由楸树休眠腋芽形成的试管苗.1981年4~7月又进行了楸树无根试管苗的扦插技术研究,亦获得了成功.我们先后用1000余株楸树无根试管苗作试验,扦插成活600余株.6月24日至7月20日,先后分三批移栽至苗圃地,现仍存活450余株.目前苗木长势良好,一般苗高70~100厘米,最高已达145厘米以上,最大地径2.4厘米.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楸树苗木繁殖慢、嫁接周期短、常规嫁接后保存率低、培育成苗时间长、苗木商品性低等问题,以梓树硬枝作为砧木进行种间嫁接,楸树带木质部芽接后,扦插育苗。利用嫁接扦插合一的楸树快速培育方法,鲁楸1号扦插生根率与成活率比普通方法分别提高20%和40%。本实验的扦插生根率达到100%,成活率达到98%以上,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快了育苗速度。  相似文献   

7.
豫楸1号扦插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楸树良种—豫楸1号不同插条类型、插条不同部位、不同激素处理及处理时间、不同扦插基质上进行扦插试验,得出一套能够将难生根树种楸树扦插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的扦插技术模式。认为豫楸1号采用1年生苗干平埋复幼催生嫩枝作为插条、以IBA︰NAA=2︰1混配,浓度500μl/L速蘸、以蛭石为基质的扦插技术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正> 楸树(Catalpa bungei C. A. Mey.)由于自花不亲和性,往往只开花,不结实,故多用埋根繁殖。解放以来,广大林业工作者积极从事无性繁殖试验活动,做了大量工作,究其效果不甚显著。1981年江苏省科委下达我所“楸树扦插”试验课题,两年来,我们经过多种插壤对比,不同季节采条、剪切、插穗的处理,扦插方法和插后管理诸方面技术的研究,终于突破  相似文献   

9.
楸树(Catalpa bungei G·A·Mey)是我省材质优良的珍贵树种之一。但是楸树具有“花而不实”的特点,长期以来只能靠根蘖繁殖,发展很慢。前几年,蒙阴县中山寺林场进行嫁接试验获得成功,但繁殖仍受到一定限制。现在国内外兴起的树木组织培养技术,可在短时期内繁殖出大批优良无性系苗木,并能基本保持母株  相似文献   

10.
良种楸树自根苗是楸树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楸树是我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目前楸树在我国已有较大面积的栽培与推广。主要依赖于嫁接苗和少量的实生苗,无性繁殖良种楸树自根苗在生产上应用很少。实生苗和某些嫁接苗,在生产应用中出现参差不齐“小脚”、早衰等现象。采用良种楸树自根苗绿化造林,生长旺盛,能保持楸树的良种性状。本文简述了楸树的主要特性,回顾了楸树的发展历程,重点比较了嫁接、播种和良种楸树自根苗繁殖方法的利弊,提出良种楸树自根苗是楸树栽培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下4种楸树嫁接苗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楸树嫁接苗的抗旱性,用盆栽自然干旱法对4种砧木嫁接的豫楸1号幼苗(砧1为金丝楸,砧2为灰楸,砧3为豫楸1号,砧4为梓树)进行干旱胁迫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系统测定了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b)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砧木嫁接的豫楸1号幼苗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绿素a含量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砧1嫁接苗、砧3嫁接苗、砧4嫁接苗、砧2嫁接苗,其中砧1与砧2嫁接苗间叶绿素a含量差异显著;叶绿素b含量在干旱胁迫期间总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但变化幅度均不大;叶绿素(a b)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其中砧1与砧2嫁接苗叶绿素(a b)含量差异显著;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b含量变化相反。以叶绿素a、叶绿素(a b)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叶绿素(a/b)比值为依据来确定不同砧木嫁接的豫楸1号幼苗抗旱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砧1嫁接苗、砧3嫁接苗、砧4嫁接苗、砧2嫁接苗。  相似文献   

12.
对豫楸1号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总糖、全氮、总糖/全氮)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楸1号催芽抽生嫩枝插穗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扦插阶段前期急剧下降.之后趋于平缓,总糖含量一直处于缓慢上升趋势,全氮在扦插期间变化不大,总糖/全氮值变化趋势与总糖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豫楸1号幼化抽生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内部氧化酶类(IAAO、POD、PPO)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化抽生嫩枝插条在扦插生根过程中IAAO、PPO活性均呈现升-降-升-降趋势,POD则呈现波浪式上升。3种氧化酶在生根过程中的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相互作用来共同影响豫楸1号生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索出不同基因型楸树离体培养条件的差异,并分别建立相应的快繁技术体系,以期为今后楸树良种产业化生产和繁育提供理论借鉴和科学依据。【方法】以‘洛楸1号’‘朝霞楸’‘云朵楸’和‘鲁楸1号’4个楸树优良品种为试材,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并对4个品种的植株再生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4个楸树品种对培养基所用的外源激素的要求不同,诱导阶段:6-BA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洛楸1号’和‘鲁楸1号’的诱导率可达100%;6-BA质量浓度为2.0 mg/L时,‘朝霞楸’和‘云朵楸’的诱导率最高,依次为100%,81.82%。增殖阶段:同一增殖处理对楸树4个品种的增殖效果不同,1.0 mg/L 6-BA最适于‘洛楸1号’增殖,增殖系数为4.70;1.5 mg/L 6-BA最适于‘云朵楸’和‘鲁楸1号’增殖,增殖系数依次为3.38、5.68;6-BA 3.0 mg/L最适宜‘朝霞楸’增殖,增殖系数为5.49。生根阶段:相同质量浓度的NAA比IBA能更好地促进楸树4个品种生根,0.1 mg/L NAA最适合‘朝霞楸’生根,生根率为97.50%;0.2 mg/L NAA最适合‘云朵楸’和‘鲁楸1号’生根,生根率依次为76.67%、93.33%;0.4 mg/L NAA最适合‘洛楸1号’生根,生根率为96.97%。【结论】4个楸树品种在组织培养阶段对培养基所用的外源激素的要求不同,繁殖能力存在差异,应针对品种建立相应的快繁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涝渍胁迫对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涝渍胁迫条件下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涝渍胁迫下,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降低,Ⅱ号与Ⅲ号间差异极显著(p〈0.01);POD和CAT活性随涝渍胁迫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北美香柏嫩枝插穗为材料,用ABT2和GGR6处理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插穗,在其生根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在根诱导期和伸长期出现峰值。ABT2处理的插穗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对照的含量相对较低,推测可溶性总糖对生根起促进作用。插穗氮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的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可能是低氮的条件更有利于生根。C/N值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一致。可溶性总糖、C/N值与生根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可溶性总糖和C/N值可能是调控插穗生根的主要因子,且在根诱导期和伸长期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生长素对楸树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培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楸树无菌苗茎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素(NAA、IAA、IBA、2,4-D)在不同浓度下(0.05、0.1、0.2mg/L)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IAA激素的培养基中,不定芽的诱导生长最好。IAA0.1mg/L和6-BA0.8mg/L纽合不定芽诱导率高达100%,而且生长健壮;在NAA0.1mg/L和6-BA2.0mg/L的培养基中,IAA0.1mg/L和6-BA0.8mg/L组合诱导出的不定芽增殖倍数最高,为3.23,且不定芽健壮;添加I从0.Img/L对不定芽的生根也有利。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GGR-6对‘大10’果桑全光照弥雾嫩枝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GGR-6处理能够显著(P<0.05)提高‘大10’果桑插条生根率,明显缩短生根时间;GGR-6 100 mg.kg-1处理生根效果最好,插条的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分别较对照增加50.0%、110.6%、68.1%,生根时间缩短10 d。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水涝胁迫条件下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MDA和质膜透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涝渍胁迫期间,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I号与II号间的MDA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