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两优288常山县作单季杂交晚稻进行旱育抛栽时,以抛栽密度20株/m^2,纯氮施用量168.75kg/hm^2,氮肥运筹以基肥:蘖肥:穗粒肥3.5:3.5:3为宜。考虑到培两优288分蘖力较弱,生产中可适当增加抛栽密度。  相似文献   

2.
“黑小麦-76”为春性品种,生育期98d,株高87~103cm,穗粒数34~36粒,行粒重39.5g,高抗“三锈”白粉病,抗黄矮病,在密度为420万株/hm^2,施纯氮180kg/hm^2时产量可达5066.7kg/hm^2。  相似文献   

3.
3个试点研究结果表明,协优9516是一个具有中上秧龄弹性的新组合。采用稀播一段育秧,30 ̄40d秧龄,产量达7.5t/hm^2以上,适宜的移栽叶龄为8.7 ̄10.1,以保证本田营养生长阶段出生的叶龄有3.7 ̄1.9张,实现270穗/m^2,每穗实粒数110粒,千粒重28g,单穗重3g左右。  相似文献   

4.
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66,自引:3,他引:66  
通过对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在福建龙海早、晚季栽培,16个品种平均产量分别为9092kg.hm^-2和9524kg.hm^-2,比汕优63(CK)分别增产5.7%和6.3%;在云南涛源栽培,16个品种平均产量为15779kg.hm^-2,比汕优63增产3.0%。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构成特征是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足重穗基础上培育更大的穗子,具有较多的单位面  相似文献   

5.
鄂籼杂1号系用新恢复系092-8-8与珍汕97A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优、耐肥、耐寒、抗倒、较抗病、再生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1993 ̄1995年在全省已累计示范种植3.4万hm^2,平均单产7.5t/hm^2以上。  相似文献   

6.
协优57肥东县3a制种,平均产量3.25t/hm^2。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每穗总粒数及提高结实率可提高产量。栽插过密、穗数太多会导致减产。单产3.0t/hm^2的产量结构应该是:母本有效穗300万 ̄360万/hm^2,总颖花数2.25亿 ̄3.00亿/hm^2,结实率45% ̄55%,千粒重27.0g。主要栽培措施:(1)适时播种并安排好播差期;(2)培育多蘖装秧;(3)加强大田管理,搭好  相似文献   

7.
SC-2053杂交剂在春小麦上试验,结果表明:0.7kg/hm^2用量杀雄效果最好,杀雄率达92.6%,喷施最适时期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药隔期(幼穗长度为0.7 ̄1.0cm),具有杂种优势超亲,超标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穗粒数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宁波市海曙区西郊乡进行了连作晚稻早、中熟晚粳品种不同抛栽期的试验,结果均以抛栽期7月25日抛栽的产量较多,此后逐渐下降,生产中抛栽最迟不要超过7月31日,以保证6750kg/hm^2左右的产量;供试的两个早、中熟品种产量,从抛秧栽培角度分析,早熟品种更适宜于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叶一心期(以下简称苗期)珍汕97A、协青早A1hm2分别喷施多效唑(简称MET)0.9、1.2kg,各对水450kg,能有效地促进其秧苗分蘖,提高秧苗素质;1hm2分别增加有效穗37.2万、85.5万;分别提高柱头外露率5.1%、3.6%;提高结实率5.6%、4.9%;分别增产36.3%、49.1%。在水稻幼穗分化3~7期,1hm2制种田对明恢63、2DZ57喷施0.9~1.5kgMET,对水450kg,能延迟始穗1~2d;对珍汕97A、协青早A1hm2喷施1.35~2.7kgMET,对水450kg,能延迟始穗1~3d。MET剂量越大,延迟始穗效果越好。但恢复系施用大剂量后株高降低过多,授粉态势差;而不育系株高降低,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授粉态势。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在平凉,临夏等地对玉米进行稀土,硫酸锌配施试验结果表明:稀土,硫酸锌配施能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使其生育期缩短2d,株高增加6.6cm,穗长增加3.2cm,穗粒数增加96.2粒、百粒重增加5.0g,最终收获产量较对照增加1431.10kg/hm^2,增产率为14.20%。  相似文献   

11.
早熟,丰产,优质谷子新品系74H50-16-5-3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74年以“大寨谷”作母本、“刀把齐”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正茬春播生育期123d左右,千粒重3.6g,籽粒含粗蛋白15.20%,粗脂肪5.19%,赖氨酸0.34%,淀粉76.26%,灰分1.43%,抗黑穗。在1994 ̄1998年进行的生产池中,折合产量为2580.0 ̄4020.0kg/hm^2,较对照组品种增产5.7%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析了皖南19氮素和密度7500kg/hm^2的产量效应,得出综合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氮素的增产效应大于密度,二者互作是负效应。增施氮肥能明显增加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密度也能增加公顷穗数,但两者加都会使千粒重下降,达到最高产量7954kg/hm^2时的施氮量是270kg/hm^2,密度是172万/hm^2苗,这时最理想的产量结构是每公顷540.9万穗,每穗44粒,  相似文献   

13.
柴春901是格尔木农场育成的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经1997~1999年在乌兰希赛灌区试种,能正常生长。在每m^2穗数523~575情况下,敏穗粒数,千粒重、单产分别为:45.7个~48.3个,49.3g~50.6g,11.34t/hm^2~12.09t/hm^,比对照品种柴春018的每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产分别高-3.3%~2%,16.7%~32.7%,4.7%~4.8%,33.3%^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晚稻品种区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8年湖南省晚稻区试结果表明,产量水平杂交稻为6.90t/hm^2,常规稻为6.40~6.55t/hm^2,杂匀稻比常规稻平均均增产7.1%,增产主要表现在每重总粒数和千粒重的综合有利因素超过结实率稍低的不足因素。生育期常规稻比杂交稻长2.2d,而杂交稻的生育期范围更广。常规的碾米和外观品质优于杂交稻,其中垩白粒率的差异最突出。在抗性方面,两者表现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地膜小麦不同品种和密度与产量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对5个小麦品种、3种密度的覆膜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之间产量有显著差异,品种与密度之间的互作效应差异显著,不同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播种495万~600万粒/hm^2的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产量有降低趋势;大穗多粒、半矮秆类型的品种播种540万粒/hm^2时增产效果最好,同时矮秆密穗类型的品种播种600万粒/hm^2地膜种植也不失为理想的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食用菌营养基提取液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为,喷施食用营养基提取液的大豆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高于对照,花期喷2次效果较好,以用量1.50 ̄2.25L/hm^2为宜,可使大豆提早成熟6 ̄7d。  相似文献   

17.
对渭北山旱地地膜高粱的示范表明,地膜高粱国同类地块的地膜玉米增产50%以上。其栽培技术要点为:播种密度9.0万 ̄12.0万株/hm^2,播种行距18 ̄25cm,每穴点种3 ̄4粒、保苗1 ̄2株,施农家肥5.25万kg/hm^2、尿素375 ̄525kg/hm^2(硝酸铵525 ̄675kg/hm^2)、普通过磷酸钙600 ̄750kg/hm^2。  相似文献   

18.
对杂交糯质玉米垦粘1号的施肥与密度问题进行复因子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及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垦粘1号高产的施肥量与密度组合:密度5.7165万株/hm^2、施肥量210kg/hm^2,或密度6.4500万株/hm^2、施肥量150kg/hm^2;施肥量是增产的关键,密度其次;适当提高施量可增加穗粒数,适当降低密度可提高百粒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2BF-6A/2A型铺膜播种机的主要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该机能一次完成起垄、镇压、整形、施肥、铺膜、打孔播种、覆土等项作业。可进行铺膜、播种联合作业,也可单独铺膜或播种。2BFM-6A型机工作幅宽4.2m,生产率1.2 ̄1.7hm^2/h;2BFM-2A型机工作幅宽0.9m,生产率0.3 ̄0.7hm^2/h。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鄂北岗地地区175块公顷产量9t以上的夏播紧凑型玉米有关调查结果及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品种,应采取相应的栽培密度中晚熟,大穗型品种以6万株/hm^2左右,中熟,中穗型品种为6.6万株/hm^2左右。中早熟,小穗型品种以7.95万株/hm^2左右为宜。同时采取“两选,两增,一抢,三及时”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