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优质、高产、抗病和耐寒水稻新品种龙粳20为材料,研究了化学药剂、稻糠+化学药剂和单施稻糠对水稻的除草效果、水稻分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稻糠具有一定的除草效果,但结合前期封闭除草后期再施用稻糠效果更好。并且分蘖增加,增产45%左右。  相似文献   

2.
通过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的试验与稻糠除草试验研究,得出增施有机肥,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水稻群体质量提高,有利于实现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明确无公害水稻栽培施肥技术: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为55∶,前后期氮肥运筹比例64∶;施用稻糠除草,可以达到除草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的试验与稻糠除草试验研究,得出增施有机肥,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水稻群体质量提高,有利于实现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明确无公害水稻栽培施肥技术: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为5:5,前后期氮肥运筹比例6:4;施用稻糠除草,可以达到除草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稻糠在水稻栽培中的除草、增肥、增产作用及效益.在分析国内外稻糠施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稻糠在水稻栽培中的利用是我国绿色水稻栽培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新途径,并提出我国在稻糠应用技术上至少在6个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1)不同温度、土壤类型条件下对稻糠的分解速度和分解产物的影响;(2)不同种类和品种的稻糠在除草、增肥和增产上的差异;(3)最佳用量稻糠对米质的影响大小和作用机理;(4)施用稻糠对土壤结构和土壤环境的影响;(5)稻糠与其它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技术;(6)不同栽培和耕作方式条件下稻糠的配套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有机水稻稻糠稻作除草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稻糠施入稻田的除草效果、施用方法、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增产效果,通过一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以稻糠施用量每666.7m^2施60kg除草效果最佳,在有机水稻除草技术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施稻糠有机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稻糠有机肥是在引进日本稻糠耕作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创新而研究出的新的稻糖杂合肥配方。以其在水稻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它具有除草、施肥、增强抗性、改善稻米品质等作用。水稻施用稻糠有机肥是生产有机稻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稻糠施入稻田具有防除杂草、增加肥效和增产的综合效应。对化学除草、稻糠+化学除草和稻糠除草下水稻的除草效果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用稻糠除草的处理前期除草效果明显,后期效果不佳,不如化学除草,稻糠+化学处理除草效果最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田稻糠除草技术,是适应水稻绿色食品栽培,保护生态环境,经过试验示范而形成的一种寒地水稻栽培新技术,尽管此项技术对水稻前期分蘖略有影响,但可使水稻后期活秆成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水田施用稻糠具有明显的增产性。2002年试验结果增产8.9%,2003年试验结果增产25.4%,两  相似文献   

9.
稻糠在增城丝苗系列水稻中的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4造对稻糠、常规肥、控释肥在增城丝苗系列水稻品种上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丝苗系列水稻施用稻糠后,水稻生长后期植株活力明显改善,与常规施肥方法相比每穗实粒数增加2.8%~11.8%、千粒重增加0.2~0.9 g,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且能减少杂草滋生,说明施用稻糠可以解决水稻有机栽培的肥料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稻糠除草效果,结果表明:移栽后5 d施稻糠200 g/m2,处理后保持田间水层5 cm以上10 d左右,控制有效时间约20 d,除草效果可达50%以上,有效控制时间与化除效果差异不明显。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专用配方肥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采用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根据磷钾肥衡量监控技术原理,通过不同农户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大配方、小调整和农户习惯处理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4.67%和11.85%,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33.45%和42.62%.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可以使水稻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而小调整处理效果优于大配方处理.  相似文献   

12.
以体外模拟消化方法测定10个品种稻米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特性和淀粉组分,同时测定稻米中直链淀粉的质量分数,以及稻米的胶稠度、糊化温度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淀粉消化指数以粳糯米最高,粳米样品又高于籼米样品,但各籼米样品间仍有很大差异。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胶稠度和糊化温度与抗性淀粉质量分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846,P<0.05;r=-0.765,P<0.01;r=-0.735,P<0.05),但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并不能作为预测淀粉消化特性的有效指标。凝聚性与淀粉消化指数显著正相关(r=0.634,P<0.05),可以利用米饭的质构特性推测其消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产梗稻为例,研究稻米外观分选对其食味品质的影响.根据外观品质将单-品种米样分为整米无垩白、整米垩白少、整米垩白多、碎米无垩白、碎米垩白少、碎米垩白多6个等级,分别测定6种米样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结果显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米粒垩白多少和米粒的整碎相关性显著;整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比碎米的低,胶稠度比碎米的长;垩白越少其直链淀粉含量越低,胶稠度越长.所以剔除碎米和垩白米能够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稻米分选不仅可以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还可以改进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4.
国外稻种资源在广东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在利用国外稻种资源进行水稻优质育种和杂交稻育种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利用外选35育成梅三五2号,矮三芦占,七袋占,绿黄占,七黄占,双七占等优质抗病新品种。利用外引资源育成优质稻主栽品种七桂早25号,七山占,粳籼89和特籼占等,育成杂交稻恢复系3550,4480,广恢122,广恢128等以及育成不育系粤泰A和泰丰A。  相似文献   

15.
江苏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知的不同抗病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通过在水稻基因组DNA中扩增和分离有相似序列的DNA片段,可以快速鉴定出候选抗病基因。选择3对扩增条带多样性较高的引物XLRRfor/XLRRrev、S1/AS3和Ptokin1/Ptokin2,对江苏27个水稻品种进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PCR分析(resistance gene analog—PCR,RGA—PCR)。结果显示,3对引物共扩增出清晰可辨的谱带127条,其中多态性带1ol条,占总数的79.53%。根据聚类分析,3对引物对或引物组合扩增的RGA图谱可将品种分为多种类型,这些RGA图谱类型与稻瘟病菌7个生理小种接种鉴定的抗病表型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与菰杂交后代稳定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松前与菰的杂交后代19个稳定品系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稳定品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以母本酶带为基础,主要表现为五种类型:互补型,新增酶带型,互补兼新增酶带型,母本型,母本酶带缺失型,这表明,在高世代稳定品系可能仍有菰的基因存在并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特定时期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对外源茉莉酸(JA)的响应,为揭示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时水稻防御体系对外源JA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稻瘟病菌株95234I-1b和普通感病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JA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1,分别用100和400μmol/L JA处理水稻叶片,6 h后接种95234I-1b菌株;处理2,水稻叶片接种95234I-1b菌株72 h后,分别用100和400μmol/L JA处理水稻叶片)处理与稻瘟病菌互作过程中特定时期的水稻,调查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并用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检测水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外源JA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均能减轻受侵染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并诱导水稻防御相关基因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用100和400μmol/L JA喷雾水稻6 h后再接种稻瘟病菌株的诱抗效果分别为15.06%和25.63%;稻瘟病菌株孢子接种水稻72 h再喷雾100和400μmol/L JA的诱抗效果分别为36.60%和47.12%.与对照相比,JA抑制了水稻水杨酸(SA)途径相关基因的大幅上调表达.在一定JA浓度范围内,高浓度JA对SA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抑制程度高于低浓度JA的抑制程度;高浓度JA诱导JA途径相关基因上调表达幅度高于低浓度JA的诱导程度;高浓度JA诱导PR1a上调表达幅度小于低浓度JA诱导的上调幅度,高浓度JA诱导PR10a上调表达幅度大于低浓度JA诱导的上调幅度.[结论]JA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与稻瘟病菌互作过程中特定时期的水稻,均能诱导水稻病程相关基因和JA途径相关基因上调表达,抑制SA途径相关基因的大幅上调表达,表明水稻防御体系中的病程相关基因及JA途径的相关基因主要参与了水稻防御体系对外源JA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19.
以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选育的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巨胚稻TgeB和非巨胚对照TB糙米为材料,对两者发芽过程中GABA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芽过程中,巨胚稻和非巨胚稻糙米的GABA含量都呈增长趋势,但巨胚稻GABA含量高于非巨胚稻;巨胚稻GABA含量在催芽45 h时达到最大,含量为617 mg·kg-1。本文还总结得出巨胚稻发芽糙米生产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