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之春 ,3月 10日。北苑之春茶会于福州凯闽茶艺苑举行。茶会以北苑茶为主题 ,回顾北苑千年茶都发展简况 ,探讨当今北苑茶发展方向。还品尝了荣获金奖的“水仙王”、“乌龙王”。茶会主办单位有 :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建瓯市北苑贡茶协会、福州凯闽茶艺苑。省茶文化研究会林心炯会长谈茶会的收获 :发扬北苑茶成就 ,建茶为贡 ,见于五代闽 ,盛产于唐、宋、元、明 ,是历史辉煌壮丽的一页。古代茶叶技术进步 ,较大体现制茶技术的进步 ,贡茶采制技术又是集中表现。会上 ,省博物馆介绍“宋元建安北苑茶焙遗迹考” ,这七处…  相似文献   

2.
正值建团市建县1800年、设市4周年庆典之际,“北苑茶”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4日在建巨市召开。建欧是中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1995年其外贸出口量达到3060吨,所产的闽北水仙、北苑乌龙茶等享誉海内外。建茶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建州就有人工种茶和茶叶加工。北苑龙凤团条,是我国茶叶生产中的一颗摧现的明珠,它始于南唐,盛于来元,衰于明朝,在这四百多年间,它一直作为“贡茶”,专供皇家享用。建区东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是北苑龙凤团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由于茶树品种优良“建茶皆乔木”。“茶树分七类”和丁谓创制龙团茶,后经蔡襄改进…  相似文献   

3.
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东,众山连绵,广三十多里,有内茶园三十六所,外茶园三十八所。内园中有山一座,宛如翔凤俯饮之状,因名凤凰山。山下茶焙面向北方,南唐时,始称为北苑。据丁谓《北苑茶录》载:官私之焙千三百三十有六,而独记官焙三十二。计东山十四焙,南溪十二焙,西溪四焙。北山二焙中,北苑茶推居首位。  相似文献   

4.
1关于北苑 北苑古代属于建州的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市),建安是州治的所在地,因此建安是建州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建州约为现在的闽北地区,建州茶叶简称建茶.建州茶叶历史较早,并稍有名气.陆羽《茶经》中说:"岭南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由于唐时盛行饮茶,"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旧唐书),茶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生活物质,也成为一个有利的经营项目.  相似文献   

5.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0,32(12):60-60
<正>北苑御茶园位于建州,即今福建建瓯市东16公里的凤凰山下。我因于1996年与詹梓金合写一篇题为《蔡襄与北苑》的论文,被邀参加在建瓯举办的‘北苑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大会组织参观并考察了北苑御茶园及其相关的古迹。虽然已过去了10多年,但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一、北苑茶溯源 福建省建瓯县(原建安县),沿建溪河畔,东去三十二里的凤凰山,其上有凤翼庙、凤冠岩诸胜,山麓紧靠一条小河边形如翔凤下饮之状,称凤凰嘴。方围数十里即古之北苑,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茶区之一。据《茶事拾遗》载,远在八世纪末唐德宗时,常袞为建州剌史,已经在这里制造“研膏茶”了。唐朝后期,建瓯的大财主张廷晖在今凤山一  相似文献   

7.
建瓯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唐宋时期著名的北苑茶产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了不少关于北苑茶的诗篇。 南宋淳熙五年,即公元1178年,陆游奉命离蜀东归,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这年冬天,他赴闽任,驻建宁府。当时,陆游已经54岁了,由于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壮志难伸,心情忧愤。他在《适闽》诗中写道:“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未恨光阴疾驹隙,但  相似文献   

8.
巩志 《福建茶叶》1999,(4):52-53
宋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讲、名冠天下"!宋徽宗赵倩以建安北苑为背景,撰写了《大观茶论》,赞誉"北苑龙凤茶,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建州凤凰山之北苑,是全国贡菜制作中心,是中国古代精制茶发祥地,其龙凤贡茶是我国茶叶生产中一颗绚丽璀灿的明星。研究中国宋代茶文化必从贡茶说起.而讲贡茶又离不开建茶。我国贡菜制度在唐代已经确立。代宗大历五年(770),在顾清山设贡茶院,官营茶叶自此始。条至陆羽著作《茶经)问世,对中国茶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茶经)不第建茶,放北苑条、武…  相似文献   

9.
建瓯市素有“金瓯宝地”和“绿色金库”之美称,境内山青水秀,特产丰富,气候得天独厚、人文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勤劳智慧的建瓯人民就研制出扬名天下的朝廷贡品———北苑御茶。60年代初,在北苑茶发源地的遗址凤凰山山麓,创建了建瓯市第一个地方国营农垦茶场———凤山茶场。经过30多年来的艰苦创业,初步建成一个具有生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规模较大、交通方便的现代化茶业基地。全场现有总人口453人,正式职工267人,开辟茶园151hm2,年产量251t,平均单产133公斤/6667m2。种植茶树品种有水仙、梅占、桃仁、政大、福云品系等十几个良…  相似文献   

10.
考古学家往往采用植物分类的方法对茶的起源进行考证。按照植物分类,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属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植物属群,发生在中生期末至新生期早期,而茶在山茶属中又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种,按此推算,茶的起源是在6000万至7000万年以前。然而,茶是在起源很久后才被发现,被发现很久后才被利用的,至于用作记录和传达语言书写符号的文字即“茶”字则是在茶被利用很久以后才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正前言2015年8月,在湖北省图书馆有幸看到了民国十年版《湖北通志》,在二十二卷《物产》章节茶类中介绍了在湖北有名称、起源清楚、产地明确的27只茶和只有茶名没有产地和其他信息的近40只茶,其中没有找到宜红茶,只提到蒲圻、崇阳、长阳、五峰等地有红茶。2016年9月,五峰县研究古茶道的同仁们告诉笔者,他们查阅了保存在宜昌档案馆的宜昌海关自1877年设关到1940年6月活动停滞期间  相似文献   

12.
6月2日国务院公务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建瓯“北苑御茶遗址”列入其中。“北苑御茶遗址”位于建瓯市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的林垅山,属北宋遗迹。1985年以来,福建省文物专家曾两次来北苑御焙考古,发掘了50多个遗迹单位。北苑御茶起源于933年,持续上贡时间长达458  相似文献   

13.
龙凤茶(亦称龙团凤饼茶),宋代驰名天下的御茶。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风饼,名冠天下”。 龙凤茶产于福建建州(今建瓯市)北苑,取名为原产地北苑有龙山和风凰山之意。北宋初年,宋朝废唐代顾渚山贡茶院至建安,设官焙,置龙焙精制贡茶,北苑开始成为宋代贡茶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4.
建瓯市是福建省的茶业大市,是全国的重要茶区。在新千年到来之际,建巨人民正关注着如何做好“建茶”这篇文章。“建茶”的兴衰,是直接关系到50万茶乡人民实现小康和建设经济强制认事。今天我们正视建匝茶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一、建瓯茶业辉煌的历史建瓯茶业始于唐代,具有一千多年的产茶历史。千百年来,茶和建巨人民息息相关,它是茶乡人民为之炫耀的一颗璀灿明珠,它为建瓯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早在唐宋时期,勤劳智慧的建瓯人民开辟了史无前例的皇家御茶园,其产品作为朝廷贡品名冠天下,且生产“…  相似文献   

15.
1986年第二期《农业考古》刊登郑立盛《北苑茶的历史见证》一文,报道福建省建瓯县裴桥村发现记载北苑茶事的摩崖石刻,全文约二百余字。系嘉定(公元1208年)年间所刻,由于年代久远,岩面剥蚀,字迹已多模  相似文献   

16.
现存最早的文物鉴赏专著《格古要论》载有古人吃茶汤,俱用(敝瓦),但没有说明(敝瓦)究竟是什么器物,古书上很少提及此字,各种典籍也无明确说明。笔者通过考证初步认为,(敝瓦)就是民间常用的土碗,其历史十分悠久,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出现。从茶叶的开始利用,(敝瓦)就登上了饮茶史舞台,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罗昊 《中国茶叶》2023,(4):69-74
宋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茶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宋代采取贡茶等政策以加强对茶业的管制以增加财政收入。相较于唐代,宋代贡茶不但求早求量,而且注重品质。北苑茶诗是我国诗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称得上是宋代茶文化兴盛的标志。文章研究了宋代茶文化著作和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了北苑茶诗与贡茶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提出贡茶的发展促进茶诗进步的初步结论,以期为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建瓯县东峰镇裴桥村林垅山的半山坡上有一石岩,岩上石刻记载了宋朝北苑茶事,是讫今在建瓯发现的关于北苑茶的唯一古迹。当地群众称该岩石为“凿字岩”,岩高约3米,宽约4米,厚2.5米。岩正面有楷书石刻八行,每行十个字,每字长×宽为20×30厘米;岩左侧面有隶书石刻七十余字,每字长×宽为10×15厘米。因受自然剥蚀,石刻大多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刻迹无存,仅石岩  相似文献   

19.
<正>在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裴(焙)桥村焙前自然村的林垅山坡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刻有许多文字,当地人称之为凿字岩,这就是历经千年风雨保留至今的国宝文物——北苑御焙遗址摩崖石刻。北苑凿字岩摩崖石刻的正面从右至左竖行排列,分8行,每行10字,共80字,每字高24厘米、宽24厘米,阴刻楷书。原文是:  相似文献   

20.
陆羽《茶经》是中华古茶文化的代表作,流传千年,版本很多。如何把几种今传本合并校订、注释、文白翻译得较为准确,以便于今人阅读,是一项细致的工程。 笔者手头上有11种《茶经》翻印本和校注本,看来都花了一番选本、校订、考证、译注的功夫的。现仅从《四之器》中的“火夹”、“夹”、“竹荚”三种烹茶用具看,各本的字形,释义、断句、标点均互有出入。其字,有作火荚、夹、竹荚,有作火荚、夹、竹夹,有作火夹、夹、竹夹,现就这三种烹茶用具试谈些看法。 (一)火夹(一本作火(艹夹)) 原文是:“火夹,一名筯。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台、勾鏁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夹”(原作夾,现俗写),有多音、义:音(?),指腋下;音(?),指夹东西的夹子,音(?),指夹层如夹衣服;音(?),通挟。这里的“火夹”应有钳夹的性能,以读(?)音较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