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番茄青枯病病原鉴定及抗病材料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3年分离出番茄青枯病病菌68株,经致病性测定、培养性状、生化测定等研究,明确重庆市番茄青枯病病原菌为Ralstonia solanacearum,生理小种1,生化型Ⅲ.苗期室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设伤根浸根接种法、灌注接种法、剪叶接种法3种处理,结果以伤根浸根接种法更为准确、可靠.经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田间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温室病圃诱发鉴定,结合农艺性状比较研究,筛选出F9819-2-1、F9802-1-1、600-1-1、599-1-1等4份高抗青枯病、农艺性状优良、性状稳定的优异材料,可望在育种上近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性状调查和人工接种鉴定,对从国外引进的53份辣椒种质进行了农艺性状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53份辣椒种质在调查的21个农艺性状中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能够将上述材料划分为两类,分别为栽培辣椒种和茸毛辣椒种;对53份辣椒材料抗疮痂病小种P0、抗疫病、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性状进行鉴定,共筛选出抗疫病材料1份、中抗疫病材料4份,中抗CMV辣椒材料6份。  相似文献   

3.
番茄抗青枯病材料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96年从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AVRDC)引进36份番茄材料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比较及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R 3034 10 N UG(5045)、Cravel(5052)、CLN1463 160 40 60(5056)、CLN1464 111 30 45(5057和Redlander(5059)等5份材料青枯病发生少且产量、品质表现较好,可望在育种上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大白菜不同品种在陕西太白地区对根肿病的抗性情况,减缓根肿病发生对当地蔬菜产业造成的威胁,分别采用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田间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对引自国内外的34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小区产量以及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经过综合评定后最终筛选出6个高抗根肿病、耐未熟先期抽薹、易包心、产量高、叶色深绿、心叶黄色、球型大小等综合经济性状符合当地市场需求且适宜在太白高山越夏蔬菜产区推广的品种,分别是':耐斯高'18白001'CR金盛'山地英雄'金锦'SSRC1',其中'18白001'净菜率和产量表现最佳,折合667 m2产量可达5 644.73 kg。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由于高温潮湿的气候特点以及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扩大 ,造成轮作困难 ,番茄病虫害 ,尤其是青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 ,常常造成大面的减产。虽然通过栽培措施如轮作、嫁接等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但培育抗病品种仍是最经济、有效、可行的手段。某些番茄品种在某一地区表现抗病 ,而在另一地区则显示感病 ,因此 ,最好培育抗当地青枯病菌的番茄品种。培育抗青枯病品种 ,首先要获得抗源材料。我所 1998~ 2 0 0 0年先后从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 (AVRDC)和广东省引进近百份抗性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和青枯病抗性鉴定比较 ,后代分离选择 ,筛选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和充分利用VC—11(湘引79—l番茄)对番茄细菌性青枯病的抗病性,经过多世代连作地和重病圃筛选,选育出高抗细菌性青枯病的VC—11自交系。并对 VC—11自交系进行正反交组合抗病性比较,以确定 VC—11选系的配组方式;用VC—11自交系作母本进行单交和三交配组,同时分别测定其果实大小及品质性状,从中选育出早熟、高产、抗细菌性青枯病的优良三交组合—湘番茄1号。 试材及方法 供试材料为 VC—11、北京早红、强力米寿、矮黄(具有抗TMV病毒病Tm—2nv基因) ×85)—46及其他选系等 9份。 在重病连作地及重灾病圃进行田间抗性鉴…  相似文献   

7.
青枯病是为害茄果类蔬菜的主要细菌性土传病害之一 ,在我市及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极高 ,重病区可造成毁灭性灾害。迄今为止还没发现有效的杀菌剂 ,化学防治收效甚微。抗病育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手段。 2 0 0 0年我所与亚蔬中心 (AVRDC)进行合作研究 ,开展了“国际茄子抗青枯病评价试验”。今年首先开展了田间病圃抗病性鉴定 ,试验结果表明 ,在参试的 1 0份抗性材料中 ,有 8份达高抗或免疫水平 ,青枯病发病率均为 0 ,另 2份材料为 3.3%和 1 0 % ,而对照三月茄 (感病品种 )发病株率高达 86 .7%。这些优良抗性材料 ,一是用作抗性砧木 ,直接…  相似文献   

8.
茄子青枯病抗性材料的鉴定及性状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亚蔬中心的8份茄子抗青枯病材料,1份感病对照,在温室中进行苗期人工种鉴定其抗病性。结果7份材料表现抗病、1份表现中抗。同年了露地种植,调查其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9.
利用含有育性恢复基因Rfo的芥蓝中间材料(14Y12),通过杂交转育途径将该基因导入6份优良Ogura CMS青花菜中,并从农艺性状、细胞水平和遗传多样性方面揭示其变化特征及遗传背景.分子鉴定结果表明,Ogura CMS青花菜Rfo杂交后代(F1代)中,14个株系含有Rfo基因,Rfo基因传递效率约为40%.在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0.
参考萝卜染色体定位序列标记连锁图谱中F染色体连锁群的SSR分子标记,利用21个已知萝卜染色体组成的甘蓝型油菜—萝卜附加系材料,确定了萝卜F染色体特异的2个SSR标记RM-59-293和Rs1SSR3694-220,应用两个标记对白菜‘559’与甘蓝型油菜—萝卜F染色体附加系FF回交的BC_1进行鉴定,筛选出10个含有萝卜F染色体的BC_1单株。利用萝卜基因组特异探针pURsN对该10个含有萝卜F染色体的BC_1单株的基因组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10个BC_1均得到1个杂交信号,含有1条萝卜F染色体。进一步对该10个BC_1单株进行主要农艺性状鉴定,筛选出形态接近白菜亲本‘559’的BC_1-15单株和形态偏向白菜类的BC_1-8、BC_1-16、BC_1-31和BC_1-35单株。  相似文献   

11.
番茄抗病砧木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国外引进的17份和本所的65份番茄育种材料,经田间观察和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出5份抗枯萎病的一代杂种,并经系谱法选择,选出121和128优良抗病砧木,经多代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和嫁接苗接种比较,表现亲和力好,高抗枯萎病(病情指数为0),同时兼抗青枯病(发病率16.67%~23.08%,对照为68.42%)。用以上砧木与不同品种嫁接,嫁接苗均表现抗病、丰产,增产率达18.95%~50%,品质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栽培茄与野生茄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茄子栽培种(Solanum melongena)自交系‘E-35’、‘E-38’、‘E-8’、‘E-30’与野生种水茄(Solanum torvum)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E-35×Solanum torvum的种间杂种。对F1杂种进行形态学、RAPD、GISH分析以及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种间F1多数形态性状居中,花粉具有较高的活力,具有可稔性。RAPD以及GISH分析表明,F1植株不仅包含双亲带型,而且产生新的特征带,含有栽培茄与野生茄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24,表明所得的F1杂种为真正的种间杂种。杂种经过人工接种及田间发病鉴定,表现高抗青枯病,其抗青枯病性状可能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该种质可以作为茄子抗病育种的一个新抗源。  相似文献   

13.
 安茄2号是以安阳大红茄定向选育而成的自交系A95-3-2为母本,以荷兰圆茄品种经多代自交分离并纯化的自交系S96-7-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圆茄一代杂种。中晚熟,从定植到始收50~60d(天),果实近圆形,单果质量1.0~1.5kg,果皮紫红发亮,果肉白而细嫩,内含种子少,商品性佳,且特耐老化。不早衰,单株同时坐果最多达13个。耐热性强,抗褐纹病,中抗青枯病、黄萎病和绵疫病,每667m2产量6200kg左右,可作春露地及麦茬恋秋栽培,也可作保护地长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14.
甘蓝枯萎病抗源材料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自北京延庆的甘蓝枯萎病病原FGL③-6对117份甘蓝自交系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共获得47份抗病材料,其中高抗材料37份。对其抗性表现与地理来源、球型及叶色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高抗材料主要由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荷兰的种质资源中选出;扁球型和叶色灰绿的自交系中抗病材料比例高,而尖球类型中未发现抗病材料。通过苗期人工接种重复鉴定和田间鉴定,筛选出5份既抗枯萎病又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抗源材料。21份材料对延庆菌株FGL③-6和美国甘蓝枯萎病1号小种FOAM对比接种试验的结果显示,相同材料对二者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认为引起延庆的甘蓝枯萎病原很可能为1号小种;对美国甘蓝枯萎病2号小种的初步研究表明,2号小种有更强的致病力。以延庆菌株FGL③-6为供试菌株,用8个抗病 × 感病甘蓝杂交组合和其中两个杂交组合的F2及回交一代作试材,初步研究了甘蓝对枯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对延庆枯萎病菌株的抗性为显性单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5.
茄子新品种青茄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茄2号是以H2005-8-4-3为母本,以X2005-1-7-9为父本选育的茄子一代杂种。中晚熟,始花节位为第7~8节,生育期171d(天)左右;果实卵圆形,纵径17.6cm,横径11.3cm,果皮绿色,果面光滑,单果质量为0.49kg,平均每667m2产量可达5000kg。田间对黄萎病、青枯病、绵疫病和病毒病的抗性与对照新乡糙青茄相当。适于河南省平顶山、漯河、郑州、驻马店、信阳以及各地喜好绿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茉莉酸甲酯诱导辣椒抗青枯病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妙莲  赵显阳  陈明  付永琦  曾晓春 《园艺学报》2017,44(10):1985-1992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诱导辣椒抗青枯病效应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关系,以辣椒易感青枯病品种‘粤红1号’和抗青枯病品种‘辛香8号’幼苗为试验材料,在0.1mmol·L-1 Me JA喷雾处理后12、24、48、72和96 h接种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对其进行青枯病病情指数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超氧化酶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测定及相互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粤红1号’和‘辛香8号’的病情指数随喷Me JA处理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先降后升,但都低于对照;而诱导效果则相反,Me JA处理对两个辣椒品种幼苗抗性的最适诱导时间均为接种前48 h。接种后0~96 h,Me JA喷雾处理的辣椒幼苗叶片SOD、CAT、POD和APX酶活性均显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接种后24~48 h达到最高,而MDA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因此,Me JA可诱导辣椒幼苗抗青枯病,其实现途径可能与提高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缓解膜脂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栽培茄与野生茄(Solanumtorvum)的种间杂种为供体,以两个栽培茄的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多代回交,得到2个导入系"BILR-1","BILR-2"。经过抗青枯病及GISH鉴定,表明所得两个导入系对青枯病有很强的抗性,且它们含有野生茄(Solanumtorvum)的遗传物质,成功把野生茄(Solanumtorvum)的抗青枯病性状转到栽培茄子中。所得抗病导入系的染色体数量为24条,它们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抗源未来在茄子抗病育种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京甜3号是由优良自交系9806-1和9816配制的一代杂种。中早熟,植株生长健壮,持续坐果能力强,果实绿色,方灯笼形,长10cm,果肩宽9cm,以4心室为主,果面光滑,肉厚0.56cm,单果质量160~260g。每667m2产量3500kg左右。高抗TMV,抗CMV,耐疫病,对青枯病的抗性较金福西园椒强。适于北方保护地、露地和广东、海南等地南菜北运基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翡翠绿2号是以9413-2-3自交系为母本、以1219自交系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第1坐果节位9~10节,坐果能力强;果实长棒形、果形直、匀称;果皮绿色,果肉淡绿白色,肉质紧密;果面平滑,光泽度好,果长29.5~30.3 cm、横径3.98~4.15 cm;单果质量194.70~217.10 g,每667 m^2产量2 500 kg左右,商品率高。大田抗病性和抗逆性调查表明,翡翠绿2号抗青枯病,耐寒、耐阴、耐热性较强,适宜在华南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20.
姜俊  赵红星  胡应北  王震 《园艺学报》2012,39(10):2091-2093
 ‘驻茄9号’茄子是以河南地方品种‘汝南紫圆茄’的多代优良自交系P98-01作母本,以河北紫茄品种‘承茄2号’的多代自交系H01-12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果实卵圆形,果皮紫红,果肉白色,果长12.30 cm,果径12.40 cm,单果质量540 g。果实光滑,纤维少,品质优,产量高。田间表现抗青枯病、绵疫病和黄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37、3.10和3.37。适宜河南省各地早春保护地和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