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九月渔事     
陈盛林 《农家致富》2009,(16):43-43
进入九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步回落,将进入冷暖空气交替阶段.池塘上下水层对流频繁,残饵、淤泥等还原性物质极易被带到上层水体.造成水层氧气提前被消耗.加上9月商品鱼均已长足,池塘载鱼量明显偏大。如遇到闷热、暴雨等不利天气.极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或泛池.并诱发各类疾病。因此.九月份可能会进入全年水产病害的第二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九月渔事     
蔡永祥 《当代农业》2010,(16):43-43
进入9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步回落,将进入冷暖空气交替阶段,池塘上下水层对流频繁,残饵、淤泥等还原性物质极易被带到上层水体,造成水层氧气提前被消耗,加上9月商品鱼均已长足,池塘载鱼量明显偏大,如遇到闷热、暴雨等不利天气,极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或泛池,并诱发各类疾病。因此,9月份可能会进入全年水产病害的第二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九月渔事     
蔡永祥 《农家致富》2010,(16):43-43
进入9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步回落,将进入冷暖空气交替阶段,池塘上下水层对流频繁,残饵、淤泥等还原性物质极易被带到上层水体,造成水层氧气提前被消耗,加上9月商品鱼均已长足,池塘载鱼量明显偏大,如遇到闷热、暴雨等不利天气,极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或泛池,并诱发各类疾病。因此,9月份可能会进入全年水产病害的第二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一、龟鱼混养的好处 1.能增氧和增加水层对流 龟在水中活动增加了水层的对流,使水层间氧气得到交流。龟在水底活动,能使沉积池底的有机物更快地分解,降低有机物质的耗氧量,减少了泛池的可能。 2.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利用 残饵和排泄……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殖杂交太阳鱼,投喂粗蛋白为36%的配合饲料,9月份以后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出售120g以上的商品鱼。经试验主养太阳鱼商品平均规格达125g,平均产量545.1kg/667m^2。成活率95.5%,饲料系数1.67,养殖投入与产出比为1:2.92;在南美白对虾池混养太阳鱼,在不影响南美白对虾产量的情况下,增加太阳鱼产量84.6kg/667m^2。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治污力度的加大,大部分工厂迁往郊区农村,大量工厂和城市的工业污水、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就流向了农村,流向了农田,直接排入池塘、水库等水体。那么被污染的水库及池塘如何进行养鱼呢?以下几项技术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池塘条件 主养黄颡鱼可采用一般无工业污染的池塘.要求水深1.5米左右,以3—10亩面积的池塘容易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每口池塘应安装增氧机,可增加放养密度.提高亩产量。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对池塘的要求不严,凡是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土池、水泥池均可养殖。一般池塘水深1.5米左右,面积1~4亩。放养前10~15天,每亩池塘用生石灰13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池塘消毒的第2天加注水0.8-1米深.第3-4天每亩、施300公斤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摄食。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增益法选取柔鱼中心渔场的关键水温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北太平洋海域是我国鱿钓渔船重要的作业渔场之一。影响渔场的环境因子是渔业海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有助于理解渔场形成机理和指导渔业生产。根据1998-2008年的8-10月在北太平洋海域(150°E~170°E)不同水层的温度和我国鱿钓船的生产资料,对柔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不同水层(海表面、55 m、105 m) 的温度、水温垂直结构(0~55 m和55~105 m)进行分析,并利用信息增益技术计算作业次数对应的各分类属性的信息增益值。结果表明,8-10月中心渔场的最适海表面温度呈现季节性变化,55 m水层和105 m水层最适温度在9月份相对较低,而对应的0~55 m的温度梯度较大。信息增益值结果表明,影响中心渔场的关键水温因子依次是0~55 m水层温度梯度、55 m水层温度、海表面温度、105 m水层温度和55~105 m水层温度梯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网络的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预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1998-2004年6-11月份我国鱿钓生产数据(月份、作业船数、经纬度和日产量)以及对应的海洋环境因子数据,即5 m水层的海水温度、46 m水层的海水温度、112 m水层的海水温度、317 m水层的海水温度、叶绿素a含量以及海平面高度距平值等,以经标准化后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作为中心渔场指标,采用多种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对北太平洋柔鱼渔场进行了分析与比较。通过对13种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比较,以及实际CPUE的验证,以拟合残差最小的预报模型作为最优预报模型,认为结构为9 7 1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相对误差仅为0.008 570,可作为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1.
12.注意池塘卫生.尽量不将未经发酵的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池中。 13.勤除杂草,投料做到“四看”、“四定”原则.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的吃食情况;定点、定时、定质、定量。不留残料,死鱼应捞出池塘,挖坑深埋。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2007,(9):48-48
九月份农事要点一、蔬菜农事九月高温已过,天气转凉,有“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蔬菜生产进入繁忙季节。这一时期昌秋季蔬菜生产、收获和冬春季蔬菜的播种时期。本月,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秋冬菜的播种、育苗工作。  相似文献   

13.
增刊启事     
罗青 《福建农业》2005,(4):31-31
黄颡鱼是目前较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其肉质细嫩、口感纯香而个体较小,自上市以来一直销售甚旺,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因而人工养殖黄颡鱼市场前景看好。现结合黄颡鱼的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的生产实践.借鉴、吸收外地池塘养殖成功经验.将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唐文联 《农家顾问》2004,(10):54-54
进入秋季,成鱼多已达到上市规格,实行精养高产或实行轮捕的池塘,此时的载鱼量已达饱和状态,可以分批网捕上市。既能减轻池塘的载鱼“负荷”,有利池鱼生长,又可卖出好市价,提高经济效益。秋季的气温水温仍然较高,鱼儿活动力强,吃食旺盛,耗氧量大,此时网捕“热水鱼”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相似文献   

15.
赵春林 《新农业》2004,(5):30-31
水中溶氧量的高傲.直接影响鱼类的撮食、生长和饲料利用率,乃至影响鱼类的生存。因此。实行精养高产的集约化养鱼池塘,需要配置增氧机。  相似文献   

16.
池塘鱼蟹混养是根据鱼蟹的不同分布水层和不同食性等特点,在池塘水域中进行立体、综合养殖的一种方式,可达到充分利用水体、鱼蟹双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若水层管理不当,可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极易诱发病虫草的危害,造成减产。因此,管好稻田水层,对减轻病虫草害和增产、增效、节水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主养鲢鳙草鱼的池塘中,同时设置专用网箱养殖(或暂养)黄鳝,每亩可产商品鱼和黄鳝各500公斤(双千斤),纯利万元以上.是充分利用水体,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良好综合养殖新模式。具体做法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又名黄鱼、黄刺鱼、黄颊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的特优品种。养殖黄颡鱼重点是抓好病虫害防治和分期分批投放鱼种及捕捞上市。1冬季鱼池消毒①干池清塘消毒。将塘水排干(或留6~9cm水层),然后每公顷用1125~1500kg生石灰加水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泼洒全池塘,清塘后  相似文献   

20.
1,池塘条件。黄颡鱼对于池塘条件的要求不高,面积2.10亩的零星小塘均可用来养殖黄颡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养殖用水标准;池塘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水深1.5米左右,按0.2千瓦/亩配备增氧设备,以保证养殖全过程不发生缺氧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