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雏鸡肾型传支对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吴忠旭,魏建平(辽宁大连韩伟养鸡场,旅顺116043)一、发病情况1993年3月,我场编号为1~612~6两批雏鸡相继发病。1~6批鸡从28日龄开始发病,病程15天,共死淘1374只,死淘率为9.6%;2~6批鸡从27...  相似文献   

2.
2004年11月9日,某育成鸡场有二栏后备鸡群发生了鸡只死亡,笔者经现场调查、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葡萄球菌病,经综合治疗6天后鸡群全部恢复健康。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发病过程2004年11月9日第一栏后备鸡群发病,发现病鸡12只,死亡3只,之后病鸡逐渐增多,由于治疗及时,只有零星死亡。第二栏后备鸡群11月10日发病,当天死亡16只,之后连续5天平均每天死亡6~8只。发病后备鸡为128~136日龄,第一栏死淘鸡数为50只,死淘率为1.18%;第二栏死淘数为136只,死淘率为1.74%。2临床症状鸡群食欲减退,病鸡羽毛蓬松,伏在笼里不动,笼角有很…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笔者曾遇到某乌骨鸡场连续3批鸡发生本病,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常州市某个体乌骨鸡场,自繁自养,每10d出壳2500只雏鸡,全年饲养商品代乌骨鸡36批约9万只。1998年进舍的3批鸡均发生...  相似文献   

4.
J亚群禽白血病对商品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一个大型蛋用鸡场的不同种源商品代蛋鸡群的J亚群禽白血病毒(ALV-J)感染状态与鸡群总死淘率、肿瘤发生率、生产性能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ALV-J感染的父母代鸡场引进的商品代蛋鸡,从性成熟开始不仅整个鸡群的ALV-J抗体阳性率较高,而且总死淘率显著高于生产标准,主要是由肿瘤/血管瘤引起。这些鸡群的产蛋性能也显著低于生产标准。从2009年下半年起,选择无ALV-J感染的父母代种鸡场作为种源,引进19批约190万只雏鸡,分别在1~21周龄抽检血清ALV-J抗体,均为阴性,且不再有肿瘤/血管瘤发生。两年多来,这些无ALV-J感染蛋鸡群的总死淘率不仅比ALV-J感染鸡群降低8.34%,也显著低于生产手册的规定,产蛋率及产蛋高峰持续期均显著高于生产标准。临床和试验观测表明,种鸡感染ALV-J能显著影响商品代蛋鸡的生产性能,选择无ALV-J感染的种源是规模化养鸡场生物安全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致病性葡萄球菌引起的鸡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发病特征是幼禽呈急性败血症,育成禽和成年禽多呈慢性型,表现为关节炎或趾瘤。葡萄球菌病是造成肉种鸡生产力低下,死淘率高的重要疾病之一。2001年4月间,我市某规模化肉种鸡厂发生了一起由葡萄球菌引起的种鸡跗关节或趾关节肿胀,死淘率明显升高的病例,给种鸡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流行情况1.12001年2月初入舍的3300套父母代肉种鸡,8周龄开始发病,12~13周龄为发病高峰。周发病率为1%~1.6%,截止到…  相似文献   

6.
2011年对于我国、家禽业来说是一个丰收的大年,白羽肉鸡产业更是如此,无论祖代企业,还是父母代企业、商品鸡养户都是笑逐颜开。据有关方面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父母代雏鸡平均销售价格24.23元/套,比2010年增加13.41元/套,增幅为123.89%;商品代白羽肉雏鸡平均销售价格3.32元/只,比2010年增加1.21元/只,增幅为57.35%;白羽肉毛鸡平均价格9.81元/千克,比2010年增加22.28%;全国白羽肉鸡出栏量达444LR。白羽鸡肉产量超过750万吨。  相似文献   

7.
2004年9月,河北省廊坊市某父母代种鸡场孵出的商品代蛋鸡在20~30日龄发病,主要表现贫血、消瘦、衰竭死亡。鸡群发病率为50%,死淘率为25.3%。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传染性贫血病。1发病情况自2004年9月以来,该父母代鸡场有一批商品代鸡苗发病。发病一般在20~30日龄。20~30日龄之前,商品代鸡群外观表现均正常。20~30日龄以后鸡群中不断出现病鸡。病鸡精神委顿,呆立,饮食废绝,体重增长停止或逐渐下降,鸡体极度消瘦,可视黏膜发黄,鸡群整齐度很差。病鸡多数衰竭或继发大肠杆菌后死亡。据记录,该场父母代种鸡存栏1000…  相似文献   

8.
雏鸡暴发曲霉菌病的报告哈尔滨市道里区西郊某养殖场的一批雏鸡暴发曲霉菌病,死亡惨重,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场于1995年5月24日从某种鸡场购进罗曼褐商品代蛋鸡雏6800只。3日龄开始发病,表现为鸡群采食量减少,开始出现精神不振,眼半闭等症状,并有雏...  相似文献   

9.
我场在1995年5月24日从孵化场购进海兰商品代雏鸡7000余只,自幼生长情况良好,按照免疫程序使用过新城疫、传染性囊病、传支H-120、肾型传支、鸡痘等疫苗。在用疫苗接种一周后,鸡群发生葡萄球菌病,后经治疗,渐渐恢复健康。 一、发病情况:由于我场前几批雏鸡的鸡痘发生日龄不同程度地提前,所以该批雏鸡的痘苗接种提前到12日龄,刺种后三天内在饮水中按每只鸡5000单  相似文献   

10.
史瑞国 《中国家禽》1998,20(12):26-26
1发病情况肉雏鸡5000只,用5%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开水,24h后开食,用青岛正大生产的510#全价颗粒饲料。3日龄始鸡群有零星死亡,3~10日龄平均每天死亡20~30只,用环丙沙星(2%)按1∶600饮水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至18日龄时发病死淘鸡约4...  相似文献   

11.
某炮团养鸡场的一批产蛋鸡群从1998年6月初开始,发生呼吸有湿性罗音、口腔有粘液样分泌物、鸡冠发紫、产蛋率明显下降的传染病,经诊断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这种病在本地属首次发现。1 发病情况该鸡场饲养产蛋鸡1000只,该鸡群发病率100%。至1998年6月25日已死亡6只,死亡率06%。2 临床症状病鸡呼吸困难,吸气时伸长脖颈并发出明显的湿性罗音,夜间更为明显。发生阵发性咳嗽并伴有“咯咯”声,吸气时间延长。病鸡表现猛力摇头,咳出带有血丝的粘液样分泌物。口角溃烂结痂,鸡冠发紫。眼半闭或全闭,流泪。产…  相似文献   

12.
李宗燕 《中国家禽》2000,22(7):30-30
我市某养鸡专业户饲养的海兰褐蛋雏鸡1000只 ,于1998年6月突然爆发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疫病 ,死亡雏鸡305只 ,死亡率30.5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观察 ,病理剖检 ,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鸡烟曲霉菌病。1发病情况该饲养户饲养的1000只海兰褐蛋雏鸡 ,于发病日龄时饲养已达3周龄 ,平养于20m2 的育雏室内 ,密度大 ,地面铺垫麦草 ,室内安装一只煤球炉取暖 ,门窗紧闭 ,空气不流通。育雏期间 ,雏鸡经过鸡新城疫Ⅳ系苗滴鼻点眼免疫。饲料以自配料为主 ,为预防雏鸡白痢 ,饲料中添加0.02 %的痢特灵和0.02 %的畜…  相似文献   

13.
1发病经过本人于1998年2月3日从市场买回14日龄雏鸡35只,回来后经青霉素G钾饮水,但仔鸡食少,5日发现粪便中带有血丝,于6日夜死6只,剩下的仔鸡少食或绝食。2临床症状病鸡食欲下降,饮水增加,精神萎顿,缩颈、闭目、呆立一隅,羽毛松乱、肛门周围及身...  相似文献   

14.
某肉用种鸡场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调查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许昌市某父母代肉用种鸡场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该场肉用种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平均为日饲养量的0.05%,死淘率占整个饲养期总死淘数的60.00%以上,8-12周龄及22-28周龄为本病的2个发病高潮时期,公鸡发病率高于母鸡。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山东省费县兽医站接诊了一起在临诊中比较少见的蛋雏鸡因应激而导致急性葡萄球菌感染又继发坏疽性皮炎的病例,由于鸡群发病后延误了治疗时机,本次发病共死亡和淘汰蛋雏鸡超过2000只,死淘率高达3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某鸡场正在育雏阶段的雏鸡发生以关节肿大、跛行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为0.95%,死亡率为3.15%。淘汰率为9.8%,经诊断为肉仔鸡关节炎型葡萄球菌病。1 发病情况 该鸡群为该鸡场于1998年10月2日从北京某鸡场引进的商品代AA肉仔鸡3万只。1日龄注射马立克疫苗(已在鸡场注过),7日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情况 1993年3月,我场编号为1-6批雏鸡从28日龄时开始发病,病程15天,共死淘1374只,死淘率为9.6%;2-6批鸡从27日龄开始发病,病程12天,共死淘920只,死淘率为5.5%。  相似文献   

18.
鸡群暴发葡萄球菌病的诊治于世双逄金亭史扬王玉忠朱敬宣(山东省胶南市畜牧兽医工作站,266400)1发病过程我市某乡镇鸡场于1995年8月2日进养了一批罗曼雏鸡,共计7000只,网上育雏,由于管理粗放,1月龄时存活6100只,在5周龄时,鸡群发生皮肤型...  相似文献   

19.
红光光照防治雏鸡互啄效果观察郝学江(天津59122部队养殖场,300050)笔者通过对两批4.6万只雏鸡利用红光光照来防治啄瘤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一、品种及饲养方法自北京种禽公司引进1日龄京白904商品雏2.3万只,四层育雏器育雏至40日龄。40日...  相似文献   

20.
用鸡马立克氏病HVT疫苗预防该病的发生,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近几年常有免疫失败的发生。其中在稀释HVT疫苗的同时,根据“外地经验”或“资料”加入某些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是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调查的两个孵化厂,其中一个孵化厂按每1000羽份进口HVT疫苗的专用稀释液200ml中,加入每支含4万单位的庆大霉素10支,然后按羽份免疫了2500只雏鸡,将此种免疫的雏鸡分养于两个专业户,结果从2月龄开始陆续发生马立克氏病并死亡,4月龄时死淘率达30%,5月龄时死淘率达50%,并仍陆续发病死亡,最终被迫全部淘汰。另一孵化厂则在每1000羽份HVT疫苗稀释液中加入2.5%。恩诺沙星溶液10ml,共免疫注射2000羽雏鸡,分养于2个专业户,饲养至4月龄时陆续出现马立克氏病及死亡,至5月龄时死淘率已达42%及51%,最后仍被迫将鸡全部淘汰,这两个孵化厂在与上述同批孵出或同期孵出的雏鸡,在所使用的HVT疫苗中未加入上述两种药物者,则未出现马立克氏病。认为使用HVT疫苗时,应按规定使用专配的稀释液,不应添加其它任何药物,以免造成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