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蚕茧是安康地区重要的林特产品和工业原料,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本人曾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七五”期间安康地区蚕茧产量,进行了较成功的预测,预测准确程度,最高为94.4%,最低为81.7%。本文运用同样方法,利用“七五”蚕茧产量数据,对安康地区“八五”期间蚕茧年产量进行了预测,为决策机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一、安康地区丝绸事业的现状我区丝绸事业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据农业部门截止一九八五年底统计,我区已经形成数十万户养蚕大军,28万亩桑园面积,占全省桑园面积65%左右。生产蚕茧400余万公斤,占全省蚕茧产量的85%以上。科研部门,已形成以地  相似文献   

3.
<正> 1989年我省蚕桑生产又创新纪录,共生产桑蚕茧8424吨,比1988年的7382吨增长14.12%。其中安康地区产茧7299吨,汉中地区570吨,商洛地区318吨。陕南蚕茧生产量占全省97.2%。全省现有桑园50.73万亩,其中1989年新增8.28万亩。丝绸外贸出口  相似文献   

4.
谢一中 《北方蚕业》2002,23(1):53-54
陕西安康蚕茧干燥设备研究所是以陕西省科委、安康地区科技局为科技业务扶持归口依托,以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为专业技术依托,以安康地区丝绸企业集团为推广应用科技生产业务依托的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几年来我们紧密围绕蚕茧干燥生产中出现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性能等问题,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最新蚕茧干燥科技信息,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推广、示范、应用新设备.在重点开展蚕茧干燥设备的应用研究的同时,扩大科技范围与业务领域,兼顾开发其它农副产品的干燥业务,填补了我国北方蚕业蚕茧干燥设备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安康地区建立了一大批蚕桑专业户、重点户,推动了蚕桑生产的蓬勃发展,1980年产茧502万斤,1981年达到551万斤,今年可达720万斤,占全省总产85%以上.当前,安康地区广大蚕农争当专业户、重点户,截止82年7月底,全区已初步建立29730个蚕桑专业户、重点户.石泉县初步建立了多种经营专业户、重点户5403户,占全县总农户17.6%,其中蚕桑专业户、重点户2537户,占多种经营专业户重点户总数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蚕茧主产区——安康地区,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养蚕布局也在逐步改变。以安康县为例,1965~1974年的十年,夏秋蚕发种量平均占到全年的33.3%,蚕茧产量占全年的22.7%;1975~1979年,夏秋蚕发种量上升到41.77%,产茧量占到28.94%;1980~1982年的三年夏秋蚕发种量增到51.3%,产茧量占全年  相似文献   

7.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一九八三年桑园面积6万多亩,蚕茧产量35.51万公斤,创我县历史最高纪录,名列全省第三。自1984年起,蚕桑生产开始停滞不前,蚕茧产量徘徊在35万公斤左右,退至全省第五。蚕桑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省委、省政府多种经营联合调查组赴安康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我们蚕桑专题组在总结安康地区发展蚕桑生产经验的同时,对安康、汉阴、石泉三县茧丝绸生产进行了重点调查。历年来,安康县总产茧量均为全省之冠,去年产茧230.27万斤;石泉县发展速度快,已达73.83万斤,比去年净增20多万斤;汉阴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9.
<正> 位于汉江流域的安康月河川道万亩蚕桑基地工程,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已于1992年底胜利完工。这个万亩蚕桑基地工程的建成,标志着安康市蚕桑生产有产量、无规模的历史已经结束,预示着安康市蚕桑生产即将进入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新时期。一、大胆设想、精心规划安康市是陕西省蚕茧主产区。1991年蚕茧产量达297.5万kg,占全国5%,占全省28%,占安康地区蚕茧总产的42%。蚕桑生产已成为安康市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 安康地区是陕西省蚕茧主产区,蚕茧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努力做好蚕茧经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1991年全区发放蚕种324751张,收购鲜茧约7000吨,超额完成省上下达收购计划的21.74%,比上年同期增长14.24%,鲜茧收购平均价50公斤为480.71元,比上年  相似文献   

11.
<正> 蚕桑是我县多种经营骨干项目之一,近几年发展较快,桑树资源达3961万株。1992年养蚕发种27885张,蚕茧产量以7.3%到16.34%的速度递增,1992年蚕茧产量达649吨。特别是1990年蚕茧产量突破500吨,跨入全省“七五”期间建成蚕茧基地县的行列后,蚕茧质量始终名列全省前矛,连续三年出口日本,为我县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2.
<正> 安康县养蚕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21年就有兴桑养蚕的记载。蚕丝一直占据安康山货市场的首位。建国后,这一骨干经济项目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是突飞猛进,1979年蚕茧上升到901.8吨,1982年达1 552.6吨,到1985年,总产茧1603吨,占安康地区蚕茧量4250吨的39.33%,占全省蚕茧5250吨的32.04%。但这几年在蚕桑生产中存在不少难题,减缓了发展速度。其中基地建设工作是一个较大的问题。蚕桑生产是商品生产,而商品生产不搞基地建设不行。这里就安康县蚕桑基地建设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方针指引下,安康地区桑蚕茧连年丰收。去年,他们战胜了强风、暴雨、冰雹、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袭击,蚕茧生产在大灾之年获得特大丰收,总产茧首破十万担大关,达到5225吨,较1986年增长15%。总产值达到2216.34万元,新栽桑树1282万株,比1986年增加198万株,改造老劣桑414万株,较1986年增长98.8%,育苗2915亩,发蚕种190380张。汉阴县蚕茧突破一万担,达到544·5吨,成为  相似文献   

14.
<正> 德阳市中区寿丰区,是1个山高沟深,土地瘦薄,条件较差的丘陵山区,但发展多种经营前景广阔。1988年,区委为了使广大群众走上致富之路,确定了以蚕桑为龙头,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战略方针,争取了省、市、中区丝绸部门大力资持,建立了蚕茧联合开发公司,行业投资110万元,自筹资金150万元,开展了以育苗栽桑为重点的蚕茧生产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5.
罗玉功 《北方蚕业》2010,31(4):65-68
1新中国成立前陕西柞蚕生产的概况安康地区林特局1998年编写的《安康地区蚕桑志》记载:“《册府元鱼》记述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三月,梁山(今汉中)野蚕茧,百姓得而用之。”可见陕西利用柞蚕茧丝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姚沃教授考证,开创陕西柞蚕生产的奠基人是山东诸城刘檠,康熙37年(公元1896年),刘公任宁羌知县,从山东雇人来陕放养小蚕  相似文献   

16.
蚕桑珍闻     
<正> 安康地区蚕桑生产形势好安康地区80年栽植成片桑园60737亩,栽零星桑1352万株;育良桑苗7691亩,育实生苗9677亩;总产茧达到35万担,占全省产茧量的86.2%。7个基地县产茧量都超过了30万斤。产茧10万斤以上的区有18个,3万斤以上的公社39个,户均工张蚕的生产队164个。该区今年共发种105700张,发种量比去年增长了39.5%,蚕茧净增110万斤,比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改善蚕茧质量,提高蚕丝业整体效益,我们于1990年开始,就我省蚕茧质量状况做了初步调查,1991年7~8月和10~11月我们又两次对安康地区缫丝一、二厂,石泉、平利缫丝厂,汉中地区工矿产品外贸公司,宝鸡丝绸厂等单位在干茧交易中执行蚕茧标准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有关蚕茧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经过对480批905.415吨缫丝原料茧的质量统计分析(约占全省缫丝原料茧的33%),平均等  相似文献   

18.
<正> 品质优良的蚕种是丰产优质的先天性基础。加速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增加蚕茧产量,提高出丝率,这是当前蚕种生产的紧迫任务。安康地区蚕种场担负着为全区培育母种、原原种、原种、普种的四级蚕种生产任务,其产、质量对全区的蚕业生产有很大影响。从1958年投产到1988年共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省大部分地区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侯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土地辽阔,是栽桑养蚕的好地方。蚕茧和丝绸长期是陕西的重要产品和主要的出口商品,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传统产品发展好。一、我省蚕桑、丝绸生产现状1.1992年,栽桑面积已达75万亩,比1949年增长44倍,其中安康地区48万亩,占全省的64%。全省养蚕44.25万张,其中;安康地区35.6万张,占全省的80.45%,汉中地  相似文献   

20.
丝绸拾零     
<正> 据《陕西日报》一九八四年四月六日报导,我省部分出口纺织品荣获外经部荣誉证书。其中有西安市第一丝绸厂的交织绸被面和安康地区第一缫丝厂的厂丝。另外给在发展桑蚕茧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安康县人民政府也颁发了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