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高产优质苎麻新组合V10的几个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1992年,先后对新组合V10进行了组合比较试验,全国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和制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V10丰产性强,纤维品质优良。比黄壳早增产30%左右,比芦竹青增产25%以上,年平均纤维细度在1800-1900公支之间。V10杂种优势明显,抗逆性强,适应性好,制种简单易行,种子产量高,是可以迅速推广的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2.
太湖县在杂交稻制种母本上应用塑盘旱育抛秧技术,1996年平均单产2.76t/hm2,比对照常规制种增产10.64%;1997年平均单产3.31t/hm2,比常规制种增产15.8%。应用关键技术是培育健壮秧、抛足基本苗、合理安排播差期。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_2产量及性状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17个杂交组合中,初步筛选到5个杂种强优势组合,其F2代皮棉产量比泗棉3号原种(对照1)增产10%以上,比中棉所12(对照2)增产30%以上;另5个杂交组合与对照1产量持平,比对照2增产15%以上。这10个比对照增产的杂交组合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纤维品质与对照无明显差异或好于对照泗棉3号,且高产与优质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年对7个红麻常规品系进行了全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KB2品种的丰产性特好,比推广良种7804每亩增产熟麻55.65公斤,增产22.42%,差异达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生育性能稳定,生产上栽培一般不会出现早花。适应在全省麻区推广种植。光钝感品种KB6纤维产量比对照7804增产11.08%,在红麻光温育种上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谭石林  陈再华 《中国麻作》1996,18(3):25-28,45
通过两年对7个要常规品系进行了全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KB2品种的丰产性特好,比推广良种7804每亩增产熟麻55.65公斤,增产22.42%,差异达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性强,适应性好;生育性能稳定,生产上栽培一般不会出现早花。适应在全省麻区推广种植。光钝感品种KB2纤维产量比对照7804增产11.08%,在要光温中上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351A/制选     
351A制选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自己育成的优良早籼型不育系351A(1994年4月通过省级审定,定名为“皖稻49号”)和恢复系制选育成的双季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早熟、高产、抗病且制种产量高等优点,1994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稻47号”。1产量表现该组合1992和1993年参加安徽省杂交早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08.79和524.7kg,比同熟期常规品种(对照为二九丰和8B40)增产10.22%和12.28%,均居第1位;1993年参加安徽省双季早杂生产…  相似文献   

7.
汕优10号制种技术要点范孔斌(漳平市农业局,364400)汕优10号是由珍汕97A与密阳46配组成的杂交水稻。具有丰产性好,结实率高、抗稻瘟病能力强,米质好,增产幅度大等特点,是一个较理想的早、中、晚兼用的当家组合。但是汕优10号的制种要求技术较高,...  相似文献   

8.
“川苎8号”(原代号D-156)是我所用自育的优良雄不育系C26和恢复系B8配制而成的两系杂交苎麻组合。在1995—1997年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1957.8kg/hm^2,较对照红皮小麻增产41.85%,在组合比较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46.1kg/hm^2,较对照红皮小麻增产69.04%;两组试验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该组合纤维品质优良,在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单纤维细度为1913支;在生产示范中,经达州市纤检局检测平均单纤维细度为1978支。该组合采用种子繁殖,后代在品质和经济性状上分离变异极小;植株高大、粗壮、经济性状优良,蔸型、株型理想,抗逆性强,高抗苎麻花叶病,抗旱、抗风力强。  相似文献   

9.
由马协A 转育而成的新质源不育系武金3A 具有鄂西农家品种马尾粘亲缘,其不育度高,分蘖力强,柱头外露率高,易繁殖制种,可恢性较好,杂种优势强,所配组合武金3A/725,武金3A/734 等在大区对比试验中分别比汕优63 增产10% 以上。  相似文献   

10.
汕优桂34     
汕优桂34原名汕优3024—1,是广西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籼型感温组合。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3~1984年参加广西杂交早稻区试,名列第一。1983年早稻10个点平均亩产503.9kg,比汕优2号增产10%,1984年早稻9个点平均亩产570.6kg,比汕优2号增产5.3%。1984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试,名列第一位,14个点平均亩产431.2kg,比汕优2号增产6.26%,其中8个增产点平均增产10.4%。1983年广西浦北县晚稻试种500亩,一般亩产比汕优6号增产41~67.5kg。1984…  相似文献   

11.
中红麻10号(原名“KB2”)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44”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纤维303.85kg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248.20kg增产22.4%(春播);在1994-1995年广西区试中比当地适应性强的“系选青皮三号”平均增产13.2%;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亩产纤维248.58kg,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8%;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5.4%,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2的平均增产幅度在参试新品种中居首位,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6和1.42个百分点,也高于粤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全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2”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体、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冈优12     
冈优12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冈46A与明恢63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组合。冈46A的保持系来源于二九矮7号/V41//珍汕97/雅矮早;其不育胞质为西非栽培稻Cam—bikakakwm。1产量表现该组合1990年通过四川省级区试;同年参加全国籼型杂交稻区试中稻组试验,18个试点平均亩产579.4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居第1位,1991年续试,21个试点平均亩产545.8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达显著水平,居7个组合之首。两年全国区试平均亩产比汕优63增产2.65%,日产量增0…  相似文献   

13.
76优312     
76优312(76—27A/培C212)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的迟熟晚粳组合。1985年参加湘北8个试点的品比试验,平均亩产421.3kg,比对照矮粳23增产11.32%;1986年全省晚粳区试中,该组合平均亩产457.74kg,居5个品种(组合)之首,比对照矮粳23增产27.23%(差异达极显著);1987年续试,平均亩产422.47kg,仍居本组9个品种(组合)之首,比对照鄂宜105增产7.8%(差异达显著水平)。且日产量均高于对照。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在湘北粳稻地区适应性强,湘中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黄麻长果种新品种“湘黄麻二号”是以“巴麻72—2”中的一优良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070—36”为父本杂交,采用早期世代定向选择个别目的性状、较高世代选择经济性状的定向选择与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品系比较亩产原麻352.2公斤,较“广丰长果”增产17.6%、较“宽叶长果”增产14.2%.全国区试亩产纤维152.85公斤,较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4.6%。增产达极显著标准。该品种的显著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后期不早衰;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较高的出麻率。  相似文献   

15.
威优46     
威优46(V20A/密阳46)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配。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6年湖南省18个区试点平均亩产516.23kg,居5个参试组合第一位,比对照威优64增产6.0%(达到极显著水平)。日产量4.24kg,略低于对照。全生育期121.8天,比威优64长10.3天。1987年续试,全省17个试点平均亩产470.87kg,居参试9个组合第一位。比对照1威优64增产2.9%(不显著).增产幅度为1.4%~20.6%。比对照2威优6号增产3.6%(不显著),增产幅度1.0%~30.1%,全生育…  相似文献   

16.
玉米杂交种吉单180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科学》1995,3(1):028-032
吉单180由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1986年育成,组合为吉853×Mo17。该品种属中晚熟种,出苗至成熟128天(公主岭),需≥10℃活动积温约2670℃.1987~1993年在各类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适宜密度范围宽,在公顷4.5万株密度下,比对照中单2、吉单131等平均增产10%以上;在公顷6.0万株密度下,比黄417、掖单51等平均增产15%左右。吉单180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性强,籽粒品质好。适宜在吉林省、内蒙通辽、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及部分复播区种值,种植密度一般公顷5.0万株为宜,肥水充足地区公顷可达6.0万株,制种以Mo17为母本较好,制种产量可达公顷3000公斤以上,父母本行比1:4.  相似文献   

17.
汕优7023     
汕优7023是湖北省京山县种子公司于1985年从测64—7中选出的一个早熟变异株与珍汕97A配组而成,是一个早晚两季兼用的强优组合。1产量表现1986~1988年京山县种子公司在海南和京山进行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40.24kg,居首位,比鄂早6号和威优49分别增产16.21%和10.96%;在湖北省早杂区试中,8点平均亩产397.95kg,居第二位,比鄂早6号增产1.54%,比威优49增产3.15%;1987年京山县试种214亩,亩平571.5kg,比威优49增产8%,1988年荆州地区京山、江…  相似文献   

18.
80优9号     
80优9号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不育系80—4A与恢复系皖恢9号配组于1988年育成的早熟晚粳杂交组合。199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1年参加安徽省粳杂双晚区试,平均亩产405.1kg,较对照鄂宜105增产6.1%;1994年平均亩产384.3kg,较对照鄂宜105增产2.75%;同年参加双晚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7kg,较对照鄂宜105增产12.02%。目前在安徽省已累计种植10万多亩,一般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庐江县1993年种植1万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9.
辐优63(四川)     
辐优63是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用辐74A与明恢63辐射后代选系63—1选配而成的中熟型组合。它具有高产、再生力强,田间抗性好,繁殖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2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1产量表现1988~1989年在成都、新津、眉山、广汉进行产量比较和多点试种,平均亩产572.6kg,比汕优63平均亩产553.7kg,增产3.4%,日产量3.98kg,比汕优63日产3.69kg增产7.8%。1990~1991年参加四川省区域中熟组试验,平均亩产574.0kg,居参试组合的首位,分别比…  相似文献   

20.
汕优桂99     
汕优桂99是广西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组合,1989年10月经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广西的重点推广组合。1产量表现1988~1989年参加广西杂交早、中、晚稻区试(桂南10个试点),两年结果单产居首位,亩产435~496.65kg。1988年该组合参加广西桂中、北稻区杂交晚稻区试,桂中稻区区试中比汕优2号增产8.29%,比汕优桂33增产4.12%,产量居首位、桂北稻区比汕优2号增产5.93%,比汕优桂33增产5.24%。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比汕优2号增产8.22%,比汕优桂33增产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