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惠州口岸进境粮谷截获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惠州口岸2013~2015年进境粮谷及截获疫情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种类的进境粮谷、不同来源国的粮谷携带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截获的种次数,结果表明,进境高粱、玉米和大麦携带有害生物的风险较高,而来源于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进境粮谷携带有害生物风险较高,同时总结了进境粮谷截获有害生物的类别和检疫性杂草名单,为今后惠州口岸进境粮谷检疫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开展欧洲输华粮谷中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该文整理和统计2003—2017年我国自欧洲输华粮谷中截获的有害生物数据,并采用SPSS 20软件分别对所截获的主要杂草和昆虫进行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其截获次数的主控因子。结果显示,我国自欧洲输华粮谷中截获的主要有害生物为杂草,截获记录数为7 905次,占总截获记录的79.99%;我国自欧洲输华大麦中截获的有害生物次数均最多,截获次数为57 843次,占总截获次数的51.39%;我国自乌克兰输华粮谷中截获的杂草和昆虫次数最多,分别为39 026次和678次;我国自欧洲输华粮谷中截获的杂草和昆虫分别为479种和61种;自乌克兰和大麦中截获的杂草和昆虫的Shannon-Weiner指数均相对较高;我国自欧洲输华大麦和玉米中截获的杂草和昆虫分别单独聚为一类,我国自乌克兰和法国输华粮谷中截获的杂草和昆虫分别单独聚为一类;欧洲输华粮谷贸易额是有害生物杂草和昆虫截获次数的主控因子。建议我国进一步做好有害生物截获数据收集工作,加强欧洲输华粮谷中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根据风险对不同国家和粮谷采取相应的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16—2017年中国进境植物疫情截获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重点比较了不同检疫业务类型、不同有害生物类别和不同来源地的截获数据,并统计了两年间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占比情况和截获次数最多的前10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数据表明:与2016年相比,2017年进境植物疫情截获总量有所减少,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类却有小幅度增加,旅检的疫情截获数量也有一定程度增高。2016年和2017年,截获疫情主要来源渠道均为植物及植物产品(货物);杂草和昆虫分别为截获次数最多和截获种类最高的有害生物类别;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均为截获有害生物次数较多的来源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山东口岸进境矿产品植物疫情截获情况,提高矿产品有害生物疫情检出率,有效保护国门生物安全.[方法]分别从截获植物疫情变化规律、疫情类别、矿产品类型、检疫性有害生物与一般有害生物情况、来源地、不同隶属关截获情况等方面对山东口岸2008—2017年进境矿产品截获的各类疫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山东进境矿产品中截获有害生物总计54种(属),2560种次,1574批次,检疫性有害生物4种(属),29种次.进境矿产品中有害生物截获种类和种次均呈现中间多两端少的特点,以昆虫、线虫和杂草截获种类最多,占截获种类总数的87.04%,昆虫截获种次最多,占截获总种次的65.70%;有害生物的截获种类和种次均以非金属矿产截获最多,金属矿产次之;共截获4种(属)、29种次检疫性有害生物,50种(属)、2531种次一般性有害生物;截获种次前三位国家分别是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结论]研究结果对口岸进境矿产品疫情截获及防控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作为对原生资源的一种替代,我国再生资源进口数量逐年增加,相关口岸从再生资源中截获到许多有害生物。本文分别从截获有害生物年度变化规律、生物类别、再生资源类型、来源地、直属局、检疫性有害生物等方面对全国口岸2006~2016年从进境再生资源中截获的各类疫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进境再生资源中截获有害生物共2003种164 566种次84 035批次,检疫性有害生物69种(属)5 215种次4 540批次。有害生物年度变化规律显示,2006~2013年进境再生资源中截获有害生物种次趋于平稳,从2014年起,有害生物截获种次迅速增加。从截获有害生物类别来看,以昆虫、杂草截获种类最多,占截获总种类的85%,昆虫截获种次最多,占截获总种次的72.2%。从再生资源种类看,有害生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截获种类和种次均以废纸、废塑料、废有色金属截获最多。从来源地看,共有121个国家和地区截获到有害生物,其中美国、中国香港、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位于前五位。24个直属局有截获记录,其中广东局、江苏局、深圳局、浙江局、福建局位于前五位。数据显示,红火蚁、四纹豆象、桔小实蝇、双钩异翅长蠹、非洲大蜗牛、假高粱位于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种次前六位。针对疫情截获情况,提出了进境再生资源查验及检疫鉴定工作的合理化建议,以提高再生资源有害生物疫情检出率,有效保护国门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上海口岸2011~2013年进境非洲原木有害生物截获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入境非洲原木种类多,进口数量增长快,携带疫情风险高。进境非洲原木携带有害生物特点,主要是有害生物来源地相对集中在热带雨林地区,种类丰富,且以昆虫为主。分析表明有害生物截获与寄主及原木入境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并提出了应对非洲原木传带有害生物的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7.
福州口岸进境散装粮食截获疫情分析及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福州口岸进境散装粮谷的基本情况,并对福州口岸2014~2016年进境散装粮谷疫情截获情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进境散装粮谷携带重要有害生物名单。结合前期对口岸调研发现的问题,开展了疫情防控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口岸疫情防控技术要点,为提升口岸进境散装粮谷疫情防控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广州南沙口岸2012-2018年入境的各来源国大豆中截获的有害生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进口大豆中携带的有害生物种类以杂草最多,约占76.8%;美国大豆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最多。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统计盐田口岸2007年截获有害生物数量的基础上,从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其来源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进境植物检疫重点关注的国家及货物种类,有利进一步提高植物及植物产品有害生物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010~2014年中国进境邮检截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随着进境邮寄物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来源国家(地区)的多样化,邮检截获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次数随之增长,有害生物随邮寄物品入侵的形势日益严峻,口岸检疫机构应重视邮检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不同生育期地下害虫为害程度与其虫口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小麦不同生育期地下害虫为害程度与其虫口密度的关系,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在调查秋播前麦田地下害虫种类和数量的基础上,研究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拔节期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麦苗死亡率。在陕西武功,秋播前麦田地下害虫有20种,其中以金针虫和蛴螬为优势种,分别占地下害虫发生总量的58.66%和21.91%。地下害虫为害引起的死苗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前秋苗期,供试5块田的死苗率达4.4%~9.1%;春季返青拔节期的死苗率较低,仅为1.0%~2.3%。相关分析表明,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拔节期死苗率与其虫口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平托花生的种植对芒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其生境下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芒果园芒果膨大期,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间隔15d查1次,五点取样法).对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物种数量、个体数量分析,并与清耕生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托花生生境下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量约为...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枸杞林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于2009-2016年调查了青海省天然枸杞林和栽培枸杞林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和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在当地枸杞林有害虫34种,病害7种,天敌昆虫32种。对栽培红果枸杞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病害有:枸杞白粉病、根腐病、干热风害和霜冻害。34种枸杞害虫隶属于节肢动物2纲7目18科,栽培红果枸杞的主要害虫有棉蚜、白枸杞瘤瘿螨、枸杞木虱、枸杞绢蛾;天然枸杞林重要病虫有枸杞绢蛾、白枸杞瘤瘿螨和枸杞白粉病。黑果枸杞主要病虫仅有2种,枸杞瘤瘿螨和枸杞白粉病。枸杞干果(黑果枸杞和红果枸杞)的重要仓储害虫是印度谷斑螟。枸杞蚜虫类的主要天敌昆虫为瓢虫类和丽草蛉,枸杞瘿螨类的主要天敌昆虫是枸杞瘿螨姬小蜂,枸杞木虱的优势天敌为莱曼氏蚁。  相似文献   

14.
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为当地山银花病虫害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2008年-2010年系统调查了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及主要病虫天敌发生情况,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广西忻城县山银花害虫有35种,病害11种,天敌昆虫28种,其中主要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有24种,寄生性天敌2种,取食白粉菌的瓢虫有2种.此外,本文还综述了广西忻城县山银花主要病虫害‘三虫一病’的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河南部分地区花生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河南省新乡和驻马店地区的花生田地下害虫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花生田的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等,以蛴螬为主要地下害虫,7月下旬的平均虫口密度为0.80~18.90头/m2,9月下旬的平均虫口密度为1.00~12.33头/m2。经过分类鉴定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和华北大黑鳃金龟[H. oblita (Faldermann)]为花生田蛴螬优势种。调查还发现,土壤类型、耕作方式、田间周围的植物布局及防治措施均对蛴螬的种群数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疆农区鼠害严重,但基础资料不足。为摸清当地鼠害发生特点,提供有效治理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南疆5地州39乡64村开展实地与问卷调查,并采用夹捕法调查害鼠种群构成。结果表明,南疆5地州农村普遍遭受鼠害影响,喀什与和田地区农田受害比例达89.4%,问卷结果表明农户和农田鼠害发生率均大于75%,且西部地区重于东部,约一半受访农户估计每年因鼠害损失超过500元。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农户主要害鼠,占比超过70%;农田则以小家鼠Mus musculus和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为主。这些结果表明,南疆农区鼠害处于重发态势,褐家鼠是主要鼠害来源,并有外来入侵风险。下一步应聚焦于监测主要害鼠种群动态规律,阐明褐家鼠来源和侵入机制,并探索建立适于当地的害鼠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7.
Testing banker plant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mites on ro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tested whether plant species used in a banker plant system influence the success of a biological control program with predatory mites. Banker plants (BP) may sustain a reproducing population of predators and provide long-term pest suppression. In an experiment lasting 12 weeks, we analyzed the responses of the predatory mite Amblyseius californicus and the pest mite Tetranychus urticae to eight species of potential BP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Every BP was paired with a rose plant and infested with pest and predatory mites. The measured parameters were vitality and growth of the plants and numbers of predators, pests and their eggs. Reprodu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pest and predatory mites differed among plant species as well as plant growth and vitality. Vitis riparia and Viburnum tinus were the most efficient BP in this combination of pest–predator species. Their presence resulted in best health of the rose crops, highest number of predatory mites and lowest number of pests. Both these BP possess domatia which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fficiency in hosting predatory mites. Overall, the species which fulfilled the requirements of a BP best was the local shrub V, tinus, which bore no pests and a very large number of predators and has a compact growth form suited for application in greenhouses. Although our study gives only evidence for an artificial system with a high BP:crop ratio, high numbers of introduced predators and short distances between plant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knowledge of BP systems and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iteria for the choice of local plant species to be used as BP for biological control in I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