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发生较多的硬化病有所谓黄僵病、绿僵病及白僵病。绿僵病和黄僵病可寄生在200多种昆虫上。野外昆虫发生硬化病和家蚕硬化病的发生有关系。另一方面,家蚕硬化病发病率和气象条件有某种相关。福岛县伊达郡五月下旬降雨日数(或降雨量)与春蚕硬化病的发病率有  相似文献   

2.
陆宣  王三九 《四川蚕业》2006,34(3):29-29,14
蚕僵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因病蚕尸体产生不同颜色的孢子而分为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和曲霉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为常见。传染途径有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两种,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对生产危害很大,秋季因气候恶劣,桑叶质量较差,加上春蚕、夏蚕连续饲养,积累的病菌较多,极易  相似文献   

3.
蚕僵病防治4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僵病,又称硬化病,是一种由真菌寄生引起的蚕病。因病蚕尸体外面产生的颜色不同而分为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和褐僵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为常见。对蚕僵病的防治,可采以以下4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陆宣  王三九 《蚕学通讯》2005,25(3):39-39,50
僵病又名硬化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因病蚕尸体产生不同颜色的孢子而分为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和曲霉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为常见.传染途径有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两种,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对生产危害很大.秋季因气候恶劣,桑叶质量较差,加上春蚕、夏蚕连续饲养,积累的病菌较多,极易爆发僵病.宿城区部分乡镇曾在1998年中秋、2000年晚秋爆发白僵病对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根据近几年的防治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我县在秋蚕期和晚秋蚕期,常常遭遇连绵阴雨天气或较强降雨,空气湿度大,为僵病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桑螟、桑尺蠖、野蚕等野外昆虫危害桑树的高峰期,这些害虫在感染僵病后可通过其污染的桑叶,传染给家蚕,导致家蚕发生僵病。我县家蚕发生的僵病有白僵病、赤僵病、黄僵病、绿僵病等几种,以白僵病为主,约占全部僵病的95%左右。白僵病发生将造成蚕量减产,最终影响蚕农收入,所以应搞好白僵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金坛市秋蚕白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秋季,金坛地区的蚕农遭遇了白僵病的严重爆发,从蚕儿二眠时,就发现蚕座中有蚕僵在蚕座中,蚕技员经综合分析后认为,是由于桑叶上野外昆虫尸体上带有白僵病病菌发生交叉传染,从而导致全市白僵病的大面积爆发。  相似文献   

7.
家蚕真菌病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真菌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蚕发病死后尸体会出现僵化现象,很难腐败,因此,真菌病又叫硬化病或僵病。由于被寄生菌类的不同,蚕尸体上会长出不同颜色的分生孢子,致使硬化的尸体上形成不同颜色的粉被,通常以僵化尸体的颜色来命名,有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赤僵病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白僵病、曲霉病和绿僵病。  相似文献   

8.
<正> 1980年秋蚕雨水多气温比较低,有利于家蚕真菌病的发生,本省各蚕区除了普遍发生白僵病外,还发现有黄僵、绿僵、灰僵和酵菌病。其中酵菌病我国最早报导于1957年,病原是Rhodotorula bombycis,其分类地位属于囊菌纲,原生囊菌目、酵菌科、红酵菌属,(姜白名1957)。  相似文献   

9.
由丝状菌(霉)侵入蚕儿皮肤引起的病害有硬化病和曲霉病。硬化病是因病蚕死后不软化腐烂,呈木乃伊状硬化,因而得名,它包括黄僵病,白僵病,绿僵病等数种。这里「僵二僵」,意思是死而不腐,乃由死体状态而束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蚕体腔型脓病、蚕中肠型脓病、蚕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败血病、蚕细菌性胃肠病、蚕细菌性中毒病、蚕原虫病、蚕壁虱病、蚕多化性蝇蛆病、蚕黄僵病、蚕曲霉病、蚕绿僵病、蚕白僵病的症状及识别技术,为普及家蚕病害的基础知识,提高蚕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蚕病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蚕常见病的症状识别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帆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2):96-97,101
介绍了蚕体腔型脓病、蚕中肠型脓病、蚕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败血病、蚕细菌性胃肠病、蚕细菌性中毒病、蚕原虫病、蚕壁虱病、蚕多化性蝇蛆病、蚕黄僵病、蚕曲霉病、蚕绿僵病、蚕白僵病的症状及识别技术,为普及家蚕病害的基础知识,提高蚕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蚕病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绿僵病暴发的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兆虎 《蚕桑通报》2000,31(2):43-43
1999年中秋蚕期,我市继临安、桐庐之后暴发了绿僵病。这次蚕病比较罕见,在本地大面积发生,解放以来还是首次,全市各乡镇所有品种蚕均不同程度感染发病,其中以山区、半山区最为严重。据统计,发生绿僵病蚕种占总饲养量的91.5%,虽经多方努力,及时控制了病情,但中秋蚕平均张产还只有31.1kg,比去年同期减产17.3%,给蚕农造成较大损失。为找出绿僵病发生原因,稳定蚕作,笔者进行了生产调查,现把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绿僵病发生原因1.1 野外昆虫流行绿僵病,污染环境1999年7~8月份低温阴雨适宜野外昆虫发生、繁殖,野外昆虫大流行,桑树上、果树上,甚…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来,各地均反应僵病发生较多,不仅是白僵病,而且曲霉病、绿僵病、灰僵病等也有一定数量,蚕种场僵蛹发生也逐年增多,僵病已对蚕茧、蚕种生产带来一定威胁,我们在科研工作中,对僵病的发病规律与预防方法有一些认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蚕僵病又名硬化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蚕病。金坛市2007年秋蚕僵病发生严重,以白僵和绿僵为主,绿僵较往年明显增多,导致蚕茧产质量和养蚕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蚕药克僵一号和克氯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垂钦  梁明芝 《蚕业科学》1990,16(3):135-139
用克僵一号50倍液微量喷雾进行蚕体消毒、100倍液喷于桑叶给家蚕添食.对家蚕白僵病、绿僵病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克氯素是克僵一号和氯霉素的复方制剂,可同时防治白僵病等真菌性病害和败血症等细菌性病害.克僵一号和克氯素对家蚕生理和丝质基本上无影响.农村应用试验结果证明,防病效果明显.增产蚕茧显著.  相似文献   

16.
毕凤银  周全宽  童永红  余永福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47-49
白僵病是荣县常见的一种蚕病,每年都有发生,但真正成灾的时候不多。一般是部分镇街的一些村社在正秋或晚秋季危害严重。荣县曾经出现过一些养蚕户几乎年年都发生家蚕白僵病的现象,似乎白僵菌难以杀灭一样。事实上,这些养蚕户频繁暴发白僵病,主要原因是消毒不彻底。  相似文献   

17.
<正> 家蚕被僵菌侵染发病死亡,因病尸僵硬,故称僵病或硬化病。我省蚕桑生产中发生的僵病历来以白僵为主,其次是绿僵和曲霉病。白僵蚕是中药材,习惯由药材部门收购。五十年代起,为了控制白僵菌的传染蔓延,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曾禁闭市场收购僵蚕,同时在马山公社建立僵蚕繁殖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无锡县农村蚕病有所抬头,1989年我县因发生蚕病而损失鲜茧33.5吨,减少收入36万元左右。对此,笔者最近调查了我县农村蚕病的发生现状,并对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一、当前农村蚕病发生的现状 1.白僵病:发病户数量多,全年各蚕期都发生,且流行于全县所有的养蚕村,目前,已成为威胁蚕茧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1989年中秋蚕期梅村镇有1786户发生白僵病,占总养蚕户数的36.7%,联心村三户养蚕户,因小蚕发生白僵病,致使2.75张蚕儿全部死亡。安镇乡安西村河北生产队,1988年中秋蚕共饲养蚕种5.25张,6户养蚕户,  相似文献   

19.
白僵病是由真菌寄生所引起的蚕病,虫、蛹、蛾期都会发生,尸体发硬,故又名硬化病,是大田生产上威胁性较大的一种蚕病。据南海县志所载:通常之蚕病,一病僵,二病肿,三病头黑,四病肚白,五病口软,六病头大尾尖。可见此病不但久已有之,1950~1953年春夏期此病仍发生严重;但到1954年我县已基本上扑灭了白僵病。近两、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僵病有所抬头,不仅是白僵病,而且曲霉病、绿僵病的危害也相当严重。例如嘉兴地区吴兴县的双林区,据该区农付产品收购站的不完全统计,1980年收购僵蚕120担,按每斤僵蚕500头计算,损失蚕茧200余担:同年该区因僵病倒掉蚕种900余张,其中一个公社就倒掉600张。同样僵病也使蚕种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例如海宁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