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洲紫罗兰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因其花色艳丽、叶型优美和花期长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该文从外植体选择、不定芽诱导、成苗培养、生根培养等方面概述了我国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并对非洲紫罗兰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非洲紫罗兰上部嫩叶或侧芽嫩叶诱导得到的无菌材料进行继代培养和壮苗生根培养,探讨外源激素对其不定芽分化、继代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激素水平范围,优化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体系,提高其植株再生率。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均对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的植株高度、叶数、不定根数、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增殖培养基1/2MS+6-BA 1.0 mg/L+NAA 0.1 mg/L对非洲紫罗兰增殖生长效果最好;生根培养基1/2 MS+NAA 0.05 mg/L+3%蔗糖对非洲紫罗兰的壮苗生根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光(0—3 340 k)和碳源(0%一3%的蔗糖)对非洲紫罗兰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紫罗兰可在没有外加碳源的有光照条件下存活、生长和分化,其繁殖率和生长量与光照强度正相关,但离体培养效果不及添加蔗糖的处理。弱光(379—405 lx)与3%的蔗糖组合最有利于叶片不定芽诱导,强光(3 110—3 340 lx)与3%的蔗糖组合更有利于试管苗不定芽的扩繁,强光(3 110—3 340 lx)和1%的蔗糖组合较适宜非洲紫罗兰壮苗与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4.
以非洲紫罗兰上部嫩叶或侧芽嫩叶诱导得出的无菌材料进行继代培养和壮苗生根培养,探讨了外源激素对其不定芽分化、继代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并筛选了适宜的激素水平范围,优化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体系,提高其植株再生率。结果表明:不同的继代培养基配方和生根配方均对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的植株高度、叶数、不定根数、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增殖配方1/2MS+6-BA 1.0 mg/L +NAA 0.1 mg/L对植株的生长最好;生根配方1/2 MS+NAA 0.05 mg/L+3 %蔗糖对非洲紫罗兰的壮苗生根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非洲紫罗兰原产非洲热带,属苦苣苔科非洲紫罗兰属植物。非洲紫罗兰植株小巧玲珑,花期长,花5瓣、紫色。现品种丰富,花姿、花色多种多样。其对光照、湿度要求不严,栽培管理简单,四季可观花,是办公室、居民楼内很好的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6.
以白色和蓝色品种的非洲紫罗兰舌状花瓣为材料,测定其细胞液pH值,并利用RT-PCR技术,以NCBI上登记的马铃薯、矮牵牛、龙胆草、金鱼草和瓜叶菊的F3‘5'H基因片段保守区域为模板,克隆乃芍,爿基因片段,为花色显色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蓝色品种非洲紫罗兰细胞液的pH值大于白色品种非洲紫罗兰花瓣细胞液的pH值,随着花期的延长,两个品种非洲紫罗兰细胞液的pH值变化不断增大,且白色品种非洲紫罗兰花瓣细胞液的pH值变化大于蓝色品种非洲紫罗兰花瓣细胞液的pH值;其范围均在3.0-7.0之间,呈弱酸;在两种花色品种非洲紫罗兰中,都得到了F3‘5'H基因片段的cDNA序列长度为392bp,与马铃薯、矮牵牛、龙胆草、金鱼草和瓜叶菊的F3‘5'H基因保守区域片段的同源性分别为63.O%、55.4%、52.8%、49.0%和47.7%。  相似文献   

7.
不同花色品种非洲紫罗兰花色素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花色花瓣色素组成的分析,可以为花色显色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14种不同花色非洲紫罗兰的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非洲紫罗兰花色品种中的色素由类黄酮组成,白色非洲紫罗兰仅含黄酮类化合物,其它花色品种主要由花色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本试验为非洲紫罗兰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分离和鉴...  相似文献   

8.
非洲紫罗兰(Satntpaulia ionantha wendl)为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全株有毛,叶基部簇生,圆形或卵圆形,叶背面带紫色,花1~6朵蔟生,花色艳丽,有兰、白、粉红等色,花期2~3月,较耐阴,株型小而美观,原产非洲,品种繁多,现世界各地广泛栽培,被誉为"室内花卉皇后",极具市场开发前景.但其在自然条件下种子不易形成,常规繁殖方式是分株和叶插法两种,繁殖系数低,难于满足生产需求.因此,组织培养为非洲紫罗兰的重要繁殖途径,可在短期内生产大量优良种苗.笔者于2001年4月开始在前人对非洲紫罗兰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对引进的非洲紫罗兰品种进一步进行了组培技术的系统研究,以期为其工厂化育苗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桂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95-10596
[目的]研究了非洲紫罗兰试管苗移栽前后的配套技术。[方法]非洲紫罗兰试管生根苗经壮苗、炼苗后移栽到由珍珠岩、蛭石、腐殖土不同配比的基质中,观察其成活率。[结果]以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的腐殖土∶蛭石(2∶1)混合的基质,成活率高达90%。[结论]该技术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非洲紫罗兰为试验材料,泥炭、沙子、炉渣、珍珠岩为栽培基质材料,分析比较不同基质组合对非洲紫罗兰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紫罗兰栽培最适宜的基质组合为泥炭∶沙子∶珍珠岩=1∶3∶1,其次为泥炭∶沙子∶珍珠岩=1∶2∶3。  相似文献   

11.
非洲紫罗兰性喜半阴、温暖、湿润环境,生长适温18℃-26℃,适宜光照强度10000—12000lx。夏季忌强光和高温,栽培过程中,应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非洲紫罗兰可用叶插、分株、播种、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而通常情况下以叶插繁殖为主。  相似文献   

12.
刘桂兰 《农技服务》2003,(11):15-16
<正> 非洲紫罗兰从小苗到长出花蕾的4~5个月这段时间养护非常重要,养护得当,花繁叶茂,否则,株弱花稀,甚至长期不开花。 (一)花前期养护 1、基质 非洲紫罗兰喜欢肥沃、疏松、呈酸性土壤。培养土用腐叶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的组培快繁过程及移栽的影响因素。以非洲紫罗兰的健壮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BA10mg/L+NAA0.2mg/L或BA0.5mg/L+BA0.2mg/L,继代培养基为BA0.2mg/L~0.5mg/L+NAA0.1mg/L+GA0.3mg/L,生根培养基为NAA0.1mg/L~1mg/L。非洲紫罗兰最适的培养温度为20℃~24℃。移栽采用蛭石作为苗床基质。着重对温度、湿度、光照等重要的环境因子对移栽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农杆菌介导法将白桦花发育相关基因Bp1AGL对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 Wendl)进行遗传转化,通过设置单一变量研究转基因过程中的抑菌方法。结果表明,在暗培养60 h,侵染时间为6 min,农杆菌活化菌液OD600 nm为0.5,暗培养覆盖无菌纸膜的条件下,抑菌效果良好,转基因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若干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结果表明,以非洲紫罗兰叶片为外植体,75%酒精浸泡30秒后用0.1%升汞灭菌18分钟是一种相对较好的灭菌方法;较理想的诱导与增殖培养基为MS BA0.5mg/L NAA0.5mg/L,当中间繁殖体达到一定规模后,可适当降低激素浓度,根据生产需要控制增殖倍数;最佳的生根与壮苗培养基为MS IBA0.5mg/L KT0.5mg/L;非洲紫罗兰生根小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非洲紫罗兰叶片试管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紫罗兰(Saintpquliaionantha)又名非洲堇,为双子叶植物纲苦苣苔科非洲紫罗兰属的多年生长常绿草本。原产非洲,性喜温暖湿润环境,适宜在散射光线环境中生长,野生条件下多生于阴坡或林木,每年8~9月为花期。室内栽培在温度18~28℃,每日光照10~16h,光强2000~5000Lx,相对湿度50%~90%条件下,一年可开3~4次花,花期长达两个月,花色艳丽多姿。所以非洲紫罗兰有室内花卉皇后的美称,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常规繁殖法不能满足其需要。为快速、大批量对非洲紫兰罗进行繁殖,笔者从2000年开始,对非洲紫兰罗叶片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成功地建立了快繁体系,可应用于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17.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花色非洲紫罗兰金属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硝酸与高氯酸混合酸(体积比4:1)湿消解法对试验样品进行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非洲紫罗兰红、白、蓝叶片中Na、Mg、K、Ca、Fe、Zn、Cu、Mn等8种金属元素含量,试验回收率为95.27%~101.67%,相关系数为0.988 94~0.998 92.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花色非洲紫罗兰中金属元素含量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红花和紫花非洲紫罗兰品种叶片为外植体,研究非洲紫罗兰叶片在不同培养基上对愈伤组织诱导、叶片不定芽的坩殖、试管苗生根的影响应试管苗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BA2.0+NAA0.2;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KT0.2+NAA0.2;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BA0.5+NAA0.5+活性炭0.2%;试管苗移栽土质为腐质土最好。  相似文献   

19.
非洲紫罗兰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成龄叶片、茎段为外植体,对非洲紫罗兰紫花品种进行组培试验,结果表明:叶片诱导效果好于茎段诱导效果,且以MS+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20 g/L培养基的诱导、继代增殖效果最好;生根培养以1/2 MS+NAA 0.02 mg/L+活性炭粉3 g/L的培养基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以紫色白边单瓣花的非洲紫罗兰叶片为试材进行了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时,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2 mg/L NAA+0.5 mg/L 6-BA,培养3周左右诱导率达100%;继代增殖时最适培养基为MS+0.02 mg/L NAA+0.1 mg/L 6-BA;无需生根培养,直接瓶外炼苗,栽植于以m(草炭土)∶m(珍珠岩)=1∶1的基质中生长最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