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苜蓿白粉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白粉病(Leveeillula leguminosarum Golov.)是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普遍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对于苜蓿的品质、适口性、产草量及种子产量均有较严重的影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是从根本上防治苜蓿白粉病的有效措施。在割草地、小面积试验或种子生产田适时刈割,或喷施灭菌丹、粉锈宁、甲基托布津是防治苜蓿白粉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1苜蓿病虫害发生、分布规律 苜蓿病害主要有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苜蓿锈病、苜蓿匍柄梅叶病、苜蓿花叶病、苜蓿春季黑茎病、苜蓿黄萎病、苜蓿炭疽病、苜蓿菌核病和苜蓿根腐病等30余种,大范围发生并引起灾害性损失的主要有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和苜蓿根腐病。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2~2005年对宁夏旱地苜蓿白粉病发生规律的系统调查和研究,结合日均温、降雨量、湿度等气候因子及天敌等因素,应用SPSS分析软件,采用相关因子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苜蓿白粉病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苜蓿白粉病的预测模型:y=131.358-1.663x3,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极为显著,历史拟合率均为100%,说明建立预测预报的方法是准确的,精度高且简便易行,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2-2005年对宁夏旱地苜蓿白粉病发生规律的系统调查和研究,结合日均温、降雨量、湿度等气候因子及天敌等因素,应用SPSS分析软件,对苜蓿白粉病采用相关因子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初步建立了苜蓿白粉病的预测模型:y=131.358-1.663x3。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极为显著,历史拟合率均为100%,说明建立预测预报的方法是准确的,精度高且简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宁夏苜蓿白粉病预测预报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2005年对宁夏旱地苜蓿白粉病发生规律的系统调查和研究,结合日均温、降雨量、湿度等气候因子及天敌等因素,应用SPSS分析软件,采用相关因子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苜蓿白粉病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苜蓿白粉病的预测模型:y=131.358—1.663x3,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极为显著,历史拟合率均为100%,说明建立预测预报的方法是准确的,精度高且简便易行,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苜蓿的主要病害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苜蓿主要产区的病害调查和室内、田间分析鉴定,查明甘肃省苜蓿的10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和病害公布情况,指出苜蓿的褐班病、黄斑病、锈病、霜霉病和白粉病是影响甘肃省苜蓿生产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5-2010年原州区苜蓿病虫害的监测,苜蓿害虫主要有蚜虫、蓟马、草地螟、盲蝽、象甲,苜蓿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锈病、白粉病、根腐病。苜蓿害虫的种群数量和病害的病情指数逐年增加的趋势明显,病虫害对苜蓿的危害程度也在逐年加重,应加强对苜蓿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开展,重视苜蓿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不同肥料及用量对苜蓿白粉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9个紫花苜蓿品种施用撒可富复合肥、过磷酸钙和根瘤菌对白粉病抗病性的影响,以病情指数和发病率为指标统计发病情况.结果表明,施用撒可富肥料,苜蓿白粉病的发病最轻, 各品种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均比施用过磷酸钙和根瘤菌低;撒可富肥不同用量处理下,按75kg/hm2量施用各品种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显著低于45kg/hm2和105kg/hm2施用量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因此,按75kg/hm2量施用撒可富复合肥可以有效减轻苜蓿白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陶雅 《草业学报》2016,25(5):202-213
我国古代苜蓿植物学研究堪称世界一流,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其研究考证尚属少见。本文以记载苜蓿植物学的相关典籍为材料,采用植物考据学方法,考证我国古代苜蓿植物学研究。重点考证了汉代引种苜蓿的原产地、古代苜蓿的分布与适应性和苜蓿形态特征特性等。考证表明,古代首先阐明了我国苜蓿的来源和栽培区域,其次是阐明了从西域引种的苜蓿为紫花苜蓿,并对根、枝条、叶和果等苜蓿形态特征有正确的认识。《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都记载了我国汉代苜蓿来源于大宛和罽宾,这是我国对苜蓿栽培史的世界性贡献。汉代至唐宋西北地区种植苜蓿已颇为广泛,到明代苜蓿以“三晋为盛,秦、鲁次之,燕、赵又次之,江南人不识也”。苜蓿的根、枝条、叶和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也得到了广泛的科学系统研究,特别是苜蓿花色的研究为确定我国古代栽培苜蓿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唐代韩鄂在《四时纂要》中明确指出,苜蓿“紫花时,大益马”。明代的朱橚《救荒本草》、王象晋《群芳谱》和清代的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等专著都记载了苜蓿开紫花,唯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是苜蓿开黄花。后人研究表明,前者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汉代引入的苜蓿即此),后者为南苜蓿(M. hispida),而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提到的另一种开黄花的野苜蓿应该是黄花苜蓿(M. falcata)。通过本研究,可揭示我国古代对苜蓿特性的认识过程,对今天我们更好地认识苜蓿、利用苜蓿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苜蓿产业亟待振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启忠  玉柱  徐春城 《草业科学》2012,29(2):314-319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奶牛业的崛起,对优质饲草尤其是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苜蓿产量低、品质差、供应量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进口苜蓿呈增加态势,2010年苜蓿的进口量已达22.72万t,对我国的苜蓿产业造成严重威胁。我国苜蓿产业发展受制于许多因素,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状态,急需振兴。应尽快制定苜蓿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完善苜蓿生产补贴政策,鼓励科技创新,积极扶持苜蓿龙头企业,整合苜蓿产业资源,建设现代化苜蓿产业示范基地,推进我国苜蓿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机械化、管理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苜蓿产业带,增强我国苜蓿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推进奶-草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适龄母牛"短期优饲"技术应用,缩短母牛产间距,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在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吐克塔尔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圈舍养殖"集中短期优饲"(试验组1)与伊吾县前山乡以"草原放牧+补饲"(试验组2),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适龄母牛进行人工授精改良。结果显示:试验组1筛选60头母牛,发情授精49头,发情率81.6%;试验组2筛选母牛446头,发情受配246头,发情率55.2%,两组相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1)。通过B超妊娠检查,试验组1受配牛48头,妊娠42头,试验组2受配母牛抽检209头,妊娠183头;两者受胎率均为87.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舍饲"短期优饲"组,母牛发情集中,发情率高,且便于观察和适时授精。  相似文献   

12.
396头适繁母牦牛和226头围产期牦牛按体况评分方法进行体况评分,并在发情季节进行了发情率的跟踪观察;对446头围产期牦牛按体况评分2.0组和2.0以下组在进行不同量补饲对比试验,旨在探讨体况基础上的营养调控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发情牦牛的体况评分为4.16±0.44,未发情牦牛的体况评分为3.49±0.45,差异极显著;妊娠母牦牛产前体况评分在2.63,产后体况评分下降到0.34的母牦牛产后发情率达到45.46%,而产前体况低于2.0,产后体况下降0.5以上的母牦牛产后发情周期不能恢复;围产期牦牛体况评分低于2.0,补饲1kg/d,围产期体况高于2.0,补饲0.5kg/d,能使17%~30%的产后母牦牛当年进入发情配种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芩素抗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感染的作用机制。通过Pharmmapper、Pubchem、STITCH、TCMSP和Swiss Targer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黄芩素的作用靶点。根据前期蛋白组学结果获得PDCoV感染的相关靶点,获取黄芩素与PDCoV感染的共同靶点,并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和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NCA插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和核心网络构建,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网络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通过细胞试验对富集得到的信号通路下游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通过筛选,共获得黄芩素的潜在靶基因268个,黄芩素-PDCoV的共同靶点75个,GO富集结果表明黄芩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细胞膜筏形成、线粒体膜形成、纺锤体形成和MAPK信号级联传导过程;KEGG富集筛选得到277条信号通路(P<0.01),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细胞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对照组相对,病毒感染后PI3K、AKTNF-κB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病毒感染组相比,黄芩素处理组PI3KAKT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黄芩素对PDCoV感染的作用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能是通过作用于AKT1、HSP90AA1、SRCEGFRCASP3、MAPKSTAT3等核心基因调控PI3K-Akt、Ras和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病毒感染等通路发挥作用,可以作为抗PDCoV感染的潜在治疗药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初乳活性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本公司五大牧场奶牛分娩七天内之初乳的跟踪检测,界定了可用于生产的初乳原料范围,根据初乳中IgG等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确定初乳的配方用量,探讨了初乳的理化特性及如何保持初乳活性;并依此确定初乳活性奶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5.
选择15、30、60、90、120日龄獭兔进行屠宰,测定其睾丸、附睾、阴茎、卵巢、子宫等主要生殖器官的长度和质量,研究獭兔生殖器官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睾丸、附睾、卵巢和子宫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均在60-90日龄,阴茎的发育高峰在90日龄以后,且发育平缓。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黄精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本试验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免疫抑制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饲喂添加黄精的饲料,另外两组饲喂普通饲料,观测小鼠外周血E-玫瑰花环率,血清抗体IgG、IgM的含量和脏器系数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的玫瑰花环率高于免疫抑制组,差异显著;试验组小鼠的IgG和Ig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略微高于对照组;免疫抑制组的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本试验说明黄精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使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的免疫机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的多种症候性传染病。临诊上表现为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全身性败血症、中耳炎、结膜炎、子宫蓄脓、睾丸炎等不同的病型。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为高发季节,各种日龄的兔都可感染。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粘膜伤口是感染的主要途径。本病是引起2 ̄6月龄兔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葛根素(puerarin,PU)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上防治APAP引起的肝损伤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40只4周龄体重(20±2) g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模型组(APAP)、葛根素低剂量组(L-PU)、葛根素高剂量组(H-PU)4组,每组10只。CON组正常饲养,L-PU和H-PU组分别以50和100 mg/kg葛根素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最后一次给药后禁食16 h,APAP、L-PU和H-PU组均以200 mg/kg对乙酰氨基酚灌胃1次。继续禁食12 h,麻醉后经眼眶采血,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迅速采集肝脏,观察肝脏形态、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评价肝损伤情况;测定肝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评定肝脏氧化应激情况;测定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及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E成员1(cytochrome P450 2E1,CYP2E1)含量,分析APAP在肝脏的代谢情况;测定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caspase-9含量,评定肝脏细胞凋亡情况;制作肝脏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CON组相比,APAP组肝脏质地坚硬,有明显出血,肝脏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肝索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不清晰,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指数及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上升(P<0.05),CAT活力、T-AOC及GST水平显著下降(P<0.05),caspase-3、caspase-9及CYP2E1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APAP组相比,L-PU和H-PU组小鼠肝脏形态结构及组织结构基本保持正常,且H-PU组效果更显著;L-PU和H-PU组小鼠肝脏指数和血清中AST、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中CAT活力、T-AOC显著提高(P<0.05),caspase-9水平显著降低(P<0.05);此外,L-PU和H-PU组在提高小鼠GST水平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CYP2E1水平(P<0.05)。【结论】 葛根素对APAP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葛根素发挥抗氧化、抗凋亡、加速APAP解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及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硅对紫花苜蓿分枝期和成熟期根瘤数的影响作用显著,但对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施硅对紫花苜蓿在分枝期的钾含量影响不显著,对紫花苜蓿在现蕾期叶和茎的钾含量有影响,而硅对紫花苜蓿现蕾期根的钾含量没有影响。不同施硅量对紫花苜蓿分枝期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钙含量有影响。随着施硅量的增加钙含量要高于对照。但其地下部分的钙含量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反而减少,而对紫花苜蓿在现蕾期叶、茎和根的钙含量影响不大。在紫花苜蓿叶片背面气孔部进行面扫描显示,随着硅量的增加,叶片背面气孔部位的硅、钙、铝、镁元素的相对含量也在增加,铁的含量在减少,钾的相对含量在低硅处理时增加,在中高硅量的处理时,变化不是很大,而磷的相对含量与施硅量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分30~60kg BW、60~100kg BW和30~100kg BW三个阶段研究了降低饲料中磷酸氢钙水平及降低磷酸氢钙的同时添加植酸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氢钙添加水平在生长猪(30~60kg BW)饲料中由对照组的0.920%降低到0.552%、肥育猪(60~100kg BW)饲料中由对照组的0.760%降低到0.380%时都没有显著降低猪的生长性能(P>0.05),降低磷酸氢钙的同时添加植酸酶虽没有显著提高猪的生长速度(P>0.05),但能降低料肉比,其中在全阶段(30~100kg BW)的作用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