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据池塘情况确定一般精养鱼池,水质较肥,可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而新开鱼池,由于池塘淤泥较少,有机物少,不宜使用生石灰,否则会加剧有机物分解,影响鱼池肥效发挥。PH值较低的池水可用盐石灰调节,而PH值较高的池水不能用生石灰,否则会造成水中有效磷下降,影响浮游植物生长。掌握适当的剂量淡水清塘(水深1米)用量为150千克/亩,干法清塘(水深10厘米)75千克/亩,清塘一周后可试水放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10—11月份,山东省南部地区的池塘水温降至15℃以下时,黄鳝会钻入土层深处冬眠,直到翌年2月下旬才醒来。在冬眠过程中,黄鳝体重约减少10%。黄鳝的生长适温为27~30℃。如果冬季用塑料大棚加温饲养黄鳝,使棚内平均温度达到20℃,黄鳝不但不会消瘦,体重反而会增加。清池对要进行大棚加温饲养黄鳝的池塘提前1周腾出、翻池,用20~3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或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80~220克泼洒池底、池壁,2天后冲洗干净、加  相似文献   

3.
一、作消毒剂 生石灰是常见的清塘药物。用生石灰清塘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带水清塘,塘中保留40~50厘米深的水,然后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清塘,待池中生石灰化水后,再向四周泼洒;另一种是干池清塘,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均匀撒于池塘底部及四周。此外,经常使用生石灰还可有效地抑制水体中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治鱼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作消毒剂 生石灰是常见的清塘药物。用生石灰清塘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带水清塘,塘中保留40~50厘米深的水,然后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清塘,待池中生石灰化水后,再向四周泼洒;另一种是干池清塘,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均匀撒于池塘底部及四周。此外,经常使用生石灰还可有效地抑制水体中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治鱼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消毒杀虫按每亩施用生石灰100公斤或强氯精500克对水全塘泼洒进行消毒。网箱铺草前将池塘的水草进行杀虫处理,每平方水草泼洒黄鳝水蛭清1毫升进行杀虫,用药半小时以后再取草  相似文献   

6.
向对虾池塘中泼洒蜡样芽孢杆菌LY-3菌液,观察对虾养殖水质净化情况,池塘水质pH值、溶解氧、NH4+-N、NO2--N含量和对虾成活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能够很地的调节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与对照组相比,该菌能使水体pH值稳定在8.0~8.3之间,可显著提高养殖水体溶解氧,对水体NH4+-N有显著的降解作用,使其浓度由1.7 mg/L降至0.35 mg/L。同时对NO2--N也有显著的去除作用,使其浓度由0.64 mg/L降低至0.05 mg/L,降解率达92%,且在整个试验周期内无反弹现象,可见该菌能显著改善养殖池塘水质。  相似文献   

7.
于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中施用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通过检测鳜及饵料鱼池塘的透明度、pH值、氨氮(NH4+-N)、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和总氮(TN)等特定参数,评价该硝化细菌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在施用前期(0~8 d)能改善鳜及饵料鱼池塘的透明度,降低水体中NH4+-N和NO2--N的浓度,增加NO3--N的浓度.投菌后第6d,试验池塘中NO3-N的浓度较对照池塘高75%,较投菌前高31.6%.可能由于施用的硝化细菌硝化作用减弱,施用后期(8~12 d)试验池塘水质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对照池塘基本相同.此外,该硝化细菌对池塘水体的pH值和TN浓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1.清塘消毒可杀灭野杂鱼及其他敌害生物,为鱼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1)干池清塘:塘水排至5~10厘米,塘底四周均匀分布地挖几个坑,按每667平方米60~75千克标准将块状生石灰倒入坑内,加水溶化,不等冷却就将石灰水均匀泼洒到池塘中.亦可按此用量,将生石灰盛于桶内,边加水边向塘中泼洒,直到石灰溶解完毕时塘底也刚好泼遍.(2)带水清塘:按每667平方米1米水深125~150千克用量,将加水溶化的石灰水趁热向池塘中均匀泼洒.  相似文献   

9.
池蟹后期(8~10月)管理水平的优劣,对提高商品蟹的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根据水温变化和池蟹生长摄食情况,池蟹后期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一、水质调节河蟹喜在微碱性水中生活,池水的pH值在7.9~8.5之间,调节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定期施用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施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15~20公斤,化浆均匀泼洒全池。这样既可调节池水pH值,改良水质,又可增加池水钙的含量,促进蟹脱壳。  相似文献   

10.
肖召旺 《农家致富》2009,(17):41-41
一、加强清淤和消毒 池塘中有机物和腐殖质往往是水质恶化并诱发水产动物病害发生的根源。养殖户应在每年的11~12月及时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进行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肖召旺 《当代农业》2009,(17):41-41
一、加强清淤和消毒 池塘中有机物和腐殖质往往是水质恶化并诱发水产动物病害发生的根源。养殖户应在每年的11~12月及时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进行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合细菌调节养殖用水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H值、溶解氧含量和透明度作为试验测定的水质指标,采用水质分析测定仪测定水产养殖池塘中水体的pH值,碘量法测定水体的溶解氧含量,黑白盘法测定水体的透明度。[结果]2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光合细菌后,养殖池塘的透明度、溶解氧含量明显高于未施用光合细菌的养殖池塘;pH值变化不明显。实施光合细菌调节水质的池塘,其pH值和溶解氧含量均达到无公害水产养殖用水标准(GB11607-1989)。[结论]光合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将有机质分解为无机盐类,具有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的作用。因此,在水产养殖中推广使用光合细菌,对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体 pH 值是反映水质是否适宜鱼虾生长的重要指标,决定着水体中的生物繁殖和水质的化学状况,直接影响鱼虾的生长。1、鱼虾最适宜的 pH 值为7.0~8.5,超出这个范围鱼虾就会受害。pH 值高于8.5,时间超过24小时,会使鱼鳃组织因受腐蚀而患烂鳃病;低于7.0,会使鱼虾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4.
2.水质调节要经常保持水质的清新和卫生.每3~5天加注新水10厘米左右,以增加水体活力,增加溶氧,提高浮游生物的繁殖率.满足鲢鳙对饵料的需要.也刺激河蟹、龙虾等水产品的快速生长。每15~20天亩泼洒生石灰10~20公斤.以调节水体pH值,改善水质,并可增加钙质.满足蟹、虾、鳖、螺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养殖水体中,蓝藻是池塘生态系统的不利因素,耗费水体中溶氧,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蓝藻喜欢偏碱性的水体,pH值8~9.5将促进蓝藻繁殖;蓝藻在高温强光下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并不断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引起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和繁殖周期;蓝藻既可吸收水体中的氮,又具有很高的利用磷的能力,低氮磷比或含磷较高富营养化的水体都可能导致蓝藻  相似文献   

16.
1.施草木灰。选晴天上午,在池塘上风头抛撒。每亩水面用草木灰 25— 30公斤,使其均匀覆盖在青苔上即可。一般施后 3天,青苔开始死亡, 7天内全部死亡下沉。在池塘中施用适量草木灰,不仅能调节、改善水质,提高水的碱度,培肥水质,而且还能防治鱼病,促进鱼类生长。 2.泼洒猪粪。每亩鱼塘用 250公斤— 300公斤鲜猪粪泼洒在青苔生长稠密的地方, 10天内可将青苔杀死。 3.马尾松叶浆。每亩鱼塘用新鲜马尾松叶 20公斤,浸泡磨碎,加水对成 25公斤浆汁,全池泼洒。每天 1次,连续用 2— 3天即可见效。 4.泼洒黄粘泥浆。鱼池清整前全池泼洒黄…  相似文献   

17.
《农家参谋》2015,(1):28
1.合理选配药物。几种药混合施用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如漂白粉、硫酸铜、敌百虫都不能与生石灰同时使用,因为前两者遇生石灰会起中和反应而失效或减弱疗效,敌百虫遇生石灰会变成敌敌畏,毒性增高10倍。2.控制施药浓度。饲养鱼的发病率未超过5%时,一般不要采用药物全池泼洒的方法防治鱼病,可采用食场药物挂袋篓和食场附近水域局部洒药来防治。饲养鱼的发病率高达10%,不得不采用药物全池泼洒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三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池塘水质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三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伊乐藻和金鱼藻)对富营养化池塘养殖水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三种沉水植物能够显著提高水体溶氧量和pH值,对水中各种形态氮(尤其硝氮)的净化效果良好;2)轮叶黑藻对水中磷的净化效果较为明显;3)三种沉水植物对水中耗氧有机物的净化效果不明显。总体上看,轮叶黑藻对富营养化池塘养殖水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1.生石灰清塘抽干水或放水后剩5~10厘米的水,在池中挖几个小潭,倒进石灰,待它吸水溶化后,不等其冷却即向四周泼洒。每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不能干水的池塘,可按每亩水深1米,125~150公斤的用量,把生石灰溶化后泼洒全池。7天后可放苗,生石灰能杀  相似文献   

20.
为马铃薯大田生产施用生石灰提供科学依据,以早熟马铃薯中薯5号为试验对象,进行施用生石灰 100 kg/667m2、200 kg/667m2、300 kg/667m2、400 kg/667m2对中薯 5 号生长、产量及土壤 pH 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用生石灰处理马铃薯的产量最高,达 2 943.90 kg/667m2;随生石灰施用量增大马铃薯产量下降,施用生石灰 100 kg/667m2、200 kg/667m2处理的产量分别为 2 801.40 kg/667m2、2 712.21 kg/667m2,与不施用生石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施用生石灰处理的病烂薯显著(P<0.05)高于施用石灰处理。土壤 pH 值随生石灰施用量增大而增加。施用生石灰 100 kg/667m2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影响最小,同时有利于抑制病烂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