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明确在喷施脱叶剂条件下新疆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效果较好的停水时间,研究了喷施脱叶剂对不同停水时间等行距机采棉脱叶、吐絮效果、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以棉花品种‘新陆中54号’为试验材料,于吐絮期对不同停水时间(8月10日、8月20日、8月30日)处理喷施脱叶剂,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与清水处理比,喷施脱叶剂可增加棉花脱叶率和吐絮率,使棉花吐絮脱叶提前且集中,但挂枝率有所增加。且使棉株个别部位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有所下降,却不影响整体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形成。不同停水时间处理下,8月20日停水处理脱叶率、吐絮率较高且挂枝率最低,对气象因子适应性较强;棉株不同部位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较协调。喷施脱叶剂条件下8月20日停水更适宜新疆阿瓦提县等行距机采棉种植。  相似文献   

2.
4种棉花脱叶剂脱叶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玛纳斯县六户地镇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小区实验,研究真功夫、脱吐隆、棉海、棉花低温脱叶剂4种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脱叶剂处理下的棉花单铃重、成熟度及马克隆值略小于清水处理,但差异不显著(P0.05)。脱叶剂处理和清水处理下的产量、衣分、纤维长度、伸长率、整齐度、比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喷施脱吐隆20d后脱叶率达到88.5%,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喷施脱叶剂20d后,脱吐隆处理与棉花低温脱叶剂处理下棉花吐絮率较好,分别为91.1%和88.9%。脱吐隆和棉花低温脱叶剂适宜在北疆使用。  相似文献   

3.
南疆棉区棉花脱叶剂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4种棉花脱叶剂进行了脱叶剂与乙烯利混配处理棉花试验,研究脱叶剂不同处理脱叶效果及其对棉花衣分、纤维长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落宝和瑞丰脱叶剂的脱叶、催熟效果较缓和,对品质影响较小,真功夫、HARVADE和氯酸镁的脱叶、催熟效果好,但对棉花品质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氯酸镁表现特突出.建议单独使用真功夫脱叶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氟节胺化学打顶剂对棉花的影响,分析比较化学打顶剂各处理与人工打顶处理间的棉花产量、农艺性状差异,为生产上使用化学打顶技术提供参考。选用新陆早58号,以人工打顶为对照,设置3个不同化学打顶时间,比较3个处理的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分析各处理的打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打顶相比,使用化学打顶剂可抑制主茎和叶枝顶芽的生长,增加棉花株高和果枝数,降低叶枝长和节间平均长度,增加铃数和内围铃,纤维品质差别不显著;3个打顶剂处理中,处理2较对照增产,打顶效果最好,打顶剂使用时间影响打顶效果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脱叶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脱叶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逸采脱叶剂与当地推广的脱清脱叶剂的脱叶率无显著差异,脱叶效果基本一致,均能大幅度提高棉叶的脱落率和霜前花比例,在推荐使用浓度范围内对棉花纤维品质和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南疆棉区化学打顶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对不同类型化学打顶剂应用效果的研究.从氟节胺复配型、缩节胺(DPC)复配型和打顶塑型剂中选择4种不同化学打顶剂,进行大田示范试验,通过测定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4个方面,明确化学打顶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4种化学打顶剂较人工打顶(CK)对棉花单株的果枝数、果枝增...  相似文献   

7.
新陆早51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陆地棉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且形态特征适宜机采。本试验通过对新陆早51号喷施不同配比脱叶剂,对脱叶后棉花脱叶率、吐絮率、单铃重、衣分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对80%瑞脱隆脱叶效果较敏感;脱吐隆和80%瑞脱隆对该品种棉铃吐絮效果差异不显著;不同药剂处理对该品种单铃重、衣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型调节剂"全精控"对不同生育期的棉花植株进行喷施,并设置不同浓度梯度和对照处理,研究其对棉花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剂"全精控"对棉花的株高、果枝始节高、果节数及中部果枝长度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使棉花株型更为紧凑,光能利用率提高,但会造成一定棉铃脱落;对棉花纤维品质影响较小;有一定增产效果,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棉花留叶枝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模式为主区、以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副区,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单行种植、双行种植)和喷施新型增铃剂(其中,喷施缩节胺为药剂对照处理,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增铃剂处理的主茎功能叶片光合能力(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茎粗、各部位果枝节数和铃数、产量构成因素(总铃数、单铃重、百粒重、子指)、产量和纤维品质(衣分、绒长)均跃CK,株高、果枝数、主茎节间长度和果枝长度均约CK,其中,双行种植模式在增加果枝数、单铃重、总铃数以及下部果枝长度和中、上部果枝载铃量方面优于单行种植模式,且较单行种植增产效果显著。新型增铃剂抑制棉花营养生长、塑造有利株型、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的作用与缩节胺相同,但增强叶片光合性能、减轻蕾铃脱落、改善棉纤维品质以及提高产量的效果优于缩节胺,可作为缩节胺的替代产品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以陇棉3号为材料,观察了新型化学打顶剂不同打顶时间和剂量对棉花农艺性状、新生节间长度、新生果枝长度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化学打顶剂能够降低棉花株高,较人工打顶能够增加果枝数、降低上部果枝长,增加果节数,并能有效抑制新生节间和新生果枝长度,对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绒长无明显影响。与人工打顶相比,同期喷施750 mL/hm~2该化学打顶剂,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可以起到替代人工打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化学打顶对聊棉6号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聊棉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打顶时间及剂量对棉花株型性状、新生节间、果枝长度、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打顶同期喷施该化学打顶剂1 125m L/hm2能够改变棉花株型性状,改善棉田上部群体结构,在搭成丰产架子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棉铃数目、单铃重及产量,但对棉花纤维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Dropp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13—30.2℃)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显著;Dropp混剂对棉花脱叶、催熟作用明显优于Dropp单剂,同时Dropp对中上部单铃重、衣分、籽指、发芽率、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飞机喷施棉花脱叶剂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特进行本项大区试验,为各产品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飞机喷施脱叶剂与机械喷施脱叶剂都具有较好的脱叶、催熟作用。在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方面,机械喷施脱叶剂对棉花单铃重、衣分、纤维长度等性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陆地棉纤维品质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对中571和中棉所49杂交F_5群体材料的5个农艺性状和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通径分析中,对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直接贡献大小为衣分单铃质量株高果枝数果枝节位,对纤维断裂比强度的直接贡献大小为衣分单铃质量果枝数株高果枝节位,对马克隆值的直接贡献大小为衣分单铃质量果枝数果枝节位株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果枝数、单铃质量和衣分决定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0.197 5的变异,株高、果枝数、单铃质量和衣分决定了纤维断裂比强度0.221 4的变异,果枝节位、果枝数、单铃质量和衣分决定了马克隆值0.471 8的变异。主成分3对棉花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纤维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8.590 3%、70.343 7%和70.421 7%。对于材料自身的特性而言,通过杂交来互补各品种特性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在棉花品种选育中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通过长绒棉苗期施用缩节胺的田间试验,探讨喷施化学调控剂对长绒棉形态、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绒棉苗期进行化调1~3次,株高降低,果枝始节降低,蕾铃脱落减少,有一定塑造棉花理想群体形态的作用;合理化调有促进棉花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果枝节位和铃位对棉花种子萌发和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中棉所49号、新陆早62号和新陆早64号为材料,按不同果枝节位和铃位适时采收,采用标准发芽试验测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干重等种子活力指标,分析不同果枝节位和铃位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棉花中部果枝种子活力最高,从中部往上下两侧推移,发芽势、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呈下降趋势,种子活力表现为中部果枝>上部果枝>下部果枝;中部果枝种子幼苗营养器官干重均高于下部果枝和上部果枝,而上部果枝和下部果枝因品种不同变化规律不同;铃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中部果枝棉籽种子活力最高,幼苗长势较好,利于形成壮苗,其次为上部和下部果枝;其中,铃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不同。生产棉花高活力种子,应尽量采收中部果枝的棉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1)和不喷施缩节胺(H0);打顶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D1)、人工打顶(D2)和不打顶(D3)。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主茎节间数、节间长度、果枝数、果枝长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缩节胺的喷施,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果枝长度、果枝夹角及株宽呈降低趋势,打顶剂喷施可以抑制棉花顶部的生长,并起到免打顶的作用。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塑造适宜机采的棉花株型。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更好的将棉花的生殖生长向营养生长转移,增加棉花营养器官的重量,提高棉花的产量。喷施缩节胺处理伏前桃个数显著高于处理不喷施缩节胺处理,增幅为43.3%。各打顶处理间伏前桃个数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伏桃个数以打顶剂喷施处理最高,不打顶处理最低,棉花的秋桃个数以不打顶处理最低,人工打顶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8.
正本试验通过对不同脱叶剂和同一脱叶剂不同浓度的应用,了解不同脱叶剂和同一脱叶剂不同浓度在棉花脱叶、吐絮上所表现的效果和对棉花产量的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农大脱叶剂(欣噻利)(60ml+120ml)/667m~2(分两次喷施。第一次喷施提前5天,剂量60 ml/667m~2;第二次与其他处理同时使用,剂量120 ml/667m~2。)脱叶和催熟效果都最好,并且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大。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分析适宜冀南棉区机采棉种植的氮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60、120、180、240、300、360和420 kg/hm2共8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高、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和节位、果枝长度、果枝节数、果枝夹角、吐絮率、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叶倾角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用量的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果枝长度和果枝夹角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果枝始节高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棉花吐絮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N3~N8没有显著差异。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可以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降低叶倾角,使冠层有效光截获量显著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单铃重呈增加趋势,棉花籽棉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N6~N8差异不显著。【结论】氮肥用量会显著影响棉花适宜机采农艺性状,影响棉花株型塑造、群体冠层结构和产量,冀南棉区机采棉的氮肥推荐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脱叶剂喷施时间对棉花产量、品质以及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小区试验,分析脱叶剂不同喷施时间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脱叶效果及种子成熟度的影响。【结果】吐絮率50%时喷施脱叶剂,脱叶效果最佳,喷施脱叶剂后20 d,脱叶率达到92%。脱叶剂喷施过早,植株未老化,叶柄处离层不易形成,脱叶剂喷施过晚,后期的低温未能最大限度发挥药剂作用。【结论】脱叶剂喷施越晚,棉花衣分与单铃重越大,但喷施过晚,会导致棉铃在采收时无法吐絮,并且脱叶效果差,造成采收时含杂过大;种子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脂肪含量不足,种子不饱满,影响种子的生活力。新疆北疆种子棉在吐絮率达到50%时喷施脱叶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