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各大中城市的花卉市场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增加。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花卉市场从五六年前的一二个发展到如今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花卉市场的涌现,一方面为花卉生产提供销售场所,另一方面带动和促进了花卉消费,特别是节日市场的消费。节日花卉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花卉消费群体的变化分不开的。几年前,花卉的消费主要是大宾馆、大饭  相似文献   

2.
我花了4天时间在吉林省了解花卉业的发展状况。这一过程中,我走访了花卉市场和花店,访问了花卉企业和花农,与花卉科研机构的专家交流,和花卉管理部门的官员座谈,还参加了有吉林省和长春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当地知名的花卉市场和花卉企业的经理人员出席的研讨会。时间虽短,却使我对吉林省花卉业有了大致的了解,感触最深的是,人们都在为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零售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如今已成为花卉产业链中最具活力的领域。花卉零售形式多样互为补充随着人们花卉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花卉零售形式也多种多样。从有固定店面的传统花店到网上花店的迅速崛起,从农贸市场到批零兼营的专业花卉市场,再到花园中心、园艺超市以及大  相似文献   

4.
从肩挑叫卖到电子拍卖--广州花卉市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花卉市场,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广州花卉市场日趋完善,日渐成熟,从而成为业内人士瞩目的焦点。就让我们从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来对广州花卉市场做一次全面的剖析,这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关于花卉产业建设的新启迪。  相似文献   

5.
迎接花卉业绚丽的春天——我国花卉产业滞后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花卉栽培历史源远流长,栽培也不乏精湛的技艺,但花卉业步履维艰,在世界花卉产业中尚无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花卉年出口创汇还不到1亿元,而世界花卉年销售总额1992年已达1000多亿美元。花卉产业滞后原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问题花卉市场是花卉生产的指挥棒。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缓慢,就是因为国内市场疲软、不景气所导致的。长期以来,花卉消费一直是宾馆酒店及一些大企事业单位的“奢侈品”,未能走向居民家庭,市场极为有限。一旦花卉市场稳定、繁荣,花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的花卉生产不断发展,组合盆栽在花卉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高。本文就花卉生产和消费的新趋势,结合时代要求,提出发展组合盆栽是引导花卉生产和消费的新时尚。  相似文献   

7.
春节是花卉市场销售旺季。去年,南京花卉市场全年销售额为7000万元,仅春节期间销售额就达2000多万元,占全年花卉销售的30%。消费对象主要是团体占35%、花店占35%、个人占30%。从货源来看,来自广东的占60%,来自福建、上海以及云南的花卉占30%,地产花占10%。今年春节南京花卉市场上花卉品种与去年基本  相似文献   

8.
<正>成都高店子花卉市场是成都一个老牌花卉市场,在当地知名度很高,是许多消费者买花的首选之地。它在四川省鲜切花产业流通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花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区位优势明显成都高店子花卉市场地处"花木之乡"锦江区三圣乡,花卉种植历史悠久,早在乾隆年间,就以生产茉莉花闻名,花农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花卉产业逐渐蓬勃发展。"三圣乡最开始种植茉莉花是为了生产花茶。成都花茶可以说  相似文献   

9.
亚洲花卉产销巨头签署《亚洲花卉市场合作论坛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1月19日,17位中外花卉产销巨头在广州举行的首届亚洲花卉市场合作论坛上共同签署了《亚洲花卉市场合作论坛宣言》。宣言在建立市场合作组织、形成合作及互动模式、共享信息资源等方面达成了意向,这是亚洲花卉市场之间首次联合。中国花卉协会副秘书长陈建武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世界花卉产业布局也正在调整。亚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三个消费市场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花卉种植区域。加强亚洲各国花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共识。花卉市场作为花卉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是推动产业发展和整合产业资源的发动机。为…  相似文献   

10.
国际速递     
日本 庭院栽培扩大 花卉消费增加 根据京都园艺协会的调查数字,去年日本花卉市场的大致趋势为消费量稳步增加,庭院栽培日益扩大,但是花卉产业的垃圾问题也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基于钻石模型的福建花卉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福建省花卉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得出劳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市场需求、花卉流通体系、花卉产业结构和同业竞争以及机会和政府都对花卉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最后提出提升福建省花卉产业竞争力的途径,主要包括:增强花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完善花卉市场流通体系,推进闽台花卉合作与交流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花卉销售平稳增长,花卉消费需求呈现新的变化趋势。传统花卉市场面临转型升级,品牌连锁经营是打开仡卉销售通路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花卉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花卉消费逐年上升,市场建设努力推进,涌现了一批辐射面广、交易活跃的典型市场。"花卉进超市"、网上花店等新形式的出现也促进了花卉流通形式的创新。航空运输、冷链物流广泛地运用于花卉运输,专业的运输包装盒、运输货架逐渐使用,带动了花卉流通的发展。花卉交易市场30多年来,随着我国花卉产业规模的扩大,花卉市场不断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混到专,从小到大"  相似文献   

14.
<正>青州花卉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庞大,现在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花卉主产区和集散中心。在30多年的花卉产业发展中,青州市抓住了国内花卉产业发展的黄金时间,按照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探索了一套"基地带市场、市场促产业"的发展模式。目前,青州花卉市场已形成占地70万平方米的交易规模,年交易额突破90亿元,花卉交易品种1600多个,专业销售人员5000多人,花卉销售覆盖全国30多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湖北的花卉市场发展较快,全省2002年有大中型花卉市场50多个,比2001年增加了15个,经营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达l0万人,比2000午增长3.7倍。这对促进湖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和花卉产品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花卉市场的建设中,重  相似文献   

16.
由于消费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花卉消费还属于典型的“应节式”消费和集团消费。在此影响下,云南花卉市场一直具有销售淡旺季明显的特点,而8月下旬至9月中旬正是云南花卉市场由销售淡季向旺季转变的过渡期。自此,花卉行情呈现出逐步上涨的走势。从供求方面来看,9月下旬以后云南花卉生产将会有一个以保证冬季花卉产量的花卉生产休养期,加之气温的下降,花卉生长变慢,产花周期延长,故花卉市场供量将会减少,而下半年各种喜庆节日却较多,国内外消费市场花卉需求旺盛,行情随之看涨。花卉种植方面,秋、冬季花卉病虫害相对较少,花卉品质好,花卉出品量…  相似文献   

17.
节日花卉消费火爆是我国花卉消费市场呈现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又以春节花卉消费为甚,形成年花市场的特有景观。牢牢把握花卉节日消费特征,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年花市场这一重大商机,对花卉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节日消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总结。笔者试作如下分析: 1.节假日的消费量大,其原因是多年的消费习惯造成的,即使最近几年平时花卉市场较为“萧条”,  相似文献   

18.
1月7日,2012年北京迎春年宵花展及组合盆栽大赛在北京世纪奥桥花卉园艺中心举行。随着春节的到来,北京的花卉需求量逐渐增大,花卉市场也进入一年一度的花卉销售高峰期。为弘扬花卉文化,丰富市民节日活动,促进花卉消费,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花卉协会、北京迎春年宵花展组委会主办了2012年北京迎春年宵花展及组合盆栽大赛。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月23日,一座崭新的现代化花卉市场——“大都市鲜花港”于上海正式亮相。在鲜花的装点下,鲜花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花卉业发展迅猛,人们的鲜花消费意识也逐渐增强,但与生产相比,消费仍相对滞后。而事实上不少城市鲜花消费的潜力是很大的,特别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关键是缺少规模大、上档次的花卉市场引导和刺激消费。从目前来看,上海各类花卉市场有20多家,但真正主营花卉并形成规模的却为数不多,而档次高并能占领上海花卉销售制高点的则几乎没有。基于这种状况,总投资1亿元的“大都市鲜花港”应运而生。“大都市鲜花港”位于上海西藏中路和凤阳路口,  相似文献   

20.
对花卉产业来说,步入4月份就意味着花卉行情淡季的开始。在花卉淡季期间,因无重大节假日的支撑,市场需求疲软,气温高导致花卉品质下降,供应相对过剩,整体花卉行情价格跌至一年中的最低谷。因国内花卉市场属于典型的“应节式”消费,云花种植者调控花期较为集中,导致产花高峰期集中到来,以至部分花卉销售价格低于种植成本,部分种植者进行清桩修枝以减少损失。4月正处于产花高峰期,虽然在清明节扫墓用花需求的拉动下,部分清明节主题花卉行情上涨,但清明节过后,随着花卉市场需求的大幅降温,花卉行情持续下滑至低谷价位,尤其是玫瑰行情大幅下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