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菇不同温型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平菇品种99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平菇品种在不同温度区间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4155、4142在出菇温度为10~25℃时随着栽培温度的升高出菇提前,朵形增大,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提高;最适出菇温度为20~25℃,此条件下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33.90%、131.21%。4195、99的最适出菇温度为15~20℃,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13.14%、110.62%。4513在15~25℃条件下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济源地区栽培的高温平菇品种,利用日光温室熟料袋栽技术,对引进的6个平菇新品种的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及生物学效率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夏丰1号、夏福2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菌丝长势强,菇盖肉厚,菇柄短,商品性好,耐高温能力较强,抗病性强,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适合在济源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适宜山东地区栽培的平菇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地区推广的13个平菇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分析其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均为灰、黑色,出菇整齐、朵大肉厚,子实体多为丛生,菌褶细白;菌柄软硬程度、子实体颜色、转潮期等性状菌株间有差异。各菌株头两潮的转化率为88%-133%,出菇集中,头潮菇的产量高于二潮,两潮菇间产量差异明显。锡平1号两潮菇的生物转化率最高,为133.33%。  相似文献   

4.
正一、双孢106双孢106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双孢蘑菇品种,该品种出菇早、整齐,转潮较快,产量高,商品性好,适宜双孢蘑菇产区工厂化设施栽培。1.产量表现。2016年多点试验平均产量23.3千克/平方米(投料100千克/平  相似文献   

5.
玉米芯栽培白灵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5 种不同比例的玉米芯和棉籽壳栽培白灵菇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芯原料较丰富的地区栽培白灵菇,主料中含 60 %的棉籽壳,40 %的玉米芯栽培效果最佳,其菇体较大,平均单菇重 135.8 g,且盖大肉厚柄短,成品菇比例高,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到 32.7 %,投产比 1 :5.5。  相似文献   

6.
平菇:今春的食用菌生产,总体上仍将以平菇为主,约占45%以上的投料比例。平菇栽培技术难度小,生产周期较短,适应我国千家万户的家庭生产模式,且生产成本低、售价亦偏低,市场认知度高、消费群体大。因此,平菇一直作为我国食用菌生产消费的当家品种。一般棉子壳栽培生物学效率在100%,运用新技术、管理得当的可达到150%。栽培菌株以低温型2006、特抗1号等为主,占约60%。主要特性是商品性好,特耐低温,严冬不会发生瘤盖菇等。其他多为中广温型菌株,如农科12、8359等,主要特性是商品质量高,朵形紧凑,市场价格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猪肚菇2号菌株和5号菌株的最适培养料配方,并选出栽培效益最高的菌株以备后期开发利用,利用上下限约束条件的混料试验方法设计了26个培养料配方,调查各个配方的菌丝满袋时间、商品菇生物学效率、产量及效益。结果表明:配方16最适合猪肚菇2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 d满袋,两潮产量达163.9 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4.6%,每袋利润0.77元;配方9最适合5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 d满袋,两潮产量达199.3 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9.9%,每袋利润1.56元;5号菌株的单袋产量及利润高于2号菌株。综合菌丝生长、产量及利润情况,在生产上宜选择猪肚菇5号菌株,其最适合的培养料配方为2.7%玉米芯+49%木屑+25.3%棉籽壳+2.0%玉米粉+18.2%麦皮+2.8%豆粕。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合南宁地区栽培的优质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以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南宁地区主栽品种黑侧五为对照,对保存及引进的7个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观察比较各菌株菌丝的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转潮时间、生物学效率等.[结果]各菌株均能正常发菌、出菇,但各有差异.参试菌株中菌丝生长速度以基因2005最快,达9.14 mm/d,夏丰一号次之,为9.07 mm/d;菇体除白侧五为灰白色,菌柄短,菌盖易碎外,其他菌株菌盖均为灰至深灰色,菌柄为白色,菇形好且紧凑,出菇整齐,光泽好;各参试菌株原基形成时间为27~30 d,以平菇P54和白侧五最短,接种后27 d开始现蕾;生物学效率以白侧五最高,达86.10%,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的生物学效率较高,均超过80.00%.[结论]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旺,菇形及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综合表现好,适宜在南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苦瓜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华南地区对苦瓜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的需求选育出2个早熟、耐冷凉气候的苦瓜新品种,分别命名为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2个品种表现为早熟,强雌性,第1雌花节位低,连续结瓜能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在气温为12-23℃条件下,能正常开花结果;瓜皮油绿色;瓜型圆筒形,肩平蒂圆,大直瘤,商品性好。桂农科一号瓜长约35.0cm,横径8.0-9.0cm,肉厚1.2-1.4cm,平均单瓜重380g,产量约49500kg·ha^-1;桂农科二号瓜长约30.0cm,横径8.0-10.0cm,肉厚1.3-1.5cm,平均单瓜重450g,味甘微苦,产量约52500kg·ha^-1。2个品种均适宜在华南地区春秋露地和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丰平王"是我单位选育的抗病、高产平菇新品种,2010年通过了山东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 该品种出菇温度为3~35℃。子实体灰色,超过32℃时子实体变灰白色,随着温度的降低,菇色也越深。菇片厚、大、圆,商品性好。高产.以玉米芯为主料头潮生物转化率超过100%.以棉籽皮为主料头潮生物转化率达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