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开食雏鸡开食非常关键.关联到雏鸡的成活率和鸡一生的生产性能。雏鸡开食以颗粒料最为理想.雏鸡的饲料营养浓度要求高、颗粒大小要适中、新鲜、无污染、无霉变、适口性好。过早开食,雏鸡无觅食要求.过晚开食雏鸡体内营养消耗太多.一般在初饮后10~30分钟或1/3的雏鸡有求食欲望时即可开食。  相似文献   

2.
雏鸡体小娇嫩,抗病力弱,加之大群密集饲养.很难达到100%成活率。雏鸡死亡的原因很多,有意外死亡,如压死、淹死、啄死、咬死、踩死等;加之疫病的原因,雏鸡发病后死亡率比较高.发病死亡是雏鸡育成率降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提高雏鸡育成率既要进行科学饲养.提高雏鸡机体抵抗力.又要加强管理,防止意外死亡.还要加强疫病综合防控.有效提高鸡群抗体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
蛋雏鸡正常生长发育是培育高产鸡群的关键。育雏期生长发育速度是最快的.尤其是骨骼与内脏器官。加之雏鸡在8日龄前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抗寒能力差,若不给予完善的饲养管理.易发病或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出壳后开食时.有一些雏鸡很快学会采食.但有部分雏鸡采食较慢.有的雏鸡出壳3天时。嗉囊还是空瘪的.这些鸡生长缓慢.容易感染疾病,死淘率高。为此,必须给雏鸡提供代谢能、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平衡饲粮,使所有雏鸡在3天内学会啄食.并给以精心的照管。  相似文献   

4.
硒增强雏鸡对IBD抵抗力机制的细胞免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硒对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抵抗大的影响及其细胞免疫机制,自1日龄起给雏鸡分别饲喂基础(含硒0.086mg/kg)、补硒0.3mg/kg和0.6mg/kg的不同日粮,于49日龄采用微量全血培养 ̄3H-TdR掺入法测定其中自然发生IBD后第10天和正常对照雏鸡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并计算IBD鸡死亡率。结果,两补硒组IBD雏鸡死亡率显著低于基础日粮组IBD雏鸡(P<0.01);IBD明显抑制雏鸡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P<0.01);补硒的正常对照雏鸡和IBD雏鸡T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高于各自基础日粮雏鸡(P<0.05;P<0.01)。结果显示补硒可提高雏鸡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雏鸡对IBD抵抗力,降低雏鸡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肉种鸡在感染某些疫病期间对其所产雏鸡质量的影响,提出雏鸡内在质量问题。并将阳性和阴性种鸡所产雏鸡分别投放到新、老饲养小区饲养,对比不同的雏鸡内在质量和饲养环境下的出栏效果,结果发现:新饲养区阴性比阳性种鸡群所产雏鸡入舍出栏均重提高0.141kg,高6.54%;而在老饲养区入舍鸡出栏均重0.214kg,高12.31%;新、老饲养区饲养阴性、阳性种鸡所产雏鸡入舍鸡出栏均重差值分别为0.343kg和0.416kg,分别高出17.56%和23.92%。  相似文献   

6.
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雏鸡淋巴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105羽1日龄健康AA肉雏鸡随机分为黄芪多糖组、香菇多糖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35羽,分别作不同处理,并分别于7、14、28、42和56日龄测定各组雏鸡淋巴细胞CL值。结果黄芪多糖组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CL值在14、28、42、56日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雏鸡(P<0.05,P<0.01);香菇多糖组雏鸡脾脏和胸腺淋巴细胞CL值在14、28和42日龄均显著高于对照雏鸡(P<0.05,P<0.01)。表明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雏鸡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分别具有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苑采撷     
雏鸡蛋白质饲料的科学添加 1~4日龄的雏鸡.日粮中不可添加鱼粉、豆饼等蛋白质饲料:5~10日龄的雏鸡.日粮中蛋白质饲料只可占10%以下:11~20日龄的不可超过15%;21~30日龄的不可超过25%。同时要适当多喂些磨碎的玉米、小米、切碎的青菜叶等容易消化的饲料.最好在日粮中添加1%的中药苍术.既有益于雏鸡的消化吸收.又益于雏鸡发育增重。  相似文献   

8.
本次试验就雏鸡首免日龄进行探讨,选用三组雏鸡分别在1日龄、7日龄、14日龄进行首免试验。通过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检测雏鸡母源抗体及免疫抗体效价(各组雏鸡母源抗体效价log^2的反对数值(本文以下相同)平均为22.33、21.33、20.67;各组雏鸡免疫后13天抗体效价平均分别为211.33、20.33、29.67),并结合免疫保护攻毒试验(保护率分别为1日龄;100%;7日龄:90%;14日龄:90%),得出:本次试验雏鸡在母源抗体效严为22.33的1日龄进行首免最合适。  相似文献   

9.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疾病或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出壳后3~7天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粘稠,黏着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后期可因衰竭而死亡。如果对本病的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的大量死亡,在临床实践中这种病例屡见不鲜.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25×107C.baileyi卵囊的剂量人工经口感染3~75日龄雏鸡,通过C.baileyi卵囊排出规律和临床发病情况的观察,研究了雏鸡对C.baileyi感染的年龄免疫现象。结果表明,3~75日龄雏鸡均能感染C.baileyi;3~10日龄雏鸡易感性高,感染后排出印囊的量大,排出印囊的时间长,持续到感染后第20天;20日龄以上的雏鸡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后排出卵囊的量逐渐减少,排出印囊的时间缩短,仅持续到感染后第15天。50日龄以下的雏鸡感染后排出卵囊的量明显地高于50日龄以上的雏鸡,50~75日龄的雏鸡易感性很低,排出卵囊的量趋于恒定地极少量排出。从而揭示随着雏鸡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发育逐步完善,感染后排出印囊的量逐渐减少、排出卵囊的时间缩短、对C.baileyi的易感性逐渐降低的规律。首次实验证实C.baileyi作为一种原发性病原主要侵害50日龄以下的雏鸡,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雏鸡易感性最高,发病和死亡主要见于10日龄以内感染的雏鸡。  相似文献   

11.
鸡白痢多发于3~14日龄雏鸡.7~14日龄雏鸡最易感染.14—21日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表现为急性败血症.以发热、排灰白色粥样或粘性液状粪便为特征.呈流行性,是造成雏鸡死亡、育雏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球虫病多发于14。15日龄雏鸡。两病常呈暴发,给肉鸡业造成很大损失。如果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则可避免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雏鸡常见病的主要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雏鸡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中.预防是积极主动的措施.是重于治疗的管理方法。预防疫病的根本措施.一是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实施科学饲养.精心照料.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密度和良好的通风.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对病、弱、残雏鸡要严格分群.隔离饲养.并对鸡群进行适时有效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3.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养禽业中的一个最为细致和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养禽业的效益。据我校实验场多年的实践和其他单位的经验,总结以下提高雏鸡成活率的综合措施,与同行共同探讨。1雏鸡的生理特点1.1体温较低、调节能力差。初生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低25~35℃,从4日龄起逐渐上升。1.2胃肠容积小、消化机能也没有发育完善。在雏鸡阶段必须选用易消化、含纤维少的饲料,做到少添多餐。1.3生长发育快、相对增重快。如:肉用AA鸡初生体重约为5097周龄体重可达2.skg。1.4雏鸡性情既活泼又胆怯、自卫能力弱,容易受兽类伤害和怪声惊扰。1.…  相似文献   

14.
选用3株基孔肯雅病毒人工感染雏鸡.结果表明,感染雏鸡能产生3~4天的病毒血症;感染后第6天产生血凝抑制抗体.第14~20天达高峰,感染后第8天产生中和抗体,第20~30天达高峰,雏鸡内脏呈炎性改变和出血倾向;感染蚊虫叮咬.能将基孔肯雅病毒传给雏鸡.实验证明,雏鸡对基孔肯雅病毒易感.  相似文献   

15.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和MTS比色法检测雏鸡初次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 E. tenella)后外周血中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及其增殖能力的动态变化。数据显示,E. 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7~20 d CD3+CD4+、CD3+CD8+T 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 P<0.05和P<0.01),并且均于12 d时达到峰值。初次感染后7~20 d雏鸡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明显升高,于感染后16 d时达到1.78。 E. 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12~20 d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 P<0.05),并于16 d达到峰值。试验表明E. 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能激活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反应,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在抵抗E. tenella初次感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畜禽养殖已经成为农民朋友们快速致富的一种选择.特别是禽类养殖。它相对来说成本较低.资金周转快.而且大部分农民都有家禽养殖的经验,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实践中.只有认真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彻底提高雏鸡的育成率,才能有效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黄芪多糖增强雏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抵抗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3日龄雏鸡皮下注射黄芪多糖悬液0.41ml/羽、0.2ml/羽、于19日龄用IBDV强毒株感染雏鸡,21日龄至49日龄试验组雏鸡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且0.4ml/羽剂量组效果优于0.2ml/羽剂量组。表明黄芪多糖能发挥免疫促进剂作用、提高雏鸡的免疫功能、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讲,雏鸡运输怕热不怕冷.热应激对雏鸡的危害极为严重。夏秋高温季节是各个种鸡场、孵化厂运输雏鸡最头疼的时候,短时的高温就容易导致雏鸡出现急剧脱水而大批死亡.给企业的信誉和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客户造成极大的不便。下面就笔者从事家禽行业几年来的一点心得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刚出壳的雏鸡比成鸡体温低3℃左右,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健全.不具备自主调节体温的能力。前期雏鸡所需要的温度由加热设备所提供.但是有些养殖者对育雏加热设备选择、管理不善或不合理运用.导致育雏舍温度达不到理想目标温度,雏鸡卵黄吸收不好.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均匀度差.前期成活率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氟哌酸可溶性粉(诺氟沙星)是抗菌药,主要对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病有特效,并有增重效果。我们在对雏鸡生长期预防白痢的同时,并进行了对雏鸡增重效果观察,并应用其它两种抑菌增重药物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氟唤酸可溶性粉由江苏江都县兽药厂生产,批号为苏兽字(gi)X008251号。2.雏鸡选用刚出壳迪卡沃伦品种雏鸡。3.分组。随机抽样分为4组.每组25只。雏鸡第l、2组为分别饲喂AB两种药物级.第二级*加入01%宝顺酸可溶性粉(均匀拌料)试验组,第4组为对照组。4.饲养。开食前对雏鸡进行称重后于不同笼中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