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白蛾周氏啮小蜂繁殖技术及其在防治美国白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重要寄生蜂,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容易、寄生率高等特点。在辽宁省大连市、丹东成功进行了大规模人工繁殖,并连续两年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大面积防治美国白蛾,防治效果明显,有效地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危害,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自然界自控能力,持续控制效果好,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城市的环境特点和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生物学特性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了在城市环境下封扑美国白蛾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防控技术中,以性信息素为载体的种群监测技术和以寄生性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为主要天敌的生物防治技术较为成熟;同时,适用于防控美国白蛾的病原微生物以及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筛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白蛾综合防控在种群精准监测基础上,使用人工摘除网幕、施用HcNPV和Bt菌、以及植物源农药控制种群;对于个别暴发危害区,可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压低虫口密度。在美国白蛾种群精准监测、多种生物防治手段的相互配合、化学防治的精准施药,乃至分子层面的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型防治手段开发等方面则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形成更加精准、绿色、高效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通过对美国白蛾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点进行总结,针对性地提出各种人工、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措施,为科学防治美国白蛾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优势天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成功研发出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为中间寄主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笔者介绍白蛾周氏啮小蜂工厂化生产及林间应用涉及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释放技术及应用现状,提出研究天敌复合体、测试常用农药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安全性和优化林间释放技术等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优化白蛾周氏啮小蜂生产工艺,为提高繁育效率和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根据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发生规律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防治美国白蛾的三种优化模式。经过6年的推广应用,使咸阳市美国白蛾防治实现基本扑灭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一种对林木、农作物为害严重的害虫。本文针对滦县美国白蛾为害,从其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等方面对美国白蛾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防治措施,以期对美国白蛾防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近年来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发生情况与防治工作实践,总结美国白蛾发生特点,指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下一步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三种荧光增白剂对HcNPV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为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检疫害虫,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繁殖强、传播快、危害严重等特点.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等6个省市均出现了美国白蛾疫情.采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 cunea nuclearpolyhedrosis virus,简称HcNPV)防治美国白蛾危害是目前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HcNPV产量及成本的限制,制约了这一新弄无公害防治手段的推广[1-2].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在信阳的发生、危害情况,以及发生特点,较详细介绍了当地采取的无公害防控措施,为疫情新传入的地区开展美国白蛾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接蜂比例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时寄主或替代寄主的接蜂比例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为寄主时,接蜂时寄主与寄生蜂的比例以1:1和1:2为宜.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为寄主时,寄主与寄生蜂的比例以1:50为宜,繁殖出的小蜂田间平均寿命约为6 d.过多地增加接蜂数量,会影响到子代的出蜂数量和雌雄性比等.  相似文献   

12.
白蛾周氏啮小蜂转主寄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为了了解其在释放利用后能否保持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研究了这种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通过调查 ,明确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种类 ,并研究了这些寄主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以及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这些寄主中的寄生率和出蜂量、雌雄性比等。结果表明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有 7种 :美国白蛾 ,大袋蛾 ,柳毒蛾 ,榆毒蛾 ,国槐尺蛾 ,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白蛾周氏啮小蜂年发生 7代 ,而美国白蛾年发生 2代 (部分年份可发生 3代 ) ,小蜂除寄生这 2代(或 3代 )美国白蛾蛹外 ,其余各代在这些转主寄主蛹中寄生。这些转主寄主的蛹期和美国白蛾的蛹期在 1a的生长发育期中相互衔接 ,小蜂可转移寄生在这些寄主上 ,从而能够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对各地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柳毒蛾和美国白蛾上的寄生情况比较分析 ,发现该小蜂在不同地点的寄生情况差异不显著 ,说明这种小蜂的分布比较广泛 ,种群数量比较稳定。研究还表明 ,绿化树木的多样性可以增加转主寄主的种类和数量 ,从而能够使小蜂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释放后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体内的天敌昆虫。为探索该小蜂的林间释放最佳效果,我们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出蜂时间、出蜂孔数、出蜂蚕蛹的数量、出蜂后的存活时间、林间释放等内容进行了观察,总结出了在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4.
用2年时间,在通辽市美国白蛾发生区研究了释放寄生性天敌昆虫周氏啮小蜂和赤眼蜂防治该害虫的效果和种群数量调控情况.结果表明:林间释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为69%、天敌总寄生率为92%、防治效果为87.4%,林间释放赤眼蜂对美国白蛾卵的防治效果为78.7%.利用天敌防治美国白蛾方法有利于其他天敌种群自然繁育,无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细菌表达dsRNA介导的RNAi在美国白蛾中的可行性,为RNAi技术在美国白蛾等林业害虫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几丁质酶HcChi基因作为靶标,设计有效的干扰片段,构建到L4440干扰载体上,并转入HT115大肠杆菌菌株。IPTG诱导HT115表达HcChi的干扰片段,用菌液持续饲喂美国白蛾幼虫,观察幼虫生长情况,定量PCR检测HcChi的转录水平。 结果 构建了带有HcChi-L4440表达载体的HT115菌株,经IPTG诱导能够合成HcChi-dsRNA,浓缩菌液持续饲喂幼虫显著抑制HcChi的表达,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了76.7%~90.3%,幼虫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增长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小40.7%。 结论 成功构建HcChi RNA干扰载体,通过饲喂法在美国白蛾中获得RNAi效应。该体系首次在美国白蛾中建立,为该物种的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选取6种目前国内防治美国白蛾常用药剂,模拟林间施药方式对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施药处理;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进行叶片带毒(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饲养直至化蛹,以这些蛹为宿主繁育该小蜂.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寿命有很大影响,能显著降低成虫存活时间.杀铃脲、灭幼脲Ⅲ号、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显著影响,完全可以利用该病毒配合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相似文献   

17.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通过对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原理的应用,利用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生物防治的特性,操作方便,效果好,具有延续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林间释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释放技术,确定日间段适宜的放蜂时间和树体挂蜂较好的方位,作了日间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挂蜂方位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寄生率效果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与挂蜂日间不同时段的时间有关,与树体上挂蜂的不同方位无关,最佳放蜂时间为每日傍晚17:00~18:00时,或清晨4:00~6:00时。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新天敌—蠋敌捕食能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一种捕食性天敌——蠋敌Arma chinensis(Fallou),简述了蠋敌的生物学特性。在商河县,蠋敌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枝中的分布率为2.33%~17.86%;记述了蠋敌的捕食习性和规律,经室内饲养,统计出各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量,从若虫到成虫,最大捕食量为2头3龄、7头4龄、5头5龄、23头6龄共37头白蛾幼虫;最小取食量为4头2龄、8头3龄、1头4龄、1头5龄、2头6龄共16头白蛾幼虫;分析并指出蠋敌对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是自然界中影响美国白蛾种群密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山东省莒县为例,对美国白蛾飞机防治中的次生灾害规避技术进行了研究。山东省莒县通过设置禁飞区、广泛宣传、错时飞防、反风向飞行等措施,解决了美国白蛾飞防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难题。2018年6月中旬,莒县运用3架轻型直升机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3天时间喷洒作业总面积达50000hm2,未发生1例次生灾害,为安全、有效、快速、大面积实施美国白蛾飞机防治树立了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