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张高林,罗长发,贾瑞安,李万良,崔培谦(陕西省宁西林业局,陕西户县710303)陈孝达(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近年来我省落叶松造林发展很快,累计已达1万多公顷,其中仅森工系统就达8000hm2,引种... 相似文献
3.
赤松毛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松毛虫在辽宁省主要分布于辽南及辽西,与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混合发生,辽东、辽北等地虽有分布但数量较少,为油松、赤松、黑松及樟子松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利用多年累积的观察资料,对其幼虫的龄期、取食量、蛹重与产卵量的关系、卵的孵化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详细地报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制定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山西省石千峰工区油松毛虫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和卵期的生活习性、生活史、发育历期等进行深入调查,测定各龄幼虫体长和体重,总结其生物学特性及年生活史。 相似文献
5.
越冬代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永洁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7,30(5):69-72
通过对越冬代松毛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发现了松毛虫在越冬场所的数量分布、自然死亡率、抗药性、抗寒性、出蜇活动和上树取食过程规律。 相似文献
6.
7.
<正> 松毛虫脊茧蜂(Aleiloles den-dralimi(Matsumura)是松毛虫类幼虫期的一种优势寄生蜂。自然寄生率为10%~85%,幼虫期240 d,雌蜂携卵量平均89粒。该蜂在河北丰宁县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措施保护脊茧蜂,3年来在累计3万多hm2的防治区推广生物防治为主的抑制松毛虫防治技术,获经济效益2 167万多元,为害虫的生物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9.
10.
明纹柏松毛虫(D end rolim us suffuscus illustratus L a jonqu iere)是侧柏树重要的暴发性食叶害虫。该虫在山西省1 a发生1代,以3龄-5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底至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取食。幼虫多为8龄,幼虫期133.5 d,幼虫越冬前期和结茧化蛹前期发育历期较长;雌蛾比雄蛾寿命长,雌蛹蛹期21 d,雄蛹蛹期28.5 d。可结合蜘蛛、食蚜蝇、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天敌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毛虫 ( 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重要的森林害虫之一。该害虫曾于1 993、1 994年在安康地区文武山林区暴发成灾。 1 998~ 1 999年 ,又相继在安康、宁陕、石泉、汉阴等县市猖獗发生 ,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观察认为 :该害虫每年发生 2~ 3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缝中越冬。越冬幼虫每年 4月份大量出蛰 ,第 1代幼虫每年 5月中下旬始发 ,6月上旬盛发 ,为防治的关键时期。1 生活史观察与调查方法1 .1 卵期1 999年 5月下旬 ,在汉阴县龙宝乡采收新产卵块 2 0枚 (部分为捕捉雌成虫产卵获得 )置于室外 ,自然孵化。逐日观察记… 相似文献
12.
13.
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毛虫在大兴安岭林区2年1代(跨3个年度),幼虫期经过两次越冬:第1年以2~5龄越冬,4龄占42.3%;第2年以6~8龄越冬,7龄占79%。幼虫危害时间约200天左右,发育至9龄结茧化蛹,卵期平均13天,蛹期平均17天,成虫寿命5~15天。于5月上旬及8月中下旬利用杀虫优、马拉硫磷22.5g/hm~2低量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15.
永安市云南松毛虫生物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松毛虫是福建省柳杉的主要害虫。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卵于翌年1月下旬孵化,幼虫7龄,历期126~171d,蛹期66~83d,成虫寿命4~13d。其发生发展与气候、海拔、林分组成与林龄及天敌等因子密切相关。通过对云南松毛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提出了适时、有效控制其危害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油松毛虫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分析了油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原因,制作了种群生命表,提出了防治该地区松毛虫的长期战略思想是改善生态环境,短期战略为彻底防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雷寺庄林区油松毛虫预测预报、天敌资源及开发利用、营林生态防治、无公害生态防治、危害损失及经济阈值和灾害类型区划等研究的新成果,并提出了今后油松毛虫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动态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以6种分布型指数测定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幼虫种群静态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在上树过程中的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聚为两类:即前期型和中后期型;其6种分布型指数可分为三类:即(1)m~*/m,C_A,I_δ;(2)入;(3)C,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