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68对SSR引物扩增了35个粳稻品种(系)的基因组DNA,结果有46对引物在35个品种间具有稳定多态性.有6个品种可用单一特异的SSR标记加以识别,其余29个品种则需要不同的SSR指纹组合才能识别.用12对核心引物构建的SSR指纹图谱能将35个粳稻品种逐一区别开来.35个粳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27~0.98.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2处,可将35个粳稻品种分为4类.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依据系谱分析的品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粳稻品种(系)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7对SSR引物所检测出的114个等位基因位点对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48份粳稻品种(系)进行了遗传相似性分析,在47对具有多态的SSR引物中选择其中17对多态性好、带型清晰的SSR引物构建48份粳稻品种(系)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7对SSR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将48份粳稻品种(系)逐一区分开来。48份粳稻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65~0.98。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9处,可将48个粳稻品种(系)分为3类,绝大多数品种(系)都聚为第三类群,说明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粳稻品种(系)的遗传基础相对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利用SSR技术构建以杂交粳稻亲本为主的SSR指纹图谱。[方法]用48对SSR引物扩增了42个杂交粳稻亲本的基因组DNA,从中筛选出12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推荐为核心引物。建立了42个杂交粳稻亲本×12个核心引物的DNA指纹数据库。[结果]采用类平均法聚类分析计算42个基因型的相似系数,在相似系数0.73处,可将42个杂交粳稻亲本分为5大类。[结论]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反映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部分香稻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太湖稻区和引自国内其它地区的39个香稻品种以及2个籼型恢复系对照品种为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已公布的40对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出13对核心引物,在这41个水稻品种中共检测到36个多态性片段.据此建立41个水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它们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  相似文献   

5.
采用农业部推荐的12对水稻SSR引物(NY/T 1433—2007),对2008年以来由浙江省主要育种单位育成的46个常规粳稻品种构建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2对SSR引物共检测出84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频率(FP)值为0.192。46个品种的相似系数在0.735~1.000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879,表明近年来浙江省粳稻品种亲缘较近,遗传背景较狭窄。该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水稻新品种选育、鉴别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瓜品种RAPD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技术对22个具有广泛遗传基础的黄瓜品种进行了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从24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7条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27条引物共扩增出163条带谱,其中多态性带70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43.10%.9条RAPD引物产生的12个特异性标记可以单一地鉴别9个品种,利用不同引物的组合可将其他品种鉴别出来.通过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当GSC=0.688 8时,可将22个黄瓜品种分为4个群.22个品种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 0.800 4,说明黄瓜的遗传变异较低,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太湖稻区粳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DNA指纹图谱,分析粳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为其育种和种子纯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以19份太湖地区优质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对SSR引物构建其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遗传相似性.[结果]24对引物在19份粳稻品种中共检测到99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1~7个,平均为4.1个.筛选获得能完全区分19份粳稻材料的4对核心引物(RM190、RM18、RM297、RM5414),其在19份粳稻中可扩增获得22个多态性片段;以RM190和RM18区分鉴别粳稻材料的能力最强,可以区别鉴定6个粳稻品种,RM297和RM5414仅能鉴别2个粳稻品种,RM297能鉴别常农粳5号和宁9103,RM5414能区分南粳47和常粳10-9.19份粳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08~0.857,平均为0.605,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0.700的材料占81.87%.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550处,19份粳稻材料可聚为两大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620和0.570处,两大类群均可分为两个亚群.[结论]太湖地区常规粳稻品种遗传背景相似度高,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有待进一步加强引进和利用新的基因资源,创新水稻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淮安地区主栽小麦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布在小麦42条染色体上的86对SSR引物,对24份淮安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86对SSR引物中有26对引物在24份材料之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利用这26对SSR引物所检测出的124个等位基因对24份淮安地区小麦主栽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并在26对引物中选择其中6对多态性好、扩增带型清晰的SSR引物构建24份小麦品种(系)的指纹图谱。6对SSR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将24份小麦品种(系)逐一区分开来。24份小麦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54~0.92。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4处,可将24份小麦品种(系)分为4大类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SSR标记对24份太湖地区杂交粳稻品种初步建立了DNA指纹图谱和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在研究材料中共检测到105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为4.38个.筛选出5对核心引物(RM336、RM72、RM1195、RM19和RM267)建立了24份材料的DNA指纹图谱.24份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9~0.99,相似系数比较大,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基础多样性相对狭窄.在遗传相似系数0.71水平处可以将24份材料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0.
以金银花及其常见变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技术构建分子指纹图谱,并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选择25个SSR位点用于多态性分析,其中3个位点具有较强多态性,并构建基于Excel格式的金银花SSR指纹图谱,包括3对引物在6个供试材料中扩增到的18条多态性条带信息。应用该指纹图谱对金银花及其变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与山银花之间遗传距离较远,仅0.28。应用该指纹图谱对87个市售金银花进行分析,能够区分出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金银花品种。SSR标记技术具有快速、稳定的优点,具备金银花种质资源标准化分析及中药材市场化检测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粳稻品种间种子贮藏蛋白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115个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种子贮藏蛋白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65×103带的有无,70×103、60×103、57×103、37×103~39×103、22×103~23×103、13×103 、10×103带染色的深浅, 35×103带迁移的速率,及57×103位置带的数量这4种蛋白谱带变异,共鉴别出19种蛋白图谱类型.品种间蛋白谱带相似系数范围在0.75~1.00之间,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94处明显地可以将供试品种分为3组:第1组为8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第2组为15个高贮藏蛋白含量的品种;其他92个品种为第3组,占供试品种的80%.除了中熟中粳生态型与高直链淀粉含量组有关联外,依据熟期划分的生态型与依据贮藏蛋白聚类分析划分的组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粳稻新老品种株型性状比较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选用日本、韩国、中国的粳稻品种30个,将1990年及以前育成的品种称为老品种,1991年及以后的品种称为新品种。比较新老品种株型性状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新品种比老品种株高低,穗角小,单株有效穗数少,每穗总粒数多,着粒密度大;新品种比老品种倒2叶基角大,倒3叶基角和张角小,倒3叶叶长短。(2)新老品种的10穴产量,穗总粒数,穗角及着粒密度差异极显,新老品种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宽差异极显。(3)根据通径系数,老品种中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新品种中经济系数、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新老品种中着粒密度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总和都为最大。新老品种的倒2叶宽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老品种的剑叶宽和剑叶基角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总和较大;新品种的倒3叶宽和倒3叶基角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总和较大。  相似文献   

13.
用52对SSR引物对以培矮64S为母本的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的5个亲本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1个杂交粳稻86优8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46对引物能在7个亲本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8对引物能将4个两系杂交稻与对照杂交粳稻区分开,且在86优8号的亲本中具有多态性;可区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两优122和86优8号F1及其亲本的SSR引物分别为34、32、31、30和14对;有16对SSR引物可用于区分4个两系杂交组合F1和亲本,引物RM206和RM286可区分5个组合和各自的亲本。应用其中1对引物RM505对两优培九进行鉴定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准确区分两优培九及其亲本。根据本试验中引物的多态性和特异性结果,有多种途径可鉴别这4个两系杂交组合。可通过RM13(或RM206、RM286等)、RM224(或RM337)、RM234(或RM252、RM505和RM565)和RM25(或RM217、RM248和RM585)等4对引物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和两优122分别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4.
水稻6个异交相关性状的SSR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核心种质和栽培品种中选取95个品种构成品种总群体,调查该群体6个异交相关性状。选用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93个SSR标记对这95个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TASSEL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对标记与性状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发掘有利等位变异和相应载体品种。结果表明:品种总群体中6个异交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62.9%。共检测到22个与异交性状相关联的SSR分子标记,其中8个与剑叶角度相关联,2个与花丝长度相关联,4个与花药长度相关联,1个与柱头长度相关联,3个与柱头外露率相关联,9个与开颖角度相关联。发掘了一批携有优良等位变异且效应值较大的载体品种。携有RM480-197 bp和RM535-170 bp条带的‘无芒早稻’分别对增加剑叶角度和花丝长度效应最大。携有RM311-162bp条带的‘敲冰黄’对增加花药长度效应最大。携有RM498-187 bp条带的‘滇屯502选早’对增加柱头长度效应最大。携有RM206-150 bp条带的‘徐稻5号’对提高柱头外露率效应最大。携有RM311-159 bp条带的‘小白野稻’对增加开颖角度效应最大。这些有利等位变异及其载体品种可用作水稻异交性状遗传改良的亲本。  相似文献   

15.
将10个特选的水稻品种的离体培养特性与模式品种台北309进行了比较.试验发现在培养基含有2mg/L的2,4-D的情况下添加0.5mg/L的BA对爪哇稻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显著有利,而对其他品种的正向作用不大或反向作用明显.虽然华航1号和华航3号的愈伤组织和台北309一样能够在没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再生植株,但再生效率很低.在含有BA的培养基上所有品种的愈伤组织都能够再生出更多的植株,添加铜元素对部分品种的植株再生也有促进作用.先将愈伤组织进行分化预备培养然后才进行植株再生培养能够取得最好的植株再生培养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适当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大多数品种的培养反应.经过比较筛选出离体培养特性与模式品种相似的优质籼稻品种水晶占和台湾香占,可以作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品种改良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17.
粳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5年和2006年调查了粳稻品种丙89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7:8和F8:9)370个株系主茎穗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的表型分布,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这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2年的数据均显示,一次枝梗数性状受2对连锁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和4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1%和41%;二次枝梗数性状均受2对独立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0%和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和12%。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水稻种子活力和耐缺氧能力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太湖流域5个生态类型297个粳稻地方品种和2个对照育成品种的种子活力指数和5 cm水深条件下生长7 d的芽鞘长度,研究了这两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它们与水直播14 d的幼苗高、成苗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方品种的种子活力和幼苗耐缺氧能力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9.5%和15.2%,这两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早熟晚粳生态型中.种子活力指数、缺氧条件下芽鞘长度均与水直播14 d的幼苗高及成苗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从早熟晚粳中筛选到薄稻3、硬头茎、三百粒头、大稻头、乌金香糯、荒三石4、晚八哥头7个高活力和耐缺氧能力的品种资源,可供适于直播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利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自然条件及30℃、12h光照控制条件下6个生态类型的95个粳稻品种芽鞘长度、不完全叶长度及7d后苗高3个幼苗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株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5个品种中3个幼苗性状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变异;3个幼苗性状平均值的大小与生育期长短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控制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和苗高小于自然条件下的;在两种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与株高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完全叶长度可以作为鉴别株高差异大的亲本所配F1杂种种子纯度的幼苗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