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柞树是放养柞蚕的重要饲料,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柞树林型,提高柞蚕茧产量,笔者对柞林资源的林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放养柞蚕主要树种是蒙古柞,而蒙古柞林所处的立地条件及生长特点可分为3种林型,其中胡枝子-蒙古柞林、榛子-蒙古柞林是最佳的放养柞蚕林型地。1蒙古柞1.1形态特征蒙古柞幼树树皮呈暗灰褐色,成熟树树皮呈暗灰色。幼期枝条呈紫褐色,小枝呈栗褐色,枝有棱,枝表面无毛。叶子常集生于枝条顶端,叶柄略短;叶呈倒卵形和倒卵长形,叶尖呈钝形,叶幅前端较为宽大(4 ̄9cm),叶长度为5 ̄20cm;叶子侧脉7 ̄12对;叶表面呈绿色,叶背颜色…  相似文献   

2.
在15年以上树龄自然柞林的大树上放养柞蚕 ,不同于传统的在小树上的放养技术 ,柞树不经过人工砍伐 ,整个龄期均在大树上放养 ,直至作茧.通过生产实践 ,初步解决了自然柞林养蚕中的收蚁、蚕期管理、天敌防御及摘茧等技术问题 ,有望扩大柞林放养面积 ,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饲料粮减量代替,寻求新型饲料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柞树在我国广泛分布,柞叶产量大,可以作为畜禽饲料进行利用。本文对柞树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一、柞树简介柞树是壳斗科栎属经济植物的总称,又名栎树、橡树,抗寒耐旱、生命力强,在我国广泛分布。从海南到黑龙江都有柞林,在黑龙江五大连池市有柞林21.7万亩。据有关数据,每年用作放养柞蚕的不到6%。  相似文献   

4.
发展柞蚕生产是否会对柞树的生长以及山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根据植物的生长冗余理论与补偿机制并结合已有的柞树去叶试验和柞蚕放养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柞树部分去叶后有利于光合同化产物向枝条和剩余叶片中的分配,补偿因去叶带来的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生长不平衡,直到二者恢复正常比例;柞树的生长冗余现象和补偿作用主要体现在茎、叶等主要部位与器官,以及柞树夏梢的二次生长方面。据此认为,采用科学方法放养柞蚕和管理柞树能够使柞树的生长特性与放养柞蚕有机结合,使柞树生长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实现柞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春季,巴州区梓橦庙镇谢家湾村梓睿柞蚕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喻志国,在谢家湾村通过租赁流转了100hm~2(1500亩)柞林,建成生态柞园53hm~2(800亩),并专程从辽宁省西丰县聘请2名具有近20年柞蚕养殖经验、技术娴熟的养蚕能手,放养柞蚕种3斤,收获柞蚕茧650kg,蚕茧销售产值达4万元。摸清实情,是放养柞蚕权宜之计。"首先是不清楚这边的柞树与辽宁那边柞树品种的差异,也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室内床上散养法”“柞园塑料薄膜筒柞树套把保护育”和“柞园布袋柞树套把保护育”等3种春柞蚕小蚕保护育的主要技术。并围绕着这3种技术的主要技术要点及应用现状展开详细论述。“室内床上散养法”技术平均每年放养把数能达到1000多把,至2022年年底已累计推广应用19837把,新增收益31186.8万元;“柞园塑料薄膜筒柞树套把保护育”技术2008—2020年期间在主要蚕区累计推广使用近14000把,平均增产柞蚕茧14%以上;“柞园布袋柞树套把保护育”技术已累计推广应用10147把,新增收益20188.3万元。因此,这3种省力、容易掌握的新型保护育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春柞蚕蚕茧产量,从而促进柞蚕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越赟  李五建 《中国蚕业》2007,28(3):64-65,67
陕西南部秦巴山区柞林资源丰富,柞蚕放养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秦巴山区就开始提倡经营柞蚕生产,指导农民放养柞蚕,乾隆九年(1744年)后,大部分宜蚕柞林山坡始得开发利用,全省产柞蚕茧1500t左右。以后数百年时盛时衰。建  相似文献   

8.
单洪军  刘杰  王丽艳 《中国蚕业》2006,27(3):100-101
柞树叶是放养柞蚕的重要饲料,柞树生长地理条件对柞树叶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场地内腐熟物质多,不但土质肥沃,而且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场地湿度,柞树生长旺盛,叶质也优良,放养柞蚕产茧量也高,茧质也好。因此,保留柞蚕场地树下杂草、枯枝、落叶,增加场地腐热物质层,提高场地肥力是养树养蚕的重要手段,也是养蚕获得丰收的先决条件。为使柞树永续利用,充分利用好这一经济林,特对克山县养蚕场地进行了粗浅的调查。从调查结果分析看:场地不但存在着严重的沙化现象,还因超负荷的放养柞蚕,加剧了树质下降而影响整个树体的生长发育。现将调查结…  相似文献   

9.
柞蚕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经济效益高,但柞蚕养殖受柞林资源及柞园面积的限制,难以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总结了目前柞林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规模,用于柞蚕饲养的栎属植物的主要树种及其优缺点,其他代用饲料树种的主要种类及使用特点。其中,蒿柳是东北地区常见的本土树种,因其繁殖快速,叶可养殖柞蚕,一直作为柞蚕的代用饲料。详细论述了蒿柳的种类、利用历史、扦插方法及养蚕模式,旨在了解各类饲料植物的基础上,利用好现有资源并为扩大柞蚕养殖规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南省柞园柞树树型种类调查和对柞园的轮茬修剪、不同修剪方法养蚕的对比试验,探讨适合技术操作和放养柞蚕的理想树型,为河南省柞园的科学修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嶺位居我国最北部,溫度最低达零下40℃左右,有广闊的原始森林。柞林到处都是,据估計約有三千多万亩,是发展柞蚕最丰富的資源;加之气候涼爽,長柞林山坡的坡度較小,柞树多系3—10年生,柞叶幼嫩肥茂,实系我国良好的柞蚕区域。由于天寒地冻,一年中无霜期仅百天左右,从来无人敢于想去放养柞蚕。  相似文献   

12.
姜义仁  秦利 《中国蚕业》2012,33(1):94-96
柞园又称柞蚕场或柞坡,柞园建设是发展柞蚕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柞园建设影响柞蚕营养条件及山区生态环境。柞树不仪是柞蚕的饲料树种,也是我幽重要的植被资源、绿化树种,同时还是…区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3.
柞场是生产柞蚕饲料和放养柞蚕的场所,它有如桑蚕的蚕室和桑园。柞场培植利用管理的好坏,对放养柞蚕有很大关系。兹就辽宁省的柞场的培植利用管理情况介绍如下: 一、辽宁省的柞场情况一)柞场的形成辽宁省约计原有7—8百万亩的柞林,主要  相似文献   

14.
当前柞蚕业产权制度不合理,林蚕矛盾比较突出,制约了柞蚕场资源的利用水平。通过延长蚕场承包期限,适当控制春蚕放养规模,合理配置放养品种,推广放养新技术,做好病虫害防除工作,能够提高柞叶饲料收获系数。  相似文献   

15.
我区地处亚热带,位北纬23°—25°间,光照短,属天然的柞蚕一化性区域。从北方引进的柞蚕二化性品种,放养当代即变为越年,一年只能放一次。然而我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一年可放养两次甚至三次。加之柞林资源丰富,全区有柞林面积1000万亩左右,发展柞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6.
河南用于放养柞蚕的柞树,栓皮栎约占实用柞园面积的59.50%,麻栎约占实用面积的37.96%,其它树种如槲栎、锐齿槲栎等只占总量的2.5%左右。河南柞园的土壤质地90%以上是砾砂石土壤,其次是褐土壤和黄棕壤土,还有极少量的棕壤土。  相似文献   

17.
一、广西柞林资源丰富,据调查有1000多万亩,发展柞蚕潜力很大,建议对现有可供养柞蚕的成片柞林进行一次普查,查清各地现有柞林面积种类,绘出柞林分布及种类分布图,供制订柞蚕发展规划参考此事建议与林业部门、辽宁省丹东蚕研所同志协作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1柞蚕场的建设(1)柞蚕场柞树的补植抚育。柞蚕场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以此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率和单位蚕场面积的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退耕地和荒山坡地等适于栽植柞树的,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柞树补植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冷凉地区以春季为好。用直播方法补植柞树,成本低,柞苗成活率高,方法简单,补植速度快,同时可节约育苗用地。蚕场补植柞树以后需及时抚育,这是保证  相似文献   

19.
用路线法在凤城地区柞蚕场、柞林定点调查柞树菌根真菌种类资源 ,并对部分种类的子实体生长期进行了观察。经百余次调查并采集标本请专家鉴定 ,初步查明该地区有 3 5种柞树菌根资源 ,初步掌握了 1 8种柞树菌根真菌子实体年内发生期及发生量。发现多数子实体发生期与气候关系密切 ,雨水调和 ,蚕场土壤保持湿润可连续发生 ;在蒙古柞、尖柞、辽东柞等柞树根际发生较多 ;柞树枝龄 2~ 5龄 ,郁闭度 0 .5~ 0 . 6的蚕场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是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放养方法与其它地区不尽相同.在春柞蚕放养过程中,除稚蚕期利用很少老梢柞叶外,四、五龄壮蚕期历来采用火芽饲养.而蚕坡的轮伐直接影响柞树的生长,且存在着柞树有效产叶量低,养蚕劳动强度大,生态效益差等缺点,是柞蚕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依照柞树、柞蚕的生长发育协调一致满足蚕儿生理需要的原则,就河南柞蚕全龄老梢育技术,在此与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