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开展漳平地区杉木和檫木不同混交比例的造林效果研究,分析其胸径和树高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7杉3檫、5杉5檫、7檫3杉等3种不同混交比例中,7杉3檫的混交比例最有利于杉木、檫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  相似文献   

2.
陈凤和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52-154
杉木纯林、9杉1杂、8杉2杂、7杉3杂等4种造林模式10年生林分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相似的郁闭度下,8杉2杂林分蓄积量最大,7杉3杂林分次之,9杉1杂林分再次之,杉木纯林蓄积量最低。本文根据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获得的数据,对杉木、杂种马褂木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从中确定了8杉2杂为3种混交比例中最佳,为杉木、杂种马褂木混交比例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春 《安徽农学通报》2014,(14):106-109
枫香与杉木种间关系协调,是一个优良的混交组合,开展枫香、杉木混交,可解决杉木连栽导致的地力衰退问题。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枫香、杉木混交,对两者的径、高生长和单株材积的增长,以及林分蓄积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混交比例间枫香和杉木的径高、单株材积,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混交比例间土壤有机质、全P、全N、水解性N、速效P、速效K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5种混交比例中,5杉5枫的混交效果最好。不同混交比例,对枫香、杉木的种间关系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且这种影响随林分年龄增长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秃杉可以改善杉木连栽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杉木、秃杉混交能够延缓甚至防止地力衰退,探讨两者混交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树种组成林分之间,在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方面,都有着极显著差异;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Ⅰ、Ⅱ、Ⅲ类地的混交比例,分别以8杉2秃、5杉5秃、5杉5秃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5.
通过杉木与阔叶树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对12a生混交林调查结果表明,杉阔混交能明显地促进杉木的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增强林分抗逆性,提高森林多种效益,是培育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也是恢复林地生产力、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营林措施之一。但混交树种及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的生长影响较大。试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杉木与木荷等阔叶树混交的适宜类型为:杉木与木荷混交比例为2∶1,杉木与火力楠、檫树混交比例为1:1。值得注意的是,杉木阔叶树混交,如伴生树种为速生的阔叶树种(如火力楠、檫树等),则杉木的比例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6.
杨新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129-130
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杉木二代林资源现状进行介绍,提出杉木二代林的3种更新模式:杉、竹混交,杉、檫混交,杉、枫香混交,并对该区现有的杉木二代林更新实践进行分析,以供林农和林业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红豆树、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方式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金粦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57-159
红豆树、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7杉3红林分蓄积量最大,5红5杉林分次之,10杉林分再次之,红豆树纯林蓄积量最低。不同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林分中红豆树树种比重增加,林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全N、水溶性N、速效P等土壤肥力指标显著提高。7杉3红是3种红豆树造林模式中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8.
杉楠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44-145,227
针对当前杉木纯林连栽引起林分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等问题,开展杉木与楠木混交造林试验研究,对杉楠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在生长量、林内小气候和土壤肥力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楠木按1∶1和1∶2混交,林分中杉木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均超过杉木纯林,其中杉木与楠木1∶1混交,林分中杉木各生长指标增加幅度较大,与杉木纯林相比,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分别增加了43.07%、113.83%和35.61%.杉楠混交后,林内湿度提高,林内气温、土温和光照强度降低,土壤变得疏松、通气和透水,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本试验条件下杉木与楠木混交的最佳模式为杉楠行状混交.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人工杉阔混交试验,应用数量化取值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六个树种和杉木混交后产生的不同效益,为确定最适宜和杉木混交的树种及其理想的混交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赵良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28-130,145
凹叶厚朴与杉木、马尾松的不同混交比例、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凹叶厚朴、杉木、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凹叶厚朴的树皮率都有极显著影响。马尾松是凹叶厚朴优良的伴生树种,种间关系良好。凹叶厚朴、马尾松的混交比例以5马5朴较为合理。杉木与凹叶厚朴混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楠杉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楠木是我国的珍贵用材树种。但生长慢、经济收入迟,人工造林不多。本楠杉混交林,楠木是目的树种,试验结果表明:2楠:1杉株间混交的较好;1楠:1杉株间混交则营造较简单,也是一种可应用的混交方式。混交林中的楠木比楠木纯林生长稍差,但其中的杉木生长很好,且杉木小径材有利用价值,提早收入,以短养长,以杉养楠,是当前发展楠木生产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米老排人工造林及杉米混交造林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米老排适宜性强,幼年生长快,7年生的杉米混交林米老排平均胸径5.65 ̄6.15cm,略大于杉木;平均树高4.23 ̄5.57m,有明显高于杉木的趋势。杉米混交林生长良好,种间关系协调,生长稳定,米老排是杉木优良的混交造林树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大力造林。  相似文献   

13.
杉木阔叶树混交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青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45-146,148
杉木纯林林分抚育性弱,林木单位产量低。对杉木与阔叶树混交造林进行研究,为杉阔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乳源木莲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报道乳源木莲人工造林试验及杉莲混交造林的生长情况和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具有适应性强,育苗造林容易成功,幼年生长快等优良性状,9年生的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平均胸径7.3~8.1cm,略小于杉木;平均树高7.1~7.4m,有略高于杉木的趋势.杉莲混交林生长良好,种间关系协调,生长稳定.乳源木莲是杉木优良的混交造林树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大力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5.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林分结构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7年生杉木与山杜英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及山杜英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山杜英纯林(81.9210t/hm^2)和杉3:山1(58.1940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出2.01倍、1.13倍,杉5:山1(49.7117t/hm^2)和杉2:山1(44.5395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82.67%和63.66%;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不仅有利于地力维护,促进杉木生长,而且还能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因此,杉3:山1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杉木毛红椿不同混交比例及杉木纯林(CK)的生长效应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造林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其10年生林木无论是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均比杉木纯林生长更好。在不同混交比例中毛红椿混交比例减少而杉木平均胸径呈增加趋势;树高以3∶1带状混交、4∶1带状混交为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年生林木的林分蓄积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与CK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与2∶1带状混交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加上对树冠生长的分析结果认为,杉木毛红椿混交,以杉木毛红椿8∶1插花混交、4∶1、3∶1带状混交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红锥杉木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红锥杉木混交造林效果研究表明 ,杉木与红锥 ( 7杉∶ 3锥 )星状混交 ,7年生时 ,种间关系比较协调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且改土效果显著 ,明显地提高了林分的产量和质量 ,混交林的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了 42 .82 %和 5 7.0 8% .但现实保存密度偏大 ,种间竞争剧烈 ,混交林分结构不够稳定 ,急需通过适当的间伐以改善种间关系 ,调整林分结构 .杉木红锥人工混交是改造杉木低产林、防治地力衰退及扩大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种植范围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在适宜区进一步推广营造  相似文献   

18.
研究十一年生杉木与乳源木莲1:1株间混交(HZ11)、1:1带状混交(HD11)、2:1带状混交(HD21)、1院2带状混交(HD12)及杉木纯林5种不同混交比例对混交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院混交比例对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中杉木及乳源木莲的生长都有影响。林分蓄积从大到小依次为院HD21>HD11>HZ11>CK>HD12,林分蓄积量以处理HD21最大,处理HZ11次之。从生长效应分析,处理HD21较合适,但从改善林地土壤肥力,可持续经营以及培育主导目标诸多因素考虑,适当提高乳源木莲的混交比例是必要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无论是何种混交比例,树龄11年时杉木和乳源木莲的树冠生长都受到抑制,树冠枝下高抬高,冠幅缩小。因此,建议经营者要及时进行间伐,保留适当的树冠面积,为进入树干材积快速生长阶段的杉木、乳源木莲提供必要的有机物制造与供应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培育出大径材。  相似文献   

19.
以营造在建德市寿昌林场五年生刨花楠与杉木不同混交模式林及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刨花楠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生长差异以及与杉木混交后不同模式林分的生长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刨花楠幼林生长量差异明显;刨花楠与杉木混交后能促进刨花楠幼林的生长,其中以楠∶杉=2∶1混交模式刨花楠的生长量较高,与刨花楠纯林相比,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0.45%和12.71%,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刨花楠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20.
自1978年以来,采取同一种源、同一造林实施方案,在浙江省建德、嵊县、余姚、奉化、临安等地营造了杉木檫树星状混交林约21ha(313亩),通过7年的连续测定,已初步得知:混交林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明显大于檫树纯林,生态效益显著;尤以三行杉、一行杉檫隔株混交和二行杉、一行2杉1擦混交配置图式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