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佳茹  赵军  王建邦 《草业科学》2021,38(3):419-431
祁连山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区域内部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及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本研究通过研究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对干旱的响应,为生态环境改善和减轻干旱影响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MOD13Q...  相似文献   

2.
近10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石羊河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针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定量监测策略及关键技术,提出石羊河流域尺度的植被覆盖、水库面积、积雪面积等要素因子的快速监测方法,并具体通过实际监测水库蓄水前后面积、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积雪分布特征,分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研究发现:1997-2006年,整个祁连山区域冰川积雪面积呈多波形变化,有线性增加趋势。其中,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上游)和中段积雪面积呈减少趋势,西段呈增加趋势。石羊河流域植被总面积整体上呈持续减少趋势,其中稀疏植被和茂密植被退化最严重,适中植被面积变化不大。红崖山水库面积基本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05年,是19.35 km2;最小值出现在2001年,为7.4 km2。  相似文献   

3.
利用野外观测试验、数理统计、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探讨干旱对草原牧草生物量的影响及其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在1961~2017年期间,呼伦贝尔市气候趋于干旱,尤其是2000年以后,干旱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均有所增加;空间上,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发生严重和极端干旱的次数较多。6个月和12个月尺度的干旱趋势率呈显著增加趋势,趋势率较大地区包括满洲里市、额尔古纳市和新巴尔虎右旗。通过计算呼伦贝尔市6个地区2004~2016年5~8月份的生物量损失率后,发现2004~2009年和2015~2016年两个时期大多地区牧草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平均损失率达到了-50%,严重月份达到了-80%~-70%。利用牧草生物量损失率与SPEI 3构建了呼伦贝尔草原6个地区干旱-损失率模型,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相应地区的牧草生物量损失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植被退化原因及其保护策略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对治多县32年的降水和气温变化资料的分析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出现了较明显的增温减水现象,大气干旱加重,空气中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因而造成了该地区的气候干旱化,不利于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和维持。同时,由于人口和家畜数量的增加,每个羊单位占有可利用草地从1953年的2.3hm^2降低到1994年的1.1hm^2,使牧压成倍增加。与60年代相比,平均产草量降低了50%以上,而有毒有害类杂草增加了20%~30%。到目前为止,约有1/3以上的草地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约有1万hm^2的天然草地已经荒漠化或沙化,主要分布在水边、河岸附近、滩地、坡麓和居民点周围即冬季牧场,是局部的退化;但夏季牧场牧压较小,牧草利用率较低,因而保持相对良好状态。由此可见,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但气候的干旱化给过牧对草地的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叠加效应加速了草地的退化沙化。同时,由于气候的干旱化可能导致高寒草甸面积的缩小,使高寒草原及荒漠草原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从而导致该地区草地总生产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海省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此背景下,以GIMMS NDVI 3g.v1为数据源,采用Sen+Mann-Kendal方法研究青海省1982-2015年植被覆盖区域NDVI时空变化,将趋势分析和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叠加,研究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的持续性特征,并揭示植被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近34年青海省植被NDVI整体呈从西北到东南的增加趋势;且变异系数显示,波动性较大地区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周边和青南牧区西北部等植被NDVI较低的区域,波动性较小地区集中在祁连山东部、东部农业区和青南牧区东南部等植被NDVI较高的区域。2)近34年青海省植被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增长率为0.38%·10a~(-1);且NDVI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存在1994年和2000年两个突变点。3)近34年青海省植被改善区域(75.4%)远大于退化区域(24.6%),其中显著改善面积占植被覆盖区域面积的40.9%,退化区随时间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转移现象。4)Hurst指数表明,青海省植被变化反持续性较强,趋势分析与Hurst指数叠加得出,由退化转为改善的区域占植被覆盖区面积的13.7%,由改善转为退化的区域占植被覆盖区面积的44.3%,另41.5%的区域无法确定未来变化趋势。5)青海省植被生长季NDVI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且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祁连山地区10个气象站1973~2016年最新气象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及M-K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比较了东、中、西段气候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973~2016年,祁连山区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38℃/10a,其中在春季表现的尤为明显;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表现出升温的不对称性;近44a祁连山区降水明显增加,增加速率为9.7mm/10a,其中春季增加最多;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少东多分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8~10a的振荡周期,平均气温无明显转折点,降水量在2003年后明显增加;近44a东、中、西段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祁连山中段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暖湿化的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年和2009年2个时期的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的解译结果,分析研究区近10年的景观格局变化,并结合气象数据,探讨景观格局在气候背景下的演变规律,揭示生态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0年来研究区林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还是呈退化趋势,表现为水域及低湿地草甸的大量减少和低地盐化草甸的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研究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加上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持续的干旱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差,农牧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指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限制或取消引起生态退化的各种干扰因子,充分利用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达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红梅 《草业学报》2018,27(3):13-23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全区年降水量仅为110 mm左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柴达木盆地气温大幅升高,降水量明显增加,气候逐渐向暖湿化方向发展。基于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月气温、降水等观测资料、GIMMS和MODIS 1982-2016年卫星遥感资料,利用线性趋势、综合顺序分类法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区域和主要类型植被NDVI值多年变化趋势及其植被演替特征,结果表明,1982-2016年柴达木盆地四周高寒区和盆地内干旱荒漠区植被NDVI值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0090/10年、0.0011/10年;温性荒漠类、低地草甸类植被NDVI呈微弱增加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0011/10年、0.0036/10年,而高寒草原类植被NDVI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趋势系数为0.0058/10年。柴达木盆地气候极其干旱,水分是限制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植被NDVI值与年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蒸发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以气温发生突变的1987年为界,植被主要朝着温暖化和湿润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年代变化,寒温带植被类型逐渐减少,微温带植被类型逐渐增多,同时湿润度级别有所升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微温微干和微温微润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9.
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干旱灾害频发,探究草地覆被度对干旱的响应,能够为改善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1–2020年MODIS遥感数据和植被覆盖度实测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温度状态指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蒙古高原草原区草地覆被度变化、干旱分布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2001–2020年蒙古高原草原区内的草地面积整体上呈增加趋势,2001–2017年优势草地覆盖度为40%~60%和20%~40%,2017年后60%~80%和40%~60%为优势覆盖度,整体上有向高覆盖度转移的趋势。不同覆盖度草地中40%~60%和20%~40%草地的转入转出面积大,波动强稳定性差。2) 20年间2001年、2007年、2010年、2017年和2019年为研究区的干旱年份,2003年、2013年、2018年和2020年旱情较为缓和,中旱面积所占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整体的干旱情况。3)蒙古高原草原区草地覆盖度减少与气候干旱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植被类型草地覆盖度对干旱的敏感程度依次是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覆盖度20%~60%草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青海湖流域植被动态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方法】采用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分析、偏相关分析等方法,以MOD13Q1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2001-2019年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1)2001-2019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FVC)增长率为2.1%/10 a,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P<0.05),FVC改善面积约为1.21×104 km2,占总面积的48.77%;(2)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7.83%和41.52%;(3)降水和温度与FVC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比分别为7.93%和4.15%。【结论】近19 a年青海湖流域FVC整体改善显著,显著改善区域主要分布于流域西部和青海湖北岸区域;气候变化是流域FVC变化的主导因素,但人类活动对局地FVC变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降水对流域FVC变化的影响力更高,局地FVC变化对温度响应更强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警犬"随行"科目是警犬服从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判定犬服从性好坏的重要依据."随行"顾名思义,就是犬跟随训犬员(主人)并排行进,在行进过程中,要求犬注意力集中,跟随节奏明显,不超前,不落后,姿态优美,兴奋性高.那么如何达到随行训练的标准和要求呢?  相似文献   

15.
16.
17.
站立行走是在犬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力之后,为了培养犬的平衡协调性,提高犬的灵活性和服从性的训练科目,常用于表演,主要适应于中小型犬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19.
俗话说,“什么样的人训出什么样的犬”。训犬员是犬的复杂综合刺激者,训犬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犬心理的形成和行为的发展。尤其在犬的服从性训练中,应尽力达到“人犬合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