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竹材抗拉弹性模量及抗拉强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天然毛竹材视为纤维与基体两种组分材料的构成的复合材料,以一个维管束及周围所辖薄壁组织细胞为分析单元进行微观力力性能分析,得出以组分材料性能与含量表示的宏观性抗弹性模量和极限抗强度计算式,实验结果表明,毛竹材组分含量沿壁厚及秆高变异显著,组分(即纤维与基体)的抗拉弹性模量分别为27.60GPa和6.06GPa,抗拉强度分别为547.68MPa和74.60MPa,毛竹材的宏观抗拉弹性模量及强度同组分  相似文献   

2.
3.
将毛竹进行漂白和炭化处理,分别对原竹、漂白竹和炭化竹进行酚醛树脂浸渍试验,观察浸渍前其结构特征,测定浸渍质量,分析经过不同处理后毛竹材对酚醛树脂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炭化处理的竹片对酚醛树脂的渗透性能显著提高,竹片厚度越薄,其渗透性能越好。分析比较毛竹浸渍前后的结构差异,探索竹材对酚醛树脂的渗透机理,为竹质特种胶合板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竹龄毛竹材燃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锥形量热仪,在50 kW·m-2的热辐射功率下,对1~6年生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人工林竹材的燃烧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竹龄的增加,毛竹材的点燃时间、释烟总量和比消光面积均有所增大,质量损失率和第一释热峰有所下降,第二释热峰与竹龄无显著相关,但出现的时间延迟;4年生以上的毛竹材各项燃烧性能指标趋于稳定.图3表2参8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青、竹黄及竹肉不同部位的纤维形态、力学性能以及干缩性能等差异,为毛竹材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通过纤维离析与显微观察、力学性能与尺寸稳定性测试,分析比较毛竹材不同部位性能差异。  结果  毛竹材竹黄、竹肉与竹青不同部位中,纤维长度和宽度以及纤维占比差异极显著(P<0.01)。竹青和竹黄的纤维长宽比较为接近,且极显著小于竹肉(P<0.01)。竹青密布维管束,对毛竹材抗弯强度、弹性模量贡献最为大,其次为竹肉和竹黄。就顺纹抗压强度而言,从大到小依次为竹青、竹黄、竹肉。竹材横向干缩性明显大于纵向,全干干缩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径向、弦向、纵向。竹材不同部位中,径向和弦向气干干缩率的大小关系略有差异。  结论  毛竹材不同部位性能差异明显,竹黄抗压力学性能优于竹肉,可将竹黄保留用于制备新型竹木复合材料,有助于提高竹材利用率。图2表5参37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工艺对竹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处理温度为160,180,200℃,热处理时间为2,4,6 h的高温热处理工艺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材进行改性处理,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竹材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分别在160,180,200℃下处理4h后的竹材进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表征。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越高和时间越长,竹材中木质素质量分数也越高,综纤维素、α-纤维素质量分数呈现下降的趋势,竹材的纵向抗弯强度呈减小趋势,并且抗弯弹性模量呈减小趋势。200℃,6 h热处理竹材与未处理竹材相比,木质素质量分数上升了115.0 g·kg-1,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下降了93.1 g·kg-1,α-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下降了239.4 g·kg-1,毛竹竹材的抗弯强度较未处理材减小了84.5 MPa,抗弯弹性模量较未处理材减小了1.86 GPa。红外谱图中竹材表面羟基数目随热处理温度的上升和热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7.
于安徽省霍山县采集4年生胸径10~13 cm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10株,截取毛竹1.5~2.0 m之间(第11~15个竹节)的节间部分,从竹筒上劈制长度81 mm、宽度10 mm的竹条,以10 mm厚度为依据,将竹条内、外两表面进行刨平;参照相关标准,从竹壁外部、中部、内部分别制取厚度为7 mm的竹条,制备不同拉伸剪切试样,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INSTRON-5582)进行拉伸剪切试验;以总纤维束面积与剪切面面积之比,计算不同剪切破坏面的断层面积纤维比例;以断层面积纤维比例、剪切强度为评价指标,分析断层面积纤维比例对拉伸剪切力学行为和破坏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材弦向面拉伸剪切强度,与断层面积纤维比例不呈正相关关系。断层面积纤维比例为37.35%竹肉的剪切强度,大于断层面积纤维比例分别为43.91%、34.92%的竹青和竹黄;3个剪切面的载荷-位移曲线趋势相似,但竹肉最大载荷和破坏时的位移,都大于竹青和竹黄;这与竹材的两相复合材料结构及纤维和薄壁组织构成的强弱相界面特性相关。竹青破坏方式以纤维间界面剥离为主,竹黄以薄壁组织破坏为主,而竹肉破坏模式则为纤维...  相似文献   

8.
将竹材径向剖削加工成径向竹篾并织成束篾帘作为板材的芯层,以木单板为表层组成板坯;将板坯压制成板材后定厚砂光,再进行酚醛树脂浸渍纸贴面.结果表明径向剖篾比弦向剖篾的竹材利用率最低可高出15%~20%.贴面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30℃,热压压力2.5 MPa,热压时间10 min;浸渍纸贴面径向竹木复合模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好、竹材利用率高,板面色差和厚度偏差小,是一种高档的混凝土模板.  相似文献   

9.
不同催化剂条件下毛竹材液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高效液化竹材催化剂,达到竹材温和条件下液化,该文利用等温差示热量扫描曲线方法,分析了不同催化剂(KCl和K2 CO3)对毛竹材液化剂苯酚液化反应的影响。在20~300℃温度范围内,运用Kissinger方程在不同的升温速率(5、10、15和20℃/min)下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竹材液化反应是吸热反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特征液化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不同催化剂(K2 CO3、KCl、无催化剂)条件下竹材液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依次是45.95、59.99、58.00 kJ/mol,可见K2 CO3适合做竹材液化的催化剂。由外推法得出竹材液化反应最佳工艺为:催化剂为K2 CO3,初始液化温度为691℃,液化峰高温度为97.3℃,液化峰终温度为111.9℃。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竹制品加工利用水平,以高温水为传热介质,在温度为120℃、130℃、140℃、150℃,160℃,时间为60min、90min、120min的密闭条件下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进行高温热处理,以饱和蒸汽压控制试验的压力环境,研究毛竹材在不同水热处理条件下颜色及平衡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毛竹材表面颜色由明黄色向深咖啡色转变,红绿色品指数(a*)略微上升后下降,趋向于绿色,黄蓝色品指数(b*)逐步下降,趋向于蓝色。总体色差(ΔE*)增大,明度(L*)下降,竹材平衡含水率下降拐点出现在140℃,与热处理时间相比,热处理温度对竹材颜色及平衡含水率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毛竹物理性质对刨切表面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合理制订竹材切削工艺,提高竹材切削质量,该文经刨切实验,利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了毛竹不同切面、密度、含水率等物理性质对刨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竹材不同切面切削质量有明显区别,纵向刨切表面质量优于横向刨切; 竹材密度及含水率对刨切表面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密度越大,刨切表面质量越高;含水率与刨切表面粗糙度呈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2.
毛竹纵向力学性质的梯度变化及断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气干竹材的力学特性,为竹材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配备高精度光学引伸计的Instron力学实验机,对毛竹从竹青到竹黄的纵向力学性质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毛竹竹壁径向不同位置的力学性质差异很大,近竹青处的平均纵向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25.41 GPa和297.21 MPa,远远高于近竹黄处的5.78 GPa和65.80 MPa,且从竹青到竹黄呈明显的梯度降低趋势。毛竹薄片的断裂为脆性断裂,近竹青处为顺纹理的纵向劈裂,竹中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劈裂特征,近竹黄处为平整的横向断裂。【结论】竹材为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其独特的力学特性源于自身组织含量的梯度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毛竹微观构造特征与力学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毛竹的微纤丝角变化规律以及竹片强、刚度与纤维含量间的关系,并应用混合定律测定了纤维股和基本组织的强、刚度.结果表明,微纤丝角径向自内向外略有减小,纤维股面积比径向自内向外逐渐增大;从毛竹壁上沿径向分片切取的竹片强、刚度与其纤维含量成正比,关系为σ=571.72νf 0.1689,E=40.428νf-0.5438;毛竹纤维股的抗拉强度σf为562.5386 MPa、弹性模量Ef为39.2047 GPa.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毛竹幼林丰产抚育技术,主要包括毛竹幼笋养护、锄草松土、水肥管理、幼林抚育、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瘠薄山地在闽北山区占30%以上,在闽北林区瘠薄山地分布有毛竹。瘠薄山地应用不同的经营方式达到毛竹的丰产,是毛竹林在培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丰产技术。该文总结瘠薄山地毛竹丰产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到竹纤维不同壁层微纤丝的取向,该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毛竹纤维的微纤丝取向进行了高分辨观察。采用了两种样品制备方式, 一是化学离析后纤维,用于观察竹纤维表层的微纤丝取向;二是经过脱木素处理后的弦切片(厚度为30 μm),用于观察竹纤维细胞腔内壁的微纤丝取向。结果表明,毛竹纤维初生壁微纤丝呈无序排列,但其细胞腔内壁的微纤丝相对纤维长轴则几乎垂直排列,这种排列模式与木材细胞对应壁层微纤丝的排列模式相似。同时,还观察到某些壁层的微纤丝呈高度定向排列,但拍摄到这类图像的几率较小。该研究证实,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实现对竹纤维微纤丝取向的高分辩观察,并且样品制备远较透射电镜简单,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7.
毛竹林覆盖稻草丰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稻草覆盖毛竹林,可改善毛竹林的生态环境,促进毛竹生长,增加笋产量。总结毛竹林覆盖稻草丰产技术,主要包括竹林整地、林地清杂、稻草覆盖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毛竹新栽培变种—厚皮毛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在江西万载县境内分布的一毛竹新栽培变种———厚皮毛竹。  相似文献   

19.
毛竹向阔叶林扩展过程中的叶功能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毛竹在异质生境下的适应特性和生存对策,开展毛竹向阔叶林扩展过程(1号样方为毛竹纯林,2号样方为毛竹占优势的竹阔混交林,3号样方为阔叶林占优势的混交林,4号样方为阔叶纯林)叶功能性状特性研究,并探讨不同年龄(Ⅰ~Ⅳ度)毛竹的叶功能性状在扩展方向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扩展样方间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C含量(C)、叶N:P比(N:P)差异显著,其中2号样方内LDMC显著高于4号样方,1号样方内C含量显著低于3号和4号样方,1号和2号样方内N∶P显著高于3号和4号样方。比叶面积(SLA)、叶N含量(N)、叶磷含量(P)及叶C∶N比(C∶N)在不同样方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毛竹对不同生境做出一定的适应性判断。2)不同年龄毛竹的SLA和LDMC在1号样方内出现显著差异,I度竹显著不同于III度和IV度竹;C含量和N含量在2号样方内不同年龄竹间产生显著性差异。C∶N仅在2号样方内不同年龄竹间差异达显著水平;N∶P在1~3号样方中差异显著,均表现为II度竹中最低,I度竹次之。说明不同年龄毛竹叶功能性状在1号样方内差异性较突出,2~4号样方内叶功能性状的特性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消弱了毛竹自身发育间的差异。3)不同扩展样方内SLA与LDM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N与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SLA与C、N和P均呈正相关关系,而LDMC与C、N和P呈负相关关系。随SLA和LDMC变化,C变化最大,N次之,P变化最小,说明毛竹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沿扩展方向发生了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