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验以青藏高原青海省高寒草地中广泛分布和退化草地补播改良中的常用牧草品种-‘青牧1号’老芒麦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湖东地区设置1龄到6龄老芒麦自然生长田,6龄老芒麦施肥田和老芒麦连续施肥田(6年)的3个处理,测定老芒麦地上生物量和穗部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牧1号老芒麦2龄和3龄地上生物量较高,3龄后逐年降低。青牧1号老芒麦地上生物量变化情况,可以分为4个阶段,1龄期,2~3龄期,4~5龄期和6龄期。老芒麦单穗重从2龄到5龄逐渐增加,6龄显著性降低。青牧1号老芒麦从2龄到5龄,单株穗重占比逐渐升高,6龄开始降低。6龄田施用氮肥和磷肥均显著提高了老芒麦地上生物量,氮肥增产效果优于磷肥。高氮(N75)处理下6龄老芒麦地上生物量最高。6龄青牧1号老芒麦单穗重在N60处理下最高。长期施肥可有效提高老芒麦地上生物量,N60P75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高,在N75P75处理下6龄老芒麦单穗重最高。长期不施肥,6龄老芒麦茎重比例最高。N45P90长期施肥处理下,茎秆重量比例下降,穗重和叶重比例相对增加明显。N60P90和N75P75长期施肥处理下,也可有效提高单株老芒麦穗重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磷处理对老芒麦种子产量、产量组分及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磷处理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子产量组分、产量以及对不同生育期老芒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90 kg N·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592.26 kg·hm-2,氮肥对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施90 kg P·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大为680.61 kg·hm-2,磷肥主要通过影响分蘖数、生殖枝数和小穗数来提高产量;氮磷互作对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不施肥时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根生长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施氮量和施磷量的增加,根表面积和总根长均先减小后增加,氮肥对老芒麦根平均直径无显著影响;返青期至抽穗期根系生长速度较快,成熟期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氮素是禾本科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但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增加生产成本、降低收益。基于青藏高原地区披碱草属牧草种子需求量大、产量较低的现状,本研究以同德短芒披碱草、青牧1号老芒麦2个披碱草属牧草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45、90、135、180和225 kg N·hm-2等6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分析了施氮量对披碱草属牧草种子生产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披碱草属牧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披碱草属牧草生长,能够显著提高其株高、分蘖数等牧草营养生产性状,同时可提高种子产量及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穗小穗数、每穗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产量组分;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生长性能指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或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除青牧1号老芒麦氮肥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外,2个品种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本研究中,同德短芒披碱草和青牧1号老芒麦的种子产量分别为712~1661 kg·hm-2和701~1626 kg·hm-2。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在川西北高寒地区开展披碱草属...  相似文献   

4.
以采自青海高寒草地阿坝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利用营养液砂培法,研究吲哚乙酸(IAA)或6-芐基腺嘌呤(6-BA)与氮素配施对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特征的影响,旨在探究不同浓度氮素与外源IAA或6-BA配施对老芒麦的促生效应,以期为外源激素与氮素配施调控老芒麦幼苗生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素与IAA或6-BA配施较单一氮素、6-BA和IAA施入能更好地促进老芒麦的生长,氮素与IAA配施浓度为5∶5时老芒麦叶面积、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较对照(12 mg·L?1单一氮素)处理显著提高,叶面积较对照处理增大12.31%,叶绿素提高1.2%,可溶性蛋白提高17.72%,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氮素与6-BA配施浓度5∶5时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该处理下老芒麦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较12 mg·L?1单一氮素和20 mg·L?1单一氮素处理分别提高了9.1%和19.72%,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与6-BA配施浓度为3∶7时叶面积达到最大,叶面积分别比12 mg·L?1单一氮素和20 mg·L?1单一氮素处理时提高了16.77%和19.41%,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进一步综合评价得出,氮素与IAA配施浓度为5∶5时能更好地促进老芒麦幼苗地上部生长。  相似文献   

5.
陈有军  周青平  刘文辉 《草业科学》2013,30(9):1374-1378
为提高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牧草产量,采用显微照相法和SPAD 502plus相对叶绿素含量测定仪,研究3个品种老芒麦(X16、X43和青牧1号)的气孔密度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老芒麦气孔密度随生育期逐渐变大,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后略有下降;老芒麦叶绿素含量(SPAD)的变化趋势与老芒麦气孔密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通过试验得出,青牧1号的气孔密度和SPAD最高,且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耐寒性强的禾本科牧草品种,研究了青牧一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Qingmu No.1’)、同德老芒麦(E. sibiricus ‘Tongde’)、同德短芒披碱草(E. breviaristatus ‘Tongde’)、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Qinghai’)、青海扁茎早熟禾(P. pratensis var. anceps Gaud ‘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幼苗生理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耐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青海冷地早熟禾鲜重降幅最小,青牧一号老芒麦的干重降幅最小。2)低温胁迫下,6种禾本科牧草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 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3)运用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表明,6种禾本科牧草耐寒性强弱依次为青牧一号老芒麦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短芒披碱草同德老芒麦。综上可见,青牧一号老芒麦为上述六种禾本科牧草中耐寒性最强的牧草。  相似文献   

7.
何子华  杨成行  王沛  包爱科  马清 《草业科学》2022,38(10):2019-2028
为筛选出耐寒性强的禾本科牧草品种,研究了青牧一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Q i n g m u?N o.1')、同德老芒麦(E.sibiricus?'Tongde')、同德短芒披碱草(E.breviaristatus?'Tongde')、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Qinghai')、青海扁茎早熟禾(P.pratensis?var.?anceps?Gaud?'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Qinghai')幼苗生理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耐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青海冷地早熟禾鲜重降幅最小,青牧一号老芒麦的干重降幅最小.2)?低温胁迫下,6种禾本科牧草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3)?运用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表明,6种禾本科牧草耐寒性强弱依次为青牧一号老芒麦?>?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短芒披碱草?>?同德老芒麦.综上可见,青牧一号老芒麦为上述六种禾本科牧草中耐寒性最强的牧草.  相似文献   

8.
张万通  李超群  于露  邵新庆 《草地学报》2021,29(7):1423-1429
为探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问题,从施肥可以改良草地退化的角度出发,本研究以青海省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施肥处理,即对照不施肥(CK)、施加氮肥250 kg·hm-2(N)、磷肥400 kg·hm-2(P)、氮磷肥300 kg·hm-2(NP)、有机肥2 000 kg·hm-2(O)、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肥7.5 kg·hm-2(J1),15 kg·hm-2(J2),22.5 kg·hm-2(J3)、PGPR菌肥+70%氮肥(J1+N)、PGPR菌肥+70%磷肥(J1+P),对不同施肥处理高寒草甸的改良效果、PGPR菌肥的适用性以及菌肥替代化肥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P显著提高地上生物量(P<0.05),J1+N处理不仅增加了地上生物量,还可缓解施用N肥造成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同时增加土壤水分和全氮含量(P<0.05),又不会引起盐渍化。综上所述,J1+N处理能够部分替代化肥,减少无机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推荐在高寒草甸施用。  相似文献   

9.
在青海同德地区选取5龄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Tongde)和5龄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cv.Qinghai)人工草地连续两年进行了老龄人工草地平衡施肥试验。试验根据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中国项目部提供的测土施肥最佳配方(OPT)设6个施肥处理,另设一个不施肥对照,测量两种牧草品种的草产量及种子产量。结果施氮肥的经济效益高于施磷肥的效益,同德老芒麦的施肥效益高于冷地早熟禾的施肥效益,两种牧草平均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以OPT-P施肥处理时为最高,分别为8946.2kg/hm2和368.1kg/hm2.氮磷肥互作产生负效应。施钾无显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3,4,5和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脂肪酸酯类化感自毒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同时探究不同年限不同浓度(50,100,200,500 g·L-1)老芒麦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不同年限老芒麦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酯类物质,且相对含量随种植年限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5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相对含量较高,为50%,而8龄较低,为41%。3龄老芒麦根际土壤中棕榈油酸甲酯较4,5和8龄分别高出98%,62%和58%,5龄土壤中硬脂酸甲酯分别较3,4和8龄高出12%,10%和23%。5和8龄老芒麦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发芽率具有明显的“低促高抑”浓度效应。由双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年限对种子发芽率影响极显著,对胚芽长影响较显著。总体来看,随着老芒麦种植年限的增长,土壤中会积累自毒物质,从而导致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微生物肥料(MF)与化肥(CF)对垂穗披碱草的促生最佳施用配比,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化肥减量20%和40%分别配施5种剂量(60、90、120、150、180 kg·hm-2)微生物肥料对垂穗披碱草农艺性状、根系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茬,80%CF (240 kg·hm-2)配施90 kg·hm-2MF,垂穗披碱草株高、茎粗、干草产量较对照(CK)分别提高34.86%、44.83%、3.08%;80%CF配施120 kg·hm-2MF,粗脂肪含量较CK提高22.97%,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CK降低6.59%;80%CF配施150 kg·hm-2MF,粗蛋白含量较CK提高36.09%,80%CF配施90 kg·hm-2M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降低15.64%。第2茬,80%CF配施60 kg·hm-2MF,垂穗披碱草总根长较CK增加34.77%;80%CF配施90 kg·hm-2MF,株高、茎粗、干草产量和总根表面积较CK分别提高80.43%、66.34%、13.08%和8.66%;80%CF配施120 kg·hm-2MF,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总根体积、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分别较CK提高25.30%、14.61%、45.54%、19.39%和51.04%;80%CF配施180 kg·hm-2MF,ADF和NDF含量分别较CK降低8.13%和8.88%。通过主成分分析,化肥减量20%(240 kg·hm-2)与微生物肥料(90 kg·hm-2)配施对垂穗披碱草促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箭筈豌豆是我国重要的肥饲兼用绿肥作物之一,麦田套复种箭筈豌豆是青海等西北地区重要的农牧结合措施。在青海农区,田间条件下分析了47份箭筈豌豆品种(系)分枝期和初花期地上部生物量、氮磷钾累积量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箭筈豌豆品种氮磷钾吸收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青海地区作绿肥栽培的品种(系)。结果表明,47份箭筈豌豆资源初花期鲜草产量及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21.33~47.31 t·hm^(-2)、100.34~212.51 kg·hm^(-2)、10.31~25.25 kg·hm^(-2)和63.89~140.41 kg·hm^(-2)。匈牙利初花期鲜草产量、氮钾累积量均最高,比当地主栽品种西牧333分别提高了58.92%、44.78%和54.40%。7501磷累积量最高,比西牧333提高了27.78%。两个时期生物量及氮磷钾累积量10个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排名前五的品种分别为匈牙利、草原79-1、清水河麻箭豌(麻色)、324和黑皮741箭豌,匈牙利综合得分最高(6.84),751箭豌得分最低(-3.87)。聚类分析显示,氮磷钾素吸收能力均聚为强、中、弱3类。氮素方面,吸收能力强的有4份资源,占8.51%,包括初花期氮累积量最高的匈牙利;吸收能力居中的有33份资源,占70.21%;吸收能力弱的有10份资源,占21.28%。磷素方面,吸收能力强的有7份资源,占14.89%,包括初花期磷素累积量最高的7501;吸收能力居中的有28份资源,占59.58%;吸收能力弱的有12份资源,占25.53%。钾素方面,吸收能力强的有8份资源,占17.02%,包括初花期钾累积量最高的匈牙利;吸收能力居中的有37份资源,占78.72%;吸收能力弱的有2份资源,占4.26%。47份箭筈豌豆资源的氮磷钾吸收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氮磷钾吸收强的分别有4、7和8份,这些资源平均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分别达到200.62 kg·hm^(-2)、23.10 kg·hm^(-2)和115.23 kg·hm^(-2)。种植箭筈豌豆可显著降低分枝期和初花期土壤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能够充分利用休闲期土壤养分。综合来看,主成分分析显示排名前五的品种中匈牙利、草原79-1、清水河麻箭豌(麻色)和324表现较强的氮、钾吸收能力,草原79-1和匈牙利表现出较强的磷、钾吸收能力,可作为青海省有潜力的箭筈豌豆品种(系)在生产中验证。  相似文献   

13.
吉林地区麦后复种饲用油菜与燕麦混播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适合吉林地区麦后复种饲用油菜与燕麦混合播种方案。试验以单播油菜(15 kg·hm-2)和燕麦(220 kg·hm-2)为对照组,按照播种量占单独播种量50%、60%、70%、80%、9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混播,以A~F顺序标记燕麦播种率,以1~6顺序标记油菜播种率,设定3次重复,共计108个试验小区。播种后分别在油菜抽薹期、盛花期、结荚期取样,对作物的生产性能进行评价,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抽薹期试验组干草产量范围是3999.89~5367.28 kg DM·hm-2,粗蛋白质含量范围是10.16%~13.9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49.88%~64.5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36.88%~41.52%。盛花期试验组干草产量范围是5102.35~6453.52 kg DM·hm-2,粗蛋白质含量范围是11.28%~16.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57.99%~69.3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33.88%~48.80%。结荚期试验组干草产量范围是5737.16~6988.16 kg DM·hm-2,粗蛋白质含量范围是9.25%~13.1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57.10%~68.8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32.99%~41.01%。表明混播处理C1在油菜抽薹期和盛花期的综合评价最高,干草产量分别为5281.23及6152.52 kg DM·hm-2。混播处理C2在结荚期综合评价最优,干草产量为6988.16 kg DM·hm-2。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氮磷肥供应对干物质产量及再生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磷(P2O5)水平处理(0、50、100、150 kg·hm-2)及4个氮(N)水平处理(0、60、120、180 kg·hm-2),研究了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氮磷含量及累积量、再生6和12 d的生长量等指标对氮磷肥投入的响应。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及磷肥均显著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在低磷供应条件下,干物质产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磷条件下,适宜生长的最优施氮量为120 kg·hm-2。对不同施氮处理而言,饲草干物质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显著增加。2)干物质产量与地上部氮含量、地上部氮累积量、地上部磷累积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氮磷肥施用可以促进植株残茬再生,0、50、100、150 kg·hm-2磷处理下适宜残茬再生所需的施氮量分别为180、120、120、60 kg·hm-2。刈割6 d后残茬的再生芽芽长及叶面积、刈割12 d后叶面积均与再生生物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施用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肥的用量。当磷肥施用量分别为0、50、100、150 kg·hm-2时,适宜生长及再生的氮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80、120、120、60 kg·hm-2。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推荐年施磷量及施氮量分别为100及120 kg·hm-2,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技术中的肥料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小型机械在丘陵山区播种苦荞的农机农技配套技术,以酉荞5号(中抗倒伏苦荞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6和2017年秋季,利用播种深度2(A1)、3(A2)和4 cm(A3),播种量16.8(B1)、33.6(B2)和50.4 kg·hm-2(B3),施肥量150(C1)、300(C2)和450 kg·hm-2(C3)三因素三水平设计L934正交试验,研究9个处理水平对苦荞倒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苦荞倒伏影响表现为播种深度>播种量>施肥量,随播种深度的增加,倒伏时期后移,3 cm播种深度苦荞倒伏级别和倒伏率最小;随播种量、施肥量的增加倒伏级别和倒伏率都增大。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度、茎粗、鲜重和抗折力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对茎秆基部第二节间茎粗、鲜重和抗折力的影响表现为播种量>播种深度>施肥量,随播种量的增加,第二节间茎粗、鲜重和抗折力逐渐减小,第二节间长度先减后增;播深对茎秆第二节间长度影响大于播量和施肥量,随播深的增加,第二节间茎粗、鲜重和抗折力先增后减,第二节间长度先减后增;随施肥量的增加,第二节间长度、直径、鲜重和抗折力逐渐增加。从盛花期到成熟期茎秆基部第二节间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 4CL)、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活性先升后降,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对木质素含量、4CL、PAL、CAD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播种量>播种深度>施肥量。对产量、单株粒数和总株数的影响表现为播种量>播种深度>施肥量,对千粒重的影响表现为播种量>施肥量>播种深度。随播种量的增加,总株数增加,单株粒数和千粒重减少,产量先增后减;随播种深度的增加,产量、单株粒数和总株数先升后降,千粒重先减后增;随施肥量的增加,总株数和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本试验条件下,丘陵山区苦荞小型机械播种A2B2C3处理(3 cm播种深度、33.6 kg·hm-2播种量和450 kg·hm-2施肥量)最佳。  相似文献   

16.
建植混播人工草地是修复三江源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有效措施,但不同混播比例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尚不明确。以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分别按1∶1∶1(M4),2∶1∶1(M5),1∶2∶1(M6),1∶1∶2(M7),2∶2∶1(M8),2∶1∶2(M9)和1∶2∶2(M10)建植混播人工草地,并以各组分单播为对照,研究生产力、物种多样性、超产效应、多样性净效应(包括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并采用多准则决策模型-TOPSIS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最佳混播比例,以期为三江源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混播处理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中华羊茅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的生物量,但显著低于垂穗披碱草单播处理,混播处理地上生物量在M5、M8、M9和M10处理较高。而地下生物量在混播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混播处理中,仅M5、M8、M9和M10处理存在超产,达40.4~71.1 g·m-2。M4和M6处理的多样性净效应均小于0,说明由于物种竞争导致群落减产。而M7~M10混播处理的多样性净效应均大于0,说明物种生态位的互补使得群落高产。M8和M9处理中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共同主导了超产效应,而M5和M10处理中主要由互补作用主导超产效应。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M6、M7和M10混播处理中较高。TOPSIS模型综合评价表明,M10混播处理不但可保持较高的生产力,还可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是三江源区人工草地建植的理想混播比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宁夏地区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最适合的灌水及施肥量,以‘甘农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4个灌水梯度(900、1350、1800和2250 m3·hm-2),副区为5个肥料梯度(N-P2O5-K2O:0-0-0、9-45-60、18-90-120、27-135-180和36-180-240 kg·hm-2),分别对不同处理的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及种子产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灌水和施肥可以提高苜蓿种子产量,随着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苜蓿种子产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水对苜蓿的小花数、花序数、结荚数、种子数、结荚率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经通径分析得出,花序数、生殖枝数、千粒重和结荚率对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在灌水量为900 m3·hm-2、施肥量为27-135-180 kg·hm-2时,苜蓿种子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通过回归寻优模型,得出在...  相似文献   

18.
紫云英为南方稻区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在紫云英生育期筛选磷、钾肥适宜配比,明确稻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可为福建稻区紫云英高效栽培与水稻化肥减施提供依据。田间条件下,磷肥(P2O5)设0、15、30 kg·hm-2 3个水平,钾肥(K2O)设0、15、30 kg·hm-2 以及稻秆半量还田替代4个水平,二者完全组合共12个处理,主要测定紫云英盛花期农艺性状、产量、养分含量及截获量。结果表明,与不施磷、钾肥处理(CK)相比,磷、钾肥不同配比的紫云英株高、茎粗、株数、总分枝数最大增幅分别为6.2%、5.9%、8.1%、6.5%,紫云英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分别增幅1.3%~12.8%与1.4%~15.1%,其中30 kg·hm-2磷肥与15 kg·hm-2钾肥配比,紫云英干草产量最高。30 kg·hm-2磷肥与30 kg·hm-2钾肥配比,氮、磷、钾养分截获总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19.2%、18.8%、25.9%,差异均显著。稻秆半量还田的紫云英增产与氮、磷、钾养分截获效果与15~30 kg·hm-2钾肥用量基本相当。磷、钾肥配施可改善紫云英生长性状并提高生物量和养分截获量,稻秆半量还田能够替代紫云英生育期钾肥施用量。综合产量、养分截获与化肥减施节本因素,福建稻区紫云英以15 kg·hm-2磷肥配施15 kg·hm-2钾肥(或稻秆半量还田替代钾肥)为较优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