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玉米(迪卡159)、大豆(赤豆3号、吉育441)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大豆品种和大豆种植密度(16.5万株/hm2、19.5万株/hm2、22.5万株/hm2)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种植密度试验中,玉米-吉育411组合种植密度7.5万~19.5万株/hm2的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2.
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实际生产中的产量和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产量与净作玉米相当,多收大豆1864.2 kg/hm2,效益比单作玉米高出6123.84元/hm2,增收39.27%;该模式破解了间作套种作物不能高产难题,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了劳动成本,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好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扛牢粮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任务,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3—10月根据陕西省汉中市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安排,经过汉中市南郑区农技人员多点多次踏查,与汉中市巴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协商一致,在南郑区阳春镇安坎村建立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示范基地120亩,同时在示范基地内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品种筛选试验、大豆密度试验和玉米肥效利用率等试验,以便探索适合汉中市南郑区推广应用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汉中市南郑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密度试验进行阐述。在示范基地内,南郑区农技推广与培训中心选用玉米品种为中金368、大豆品种为陕豆125,以2.2 m带型“2+3”模式(即2行玉米、3行大豆套作模式)开展了大豆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和大豆密度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影响非常明显,在该种植模式下,陕豆125的密度在7 000~10 000株/亩均可行,但从实际产量和效益来看,陕豆125的种植密度在7 000~8 000株/亩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2022年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以5个玉米品种黄金粮MY73、勤玉58、良玉99、扶玉88、豫单9953,以及大豆品种鄂豆10号为试验材料,在湖北省12个市(州)31个县(市)开展试验示范,以期促进该模式在全省的推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黄金粮MY73生育期短且与鄂豆10号接近,株高较矮,穗位低,株型紧凑,遮阴少,耐高温,在密植条件下玉米、大豆产量较高,是较适合该模式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济南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玉米品种,确保大豆玉米双丰收,笔者选择了14个玉米品种,以郑单958为对照,采用4∶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开展了种植比较试验,综合比较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立原296、登海1996、立原26、NK815、鑫瑞25、鲁单510株型紧凑、抗倒伏、产量高,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可作为济南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宜的玉米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了4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大豆玉米S3:M2、S4:M2、S3:M4、S4:M4和单作玉米对照(M),与单作玉米相比,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产量减产25.1%~41.4%,S4:M2影响最大减产41.4%,S3:M4影响最小减产25.1%;玉米产量构成:收获穗数减少4.2%~14.9%,千粒重减少0.5%~3.6%,单穗粒数减少5.2%~10.8%;玉米穗部性状:穗长减少6.1%~11.2%,穗粗减少0.2%~3.1%,秃尖长增加17.7%~27%,植株农艺性状:株高减少2.2%~9.3%,基茎粗作减少14.4%~19.4%。综合玉米产量构成及农艺性状指标,带状复合种植S4:M2对玉米影响较大,S3:M4对玉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任春林 《乡村科技》2022,(13):86-88
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应用套作模式,例如,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基于此,简要论述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并提出推广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措施,以期能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作物种植效益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玉米、大豆间作的种植模式,利用玉米和大豆植株的高度差,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和大豆的固氮作用,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提高耕地土壤肥力,促进玉米、大豆共同增产。吉林省四平市于2022年开展了玉米、大豆间作试验示范,成效显著。结合四平市田间试验,从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田间配置、播种、化学除草、施肥、化学调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开展了玉米与大豆行数配比模式的对比试验和玉米大豆品种配比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行数2∶4配比模式玉米产量均高于4∶6配比模式,而2∶4配比模式大豆产量均低于4∶6配比模式,同时玉米品种的株高和株型对大豆产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大豆玉米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对满足我国粮食需求以及促进南方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大豆与玉米的耐荫耐密遗传特性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对田地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提高光能、养分及水分的利用率,创建适合两种作物和谐共生的环境,进一步提高粮食的产出率。南方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合理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耕地空间的利用效率,提升作物的种植产量,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稳步推进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提高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山东省临沂市开展了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试验示范,集成示范推广以“模式选择、品种选配、种子处理、适墒播种、种肥同播”等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可复制、可推广、高效益的种植技术,以期为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临沂市的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豆和玉米作为我国大宗粮油饲农产品,需求量巨大,且大豆和玉米为同季作物,存在争地矛盾,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种植栽培技术体系愈发丰富。基于此,为提高大豆玉米生产数量与生产质量,从技术角度加大对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本文深入探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具体包括品种选择技术、种植技术、结构配置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总结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索安康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最适宜的品种、带型、密度、播期、肥力配比以及配套机具,筛选出最优的种植模式,特组装集成此种植技术,以期为以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模式的选择对于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大豆和玉米分别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它们的种植模式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概念以及在实际农田中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在传统玉米间混大豆和间套种其它作物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边行优势,在确保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前提下,有效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达到大豆玉米均增产增收的种植模式,是保证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增加大豆的受光面积,既能实现作物带间轮作,又能适应机械化作业,是不同作物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为做好兴安盟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总结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黄土塬区玉米大豆优势带型配置体系,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间作带型比对籽粒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带型配置间作体系下土地当量比(LER)和相对拥挤系数(K)均高于单作处理。IC1模式群体籽粒产量为7 979.0 kg·hm-2,显著高于IC2和IC3模式(P<0.05),侵占力(A)和竞争指数(CR)显示玉米相对大豆为竞争优势物种,且系统生产指数(SPI)和货币优势指数(MAI)表明带型配置为2∶2间作模式下最大,相比IC2处理分别增加了3.31%,41.95%,较IC3处理分别增加了3.33%,10.97%。综合分析,带型配置为2∶2间作体系下群体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为最高,适宜旱农区机械化和集约化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灌云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本试验选用10个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进行种植对比试验,研究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之间的差异,并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徐豆18、灌豆1号这2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徐豆18产量最高,达148.23 kg/亩,分枝多,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单株产量高,田间表现好,无倒伏现象,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灌豆1号产量次之,达139.98 kg/亩,分枝较多,籽粒较大,百粒重大。徐豆18、灌豆1号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均表现较好,适宜在灌云县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条件下作为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百色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选用良种,大豆选用耐荫抗倒、株型收敛的早中熟高产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抗倒抗病、中矮秆、适宜密植的高产品种;选择模式为大豆玉米行比3︰2、2︰2、4︰2和4︰4;播种时间春玉米带状复合间种春大豆模式在春季土层深度5cm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秋玉米带状复合间种夏大豆要求右江河谷地区在立秋前(8月初)完成,适宜密度,合理施肥,控旺防倒,防除杂草,病虫害防控,收获方法等技术措施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百色市面上技术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20.
在耕地资源有限、大豆产需缺口大、粮油争地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能够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逐步提高大豆油料供给水平。2022—2023年甘肃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4.5×104hm2,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深入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该技术大面积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