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毛乌素沙地种植沙棘的地点、时间、密度及技术要点。一般选择在迎风坡的1/3以下和下湿沙湾地栽种;种植时间一般春季在4月上旬以前,秋季始于11月上旬,直到土壤封冻前均;在沙丘迎风坡和小沙湾地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m×3m,大的下湿沙湾地按沙棘果园种植模式:株行距为1.5m×2m,每种植3行留出10m的采果和通风通道。同时阐述了在毛乌素沙地种植沙棘的技术要点和套种的技术要点,以及种植后的抚育管理措施等。为今后的沙棘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水肥耦合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大田玉米在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下的生长发育、产量以及水分生产率响应的研究,表明:各生育期水分亏缺均会抑制玉米生长,导致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减小。充分灌溉+高肥处理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均优于其他处理;同一施肥处理水平下,随着受旱时期的推移,产量表现为充分灌溉灌浆期受旱苗期受旱拔节期受旱抽雄期受旱,其中抽雄期受旱减产最多,高、中、低3种施肥处理,抽雄期受旱的减产率分别为27.37%、25.78%、45.88%。而同一施肥处理水平下玉米拔节期受旱水分生产率最高,苗期次之,其中拔节期受旱+中肥处理水分生产率最高,达到了2.61kg/m3。综合分析各处理的产量和水分生产率,提出毛乌素沙地玉米节水高产水肥适宜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3.
鄂托克前旗毛乌素沙地GSPAC系统水分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地下水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GSPAC的关系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沙地GSPAC天然植被水分系统关系,定量揭示了毛乌素沙地土壤含水率、降雨和地下水以及地下水与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植被的地下生物量有明显的降低趋势;在地下水埋深小于1.8 m、降雨大于8 mm时对地下水产生不同程度影响。成果对沙地生态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乌审旗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以0~40 cm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经典概率统计理论和地质统计学理论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了三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绘制了三种土壤养分的变异函数图以及空间分布图,从而得出该地三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表明:该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的含量均极少,属于六级,土壤较贫瘠。通过对研究区土壤的采样分析,了解了研究区土壤养分的分布状况和空间变异情况,为促进和提高毛乌素沙地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精确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位于黄土高原中部,为典型的农牧交错区,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草地生态破坏严重。近年来,在国家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的宏观形势下,形成以局部集约化饲草料种植保障大面积草原生态修复,以局部集约化饲草料生产保证畜牧业稳定发展的良好的生产经营形势,促进、保障这一发展形势对维护我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好转具有重要意义。紫花苜蓿素有“饲料之王”誉称,在我国有较大的种植面积,研究其多刈情况下的水分运移与消耗规律及消耗量,对实现干旱半干旱草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发展节水草业生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生物结皮发育对毛乌素沙地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宁夏盐池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域内藻、地衣、苔藓3种不同发育阶段生物结皮及裸沙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技术测定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分析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态值和分形维数等土壤粒度特征参数,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以砂粒为主,约占土壤颗粒体积分数的80%~95%,而粘粒、粉粒含量较少;土壤粒度分布较为集中,分选状况较差,偏度状况为极正偏度,峰态值为很尖窄、尖窄;土壤分形维数分布于2.15~2.30之间,且从大到小依次为苔藓结皮、地衣结皮、藻结皮、裸沙地。在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土壤粘粒、粉粒等细粒物质不断增加;粒度组成不断优化,整体呈现向均匀和对称分布演化趋势。生物结皮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发育,但速度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蒙、陕、宁交界地带,面积340万hm2,其中流动沙丘占32%,半固定沙丘占37%。经长期的探索,当地将建设灌溉家庭草库仑,发展饲草料种植作为草原保护,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在长期资料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小区试验观测,进行了作物耗水量和节水灌溉制度的优化的研究,以提高当地饲草料地灌溉管理水平,保护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天然牧草叶水势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乌素沙地天然牧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对天然牧草叶水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环境因子(饱和差、温度、净辐射和大气水势)对天然牧草叶水势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芦苇叶水势日变化规律的总体趋势是早晨和晚上较高,午后较低,其变化曲线为"双峰"形曲线;而赖草的叶水势的变化曲线为"单峰"形,只在上午的一定时间内其出现最低值。天然牧草的叶水势受环境因子的制约,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叶水势的影响环境因子中,温度对叶水势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成果对沙地生态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毛乌素沙地不同蒸发器折算系数及水面蒸发量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收集毛乌素沙地7个气象站点E-601型和20 cm口径小型蒸发器的同期观测数据,利用线性拟合方法,探究了毛乌素沙地两种水面蒸发器的折算系数K,并分析了毛乌素沙地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毛乌素沙地E-601型与20 cm口径小型蒸发器的监测数据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林傲  聂豪杰  荆庆芳  张杨  兰艳  朱林 《节水灌溉》2022,(12):103-109+118
为探究杨柴的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毛乌素沙地典型固沙灌木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称重式蒸渗仪搭配自动观测气象站的方法,于2021年6-9月对杨柴蒸腾过程及气象因子的日变化进行连续监测和记录。结果表明:(1)杨柴蒸腾强度在晴天和阴雨天均表现出单峰变化曲线,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阴雨天蒸腾强度约为晴天的一半。(2)研究期间降雨量为131.02 mm,杨柴总蒸腾耗水量为200.65 mm,土壤水分亏缺是限制杨柴蒸腾强度的主要原因。(3)环境因子对杨柴蒸腾强度(Ti)影响显著性大小排序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亏缺>10 cm土壤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30 cm土壤含水量>50 cm土壤含水量>风速。综合分析表明:生长季杨柴蒸腾耗水日变化明显,其蒸腾强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然条件下蒸发试验,研究了4种粉煤灰施用率对沙土土面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施用减弱了沙土土面蒸发水平,增强了沙土的保水性能。通过对蒸发过程的日观察,粉煤灰的施用始终表现出减弱沙土蒸发的能力,且呈现出随粉煤灰施用率增多而蒸发能力愈弱的特点。施用率10%处理土壤总蒸发量与对照试验大致相同,施用率20%、30%、...  相似文献   

12.
不同质地条件下土壤表层温度与土壤蒸发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表层温度与土壤蒸发量有着紧密联系,土壤质地对二者均有着重要影响。【目的】探究不同质地土壤表层温度变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种质地原状土(粉壤土与砂土),进行配比混合,得到5种不同质地土壤。测量1次性供水与充分供水条件下不同土壤的蒸发量、土壤表层温度数据、土壤砂粒量,探究不同质地条件下土壤相对蒸发量(RE)和土壤表层相对温度差(RT)的关系。【结果】①1次供水和充分供水条件下RT随着蒸发过程的进行逐渐增大,当蒸发过程至水汽扩散阶段时,RT趋于稳定;②随着土壤砂粒量增大,蒸发至水汽扩散阶段时对应的RT逐渐减小;③土壤质地相同情况下,RT越大,其RE越小,回归建立了二者的二次函数关系;④RT相同情况下,土壤中砂粒量越高,其RE越小。【结论】土壤中砂粒量的不同,使土壤孔隙、热容量等性质产生差异,导致蒸发过程中土壤温度及蒸发量变化出现规律性特点,RE与RT呈与含砂率有关的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文过程和植被恢复中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探究毛乌素沙地固定沙丘表层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特征,对该地区水资源调控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选取固定沙丘迎风坡、背风坡和坡顶进行网格化布点,于2019年7月至10月使用土壤温湿度记录仪(TMS)对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分析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性与时间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均值为21.00%,时空变化总体上具有中等变异性特征.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模式在观测时间上具有较弱的相似性,各日期对之间均具有较低的相关系数.土壤含水量的相对差分平均值(MRD)在-17.24%~18.80%之间,相对差分标准差(SDRD)和时间稳定性指数(ITS)的平均值分别为12.70%和14.20%,表层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土壤含水量高于平均值的观测点,SDRD与ITS均较低,较高土壤含水量观测点的时间稳定性优于较低土壤含水量观测点.通过土壤含水量的时间稳定性特征分析判定,观测点77可以较好的代表研究区内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平均水平(决定系数为0.8769).  相似文献   

14.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不同栽植措施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沙棘是毛乌素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其造林效果受到干旱缺水和风沙危害的双重制约。为此,本文提出了缝植造林、丛状栽植和栽前灌水3项实用技术。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穴状单株栽植以及造林前不灌水相比,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风蚀危害,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5.
覆膜棉田土壤温度变化特征与地表温度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河北低平原区覆膜植棉农田土壤温度分布特征,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微咸水(5 g/L)灌溉条件下覆膜棉田不同土层深度和不同点位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并估算了裸露行和覆膜行的地表温度。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间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都呈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变化趋于平缓,棉花生育期内0、10、20、40、60、100 cm深度处日均土壤温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4.13%、19.79%、18.25%、15.20%、13.10%、11.65%。覆膜具有增温作用,增温效果随棉花生育进程推进和土层深度增加而有所减弱;覆膜行和裸露行距离植株远处的土壤温度均大于其近处。采用能量平衡原理可以较好地估算地表温度,裸露行和覆膜行估算结果的符合指数(d)分别为0.986 9和0.985 5,Nash-Sutcliffe系数(NSE)分别为0.947 7和0.941 0。研究结果可为丰富棉花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根茎作物种植和收获机械现状,设计出一种基于砂质轻质土壤根茎收获机.生产试验和性能测试表明:装置作业质量和性能指标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具有田间作业中成型切削、抬升土壤、快速摔落和疏松土壤、自然覆土和人工采取根茎等农艺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解决了同类机具结构庞大、传动和震动机构复杂、适应区域性差、对土壤扰动较大等...  相似文献   

17.
保水剂底施对沙子剖面水分和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解决沙土地区漏水漏肥的核心问题,建立保水防渗漏新技术体系,促进沙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保水剂的吸水保肥等物理化学特点,以保水剂和土壤混合物底施为技术方法,选用聚丙烯酸钠和壤土为材料,采用沙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厚度的保水剂-土壤混合物对剖面水分运移及硝态氮淋洗的影响。【结果】聚丙烯酸钠在壤土中的质量分数为1%时,可以对水分有效截流;混合物底施,以0.9~1.5 cm厚度为最佳;淋溶试验表明硝态氮主要集中在表层和保水剂层,占比为87.2%,有效防止了硝态氮的下移。【结论】保水剂壤土混合物底施,可以起到显著的水分养分截流作用,本试验中聚丙烯酸钠质量分数1%及1 cm厚度时,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