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德国弗莱维赫(Fleckvieh)牛与本地母牛杂交F_1代育成母牛生长发育性状和生长发育规律,为培育北大荒乳肉兼用牛品种,开展选育提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各批次测定体重校正到统一月龄,测定了其初生、4月龄(断奶)、12月龄及18月龄4个阶段的体重、体尺,并对各阶段表型值比较分析。[结果]德国弗莱维赫(Fleckvieh)牛与本地母牛杂交F_1代母牛平均日增重、胸围和体斜长性状,在初生至4月龄断奶阶段生长发育最快;从4月龄断奶至18月龄,与纯种德国弗莱维赫种公牛与澳系(澳大利亚)西门塔尔母牛杂交后代相比,在体重和体尺上有一定差异。[结论]需要不断地改良,以提高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南德温牛和德国黄牛(细管冻精)授配本地西门塔尔母牛,进行二元和三元杂交组合选种选配研究,分别测定其后代体尺、体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并经过各杂交组合间的比较,结果表明南本、德本、南德本组合犊牛初生、2月龄、4月龄、6月龄、12月龄体尺体重均高于本地牛和德南本组合,南德温作为父本对本地牛进行改良效果非常明显,可作为类似生态环境条件下肉牛二元、三元杂交的优选父本品种,在今后的本地牛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解决张掖市肉牛生产中没有配套品种和杂交优势削减问题。[方法]张掖市引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弗莱维赫)肉牛冻精开展导入杂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的初生、3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重、体尺方面均表现差异不显著,6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胸围和体重方面差异极显著,12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高、体斜长、胸围方面差异极显著,说明12月龄前试验组生长发育比对照组快。[结论]张掖基础母牛群导入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其后代适应性、抗病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表现较好,得到当地养牛户的好评,在张掖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农户舍饲养条件下测定并对比研究了皮西黄、德西黄三元杂交牛及西黄二元杂交公牛各6头4月龄、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牛18月龄活重达400kg以上,比二元杂交牛提高14.3%~20.4%;体高提高5.3%~10.8%,体斜长提高13.4%~16.7%,胸围提高19.2%~22.4%,管围提高6.5%~17.1%.三元杂交牛其它各年龄段比二元杂交牛体尺、体重均有大幅度的增长,故以上两种杂交组合是适宜当地发展肉牛生产的较佳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索弗莱维赫牛冻精三元杂交模式研究。我市引进弗莱维赫世界著名乳肉兼用新品种牛细管冻精,对西本F1代杂种母牛,进行三元杂交改良试验,以期为弗莱维赫牛杂交改良利用和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并对比弗♂×(西♂×本♀)三元杂交牛和(西♂×本♀)二元杂交牛和本地黄牛的初生、3月龄、12月龄、24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弗莱维赫三元杂交牛各月龄体重明显高于本地牛和西♂×本♀牛,12月年公母体重达355.3±35.3kg、359.4±39.3kg,比西♂×本♀二元杂交公母牛242.6±51.2kg、237.3±44.3kg,分别提高了46.69%和51.15%。体尺变化12月龄弗♂×(西♂×本♀)一代公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分别比西♂×本♀牛一代公牛提高16.7%、14.8%、16.2%和20.7%。[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弗西本元杂交牛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均高于西本牛和本地黄牛,改良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检验夏南自群繁育牛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后代表现,本试验将含夏洛来牛血37.5%的自群繁育公牛与南阳牛杂交,进行推广应用前的中试,并将其杂交后代与南阳牛的体尺、体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杂交后代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各个年龄段的公、母牛与南阳牛相比,体重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分析了西本F1代二元杂交牛、利西本F2,代杂交牛和湘西黄牛在放牧 舍饲(补料或不补料)条件下的初生~18月龄体尺、体重指标.结果表明:利西本F2代三元杂交牛生长发育快,各月龄体尺、体重显著大于湘西黄牛,比西本F1代二元杂交牛也有显著提高;补饲生长更快,18月龄达440kg.  相似文献   

8.
南德温肉牛与甘南高寒地区西杂牛三元杂交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甘南本地黄牛和西杂牛的生产性能,[方法]从2006年开始引进南德温肉牛细管冻精与当地西黄F1 代母牛进行杂交,测定其杂种后代体重、体尺等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和进行适应性观察.[结果]表明:南×(西×黄)犊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体尺显著高于西×黄F1 代(P<0.01),且能很好的适应甘南高寒牧区的生态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结论]所以,南德温肉牛可作为肉牛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在甘南高寒环境下黄牛产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安格斯牛对大别山牛的杂交效果。[方法]对安格斯牛×大别山牛杂交F1代(安—大F1)和大别山牛各24头进行了初生、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随机选择3头持续育肥至24月龄后进行了屠宰测定。[结果]安—大杂交F1代牛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安—大杂交F1代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大别山牛;24月龄时安—大杂交F1代的宰前体重极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1),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5)。[结论]用安格斯牛与大别山牛杂交,杂交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杂交新疆褐牛在伊犁地区规模养殖场的生长性能,分析和比较了12、24月龄杂交美×新褐牛F1 (MHF1)、杂交美×新褐牛F2 (MHF2)、杂交德×新褐牛F1 (DHF1)及新疆褐牛(XH)各体尺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12月龄时,DHF1体高显著高于XH (P<0.05),体斜长、体重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胸围显著高于XH、MHF1;MHF1、MHF2、DHF1管围均显著高于XH (P<0.05)。24月龄时,MHF1、MHF2、DHF1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均显著高于XH (P<0.05),MHF2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均显著高于DHF1及XH (P<0.05)。研究表明,美国瑞士褐牛与德国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可提高新疆褐牛生长发育水平,12月龄的德系褐牛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情况优于美系褐牛,但在24月龄美系杂交二代褐牛生长发育情况均显著高于德系杂交褐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犏牛可以生活在海拔2 800~4 200 m,对高寒缺氧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世界屋脊”的著名牛种,为了提高西藏犏牛资源的综合利用,其后代变废为宝。[方法]在试验区选择200头经产母犏牛通过引进安格斯牛的细管冻精,依靠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种间三元杂交技术生产优质商品肉牛试验,测定初生、3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观察高寒气候的适应性。[结果]结果显示:参配母犏牛200头,实配160头,其中104头母犏牛怀孕受胎,98头顺利产犊。实配率80%,人工授精受胎率65%,成活率94.23%。犏牛平均妊娠期(266.81±11.93) d。安格斯与西藏犏牛杂交后代的出生体尺、体重与传统杂交犊牛(多勒)相比,平均体重增加8.95 kg,提高73.23;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平均分别比传统杂交犊牛(多勒)增加7.491 cm,1.394 cm,8.998 cm,0.063 cm,提高了13.94%,2.56%,15.70%,0.068%。安格斯与西藏犏牛杂交后代的3月龄与传统杂交犊牛(多勒)相比,平均体重增加43.3 kg,提高168.89;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平均分别比传统杂交犊牛(多勒)增加15.67 cm,16.95 cm,26.31 cm,1.64 cm,提高23.27%,24.76%,34.31%,15.83%。[结论]弥补了犏牛传统杂交后代普遍存在的体躯发育差、生长发育慢等缺陷,且很好地适应西藏高寒生态环境和管理条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安格斯牛可作为高原环境下繁殖犏牛生产肉牛的理想父本品种使用,并拥有开发高端产品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肉乳兼用型和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与河北省本地西杂牛杂交的改良效果,为河北省培育优质肉牛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MD)冻精与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DM)冻精与河北省本地西杂母牛进行杂交,测定其后代的生长发育指标,对两种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D杂交后代的初生、3月龄、6月龄及12月龄体重均大于DM杂交后代,但结果差异不显著;日增重随着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中除4~6月龄时DM杂交后代母牛日增重大于MD杂交后代母牛外,其余时期MD杂交后代的日增重均大于DM杂交后代;MD杂交后代胸围和腹围大于DM杂交后代,体高、十字部高及体斜长小于DM杂交后代。[结论]本研究中肉乳兼用型杂交后代较乳肉兼用型杂交后代具有更好的生长发育性能,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西门塔尔牛、南德温牛对秦川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方法]对秦川牛、南德温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南秦F1)、西门塔尔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西秦F1)共282头母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等6项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以体尺指标为基础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体重与体尺数据在不同月龄的表现特点;计算分析了它们的各项体尺指数;构建了1~2岁秦川牛各项体尺指标对体重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西秦F1比南秦F1的杂交改良效果好,6~24月龄的秦川牛、南秦F1、西秦F1随着月龄的增加,胸围和体重快速增长,西秦F1的各项体尺指标总体上高于南秦F1与秦川牛,秦川牛与南秦F1差异不显著(P>0.05);从育肥指数上来看,24月龄的西秦F1比秦川牛平均高7.2%,差异显著(P<0.05),西秦F1比南秦F1高6.8%,差异显著(P<0.05),南秦F1与秦川牛差异不显著(P>0.05),西秦F1育肥效果优于南秦F1.[结论]对1~2岁秦川牛通过逐步回归得到了估测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掌握皮尔蒙特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一代的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采用称重和测量体尺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饲喂条件下皮黄F1代杂种牛在初生重、3月龄、6月龄、12月龄重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本地黄牛(P〈0.01)。[结论]说明利用皮尔蒙特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明显,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黑毛和牛改良皖南黄牛后代的生长性能及对皖南地区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和杂F1代和和杂F2代为试验组,皖南牛为对照组。其中犊牛和杂牛F1代公牛17头、母牛21头,和杂F2代公牛9头、母牛11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6月龄及12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5头、母牛18头,和杂F2代公牛8头,母牛9头,皖南牛公牛13头、母牛10头;18月龄和杂牛F1代公牛10头、母牛12头,和杂F2代公牛7头,母牛7头,皖南牛公牛11头、母牛8头。测定和杂牛F1代和F2代的体尺及体重等生长性能,并与皖南黄牛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和杂牛生长发育较本地牛要快,但其增重相对其他外来肉牛品种来说仍然较慢。[结论]和牛可以作为皖南黄牛改良杂交的种质资源,提高皖南牛的生长速度,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繁育适于牦牛杂交改良的乳肉兼用父本.[方法]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半农半牧区,用娟姗牛与西杂牛杂交,观察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和配种情况.[结果]娟姗牛与西杂牛的杂交后代在甘南州高海拔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能与甘南牦牛自然交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