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家翀 《河北农机》2022,(3):112-114
对农村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不仅直接改善了农村自然环境,也能够间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内涵及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出发,探析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意义,从而分析了具体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自然环境质量,减轻自然灾害给农业、工业等生产行业的影响,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生态修复,研究水土保持技术。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水土保持是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因此环保部门应该重视对水土保持技术的研发,深入一线了解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危害,将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本文立足于水土流失的危害,深入分析了当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中的问题,探讨了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在治理水土流失的管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念已酝酿形成,为保持水土生态平衡理论做出了令人欣喜的贡献。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多样化,水土生态环境复杂,因此,维持生态平衡,避免和修复水土流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内涵及其实践应用做简略分析,提出今后在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观点,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建设人与自然、工程与生态和谐的水利工程,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人定城、以水定产;要将以人类社会的满足作为唯一工作目标,转变为把维持江河湖泊健康和水生态良性循环同样作为水利工作目标.本文剖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介绍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对内涵的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近期的进展情况及成效,并提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和规范标准的需求,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激发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途径。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现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帮助农民更加深入了解国家战略思想,为农民参与农村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方法指导。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革,许多工作人员能够转变工作思路,积极利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地气”的语言开展工作,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在墨江县生态环境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水土保持问题出现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墨江县水务局必须要予以足够重视,保证可以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开展相关工作,这样,才能提升墨江县生态环境建设效率,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新战 《农业工程》2019,9(11):141-144
新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对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主要内容是加强农民的生态文明理念、知识和法规教育。通过SWOT分析,提出新农村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的组织领导;通过农村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传承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创新生态文明教育载体;加强生态文明的规章制度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贯穿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科学发展观的相应发展内涵,对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措施,旨在促进我国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大力进行,从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其中做出巨大贡献。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国家生态文明的前提、实现美丽乡村的要求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而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帮助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同时为农村生态文明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从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意义出发,发现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最后回归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我国在经济增长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这样的良好态势下,追求科技突破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设主要是为了缓解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应该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关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的未来。林业生态文明是众多组成部分中的重点内容,也应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做好带头作用。科技的进步也让各种先进技术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力于科技手段来推动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本文对林业生态文明和科技创新的基本内涵以及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做以下具体阐述,希望为广大林业建设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为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献出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贾芳 《农业工程》2014,4(6):87-88
在黄土丘陵地区,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是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是生态修复解决的最佳方案。从黄土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成因和水土保持特点、意义等方面分析了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建设模式在黄土丘陵地区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清洁小流域属于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要生态建设项目,对保持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生态环保技术的升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区域水资源,有效缓解了水土流失压力,提升了土地生产效率。本文分别从坡面治理、生态修复和污水治理三个角度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贵妃 《南方农机》2022,(20):93-98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为平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保护提供重要保障。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笔者系统地分析了进行农村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面临的多种困境提出了相应的破解对策。以期为农村法治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并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导向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中华民族生态文明的伟大进程中,辽宁省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应结合省内各地生态实际,积极主动地为辽宁省县域生态文明的建设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背景下,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振兴除了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外还要注重乡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有必要对"乡村美"的内涵和目标指向进行系统的认知和了解,明确当前乡村振兴落实过程中在乡村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文明的具体需求,加大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加速推进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科学规划生态建设与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文明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房凯 《农业工程》2019,9(2):55-57
根据宿迁市水土流失现状,编制了宿迁市水土保持规划,确立了水土保持目标任务,明确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提出了近期水土保持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了保障措施,为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方向,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重要举措。而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识别,是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时空布局等系列工作的前置条件和基础保障,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至关重要。本文以河南省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研究区域,开展融合时序遥感分析的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识别研究和实践,首先,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研究区2011—2020年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开展趋势分析,形成时序分析结果;其次,基于气象、地形、土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等数据,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和权衡计算的生态系统健康分析评估,选择生态源地;最后,基于时序分析结果和生态源地选择结果,采用叠置分析,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计算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时序遥感趋势分析”的研究框架不仅顾及了研究区域内“静态”的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健康属性,同时衡量了“动态”的生态系统变化趋势,可以有效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研究成果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本底调查、问题识别、规划和工程布局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引向,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导向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以来,全国各主要城市先后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措施,但由于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整体发展失衡性问题不断加大。本研究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框架结构,筛选评价指标及指标度量标准,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以滇中城市群为例,对建立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模型进行验证;针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