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安全与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草原分布地,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探究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变历程对该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史料探究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嬗变历程。研究表明:在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更新世到全新世中期,黄土高原草地植被随气候变迁经历了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的多次转变。到全新世晚期,由于暖期结束、气候总体变冷变干、人口基数增加和农耕文明的发展,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向干草原转变,草原带逐渐南移,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面积不断减少,荒漠草原分布范围变广。随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生态建设成效逐渐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试点等生态项目实施下,黄土高原的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黄土高原山青草盛,绿意盎然,植被恢复已经到达区域水资源承载的极限,生态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仍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2.
攀西半农半牧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搞好草原建设和管理,以保护草原生态,缓解水土流失.将发展建昌黑山羊与草地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牧业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概况甘肃省有天然草地2.05亿亩,而绝大部分是干旱草原和荒漠、半荒漠草原草地。中部和陇东地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极其严重;西部(河西走  相似文献   

4.
以祁连山保护区5个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草地类型植被及土壤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应用冗余分析(RDA)分析了微量元素对植被特征的解释关系.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草地植被总盖度依次为高寒草甸>温性草原>高寒草原>温性荒漠>高寒荒漠,草层高度依次为温性荒漠>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地上生物量依次为...  相似文献   

5.
攀西半农半牧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搞好草原建设和管理,以保护草原生态,缓解水土流失。将发展建昌黑山羊与草地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牧业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新源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东端,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为459296.3公顷,分为夏草场、春秋草场和冬草场。新源县优质、广袤的草地资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长期以来天然草原面临着超载过牧、退化等问题。近年来,通过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工程等草原生态建设项目,使得天然草地植被、草地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天然草地资源的可  相似文献   

7.
由于气候干旱加之超载过牧使得草地退化严重,不仅使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区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也严重威胁京津地区生态安全。因此,治理退化草地及防止草地进一步退化迫在眉睫。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地处干旱荒漠草原区,在多年的过度放牧压力下,草地植被、土壤均严重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但这时草地还没有遭到根本破坏,还未产生沙化、盐碱化现象。终止过度利用令其自然修复,2、3年以后即取得明显效果。观测研究表明,经连续3年封禁自然修复,到第3年样方干草量增加到4.6倍,草高增加到9.2倍,盖度增加到1.6倍。草群结构和土壤改善,草地水土保持功能大大增强,水土流失减少20%。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阜康市的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句草原等6个样区进行调查,通过样地植被组成、植被盖度、草群高度、物种数量、产草量等调查,了解阜康市2007-2011年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各个样地的降水量在2008年出现最低值,当年各样地草群高度、植被盖度、产草量均有明显的下降;2009-2011年温性荒漠草原草群中优良牧草比重减少,草地植被中不可食草群高度、盖度增大,草地生产功能减弱;山地草甸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的草群高度和产草量在2009年开始下降,但其盖度变化不大;温性草原的草群高度、植被盖度、产草量及各类主要植被的产草量受降雨影响较大;高寒草甸草原的草群高度、植被盖度、产草量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9.
论人工灌丛草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植物生态学,生物学和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分析,建立人工灌丛草地是解决我国北方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区饲草问题和大面积改良退化草场的有效措施。人工灌丛草地可以分为半灌木刈草型,灌草放牧型,灌草刈牧兼用型,灌草乔综合效益型,建设人工灌丛草地的适宜草种有岩黄芪属半灌木,锦鸡儿属灌木,一部分藜料灌木和北方传统种植的旱生草本饲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青海省9个天然草地类产草量、可食饲草量及其在时间、空间分布差异分析,表明青海草地的主体是高寒类组草地,面积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85.83%,草地总产草量和可食产草量也占全省草地总产草量和可食产草量的85.54%和83.99%;近40年来,高寒草原类、高寒草句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等3个草地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其中退化最为明显的是高寒草甸类,其次是温性荒漠草原类,居第三位的是高寒草原类.从分布区域看,全省牧区6个藏族自治州可食饲草总量为206.06×108kg,占全省可食饲草总量的91.67%,表明青海藏区六州是青海天然草地的主要分布区域,是高寒类草地的主产区,也是青海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