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栽培的双孢蘑菇为中低温型蘑菇,适合于秋春季栽培。高温蘑菇是指适合于我国夏季高温期栽培的蘑菇,由于栽培出菇季节正值淡季,鲜菇价格高,栽培效益好。当前栽培的高温蘑菇品种有"夏菇93"和"夏秀2000","夏秀2000"是最近育成的高温蘑菇新品种,出菇率高,产量比"夏菇93"增产15%。由于高温蘑菇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栽培,容易发生病虫害,栽培过程中病虫杂菌的发生是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明焱  朱惠照 《食用菌》2005,27(1):49-50
巴西蘑菇菌丝体抗杂菌能力较强,但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也会遭病虫危害,轻则产量减少、质量下降,重则只菇无收。为了减少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武义县金星食用菌公司在推广巴西蘑菇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病虫害的分段防治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县于1971年秋开始种植蘑菇,面积546000平方尺,第一年获得每平方尺鲜菇1.051斤、产值1.227元的好收成。1981年发展到4358000平方尺,单产1.224斤,产值1.35元。现根据十二年来的蘑菇生产情况谈点体会。 (一) 加强菇房消毒。我县大部分是老菇房,杂菌、病虫危害比较严重。因此,严格菇房消毒十分必要。多年来,我们对老菇房是采取挑、冲、刮、  相似文献   

4.
栽培食用菌只要严格进行灭菌,菇房是不会老的,即使是老菇房也可以“返老还童”。老菇房的形成是由于菇房栽培两年以后,杂菌增多,又加之不进行严格灭菌,致使杂菌争食食用菌的养分,而使食用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致使食用菌减产甚至无收,使菇农遭受损失。因此老菇房的再用,关键是灭杂菌。对老菇房的灭菌,有几个可行措施: 1.对菇房进行彻底清洗打扫,菇房的地面、墙角落都要打扫干净,使用的床架、薄膜等工具也要清洗干净,不留有以往培养料  相似文献   

5.
苏北地区棕色蘑菇大棚层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华秀红  林金盛 《食用菌》2008,30(5):34-35
传统的白色双孢蘑菇,出菇温度在10~25℃。苏北地区,在无加温措施条件下,从12月底至翌年3月底受气温低的影响,基本停止出菇,菌丝进入休眠期:棕色蘑菇具有低温出菇能力,出菇温度在2~26℃。在冬季,塑料大棚白天可以采集一定的太阳散射光,夜晚有一定的保温效果:温度通常比砖瓦菇房高2-4℃。层架栽培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并避免了大棚地栽时地温低的问题。在此种模式下栽培的棕色蘑菇品种,基本上可以达到冬季持续有鲜菇供应12006年笔者在苏北地区的宿迁市埠子镇,利用塑料钢架大栅层架栽培模式,示范栽培耐低温的棕色蘑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面积栽培蘑菇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一直是一年种植一次,从秋季播种至第二年初夏结束,生产周期达9个月之久,年平均单产1斤/尺~2左右,其中春菇产量始终徘徊在0.2斤/尺~2左右。春菇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越冬春菇菌丝趋于衰老,培养料养分大量消耗,病虫杂菌危害加剧,以及培养料内菌丝体代谢物累积等不利影响。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菇房设备的利用率,增加蘑菇年产量,我们根据上海春季气候和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夏季运用菇瓜豆立体栽培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夏季平菇简易菜棚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菜棚可利用时间早,因菜棚的棚周长比大棚架周长短,瓜豆藤蔓封棚时间早,能尽快地形成绿色荫棚供出菇使用;②因瓜豆藤蔓及菌袋在田地及空间分布均匀合理,所形成的生态小气候环境优于大棚架作荫棚,这样更好地解决了降温防暑的大难题,以及通风与保湿之间的矛盾,同时减轻了夏栽平菇的病虫危害;③搭棚简易,耗资耗材少,没有大棚的菇农也能做到夏栽平菇丰产丰收;④易于更换场地,避免了重茬栽菇带来的危害.实践证明:简易菜棚栽培平菇是夏栽平菇的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肥菇栽培中胡桃肉状杂菌发生和防治技术黄建春(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201103)大肥菇是从野生蘑菇中分离出来的中偏高温型类蘑菇菌株,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比双孢蘑菇分别高3~5℃和6~8℃,栽培要求和双孢蘑菇基本相同。上海和邻近上海的江浙一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日光温室床架栽培中各架层间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研究分析,找到了造成双孢蘑菇各架层间菌丝生产、出菇、产量以及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出了缩小差异的基本途径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营养丰富、管理方便,近年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生产中多采用棚架栽培方式.笔者受苹果、梨以及樱桃整形修剪中多层枝启发,在2020年和2021年进行了猕猴桃棚架上篱架和围裙树形试验,取得了成功. 棚架上篱架法是在传统猕猴桃棚架上搭篱架,高度1.5 m左右,南北向,架距为架高的1.2倍左右,主立杆埋于地下,主横杆固定结实...  相似文献   

11.
朱广凯 《蔬菜》2006,(2):16-16
栽培蘑菇时,在畦床表面撒一层新鲜草木灰,因草木灰有较强的吸热作用,可提高畦床的温度,促进菌丝迅速发育,提早出菇。另外草木灰还是一种速效肥料,能为菌丝提供养分,并能抑制杂菌生长,可使蘑菇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胡桃肉状菌,是蘑菇栽培中一种竞争性很强的杂菌,同一菇房可连年感染,持续发生,严重影响蘑菇产质量,甚至绝收。据资料,此菌于1929年最早发现在北美的西部和北部,由菌种携带传入我国.上海地区于1960年前后在个别菇房发现,其后逐渐蔓延,福建菇区发生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1.红地球葡萄的最适宜架型 红地球葡萄适宜棚架栽培,小棚架、水平棚架和速接式棚架,效果都很好。栽植密度上,行距不要小于5m,株距下要大于1m,一般行距6m,株距0.6~0.8m,667m~2栽植130~180株,最好不要爬对头架,因红地球葡萄枝蔓生长迅速,爬对头架很快就搭平,封闭起来,致使病虫危害严重。 2.红地球葡萄的修剪技术 红地球葡萄宜采用短梢或极短梢修剪技术,在需埋土防寒的地区,采用龙干式整形,不能采取长、中、短梢混合修剪法。红地  相似文献   

14.
鬼伞又称野蘑菇,伞菌目鬼伞,是巴西蘑菇早秋栽培中危害较严重的一种竞争性杂菌,危害食用菌的主要有毛头鬼伞、墨汁鬼伞、粪鬼伞和长根鬼伞;都属高温型竞争性杂菌,喜高温、高湿、高氮源的环境。在巴西蘑菇的栽培中鬼伞一旦发生,会与巴西蘑菇竞争营养而造成减产甚至绝产。下面介绍一下巴西蘑菇栽培中鬼伞发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在本课题放大栽培实践中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蘑菇瘿蚊和线虫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绍国 《食用菌》1999,21(1):36-37
蘑菇生产在我地已成为农业产业的一大支柱,发展面广,栽培面积大。今年有的地方由于栽培管理过程中不注意,受到病虫为害,菌丝细弱,出小菇或不出菇,已出了的菇也受害,影响蘑菇的质量,降低了商品价值,产量也受到严重损失。经过调查,主要是受到蘑菇瘿蚊和线虫的为害。本文就其形态特征、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核菌,我们当地菇农常称之为“尿素菌”,是近两年来为害蘑菇生产最严重的杂菌。据调查,1985年我市蘑菇主产区渠桥一带发生这类杂菌约占8~10%,1986年上升到30~40%,造成蘑菇生产损失达20万公斤以上。小核菌发生严重的菇房,往往造成蘑菇绝收。  相似文献   

17.
沼气发酵残留物栽培蘑菇具有出菇快、产量高、菇质优、杂菌少、易推广等优点、不但能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显著提高蘑菇的氨基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能分的含量,推广这一技术,有利于生物质的多层次合理利用,同时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沼气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是菇蝇、菇蚊等大量发生繁殖的季节,草菇、高温平菇及蘑菇堆料易受危害,造成培养料变质,杂菌污染和子实体腐烂,菌丝体被食等;为此,对食用菌主要害虫——双翅目菇蝇类进行了调查和DDV棉球吊挂熏蒸防治试验,现小结如下。 1 为害食用菌的双翅目蝇类害虫种类 常州地区为害食用菌的双翅目蝇类害虫经几年从培养基配制发酵到栽培出菇的全过程观察,已发现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大床栽培蘑菇,最令人苦恼的是杂菌,尤其是土层缝隙里的棉花絮状杂菌,轻则影响产质量,重则失收。近年来有条件的菇房采用后发酵技术,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但是简易菇房,目前还不可能采用这一技术。近年来,我们试用氨水喷施罹病的床面,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既能防治棉花絮状杂菌,又无残毒和副作用,还有追肥作用,子实体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20.
我县于1982年开始,试用简易棚架种蘑菇,1983年全县有6个乡、125户种了棚架菇,面积达35800尺~2。其中,袁桥乡6大队范从乔种棚架菇400尺~2,每平方尺产菇1.9斤,产值达1.81元,总收入724元。由于简易棚种蘑菇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所以很受菇农欢迎。现就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