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讨水稻土肥力演变过程和生态平衡状况,研究稻田土壤中物质循环的容量、强度及模式,为合理用地养地和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持良性循环提供科学依据,设置了4种培肥处理:1)不施肥;2)施化肥;3)施有机肥;4)施有机肥加化肥。定期调查分析了不同培肥措施对稻谷产量、吸肥规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4年来的试验结果表明,施化肥处理,稻谷产量至今高于施有机肥和有机肥加化肥处理,但增产幅度逐年趋于减少;稻谷草吸肥量与产量呈正相关;每元肥料增产增收,却施有机肥处理高于施化肥和有机肥加化肥处理;从稻谷产量、经济效益和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等综合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加化肥处理优于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2.
连续施用有机肥对水稻生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进一步探讨施有机肥和化肥对水稻生育和品质的影响,提高水稻品质保持水稻生产良性循环提供科学依据,设置了四种不同培肥处理:不施肥;施化肥;施有机肥;施有机肥加化肥。六年的试经结果表明,施化肥的处理,稻谷产量高于施有机肥和有机肥加化肥的处理,但增产幅度逐年趋于减少,品质明显下降,连年施有机肥处理的每公顷净增收高于施化肥和有机肥加化肥处理。本文对稻谷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连续施有机肥加化肥处理的产量和品质优于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的处理,既增产又增收。  相似文献   

3.
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多年开展田间肥效试验,比较研究3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大。施肥处理逐年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但二者缓效钾含量差异不大。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pH值显著高于单施化肥,而单施化肥土壤pH值与不施肥接近。综上,施肥是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有效手段,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效果优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4.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连续2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化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化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早晚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增产幅度为65.4%-71.5%(P<0.05),比施化肥(NPK)增产幅度为3.9%-7.8%(P<0.05),其中,以30F+70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 12 346.90 kg?hm-2。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与化肥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差均呈逐步增加趋势。对土壤肥力的研究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长期平衡单施化肥(NPK)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作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培肥地力作用更明显。【结论】红壤稻田系统的增产和稳产性能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好,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稻田持续增产,有利于红壤稻田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5.
唐开军 《安徽农业科学》2023,(17):132-134+138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液体有机肥对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以及葡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探明化肥减量配施液体有机肥对安徽省葡萄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葡萄产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液体有机肥在安徽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不配施液体有机肥处理相比,配施液体有机肥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增加葡萄产量,改善葡萄品质,且均以化肥减量20%配施液体有机肥处理最佳。在安徽葡萄种植过程中,采用化肥减量20%配施液体有机肥的施肥方式可以实现葡萄增产提质和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长期施用不同比例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于2008—2018年在浙江省稻田进行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增施商品有机肥、增施猪厩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处理,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升水稻产量及籽粒养分吸收量,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试验时间增长,增产幅度逐渐增大。有机肥替代10%化肥处理的增产幅度及籽粒养分吸收增量高于有机肥替代60%化肥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周航  黎青  杨文叶  李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08-2109,2146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毛竹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4年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试验,3个等量化肥处理和3个不施化肥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毛竹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菜饼配施化肥处理毛竹产量最高,累计产竹量达50.05t/hm2,比对照增产75.2%。菜饼配施化肥和栏肥配施化肥分别比单施化肥毛竹产量增长率为28.1%~22.7%;单施菜饼和施栏肥比对照增产16.2%~9.8%。有机肥配施化肥年竹产量呈逐年提高趋势,而单施化肥年产量不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施栏肥增幅大,菜饼次之,无机区增幅较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效钾增幅最大的是菜饼配施化肥,其次为配施栏肥。[结论]菜饼配施化肥对毛竹产量提高和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栏肥配施化肥也是一条有效措施。但最佳施肥量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莴苣的光合作用、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增加莴苣的叶绿素含量,增强莴苣的光合作用,促进莴苣产量和品质提高;其中,化肥配施生猪养殖垫料和稻草加菌剂堆制发酵的有机肥C(处理C)的增产效果最好,比纯化肥处理增产25.15%;化肥配施生猪养殖垫料堆制发酵的有机肥A(处理A)的莴苣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的方法,结合施用有机肥和生石灰的措施,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水稻产量和化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配施以及化肥+有机肥+生石灰配施水稻平均产量均为7 106.7 kg/hm~2,比单施化肥增产20.3%,水稻化肥偏生产力为25.5 kg/kg,比单施化肥提高20.3%;化肥+生石灰配施比单施化肥增产10.3%,比单施化肥提高水稻化肥偏生产力10.2%,证明化肥和有机肥配施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化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主要性状、产量及土壤环境和地力的影响,探索有机无机肥配施中纯氮的适宜配比。【方法】在南方双季稻田进行田间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在等氮、磷、钾量条件下,通过设置氮磷钾化学肥料(T_1)、80%化肥+20%有机肥(T_2)、60%化肥+40%有机肥(T_3)、20%化肥+80%有机肥(T_4)、有机肥(T_5)和不施肥(CK,T_6)6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间水稻的产量、有效穗数、秸秆干重等差异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20%~40%有机肥纯氮供应比例的施肥处理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降低秸秆干重6.1%~6.9%,氮肥农学效率较高;土壤pH值变化不明显,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9%~31.5%。【结论】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有机无机肥配施中纯氮供应比例在20%~40%间对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氮肥环境负效应的综合效应最佳,肥料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田试验,以常规稻美香占、杂交稻天优99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比例的有机肥、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水稻钾吸收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美香占、天优998均以3∶5的配施比例效果最好,产量分别达9.79、10.80 t/hm2,分别比纯化肥处理增产27.97%、21.21%。此外,适当比例的有机肥、化肥配施有利于改善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有利于水稻生育期钾素的吸收与成熟期钾的转运;水稻收获后,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当有机肥比例超过一定值后,可能会导致水稻前期养分不足,后期贪青晚熟,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12.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等总养分条件下,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水稻产量以50%有机肥+50%化肥处理最高,较单施化肥提高4.8%。有机无机肥配施也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因此,有机无机肥的合理配施,不仅能实现作物高产,还可以有效地达到土壤培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水稻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水稻增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PK+有机肥+秸秆还田+紫云英处理产量效果最好;增施有机肥能够提高稻田土壤的有机质与氮素,减缓磷与钾的流失;化肥与不同有机肥配施较单施化肥,稻谷中氮含量增加,磷钾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赵秀芬  李俊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88-10089
[目的]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CK的土壤含水量最低。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容重较小,CK和无机肥处理的土壤容重较大。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和CK。施用有机肥、化肥处理和CK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约为原始土样的7.5、2.8和2.3倍。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H值提高了0.62,施用无机肥处理的土壤pH值降低。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对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单施大量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单施氮肥〉不施肥。[结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有效改善无石灰性潮土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5.
探讨稻田系统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对促进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有机肥分别替代20%、40%、60%、80%和100%的化学氮肥7个处理,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稻田系统有机肥合理施用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早、晚稻产量,其中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同时也获得了最高经济效益。相对于不施肥处理,水稻增产48.79%,增加经济收入1296元/hm2;相对于单施化肥处理,水稻增产3.97%,增加经济收入71元/hm2。在本试验条件下,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80%化学氮肥处理不仅减少了化学肥料的投入,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53%、1.67%、3.85%和6.24%。综上所述,本研究条件下,有机肥替代80%化学氮肥处理是增加中稻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油菜生产中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处理、全化肥施肥处理以及5个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油菜出苗成株、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化肥施肥相比,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促进油菜生长,成株数提升7.41%~37.04%,生育期缩短7~17 d,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增产14.38%~27.94%;不同比例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相对于全化肥施肥有所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较好。综合来看,60%商品有机肥+40%化肥配施有利于油菜生长,改善土壤肥力,为油菜生产的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盐碱地快速改良和高效利用,以不施肥(T0)、常规施肥(T1)、化肥配施(T2)处理为对照,研究化肥配施有机物料[化肥配施生物炭有机肥(T3)、化肥配施秸秆有机肥(T4)、化肥配施秸秆有机肥和生物菌肥(T5)]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物料能降低土壤pH和电导率,有利于盐碱地土壤改良,与未施有机物料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物料对水稻增产效果明显,化肥配施秸秆有机肥和生物菌肥(T5)产量最高;龙稻21增产范围为12.76%~189.87%,海稻2号的增产范围为88.46%~151.40%;施用有机物料使穗长变长,穗粒数增多,株高、实粒重、结实率、千粒重均高于未施有机物料处理,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和千粒重4个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穗粒数>结实率>穗数>千粒重;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化肥配施不同有机物料能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食味值,降低蛋白质含量,化肥配施生物炭有机肥(T3)处理稻米的整体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在氮磷钾用量一致的基础上,研究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施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无机化肥和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纯无机化肥处理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10.83%,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增加11.81%~26.97%,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小麦产量比不施肥的增产幅度为35.91%~46.58%,比常规施肥增产幅度为5.85%~14.16%,其中以有机肥氮替代60%无机肥氮(60%O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8 434 kg/hm2,40%OM处理次之.相对于常规施肥处理较高的氮肥利用率(36.13%),40%OM和60%OM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高达46.64%、47.88%,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为70.31、59.70 kg/hm2,低于常规施肥处理(126.18kg/hm2).说明在等氮量条件下,以40%和60%有机肥氮替代无机肥氮不但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还可以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化肥是河南省砂姜黑土区冬小麦的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产量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明全国不同气候、土壤和作物类型条件下,化肥配施有机肥对产量的影响及其增产效果的主控因素,可为粮食增产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收集109篇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建立了包含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的402组作物产量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下有机肥的增产差异;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方法量化土壤和气候因素对有机肥增产效果影响的重要度。全国来看,与NPK相比,NPKM处理下作物的产量平均增幅4.7%,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增产率分别为5.6%、7.6%和4.5%;作物的平均增产率在西北地区最高,东北和华北地区次之,南方和华东地区较低。配施有机肥对产量的提升作用在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性气候区显著高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其中年降雨量是影响小麦和水稻产量对有机肥响应的主要因素,年均温和无霜期是影响玉米产量对有机肥响应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土壤性状中影响有机肥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越低,配施有机肥后产量的增幅越高。总的来说,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尤其在低温少雨、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的地区,可通过化肥配施有机肥来进行增产促产。  相似文献   

20.
从1992到2000年,在中性紫色土上进行了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组合对水稻的增产顺序为:MNPK>NPK>NP和NK>N>PK>CK,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明显提高了水稻产量;水稻产量与气候密切相关,正常气候各年度稻谷平均产量在6.0~7.0t/hm2左右,1993年气候异常,各处理稻谷平均产量仅为4.0t/hm2;除1993年N肥、P肥、K肥效平均分别为:K(12.4kg)>P(7.5kg)>N(4.9 kg)外,其他正常气候年份化肥肥效则为N>P>K.施氮肥、磷肥籽粒全氮、全磷含量比不施氮肥、磷肥分别平均高14%,32%;M+NPK配施茎叶中含磷量比单施化肥处理高27%,施氮肥水稻籽粒粗蛋白含量均比不施氮肥高,施钾肥处理水稻吸钾量明显高于不施钾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