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时的笑谈:丈母娘牙疼,有善人劝其灸女婿脚跟。原来善人不谙医术,错听“闾续”穴为“女婿”(谐音)了。至于找脚跟,想必彼处不致命。请看罗昌爱先生撰文《“根雕热”的隐忧》(《人民日报》87年3月14日第8版)曰:根雕爱好者“把眼睛盯在未成年的幼苗小树上”,“闯进绿化区非法砍伐”,“使人类宝  相似文献   

2.
“盆景是一门缩小的艺术,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法则!但中国大陆正在走相反的路。”“大陆盆景的展览上隐约能感觉到一种金钱和艺术的较量。这集中反映在参展盆景的‘大尺寸’上。似乎‘商业盆景’和‘艺术盆景’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场‘战争’……”这些话出自台湾盆景艺人李国安先生之口。  相似文献   

3.
我的家在山东兖州,属平原地带,搞盆景和根艺,没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但我的家却与根雕、盆景、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提起我喜欢上这些艺术品,还得归功于《中国花卉盆景》。记得那是1988年,我到一位朋友家作客,他是位根艺盆景爱好者,家里摆设了许多根艺和盆景作品,书架上还  相似文献   

4.
潘继兰 《科学种养》2009,(10):10-10
家住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下辛庄村的农民李井民老汉今年54岁,他利用地处山区的环境优势,在农闲季节从事根雕及桩木盆景制作,并向工商部门申请执照,干起了根雕、盆景,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根艺盆景专业户,而且被当地人们称为“不畏年高巧致富”的好典型。  相似文献   

5.
由七十二名花卉、盆景、根雕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自愿组织的衢州市花卉盆景协会,已于三月底成立。衢州地处浙西,山地广阔,溶洞极多,蕴藏着丰富的花石资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需求的增长,这里踊现出大批盆景、花卉、根雕的爱好者,他们的作品也逐步成熟,有的还远销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6.
芗江荔红蝉鸣的夏日,记者采访了畲族盆景爱好者蓝海亮同志。见他正专心地给一盆双杆榕景整容,我赶紧抓住这一机会。“老蓝,看样子您对榕树盆景挺喜爱?”“不错,是格外喜爱。”老蓝笑着说:“同根双杆树、意义深长。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是《中国花卉盆景》的老订户,并偏爱盆景,为了使刊物办得更好,更为读者所喜爱,提出有关盆景方面的几点意见,供参考。一、自“海峡两岸盆景名花研讨会”后,中国盆景的“凄凉美”,引起了争论。大陆盆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为广大盆景爱好者所关注。我建议贵刊辟出  相似文献   

8.
创作盆景心理状态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创作者对自己创作对象在认知上的“模糊性”。这种理论,同仁似乎是不能认可的。难道作者对自己要创作的盆景还不清楚吗?但事实的确如此。德国著名音乐家门德尔松说“艺术是模糊地感觉到‘美’向‘真’和‘善’的演变过程发展”。  相似文献   

9.
台湾艺人李国安先生值得敬佩,因为他敢直言:"盆景是一门缩小的艺术,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法则!但中国大陆正在走相反的路。""大陆盆景的展览上隐约能感觉到一种金钱和艺术的较量,这集中反应在参展盆景的‘大尺寸’上。似乎‘商业盆景’和‘艺术盆景’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场‘战争’……"(原文见《中国盆景赏石》2012年1月号)  相似文献   

10.
四、五两月,山东青岛、潍坊两市相继举行“花卉盆景、根雕、百鸟展览会”。《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和山东盆协筹备小组的同志前往祝贺,并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分别给两个展览会发去《中国花卉盆景》杂志、《花卉报》和“盆景艺术”卡片两万余册(份),受到当地  相似文献   

11.
郑建伟同志在87年第一期上介绍的“喷水露土除根法”,是以田园药用喷雾器加足气压猛冲根部,使树桩盆景的根露出来。但他的方法只适用于大的树桩盆景,而且根密集的地方也不一定冲得干净。在小型或微型盆景的露根中,就不适用了。在这里,向盆景爱好者介绍一下我所采用的喷水露根法:取一个注射器(不安针头),吸满清水,对中间的活塞加压,喷向树根,即可  相似文献   

12.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沧浪亭,不久前举办了朱子安盆景艺术作品展览。在古色古香、三面有窗、典雅精致的“明道堂”、“清香馆”展出了朱老的一百五十多件盆景佳作。这是从他亲手栽培的数千盆盆景中挑选出来的艺术精品;也是他六十多年从事盆景艺术的真实写照。中外游客和广大盆景爱好者在观赏朱子安盆景作品后,无不称颂朱老的盆景“瑰丽多姿,秀美典雅”。朱子安今年八十四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出身于盆景世家,自幼侍花养草,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使他在盆景栽培上有着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风格。他在技法上,坚持以剪为主,以  相似文献   

13.
常熟是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在流派纷呈、风格迥异的盆景艺术中,常熟盆景在苏派盆景中占有一席之地。多年来,常熟盆景爱好者,对一些老树桩运用“补片”技法来造型,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补片造型技艺,就是苏常派盆景中‘做片’功夫的补充。所谓“补片”,就是运用靠接的方法,根据作品当时的树态及层次需要,调动作者审美目光,选择形态较好的枝干,靠接(甚至飞接)在树桩的原来形态的缺片部位,即理想造型部位,以培育预想的完美树  相似文献   

14.
李长瑞同志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1989年第8期发表的《根艺创作九忌》(以下简称“九忌”)一文,读后很受启发。但其中有些观点有研究和商榷的必要。比如作者提倡“删繁就简”,反对“雕刻、造型”,肯定根艺而否定根雕或把根艺列为上品,而把根雕贬为劣品等等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盆景爱好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侍养的盆景可能不一定是精品,也不是什么名贵树种,但是自己却视为掌上明珠,钟爱有加。若有朋友来参观,更是娓娓道来,可以说是一盆盆景一个故事。一旦转手或者死亡,都会恋恋不舍,十分惋惜。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盆景审美的敝帚自珍现象。关于敝帚自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魏曹丕《典论·论文》引古代谚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后用‘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还是很爱惜"。敝帚自珍现象在盆景爱好者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盆景不仅是一种有生命的艺术,而且是一门活的自然科学:它不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而且还能多方面地给人以生理补益。如果忽视这一点,把石玩、根雕、泥塑、微雕和一切无生命的工艺品,都硬性纳入盆景范畸(不是说充当配件),则必使中国盆景失却它本身的意义和光彩,失去既得的“民心”,失去最广阔、最有前景的销售市场,从而无形中降低了盆景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当今的人类可以说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生物世界,一个是技术世界。几千万年以来,人类在进化中始终与绿色世界相依为命,在绿色世界中人们十分协调地学会了如何生存和繁衍。然而社会的发展,又使人们逐步地在脱离绿色世界,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囚禁在自制的痛苦栅栏中——使呆滞的物质世界不断  相似文献   

17.
福建根艺家     
现年65岁。在几十年根艺创作生涯中,他始终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尤擅长取天然根料造“根雕盆景”,堪称一绝。在创作代表作“腊月梅景”的三年时间里,他走了许多地方,观察各种梅花的天姿和特性,尔后潜心构思,反复琢磨,终于使作品以生机勃勃的气势,撼人心魄的美意展现于观众面前。这件作品连同“三  相似文献   

18.
潘明德同志在1990年第二期《中国花卉盆景》上发表的《根艺作品中的‘神’》一文中,提出如何领悟和表露神韵的问题。这里,我想就如何表露“神”这一方面作些探讨,作为潘同志“神”说的一点补充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卉盆景》从今年第七期开始,陆续刊登了《雀舌罗汉盆景快速成型技法》。不久,我们便收到许多盆景爱好者及业内人士的来信、来电以及登门咨询。大家主要询问有关雀舌罗汉(以下简称‘雀舌’)培养、繁殖和造型等方面的问题,现根据咨询者所提,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按问答形式,回馈给询问者作参考。问:南通‘雀舌’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钟爱‘雀舌’的人越来越多?答:南通是‘雀舌’的故乡,‘雀舌’的主要特点为:叶片深绿,有光泽,短小(仅20毫  相似文献   

20.
仲秋的一个周末,我怀着对盆景艺术的痴情,访问了著名盆景大师傅耐翁先生。幽柔的灯光下,白发如云的傅老正在伏案疾书。原来,他要赶在今年十月在湖北举行的全国盆景学术讨论会之前,撰写论文:《盆景流派之我见》。他郑重地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地方对‘派’字不求甚解,个别地方并无鲜明观点和独特风格,而却以地区划界,急于创建新派,或已被称为一派者,这种无学求意义的派,必然给盆景界造成混乱。”他主张群策群力,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