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The native and introduced ground cover plants were screened by field survey,cultivation test and configuration effect evaluation in arid valleys of Ganzi Tibetan area.A total of 205 species belonging to 140 genera,67 families were selected as applicable types.Among them,there were 53 species of evergreen shrubs,36 species of deciduous shrubs,17 species of woody vines,99 species of herbaceous plants;27 species of color-leafed plants,8 species of succulent plants.And 79 species were recommended as the best ground cover plants.Higher plants in Ganzi Tibetan area were increased to 5,362 species,1147 genera,244 families through screening.  相似文献   

2.
黄菠萝别名黄檗、黄柏,芸香科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2m.黄菠萝原产东北小兴安岭南坡、长白山区及华北燕山山地北部海拔700~1 500m之间,多分布在河谷两侧及山地中腹部,与红松、白桦、核桃楸、水曲柳、云杉等组成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塔里木地区香梨树坐果量大、产量高,树体消耗的养分比较多,树势减弱,加大肥水投入是香梨丰产丰收的关键.现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在果树上,化肥应尽量少施或不施,果树所施用的有机肥主要是厩肥,但尉犁地区有机肥数量有限,个别条田满足不了这一要求,果树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审鲁单9002玉米新品种是山东省农科院最新育成的一个高产、稳产、矮秆、抗病、抗倒伏、早熟玉米杂交种。2004年参加了全国玉米杂交种国审区域试验,先后通过山东、河南、安徽、河北等省审认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5009。适宜黄淮海春、夏玉米区和东华北春播玉米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畜牧业和畜禽产品生产、消费大国,肉类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畜产品的出口量却不多,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的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加入WTO,发展无污染、无残留、对人类健康无损害的畜产品已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袁媛  唐亮  王嘉宇  徐正进 《种子》2008,27(2):1-7
以北方杂交粳稻所衍生的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试验材料,对其叶型性状进行了分析,探究北方粳稻叶型特征及最优叶型模式.结果表明,两群体高产和超高产类型总体的叶型为上部叶片直立,下部叶片披散,剑叶的角度略大于下部叶片的角度.超高产类型的倒二叶基角一般为13~14°,张角在13~16°之间,而倒三叶的基角为17°左右,张角20°左右,倒四叶的叶角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复方荷叶袋泡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荷叶、菊花和茶叶三种原料,通过两两组合选优、再三者组合优化配比,试图筛选出口感好、营养成分搭配合理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组合chj2营养保健成分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较高,含水量较低,感官评定茶汤绿色清澈、香气清新、口感纯正,是一种较理想的配比组合。包装袋大小、冲茶水温、制作原料等因素对袋泡茶茶水品质有较大影响,要求包装袋大小适中,以容纳3~4g的规格大小为宜;水温一般以80~90℃比较好,冲泡后茶汤香气清新、汤色清绿、味道纯正;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品质纯正,确保袋泡茶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山杏幼叶为材料,比较了4种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处理为100mmol/LTris2HCl(pH8.0)、20mmol/LEDTA(pH8.0)、1.4mmol/LNaCl、2%CTA、10mmol/LNa2S2O5、2%β-巯基乙醇、1%PVP-40、1%Vc的CTAB4方法提取的基因组总DNA质量较高,DNA溶液无色透明,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OD260/OD280为1.8~2.0,无降解现象,RNA去除干净,经AFLP分析条带清晰,多态性好,说明此法提取的DNA能够适应AFLP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丝瓜保健饮料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丝瓜汁为主料,芦荟汁、莲子浆为配料,添加白糖、柠檬酸、稳定剂等研制成一种集营养、保健、医疗于一体的功能性果茶饮料.  相似文献   

10.
香蕉炭疽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炭疽病是香蕉采后一种重要病害,生物防治香蕉炭疽病成为研究的热点。此文介绍了香蕉炭疽病的主要症状及概述了两种不同方式对香蕉炭疽病进行生物防治。其一,利用生防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链霉菌等)对香蕉炭疽病进行生物防治,生防菌主要是对香蕉炭疽菌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附着孢的形成有影响。其二,从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对香蕉炭疽病进行生物防治,其中艾蒿、大茴香、丁香、花椒、桂圆等植物的活性物质对香蕉炭疽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生物防治香蕉炭疽病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因型绿豆叶片光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夏播区高产绿豆品种(系)冀绿2号、安9910和低产品种(系)赤峰绿豆、泰来绿豆为材料,对其衰老过程中开花节功能叶片的光合参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豆开花后,随着叶片的衰老,各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叶质重表现出降低—增大—降低的变化趋势,同一时期不同开花节叶片的光合性能自上而下逐渐降低。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冀绿2号和安9910叶片功能期长,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较慢,生育后期仍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合性能,这为其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提供了生理基础。进一步分析表明,绿豆产量与花后开花节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净光合速率又与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在绿豆开花结荚期间,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功能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延缓叶片衰老,对籽粒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叶片氮含量与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不同氮素水平下不同品种小麦上部叶片氮含量和荧光参数随生育进程的变化模式及小麦叶片氮含量与荧光参数的相关关系,提出小麦叶片氮含量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叶位叶片氮含量和荧光参数Fv/Fm、Fv/Fo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从孕穗到成熟,Fv/Fm和Fv/Fo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麦各叶位叶片氮含量与荧光参数Fm、Fv、Fv/Fm、Fv/Fo、Fs和Fo’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顶部2张叶片的相关性最好。不同小麦品种顶2叶氮含量分别与Fv/Fo和Fv/Fm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平均决定系数分别达0.66和0.61。对于低、中、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品种类型,可以利用统一的回归方程来描述顶部2张叶片氮含量随Fv/Fo的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人参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间栽培和植物生长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在尚未形成生殖器官的一年生人参叶片完全展开后即达最大值,此后缓慢下降;2~6年生人参叶片完全展开后达第1个高峰,开花期略有下降,绿果期出现第2高峰,此后持续下降。去掉花蕾的人参植株叶片在对照植株的绿果期没有出现第2高峰,但在红果期和黄叶期净光合速率下降缓慢。弱光(10%透光荫棚)和适宜光(30%透光荫棚)下人参叶片绿果期后Pn下降缓慢,强光(50%透光荫棚)下下降较快,过早出现变黄早衰。强光和高温可使植株生育期缩短、叶片早衰、Pn快速下降,而弱光和低温使植株生育期延长,Pn下降时间推迟。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气孔导度(Gs)和蒸腾作用(Tr)自展叶期至绿果期变化不大,红果期和黄叶期持续下降。胞间CO2浓度(Ci)在展叶期至绿果期较低,红果期和黄叶期持续增加,说明生育后期Pn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子引起。叶片Pn与比叶重呈负相关,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和消耗与Pn的生育期变化有关。绿果期Ci最低,同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是人参叶片光合作用对水分需求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郑殿峰  赵黎明  冯乃杰 《作物学报》2008,34(7):1233-123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以大豆(Glycine max)垦农4号为材料, 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 比较叶片中几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差异, 研究喷药对叶片保护酶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在喷药后5~30 d, SOD模拟物(SODM)明显提高了IAA、GA以及CTK的含量。喷药后15~30 d, 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提高了IAA和CTK的含量, 氯化胆碱(Cc)则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IAA和CTK含量。另一方面, 随着喷药后时间的延续, 3种调节剂提高了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其中以DTA-6对SOD活性作用最强, SODM次之; 而对POD活性则以SODM调节剂的作用最好, DTA-6其次。此外, 调节剂DTA-6和SODM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叶片中的CAT活性, 减缓了MDA含量的升高, 而调节剂Cc则作用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 叶面喷施DTA-6和SODM, 可调节叶片内源激素水平和保护酶的生理功能, 有效控制叶片的衰老进程, 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5.
烤烟不同部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叶长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集我国南方烟区166份烤烟品种K326不同部位叶样品, 研究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叶片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烟碱、总氮、还原糖、钾、氯、氮碱比、糖碱比、钾氯比、叶长在样品间存在广泛的变异; 氯含量和钾氯比在部位间差异不显著, 叶长、烟碱含量、氮碱比和糖碱比在部位间差异显著; 总氮、还原糖含量在中部、下部叶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但二者均与上部叶差异显著; 上部、中部叶的钾含量差异不显著, 但二者均与下部叶差异显著; 在一定范围内, 烤烟上部叶烟碱、总氮和钾含量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 氮碱比随叶长的增加而降低; 中部叶烟碱、还原糖、钾含量和钾氯比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 氯含量和氮碱比随叶长的增加而降低; 下部叶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和钾氯比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 烟碱、总氮和氯含量随叶长的增加而下降。叶长63.0 cm对上部叶的烟碱、总氮含量和糖碱比与下部叶的钾、氯含量均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长度。  相似文献   

16.
纳米TiO2光半导体溶胶对植物光合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iO2半导体颗粒的光催化机理类似于人工模拟光合作用,笔者初步探讨了其在植物体上对光合机能的影响;以锐钛型纳米TiO2光半导体溶胶为材料,在栽培试验中,对黄瓜喷施不同浓度的纳米TiO2溶胶,然后测定光合参数、根系活力及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瓜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纳米TiO2溶胶材料后,在叶片表面形成透明、连续、稳定的TiO2薄膜,能显著促进光合速率的增加,同时根系活力得到提高。这为纳米TiO2光半导体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氮素形态下烤烟成熟期叶片组织结构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成熟期烟叶的组织结构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的烤烟,其叶厚、上表皮、叶肉组织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每个处理在不同的成熟期降幅各不相同。在适熟阶段,NH4+-N 50%+NO3--N50%处理下的叶片厚薄适中,有利于烘烤和烟叶品质的提高。在不同的成熟期,3个不同氮素形态处理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叶绿素的含量都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降幅从定长到初熟和从适熟到过熟的过程中值较大。这一结果为烟叶生产实现优质适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吉林省1923—2005年间育成的42个大豆品种叶片部分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表明, 大豆产量随育成年代的推进呈线性增加, 82年增加了95.94%, 平均每年增加1.17%; 与此同时,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年代推进而增加, 且与产量呈正相关; 在V4期(第4节期, 主茎第3个复叶全展), R2期(盛花期), R4期(结荚盛期), R6期(鼓粒盛期)等不同生育时期的生理指标变化不同, 把它们作为选择高产品种的参考指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硝酸还原酶活性在V4期、R2期、R6期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在所有指标中表现最稳定, 作为高产品种的选育指标最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曾斌  王庆亚  唐灿明 《作物学报》2008,34(3):496-505
选取湘杂棉3号、南抗3号和鲁棉研15等3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及其亲本为材料,剖析盛花期主茎功能叶(倒4叶)的叶片结构、叶表皮气孔特征以及主茎功能叶的叶脉、叶柄、铃柄和对应的果枝叶叶柄等器官的维管束组织结构。结果表明,3个F1及亲本共9个材料的主茎功能叶(倒4叶)主叶脉中的维管束形态有三分支型、两分支型和无分支型3种,杂种及亲本之一的维管束都为三分支型,说明三分支型的维管束是显性遗传。F1功能叶主叶脉、功能叶叶柄、果枝叶叶柄、铃柄的维管束性状(导管总数、单个导管面积、维管束总面积、维管束组织比)和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细胞大小的优势表现因组合而异。主叶脉、功能叶叶柄、果枝叶叶柄、铃柄的维管束以及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细胞大小的优势与杂种的产量优势可能没有关系或相关性较小。3个F1的下表皮单位叶面积气孔总面积均表现超亲优势。果枝叶可能比主茎功能叶对铃的发育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 Linked Immunity Absorb Assay, ELISA), 研究5个不同物候型茶树栽培品种在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生育周期及春季腋芽萌发前后茶梢叶片内源GA3(gibberellic acid)、ABA(abscisic acid)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 各品种成熟叶片GA3的含量在各年度均随着茶树生长呈现“快速降低—略有上升—下降—快速升高”两度上升、两度下降的变化趋势, GA3含量第一次上升的时间呈早生种早、晚生种迟的趋势; ABA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呈早生种早、晚生种迟的趋势。5个供试品种成熟叶片GA3的年平均含量总体为早生种高于中生种, 中生种高于晚生种。冬季茶树休眠期间, 成熟叶片GA3的含量处于整个生长周期的最低点, ABA的含量处于整个生长周期的最高点。11月至翌年1月, GA3的平均含量和GA3 /ABA值与其越冬芽的萌发期呈显著相关。春季茶树腋芽萌发进程中, 嫩梢GA3的含量总体高于成熟叶片, ABA的含量总体低于成熟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