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提升水稻机械化作业水平,实现机具的合理选择与配备,调查使用较广泛的水稻机具技术参数与经济参数,建立育秧播种、整地、插秧、收获机具的作业费用数学模型,分析主要机具的工作效率、作业成本、适宜经营规模,提出水稻机械化生产机具配备方案。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机具配备是水稻生产机械化效益充分发挥的前提。以苏家屯区水稻机械化收获作业为例,调查分析两种水稻收获机的技术参数与经济参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其适宜经营规模,为苏家屯区水稻收获机具的合理选择及配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水稻种植主要以水稻育苗机械插秧为主要模式。在水稻机械插秧环节中,整地质量是影响水稻机械插秧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水稻机械化整地技术及机具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中较关健的环节。应根据水稻产区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农业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使用水稻机械化整地技术及机具,满足后续机械化插秧环节对整地的要求及水稻秧生长农艺要求。论述了黑龙江省水稻机械化整地的主要技术及特点。阐述了水田整地机具的机型、分类、主要技术特点及在黑龙江省广泛应用并具有代表性的几类机型的技术参数及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4.
概述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定义、主要特点,以及在农艺、水田、作业质方面的要求,介绍秧苗搬运机具及插秧机的主要发展现状、结构及类型,为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要览     
《浙江农村机电》2008,(6):31-33
机械化助推水稻高产。2008年农业部在水稻产区建设了100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县,水稻主产省区建立了省级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县660个,全国共建立育插秧机械化示范点4300个,通过农机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的集成配套,重点突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瓶颈,组装配套机械化耕整、植保和收获等机具,在此基础上开展技术的宣传、培训,组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等社会化服务,开展机械化生产作业,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水稻生产高产、高效、低耗、增收,为各地水稻高产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及其配套机具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求进行了探讨分析,随后从水稻插秧机械工作原理以及机械结构组成角度入手,对水稻配套机具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荔城区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的要求,本文对荔城区开展的几种插秧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该区合理选择插秧方式、推广插秧机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抓住关键环节全面做好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插秧机械化一直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难点,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要靠广泛的宣传、政府的重视、政策的扶持、周到的服务,先进的栽培技术、先进的作业机具、先进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盘锦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迅速,但在秸秆还田、减肥减药、高效植保等机械化作业方面还存在差距。介绍盘锦市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流程和关键环节技术要点,制定水稻全程机械化机具配备方案,为当地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破解常规机具耕整难题,提高水稻机械穴直播和机插秧质量,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机械耕整效率,降低耕作成本,提出稻田机械耕整地新技术。论述了机械耕整地新技术的技术内容、特点、作业质量要求、主要技术路线、机具配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采用机械耕整地新技术作业后地表平整度好、地表秸秆残茬少,能够满足作业要求。机械耕整地新技术同时能够提高耕整效率30%,降低耕作成本30%,该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也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重点阐述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与装备、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秧盘育秧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移栽的前提,重点分析了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作业自动化技术和精密播种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毯状苗机插秧和钵体苗机栽插是水稻机械化移栽的2种主要方式,移栽机械控制技术是移栽机械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与装备的基础上,对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和钵体苗机栽插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对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加强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杂交稻、超级杂交稻、双季晚稻和连作晚稻机栽植问题是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提升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的播种均匀性、解决低播量下精密播种育秧、毯状苗插秧机纵向送秧的精准性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突破毯状苗机插秧技术的关键,研发经济高效、轻简型的钵体苗栽插装备是发展钵体苗机栽插技术的核心,加强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是栽植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余冰清 《农机化研究》2021,43(3):152-157
为进一步提高智能插秧机的结构布局协调性与感染力水平,利用3DMAX应用平台进行插秧机外观优化研究。考虑土壤湿润程度对插秧刀具的影响等因素,结合插秧机分插机构传动部件与插植臂等执行部件的相互关系与约束条件,以偏心齿轮啮合传动特性,建立用于智能插秧机外观优化的数学模型,得到关键部件与机构的三维物理模型与无缝装配模型。从结构细化设计与外观造型设计两大角度分别对插秧机体、驾驶座、车轮、插秧装置等曲线参数优化,插秧作业场景与插秧特征提取及组件元素3D建模等操作进行3DMAX场景下智能插秧机的外观呈现与界面设计布局,实现了智能插秧机的3D可视化管理与动画效果展示,且动作一致性较好,设计合理可行。农机三维建模技术对准确实现结构优化有很好的预知功能,对大型农机设备结构设计搭建人机交互虚拟平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水稻钵苗有序移栽的可行性,给水稻钵苗有序移栽机的研制提供工艺参数,以YP450C水稻插秧机为机体,确定了钵苗移栽工作部件及其传动系统,研制了水稻钵苗有序移栽试验装置.借鉴国内外钵盘育秧技术,在室内模拟水田实际工况,采用气吸式取苗原理移栽空气整根盘育乳苗,进行育苗和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气吸式原理移栽空气整根钵体乳苗所需要的真空度范围为400~900Pa;移栽后钵苗排列有序,钵苗入土直立度高.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插秧机的智能化控制水平,以软件架构精准监控角度为切入点,针对其核心装置进行设计.在理解智能插秧机组成结构与工作机理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智能插秧机核心装置的软件架构控制模型,并依据软件架构数据通信作业流程设计相匹配的架构控制系统展开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软件架构设计下的智能插秧机,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输,...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棘轮齿轮式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的可行性,分析了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的工作原理和棘轮齿轮式机构的传动特性,针对高速回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送秧机构需满足传动平稳、传动比精确、工作可靠性好、作业中没有积累误差、振动和噪声小的特点,设计棘轮齿轮式水稻钵苗移栽纵向送秧机构,对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几何参数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采用CAD/CAE软件建立虚拟模型。对该机构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种传动形式的纵向送秧机构能够满足高速回转式钵苗移栽机的工作要求,为研发高速回转式钵苗移栽机纵向送秧机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夹钵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夹苗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取苗易失败,以及推秧爪推秧不充分影响钵苗直立度等问题,根据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工作要求,提出了一种夹钵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基于Visual Basic 6. 0开发了移栽机构辅助分析优化软件,分析了主要参数对移栽轨迹的影响,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得到了一组满足移栽工作要求的机构参数。根据得到的机构参数,完成移栽机构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移栽机构的虚拟仿真分析,验证了移栽机构理论设计的正确性。设计了水稻钵苗移栽试验台并进行了移栽机构取苗试验,移栽机构回转速度设定为50 r/min时,平均取苗成功率为93. 06%,当转速为80 r/min时,平均取苗成功率为88. 89%,取苗成功率随着转速的提高而降低。研究表明,该机构具有较高的取苗效率和取苗成功率,可应用于水稻钵苗移栽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北镇市水稻机插秧的生产形势和作业特点,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的作业能力和示范作用,采取落实责任制的方法全面推进机插秧技术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全省水稻机插秧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膜上栽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有机水稻种植,钵苗移栽可以提高产量。为了将两种农艺相结合,提出一种膜上开孔并实现水稻钵苗栽植的移栽机构,能有效避免因破膜与水稻栽植不同步而造成的秧苗损伤。分析了移栽机构的工作机理,建立了运动学分析模型,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设计软件,并得到一组满足膜上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完成虚拟样机仿真。设计物理样机,进行高速摄影运动试验。样机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所得轨迹基本一致,验证了移栽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在试验台架上完成了取苗试验与膜上栽植试验,取苗成功率为92.8%,膜上栽植的合格率为90%,满足膜上移栽的作业要求,验证了水稻钵苗膜上移栽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冬油菜主要还是依靠人工种植。南方稻油轮作区普遍存在水稻迟收、茬口紧张、油菜难种的问题,出现大量可种植油菜的冬闲田。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具有抢茬种植、稳产增产的优势,着力解决为机育苗简易化、标准化,加快提高移栽机可靠性、适用性,是当前极为迫切的一个任务。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组织开展了油菜移栽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结果显示,在作业性能上,3台机具的栽植频率均达到了100株/(min·行)以上,栽植密度达到10万株(穴)/hm2以上,满足油菜高速高密度栽植要求,云马2ZGK-6型油菜毯状苗联合移栽机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和较强的适应性;在经济性能上,3台机具的作业效率是人工移栽的50倍,作业总成本只有人工移栽的1/10~1/5,云马2ZGK-6为整地、移栽复式作业,表现出稻茬田直接开展油菜机械移栽优越的经济性能。通过结果分析,提出加大为机育苗补助力度,扶持油菜机械化移栽发展;加大机具购置补贴力度,保障油菜移栽作业机具供应;加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分区域总结集成适宜模式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培育适于机械化移栽的杂交稻钵体壮秧苗,满足杂交稻少本壮苗的农艺栽插要求和轻简化栽培的技术要求,研制了2SBB-500轻简型杂交稻穴盘育秧精密播种机。介绍了机具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特点;创制了智能双充种室机构,实现了第一充种室空穴光电检测与预报、第二充种室智能振动复充填的构想;研制了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杂交稻育秧精密播种器,解决了型孔滚筒育秧播种器作业过程中稻种在充种室内流动性差、充种可靠性低等问题,显著提高了播种性能。为了方便实现软钵盘后续直接进行摆盘作业,设计了一种软钵盘自动嵌放装置,解决了软盘育秧自动化作业的问题。试验表明:2SBB-500轻简型杂交稻穴盘育秧精密播种机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播种精度好,作业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