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发病情况2005年7月25日,班玛县亚尔堂乡一牧民的一头牛在放牧时被狼咬伤,牧民对该牛进行了简单的治疗处理后,将该牛放回到牛群中,3d后该牛突然发病主要以高热、咳嗽、流泪、流涎、呼吸困难和咽喉部前颈部高度肿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第2d早上突然死亡,其他牛也出现类似的症状,患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班玛县是一个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牧业县。 2 0世纪 80年代初在该县玛柯河流域发现牦牛泰勒虫病以来 ,泰勒虫病一直危害着当地的草地畜牧业生产 ,并给该地区造成过较大威胁 ,尤其是对 1岁牦牛 ,其发病死亡率约占 1岁牦牛总数的 2 0 %~ 30 %。多年来经州县两级业务部门的共同防制 ,现已基本控制。1 自然概况 班玛县玛柯河流域海拔 315 0~4 6 0 0 m,年平均气温 0~ 2℃ ,年降水量 713. 5~76 7.2 mm,植被以高寒草甸类、灌丛草甸类、蔬林草甸类、山地草甸类为主。牧民以放牧方式饲养牦牛、藏羊 ,草地畜牧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2 流行情况及危害2 .1 流行情况 据调查 ,194 9年前班玛县玛柯河流域有此病流行 ,当地牧民叫“扎毒曲毒”(藏语水草中毒 ) ,“夏色佰色”(藏语 ,皮肉黄病 )。 2 0世纪 80年代初确诊为牦牛泰勒虫病。2 .2 易感动物 牦牛、绵羊、山羊是易感动物 ,但主要危害幼龄牦牛 (1岁 )。如班玛县玛柯河流域的亚日堂乡 1岁牦牛发病死亡率约占 1岁牦牛总数的 2 0 %~ 30 % ,其次是 2~ 3岁牦牛 ,成年牦牛一般不发病 ,当年生犊也未...  相似文献   

3.
经调查从青海省班玛县1~2岁牦牛中发现有67头牦牛出现多头蚴的症状,经实验室检查、发病机理并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确诊为牛多头蚴病。应用磺胺嘧啶钠、复方吡喹酮注射液等药物治疗,除发病已久的13头牦牛死亡外,其余的牦牛痊愈。  相似文献   

4.
牦牛传染性角结膜炎一般在冬春季节多发,发生后传播迅速,牦牛消瘦迅速、疗程长,在牧草枯黄季节容易死亡,对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1流行情况2003年对犊牛断乳后2个多月,在组建的犊牛群中发病,以后每年该病都发生,2010年在组建的3群犊牛群中发病共336头,最初在断奶的牛开始发病,后传染给1岁牛,发病率高达29.02%。  相似文献   

5.
班玛县牦牛泰勒焦虫病调查研究第二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班玛县马可河流域长期流行一种以低热、黄疸、贫血为主症,主要危害外来牦牛、当地1岁及年轻牦牛的季节性地方性疫病。一、流行病学与牛品种关系:牦牛易感。黄牛数量极少,系由四川引进作种用,检查个别种公牛未发现虫体,据说引进种用黄牛时无发病死亡情况,对此尚不清楚。犏牛染虫率低,远近牧民反映犏牛不发病,向无死亡病例。与产地、年令、性别的关系:从安全区进入疫区的牦牛,不分性别、年令均百分之百发病,死亡率为20—40%,严重的达60%。当地牛主要危害1岁牛,其次是2—4岁  相似文献   

6.
班玛县突然发病的79头牦牛经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流行情况的观察和调查并且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牦牛巴氏杆菌病。经过采取紧急免疫接种、圈舍消毒等有效措施并结合硫酸庆大霉素、头孢唑啉、链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等药物进行治疗,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除发病严重的31头牦牛死亡外,其余的牦牛痊愈,治愈率达到60.8%。  相似文献   

7.
2004年6月下旬,卓尼县卡车乡沙地村某牧民家牛突然发生大批死亡,我们于6月28日赶赴现场.对发病的5头牦牛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治疗.对死亡牛进行了尸体剖析.并做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鉴定及采耳尖血送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做血片检查后,确定为耗牛的泰勒氏焦虫病.  相似文献   

8.
2005年3月20日,都兰县巴隆乡科尔村发生一起7头牦牛突然死亡的疫情,畜主将病死尸集中堆放,健康牛隔离后上报了疫情。都兰县兽医站迅速派员前往发病点,对健康牛进行测温等全面检查,对尸体进行解剖及微生物检验,结果确诊为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发病群共有59头牦牛,死  相似文献   

9.
1 发病及流行概况 炭疽在我州的发生、流行已有较长的历史。2004年首发于班玛县多娘牧委会第二合作社,其中5590牛中发病牛189头,发病率为3.4%,死亡牛51头,死亡率26.9%。牲畜(牛)感染后,潜伏期1~5天,多呈急性经过。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下旬,卓尼县卡车乡沙地村某牧民家牛突然发生大批死亡,我们于6月28日赶赴现场。对发病的5头牦牛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治疗。对死亡牛进行了尸体剖析。  相似文献   

11.
牛瘤胃臌气病在畜牧业养殖中是一种常见的牛内科疾病,特别是在每年的早春以及夏季放牧时此病常发生,此病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病牛死亡等严重后果。介绍了牛瘤胃臌气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同时以实际病例详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班玛县牛拉稀病流行历史已久,每年因该类病死亡牛近千头,给畜牧业生产和牧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尽管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牛副伤寒菌苗,但效果不理想,该类病的发病率仍在10%—40%,死亡率5%—15%。由此怀疑该县可能有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存在。为此,笔者于1992年7月对全县重点流行区作了BVD/MD的血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被检血清:分别采集江日堂、马柯河、知饮、多贡麻等4乡2岁以上牦牛76头份血清,封装青霉素瓶中,置4—8℃冰箱中待检。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畜牧业大国,每年牦牛生产量在国际中也是名列前茅.但畜牧业需要面对病疫、虫害干扰,这也是我国牦牛产业发展的巨大阻碍之一,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生产效益.牛寄生虫病是牛的常见病,由于牛寄生虫对牛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应加强对牛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降低其死亡率.本文重点对牦牛寄生虫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牛蜱是严重危害牦牛的体外寄生虫.在阿坝州半牧区普遍存在,在自然环境中放牧的牲畜(牛、羊)易受感染,生产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特别还易传播家畜的多种焦虫病和传染病,导致牛羊死亡.2012年4月,红原县安曲乡哈拉玛村发生了牛蜱病的危害,造成牦牛大量死亡,给牧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使用双甲脒药物治疗,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牦牛蜱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剖解变化、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海一些地区,尤其是青南地区放牧的牦牛群中流行着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由于该病流行面积逐年扩大,发病和死亡的牦牛逐年增多,给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我们应用免疫扩散试验,在有上述疾病流行地区的牦牛中首次发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待检血清:系在青海省泽库县多  相似文献   

16.
母畜产后瘫痪,指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以猪、牛较常见,典型病例往往发生在产后72h内,个别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前数小时发病,以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为特征.若不及时治疗,常可致死.  相似文献   

17.
1 流行情况 天峻县地处青海湖西侧,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辖,是环青海湖主要牧业县之一.全县平均海拔3 500~4 500 m,共有草地面积152.74万公顷,年平均气温-0.9℃~5.3℃,无绝对无霜期.畜牧业是当地传统产业,全县共存栏各类牲畜96.6万头(只、匹),其中牦牛11万头.2005年至2009年5年来,天峻县共发生牛、羊气肿疽4起,其中牦牛3起,发病牛24头,死亡19头,致死率 79.2%;藏羊1起,发病数19只,死亡17只,致死率89.5%.发病牦牛、藏羊全部是快尔玛乡第四牧业社牧户饲养,发病呈现较强的地域特性.  相似文献   

18.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以急性败血及组织和器官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 2007年11月21日,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赛尔龙乡尖克村三队牧户果多牦牛群中突然出现以咽喉水肿、呼吸困难和肠道黏膜脱落、拉稀为特征的病畜.据现场调查,该村4户牦牛群共有牦牛350头,发病26头,发病率占7.4%;其中死亡16头,占发病数的4.6%.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都兰县巴隆乡某村发生一起7头牦牛突然死亡的疫情,畜主将病死尸体集中堆放,健康牛隔离后上报疫情,我站迅速前往发病点,对健康牛只进行测温等全面检查,对尸体进行剖检及实验室检验。  相似文献   

20.
四川阿坝州牧区多年来在成年牦牛上发生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群众称为“牦牛拉稀病”。牦牛发病后,生长发育停滞,生产性能降低,不孕甚至死亡,造成很大的损失。当地兽医部门曾使用牛副伤寒菌苗进行预防,用抗菌素进行治疗,均无显著效果,且发病区域逐年扩大,当地迫切要求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明确病因,笔者从2002~2006年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